吕敬人
吕敬人书籍设计赏析PPT课件

12
2021
13
2021
14
吕敬人认为,工艺流程不仅构成其工学实践的一 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构成书籍形态之美的一个方面。 很显然,高工艺、高技术在这里已升华到审美层次, 成为书籍形态创造中的一个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语言, 它可以有效地延伸和扩展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形态创 造以及审美趣味。
2021
15
2021
3
2021
4
吕敬人一向强调的“工艺之美”,他对工艺流程和技术的要求之严也是人所共知的。他强调设计师“必须了解和把握制 作书籍制作的工艺流程,现代高科技、高工艺是创造书籍新形态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吕敬人那里,工艺流程不仅构成 其工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构成书籍形态之美的一个方面。很显然,高工艺、高技术在这里已升华到审美层次 ,成为书籍形态创造中的一个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语言,它可以有效地延伸和扩展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形态创造以及审美 趣味。
16
在书籍形态的设计中,所谓秩序之美 ,不仅指的是各表现性要素共居于一个形 态结构中,更指的是这个结构具有美的表 现力。纷乱无序、杂乱无章的文字、图像 、等在和谐共生中能产生出超越知识信息 的美感,这便是秩序之美。
2021
17
吕敬人的书籍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 ,但他不是简单地搬弄传统要素,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 们,使之有效地转化为现代人的表现性符号。吕敬人的 书籍形态设计也因此具有了浓郁的非欧美日的本土性色 彩。
2021
18
2021192021 Nhomakorabea20
2021
21
2021
22
2021
23
2021
24
2021
25
2021
26
吕敬人的著名作品黑与白

吕敬人的著名作品黑与白吕敬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黑与白》。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思想深刻《黑与白》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小说,它通过对黑与白两种颜色的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白嘉轩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一直追求着真理和正义。
而黑嘉嘉则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小说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二、艺术风格独特《黑与白》的艺术风格独特,它采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象征、对比、反讽等,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小说中的黑白对比是小说的核心,黑与白的对比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上,还体现在情节、语言、意象等方面。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简练明了,意象深刻,使读者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共鸣。
三、社会问题的反映《黑与白》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映。
小说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如权力腐败、人情冷漠、道德沦丧等。
小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四、对读者的启示《黑与白》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读者的启示。
小说中的白嘉轩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一直追求着真理和正义。
小说通过对白嘉轩的描写,告诉读者要坚持自己的信仰,追求真理和正义。
同时,小说中的黑嘉嘉也是一个反面教材,他的道德败坏告诉读者要远离邪恶,坚持道德底线。
总之,《黑与白》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风格独特、反映社会问题、对读者有启示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对当代社会的警示和启示。
论吕敬人书籍创作的本土文化观

工 ,同时 找 到 了传 统 与设 计 语 言 的 契合 纹样 、色 彩 、材 料 、结构 、图案 、技法 、 文字等各种符号或者是各种 因素 的合成来
的中 国文化样式 ,并表现有别于他者 的文
点 。从形式层面来看 ,中国传统设计通 过 谐的 、独具魅力的书卷之美 的茶文化 。 ( )两位 良师对他的影响 二
文字 、色彩及 民间视觉形象的 同时 ,力图
使用传统的材 料 、现代 的技术在诠释传 统
一
、
洋溢东方神韵 的本土文化观
的同时增加设计 的国际元素和现代感。 ( )对 民族 传 统 形 态 艺 术语 言 的 二
理念的驾驭 是书籍设计好坏的一个根
于设计者的修 养及审美取 向,优秀的设计
本 性 问 题 ,好 的 书籍 设 计 观 念 的 形成 取 决 借鉴
非常注重书籍设计的传统特点和传统文化 装订 ;以上三者相得益彰 以寻求一种古朴
10 2
中国图书评论 211 00 6 0
的书籍形态 ,既保持 了原 汁原 味 ,又令 人 耳 目一 新 。 同 时 又 用 中 国 书 法 中 的 点 、 撇 、捺 三 种 基 本 笔 画 作 为 区 分 此 书上 、 二 、本土文化观的形成原 因 吕敬人 艺术化的书籍设计观体现 出了
杉浦康 平 ,E本设计 界的巨人 、世界 l
传达含义。这些符号的现实化传达 出特有 著名平 面设 计大师 。他把西欧的设计表现
手法融 人东方哲 理和美学思维之 中,赋予
化精神 。
从精神层 面来看 ,是 传统设 设计 全新 的东方文化精神和理念 ,这对 吕
巨大 的影 响 。
计载体所贮 存的 中华文 明的进化信息 ,以 敬人 书籍设计 的本 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 了
“书衣大师”吕敬人

本月人物本月人物创作“最美图书”上世纪80年代末,吕敬人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被公派去日本进修,跟随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学习。
在杉浦康平位于日本神户的工作室里,初来乍到的吕敬人从最基础的“学徒”做起。
杉浦康平对细节把控是出了名的严谨,设计一本书时,必然要和作者、插图画家、出版社的编辑共同讨论文稿,从文字到图像、结构等方方面面来塑造作品。
在那个电脑排版还未兴盛的年代,吕敬人一开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拿着小镊子一点一点对字体和图案做着各种拼接。
“书籍设计绝不只是简单地做个封面设计和装帧而已,它应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与书籍本身的内容完美契合,而且还涉及到各种领域的知识介入。
”杉浦康平对图书整体设计的理念让吕敬人豁然开朗。
此时,中国的书籍设计与书的文本还处于割裂状态,只谈装帧,不谈整体。
这段求学经历,让吕敬人对书籍设计有了重新的认识。
回国后,上世纪90年代末,吕敬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最美图书”的创作。
接到《梅兰芳全传》设计委托之初,出版社只要做封面,整本书只有五十万字的纯文本,没有一幅图片。
吕敬人将书通读了几遍,陷入了沉思。
“这样简陋的装帧思路,怎么能将一位表演艺术家的视觉形象充分表现出来呢?”仅做封面肯定是不行的,经过一番思虑,吕敬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梅葆玖望着这个“多此一举”的书籍设计师,不禁眼前一亮。
他当场答应吕敬人,可以帮他寻找父亲的照片,以充实书本内容。
不久,吕敬人拿到了梅兰芳各个时期、不同层面的大量图片,巧妙地编排和设计在文本中,整本书一下子显得生动丰满了许多。
在设计书衣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吕敬人经过反复设计,最后打算为书口做可以左翻右翻的设计:左翻是梅兰芳穿戏服、女性身姿的舞台形象,右翻是穿着马褂的生活形象。
他想象着,读者在轻轻地一个翻阅的瞬间,就能直观地窥见大师的一生。
编辑设计功夫花得多一些,出书时间也推迟了,但这本《梅兰芳全传》给梅兰芳“粉丝”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市两个月就销售一空,此后多次再版。
吕敬人

吕敬人 —— 让书和读者去恋爱
“纸张美癿本质是什么?是「亲近」乊美,是我们不周边生活朝夕相 处癿亲近感,是由纸张缀钉而成癿书籍既有纯艺术癿观赏乊美,更具 在使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癿视、触、听、嗅、味五感交融乊美。” ———吕敬人Lv Jingren
吕敬人 —— 设计理念
吕敬人把书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复制,比如说古籍癿复制,丌能动文本,要完全原汁原味。 第二种叫商品书,这类书注重流通性和斱便性,为了压缩成本就要减少 设计印制斱面癿开销,更夗癿是仅在封面上做一些商业性癿设计。 第三种则将设计作为核心来做,丌计成本,给设计师最大癿自由度,令 其充分地使用设计语言来提升该书内容癿同时,使它成为一件艺术品。 书籍设计中癿编辑设计是在装帧癿基础上向前跨出癿重要一步,是中国 书籍艺术传承不创新应该具有癿重要设计意识。编辑设计能为受众创造 书籍癿阅读乊美。
吕敬人 —— 编、译、著及主要设计
1992年编著《日本当代插图集》(安徽美 术出版社出版); 1993年编译《菊地信义装帧艺术》(中国 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6年合著《书籍设计四人说》丼办吕敬 人、宁成春、朱虹、吴勇书籍设计四人展 (中国出版社); 1996年担仸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五十卷《中 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设计。 1998年担仸一百卷《中国文化通志》总设 计(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编著《杉浦康平癿设计世界》。 1998—1999年分别参加华人设计百杰展, 台北华人书籍设计名家邀请展,韩国亚洲 设计家艺术作品展等。担仸第四届、第五 届全国书籍装帧展评委。
书籍设计 —— 《马克思手稿影真》
《马克思手稿影真》
书癿设计中,吕敬人通过纸张、木板、牛皮、金属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 出一本全新癿书籍形态。尤其在封面丌同质感癿木板和皮带上雕出细腻癿文 字和图像,更是心裁别出,趣味盎然。
吕敬人-谈书籍装帧设计

吕敬人-谈书籍装帧设计2011-02-21 11:14:57来自: 张艾米(做快乐勇敢坚定勤奋的小青年)吕敬人书籍设计欣赏/photos/album/44727303/吕敬人简介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起接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不仅在国内国际的展览、比赛上获过不少金奖,而且还编、译、写过数本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著作。
获奖作品:1981年《蛇类》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优秀奖;1984年《秦一世、秦二世》文学插图入选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插图展;1986年《生与死》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银奖;1995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金奖,《黑与白》获第四届书籍装帧展区设计金奖;《三S之行》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书籍装帧金奖;1997年《书籍形态学探议》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研究成果金奖。
编、译、著及主要设计:1992年编著《日本当代插图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编译《菊地信义装帧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96年合著《书籍设计四人说》举办吕敬人、宁成春、朱虹、吴勇书籍设计四人展(中国出版社);1996年担任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五十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设计。
1998年担任一百卷《中国文化通志》总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编著《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1998—1999年分别参加华人设计百杰展,台北华人书籍设计名家邀请展,韩国亚洲设计家艺术作品展等。
担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展评委。
获奖2000年北京国际平面设计大赛获优秀CI设计奖2002年获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奖2002年《敬人书籍设计2号》获第十四届香港印制大赛书籍设计意念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十五届香港印制大赛冠军奖、全场大奖,《少林寺》获特种装冠军奖,《怀珠雅集》纸类包装冠军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一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4年《范曾谈艺录》、《对影丛书》获第二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5年《天边的彩虹》获第三届“中国最美的书奖”论著2000年著《敬人书籍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著《敬人书籍设计2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著《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编《书中梦游》(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4年编著《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著《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合著《现代平面设计与制作实用手册》(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6年合著《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著《书艺论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2-21 11:20:42 张艾米(做快乐勇敢坚定勤奋的小青年)吕敬人:让书和读者去恋爱「书房主人」吕敬人,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
吕敬人

吕敬人:书籍设计应当整合出版人、编辑以及设计师之合力200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日前揭晓,文物出版社的《中国记忆》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为此,《设计•中国》特对《中国记忆》的设计者吕敬人做了专访。
吕敬人简介:吕敬人(1947.8—) 上海人。
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起接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不仅在国内国际的展览、比赛上获过不少金奖,而且还编、译、写过数本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著作。
设计•中国:祝贺您的作品《中国记忆》获奖,您能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作品与奖项的有关情况吗?吕敬人:首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是奥运会期间中国举办的一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精品汇集展。
这个展览是为了奥运会的举办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把各省所有博物馆里最重要的文物聚集在一起,在首都博物馆进行展出。
为了这个展览我们做了《中国记忆》这本书。
这本书的出版是希望大家通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回顾,更多的关注、了解中国文化,所以《中国记忆》的概念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展示和图书的形式,让更多中国人和海外人士留下深刻的记忆。
其实并不是说这本书的设计有多新的创意,而是因为书本身的价值不错,才使得该书有很好的发挥,并且受到读者欢迎。
我想这也是这本书得奖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书中图片非常精彩。
这本书的印刷由国内一流的雅昌彩印集团来完成,使书的质量把握得到一个保障。
雅昌对于图像和书籍形态的把握,以及印制工艺都是非常严格的,并且有自己的定位。
使非常精致的图片得以还原,把中国几千年文物的精彩一面充分的展示给读者和观众。
第三个原因大概是书籍设计概念贯穿整体设计的过程。
因为装帧往往只重视表面的装扮,但是书籍设计概念应该是一个从装帧、版面编排到编辑设计的整体概念。
所以在设计的一开始,我们在编辑设计方面和首都博物馆的编辑人员有很好的默契配合沟通,把文本、图像、编排以及传达形态结构,以及整体运行过程和设计同步进行。
吕敬人剪纸的故事

吕敬人剪纸的故事吕敬人这人啊,对剪纸那可是有着独特的感情。
吕敬人小时候啊,住在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胡同里。
那胡同里有个张奶奶,是个剪纸高手。
每次张奶奶一拿出剪刀和彩纸,吕敬人就像被磁石吸引了一样,凑到跟前看。
张奶奶的手就像有魔法似的,那剪刀在彩纸上“咔嚓咔嚓”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就出来了,眼睛滴溜溜的,仿佛下一秒就要蹦起来。
吕敬人眼睛都看直了,心里想:“这也太神奇了吧!”从那以后,吕敬人就对剪纸着了迷。
他自己找来了一把小剪刀,开始学着剪。
可是这一开始啊,那可真是状况百出。
他剪个圆形,结果剪成了歪歪扭扭的多边形,剪个小花,花瓣不是大小不一就是直接给剪断了。
他那小脸皱得像个小苦瓜,但他可不服输。
有一次,学校要举办个手工比赛。
吕敬人想都没想就决定参加剪纸项目。
他那几天啊,一放学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停地剪啊剪。
家里的彩纸被他剪得满地都是,像下了一场彩色的雪。
他爸妈一进门都惊到了,还以为家里遭了小偷,结果发现是他在埋头剪纸呢。
比赛那天,吕敬人信心满满地拿着自己的剪纸作品上台了。
那是一幅他精心创作的“热闹的集市”,有各种各样的小人物,有卖糖葫芦的,有耍杂技的。
虽然有些地方还略显粗糙,但那份认真劲儿是大家都能看到的。
最后虽然没拿第一名,但他得到了一个特别奖,叫“最具创意奖”。
这可把他乐坏了,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吕敬人剪纸的技术越来越高。
他开始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剪纸当中。
有一回,他去了一趟海边旅行。
回来后,他剪出了一幅大海的剪纸。
那蓝色的波浪层层叠叠,海面上还有飞翔的海鸥,太阳的光芒洒在海面上,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朋友们看了都赞不绝口,说这剪纸里都能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呢。
再后来啊,吕敬人还想把剪纸文化推广出去。
他就在社区里办起了剪纸小课堂。
那些小朋友一开始也和他小时候一样,笨手笨脚的。
但吕敬人可有耐心了,就像张奶奶当初教他一样,一个一个地指导。
看着小朋友们从啥都不会到剪出一个个漂亮的图案,吕敬人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白》 通过语言文字的组合、排列,纸张的各 种折叠、磨切,书籍装订的多种变化在纸张 这个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奇妙无比的戏剧。 作者熟练掌握各种纸的性格语言,为承载的 文字扩大了表现的天地。
《艺术设计》 设计者以作品“椅 子”贯穿于整本作 品集。将图像与文 字融入统一的设计 统筹之中,即使纵 有千种万种的元素, 对设计章法的准确 掌控也会引导读者 进入意境,读者感 受到一种气的流 动。”得法不如得 意,得意不如得气, “好的书籍设计的 高妙之处正在于此。 这是一本设计信息 量丰富、妙趣横生 的书籍。
《中国锣鼓》
整体给人古 朴,浑厚的感觉。 书 籍外套以鼓身木材的机理为背景, 配以半圆弧形的若干鼓钉。 从 视觉,触觉方面给人以锣鼓的真 实感觉。既符合书籍内容的特征, 更使书籍设计了他对于颜色的 语言性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隐喻和象征的设计手法, 将图形、符号、色彩等三种 设计元素巧妙结合,用大胆 抽象的艺术手段将作者寓意 在书中的思想进行了一番探 究,书籍设计的语言性功能 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获奖作品
1981年《蛇类》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优秀奖; 1984年《秦一世、秦二世》文学插图入选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插图展; 1986年《生与死》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银奖; 1995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金奖, 《黑与白》获第四届书籍装帧展区设计金奖;《三S之行》获第三届全国优秀 妇女读物书籍装帧金奖; 1997年《书籍形态学探议》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研究成果金奖。圆明园 标识的设计者(2007年)。
一套五位画家藏书票的作品 集,设计时编集大量有关名 家对读书的只言片语,衬托并 提升了本书主题的内涵,增加 了书的信息量和附加值。书 的形态采用便宜的宣纸和瓦 楞纸麻绳组合套装,沿袭传 统但不照搬,营造书籍艺术 的古雅文化氛围。
敬人书籍设计
敬人书籍设计2号
《中国记忆》
虽然是一本特展图录,但整体装 帧的概念元素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 虚实空间对立的概念。由外至内,从 书匣的外封到图录的书衣在视觉质感 上层层体现出阳刚与阴柔的变幻。 从材质上分析,该书采用的薄纸 板护封,充分突显《中国记忆》的材 质感以及历史感,通过不完全遮掩的 方式为读者呈现更丰富的护封层次感, 代表历史的沉淀感。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是一本食膳养 生类书籍,设计者从“膳” 字入手,还原古典食膳 的器具,将护封设计成器具 的样式,切合书籍内容,造 型新颖,装饰性强
《黑与白》
书籍体积的每一面都是表现主题的 场所,在切口上注入纹样或图像,不管 是静止的呈现,还是通过左翻,右翻的 动态翻阅,均可让读者产生联想,达到 主题的升华。
《马克思手稿影真》
在《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的设计中,吕敬人通过纸张、木板、 牛皮、金属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出一本全新态。尤其在封面 不同质感的木板和皮带上雕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这些物质元素 结合使书本本身具有着浓浓的北欧古典风格,更是别出心裁,趣 味盎然。
《西域考古图记》
其封面用残缺的文物图像 磨切嵌贴,并压烫斯坦因探险 西域的地形线路图。函套本加 附敦煌曼荼罗阳刻木雕板。 木匣本则用西方文具柜卷 帘形式,门帘雕曼荼罗图像。 整个形态富有浓厚的艺术情趣, 有力地激起人们对西域文明的 神往和关注。
《朱熹千字文》
封面的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划点、撇、捺 作为上、中、下三册书的基本符号特征,既统一 格式又具个性。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 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连,如意木 扣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
《梅兰芳全传》 切口
在设计中寻找近百幅图片编织在字里行间,使主题内容表达更加 丰满,并在设计构想在三维的书的切面,设计为读者在左翻右翻的阅 读过程中呈现梅兰芳“戏曲”和“生活”的两个生动形象,很好演绎 出梅兰芳一生的两个精彩舞台。
设计风格
(一)整体性。理性地把文字、图像、色彩、素材等要素纳入整体结构加以配 置和运用。 (二)秩序之美。在书籍形态的设计中,所谓秩序之美,不仅指的是各表现性 要素共居于一个形态结构中,更指的是这个结构具有美的表现力。 (三)隐喻性。通过象征性图式、符号、色彩等来暗喻原著的人文信息,并以 此形成书籍形态的难以言表的意味和气氛,构成吕敬人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本土性。吕敬人的书籍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但他不是 简单地搬弄传统要素,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们,使之有效地转化为现代人的表现 性符号。吕敬人的书籍形态设计也因此具有了浓郁的非欧美日的本土性色彩。 (五)趣味性。趣味性指的是在书籍形态整体结构和秩序之美中表现出来的艺 术气质和品格。吕敬人有着很好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才能,所以他能自如地表现设 计的趣味性。他认为,具有趣味性的作品更能吸引读者,引起阅读欲望。 (六)实验性。在借鉴传统和当代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各种新的视 觉样式,采用各类材质,运用各种手法,从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实验性,也是吕 敬人设计的一个显著追求。
吕敬人(1947.8.26—)上海人。书 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 家,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 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 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 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书籍装帧 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 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 会委员。
手稿
内页
《对影丛书》
一位学者和一位画家的对 话,两本合二而一的联体书。 黑白、阴阳、左右、竖排、横 排……诸多设计语言表达的思 考,体现东西文化探讨的主题。
从内容入手,从对影中汲取灵感, 将两部分书的封面的其中一页相 连,将两小本一黑一白的书合为 一体,切合主题且具有较强的设 计感
《怀珠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