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程教学设计:3.1.1自然界的水循环

回 顾 主 干 知 识, 检 查 预 习 情 况
1/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 1 课程教学设计:3.1.1 自然界的水循环
陆地水:地表水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
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
、
、
四大
圈 层中通过各个 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动力:
、重力能等
环节: 、 、 、 、下渗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
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 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定; ②对 径流 有调 节作 用
①取决 于湖泊 与河流 的相对 位置;② 湖泊水 量的大 小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 ①稳 年 定;
②一 般与 河流 有互 补作 用
①地下 水补给 区降水 量;②地 下水位 与河流 水位的 相互位 置关系
普遍
3/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 1 课程教学设计:3.1.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分析思路:河流水量取决于流域的气候(降水量和干湿状
况)、河流的补给类型、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
土壤类型(地表覆盖物质)。从地理位置来看,带草原气候区,后流经非洲
萨赫勒地区——半干旱与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
渡带。半干旱、干旱区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半干旱、干
分析思路:1.D 2.D 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掌握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学习难点1、掌握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自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________但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为________循环。
(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 和传输的作用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课标细化】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态(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陆地水包括、、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 BC DE FG H3、水循环类型:、、4、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调节全球热量平衡,(3)是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课内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探究材料一:黄河断流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叹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可他曾想到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的黄河居然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
自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
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站全年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39期》探究材料二:教材P55【活动】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讨论黄河之水是不是真的“奔流倒海不复回”?黄河水参与哪种循环类型,可以通过哪些环节归还地表?2.结合材料回答,一泻千里的黄河为什么会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由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奔流不到海”的现象?课堂练习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大气运动D.水的三相变化2、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A.地表径流B.蒸发和降水C.地下径流D.入渗和蒸腾3.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使海洋水体更新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4.下列地理现象中,哪些直接参与海陆水循环过程()A.滚滚长江向东流B.祁连山地冰川C.塔里木水的蒸发D.没有登陆的台风巩固提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一师一优课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31自然界的水循环4Word版含解析概要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河流补给【归纳总结】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注意】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方法技巧】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关系;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掌握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情系四川,保护长江流域。
【学习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阅读课本第54页图3.1水圈的构成,请完成:1.从形态上看(1) __________________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 ______________ 气态水:数量,分布;液态水:数量_______ ,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___ 、______ 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 ________________ 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 、 _______ 、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阅读课本第54页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请回答:长江上游及中下游的补给类型有哪些?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请结合教材第55页图3.3,用箭头形象的绘制出水循环的过程并标出水循环的环节。
•参与水循环的领域有哪些?水循环可划分为几种类型?水循环都有哪些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__ 、降水、________ 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 。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 o【知识拓展】1.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光照强弱、气温高低、风速大小、裸露的水域面积大小(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一一风海洋上空的水汽,如风带(信风带、西风带)吹向陆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导学案设计:3.1自然界的水循环+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的形态:气态(分布最广)、液态(数量最大)、固态(在高、高)2.地球上的水体:水(最主要占96.53%、陆地水、大气水)3、陆地上的水体: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冰川是水的主体)陆地水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二.陆地上的水体的补给关系(课本P54图)1.读P54图3.2,并做思考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有以下水体:、、、等水体2.河流与湖泊为相互补给,且取决于两者之间水面的高低下图中,处于丰水期的是;处于枯水期的是.(填字母)A B C D三.水循环(课本P55)★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请标注)A_______ _B_______ _C_______ _D_______ _E______ _ F_________H_____ __ I_______ _G______ _2、水循环的主要类型①_______ _循环② _____________循环③___________循环3、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维持全球水的 平衡;(2)促进地球上 交换和 转移;(3)不断塑造 形态。
巩固训练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图3),回答第1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 .b 是雨水补给,a 是冰雪融水补给B .a 是地下水补给,c 是冰雪融水补给C .a 是雨水补给,b 是冰雪融水补给D .a 是冰雪融水补给,c 是地下水补给读右图,回答下列第2题。
2.该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A .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 .春季融雪和夏季降水① ②③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广州市提出以“污水治理、调水补水、河涌整治、雨污分流,,四大工程来圆广州的“绿水梦”,据此回第3题。
3.治理河涌的四大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A.植物蒸腾B.大气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输送4.以下属于海陆间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是A.冬季风南下 B.钱塘江水入海C.台风登陆 D.高山冰川融化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水体,理解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使用说明:1、依据B案,勾划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基础知识。
2、利用C案创设的情境材料和问题,思考课本相应的知识并学会分析,做到问题与知识的有机结合。
3、全体同学完成A案“必做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同时完成“选做题”部分。
B 案课前自主预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2、水圈是一个但的圈层。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与之间,与之间,与之间。
2、海陆间循环又叫,意义是。
3、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等。
4、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状态。
5、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交换和转移过程之一。
它对地表能起到、和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又是间联系的纽带。
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预习自测: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地下水、冰川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C、湖泊水D、冰川水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写出三种水循环类型所包括的环节的序号。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C 案课堂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读课本图3.2,图中有哪些不同的水体类型?其中能直接补给河流的有哪些?【思考】说出我国的珠江、塔里木河、松花江主要的补给水体2、分别画图表明枯水期、丰水期的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思考】湖泊对河流径流的汛枯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作用主要出现在河流的哪一段?3、画图说明河湖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小结:1、一条河流有多种补给方式,径流量的汛枯变化往往取决于主要的补给水体。
一师一优课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1 Word版含解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在地球上最活跃的要素是什么呢?什么东西可以渗透在其他的要素里?是动物、植物、岩石或者是?答案:水[观看动画]《水的故事》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因而成为了地球上最活跃的要素,它们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梳理归纳】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答案水源相互补给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_____,B _____ ,C __________ ,D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H______,
(2)水循环类型:A→C→D→E 属于__________循环(大循环),F、D属于___________循环,
A、B属于_________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G_______,回归海洋。
(4)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缓解不同纬度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
海陆间陆地内海上内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热量地表形态
【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
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思考导读】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参考答案】
1.自然原因:①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重极小;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①工农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增加,使水资源的数量减少;②生产、生活排放废弃物增多,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污染了河流和湖泊,使水资源的质量下降;
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2.大气降水。
海陆间水循环。
3.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尝试练习】
读某种水体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水体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
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区和高山区
2.该水体为( )
①液态水②固态水③湖泊水④冰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结合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种水体主要位于高纬度的南极洲、北冰洋周边地区以及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等地区。
第2题,根据该水体分布可以判断出其为冰川,冰川属于固态水。
答案1.D2.D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回答3~4题。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几水资源饥利用.第3题,结合图示,依据水循环环节可知:①为降水,②形成地表水体,为地表径流,③是水汽输送的上一环节,为蒸发,④属流域间循环,为跨流域调水.第4题,在排水过程中,仅仅防当地污染是不怡当的,还要防止对其他地区造成污染.
答案13.B4.D
读济南泉水成因示意图,回答5-6题。
5.如果涌泉的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由(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6.涌泉在某个时期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的种植面积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l第5题,该地涌泉为承压水,南部为其补给区,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因为南部山区受到污染。
第6题,根据涌泉形成的原因可知,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持南部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是提高地下水水位的可行措施.
答案5.D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