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1.1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即太阳内
研展
部在
的环境下, 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
讨 示 变反应,变成
原子核
3.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
(2)
探究 1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由



时间分布: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精 探究 2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A、土星 B、金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4、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所看到的相对位置几乎恒定不变的天体是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彗星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金昌市第一中学必修①导学案
课题: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 1 章 第 1 节) 第 1 周 第 1 节
励志语: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编写人:刘凤英
日期:
审核人:常玉成
审批人:韩淑霞
1. 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方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源自方向;拨从 南 极 上 空 看 , 呈 从南天极上空看,
方向

方向
周期 恒星日:
恒星年:
角 速 速度 度线 速 度
较快 较慢
10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导学案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导学案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课堂练习1.D 2.A 3.D 4.C 5.B 6.D7.(1)水星、金星(2)火星木星木星(3)质量体积小行星带8.A G D B F H E C(从左至右,从上而下)能力提高1.(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2)A H G F(3)略(4)略(5)地月系地球银河系2.(1)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高低大小第二节课堂练习1.C 2.C 3.D 4.B 5.D 6.B7.(1)光球温度耀斑 11 (2)增多正负(3)开始正相关,然后负相关8.(1)B (2)电离磁暴(3)A (4)C 日冕层能力提高1.C 2.D 3.C 4.D 5.C第三节(1)课堂练习1.C 2.B 3.B 4.B 5.D 6.AD 7.B 8.A 9.C 10.A 11.C能力提高1.(1)A(2)DA(3)CD(4)A(5)BC2.(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享有偏转(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泥沙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4)C 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5)崇明岛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第三节(2)课堂练习1.B 2.B 3.C 4.B 5.B 6 .C 7 .D8.(1)6 22 5 (2)83°26′ 8 (3)C (4)顺(5)东南9.(1)夏至 23°26′N,180°(2)晨 4(3)8 24(4)B(5)A10.(1)180° 60°E (2)22 4能力提高1 C2 B3 D 4.(1)略(2)7 1 (3)10 40 12 05.(1)多 12 (2)0(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一个回归年第三节(3)课堂练习1.AC 2.C 3.C 4.D 5.A 6.D7.(1)6 22(2)180°昼(3)CD、AB(4)11°43′N 0° 78°17′以北(5)6 30 18 333338.(1)12 22(2)略(3)23°26'S南回归线南北两侧昼最长、夜最短12 0 24 A 点能力提高1.(1)图略昏线(2)23°26′S 90°E 90°W(3)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23°54′ 34°47′2.(1)略(2)散射(3)A C (4)两地球第四节1.C 2.B 3.D 4.A 5.D 6.B 7.B8.(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 莫霍界面(4)消失骤减古登堡(5)状态不同(固、液)能力提高1.(1)太平洋(2)北海道九州岛(3)横滨东北(4)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B5、B6、D7、C8、B9、D(二)综合题1、(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

1.1高一地理,导学案

1.1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中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用准确科学的学科语言独立、认真完成当堂检测部分。

3. 分层完成,标“★”题目要求A层同学完成,其它题目要求B、C层同学完成【学习目标】:1、记住:天体的概念、天体的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学会分析:太阳系模式图。

地球有生命物质的条件。

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反对封建迷信及斜教,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保护地球环境。

【问题导学】一、知识网络1、定义:天体:。

天体系统:。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3、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至外依次为):二、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即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一般在图中表示为逆时针方向。

②:即八大行星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绕太阳公转,我们一般把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其他几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都不大。

③: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椭圆,不过这些椭圆的偏心率都不大,都近似于正圆。

三、.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主要得益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探究材料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首先,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

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问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请归纳、分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①②(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①②③【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注意:请把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框内)1、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2、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 北极星 B 金星 C 太阳 D 月球3、为什么太阳能称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A. 行星最多 B 质量最大 C 体积最大 D 卫星最多4、下列天体系统中,无恒星的是()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5、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②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③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就是已知宇宙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6、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①太阳很稳定②九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九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④宇宙间的各天体各行其道A. ①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7、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囊括了整个宇宙 B 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C 包含二级天体系统D 就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的总和8、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 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9.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二、综合题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 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 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通过了解天体的概念学会分析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天体系统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重点)2.地球的普通性。

(重点)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重难点)【自主学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的存在形式。

(2)类型:、星云、、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①名称:A是,B是,C是,D是。

②层次: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最低的是。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1)读图填写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A水星、B金星、C 、D 、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运行特征:、、近圆性。

(3)分类:按照距日远近、体积、质量等特征,将八大行星分三类。

结论: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 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1.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 和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两大条件(1)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 适宜的 适合生物生存的有液态水【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2013年12月2日凌晨11时30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三号”所绕转的天体是( )A .太阳B .地球C .月球D .火星2.“嫦娥三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A .恒星B .星云C .卫星D .行星 福州一中17岁的毕业生吴其瑾的研究课题《生防真菌对柑橘害螨的生物防治研究》获个人二等奖和专项奖,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吴其瑾星”的运行轨道介于( )A .地球和金星之间B .火星和木星之间C .木星和土星之间D .地球和火星之间4.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吴其瑾星”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宇宙(2013·舟山检测)下图为八大行星示意图。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导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导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编号: 1 使用时间: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学习重点: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1.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预习案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时针,从南极俯视呈时针。

请试着分别画出:南、北极俯视,赤道侧视的地球自转示意图2.地轴:北端总是指向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3.周期:恒星日:周期:小时分秒。

太阳日(人类实用周期)小时。

4.速度:南北极点角速度、线速度都为零。

①线速度:从向递减。

(处最大,60度纬线处是赤道的)②角速度:除极点外都(度/小时)。

你能否把该单位换算一下?15°度/小时=1°/分钟。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

2.周期:公转360°——1恒星年——日时分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

4.角速度、线速度:点较快,点较慢。

5.近日点——月初;远日点——月初。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赤道所在的平面称为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平面。

这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目前的度数为。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A.(恒星)附近B.(度数)C.(度数)D.(平面)E.(平面)(2)角度C的名称叫,它可表示地球的运动和运动的关系。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细化】1.能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特点,并用图示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运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并说明地球上消灭生命的客观缘由。

预习案Ⅰ阅读教材及其他帮助材料,完成下列学问梳理。

1.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有哪些类型? 观看它们的情形各有何特点?2.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简要说明地球在各层次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Ⅱ预习自测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①太阳、月球②星云、③陨石④流星体⑤天空中的热气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2.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A.②⑥B.③⑥C.④⑥D.②③⑤【我的怀疑】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典型案例1】1、推断下列属于天体的是______________。

① 北斗七星②飞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③ 高空飞行的大型客机④ 待放射的“嫦娥二号”卫星⑤ 天空中飘动的云⑥没有燃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面上形成的陨石[方法总结]天体的推断方法:2、推断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 地球和月球② 牛郎星和织女星③ 北斗七星④ 河外星系⑤ 太阳[方法总结]天体系统的推断方法:【迁移案例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1地球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的第一课时内容。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其宽广无垠、神秘莫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宇宙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出几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从前,有一个叫做皮的男孩,他喜欢仰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一天,皮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皮被深深吸引,决定踏上探索地球的旅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命制人:宁亚清审批人: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 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二. 知识记忆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探究一] 小组活动1、读图1. 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回答问题:2页2、完成3页的活动(三)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分布特点:(1)大洲之间的差异读图思考:①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②任意选择两个大洲或地区,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人口政策(图1. 5)读图思考: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2)划分:三种类型(图1. 6)。

读图思考: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的转变过程: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探究二】小组活动案例1(6页)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变化情况分析)2. 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原因。

(1)前工业化时期——18世纪中期,芬兰在普通农民中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由建立小农场,这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那时劳动力需要量大,人口出生率高,但是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化开始后,芬兰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1825~1830年期间,死亡率下降至2.4%,出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4%,人口增长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制造业的发展,至1960年产业工人约发展到了人口的3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开垦新土地受到了限制,芬兰南部的很多小居民点扩大,人口集中。

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196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从而使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同。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芬兰妇女地位得到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使得生育率大大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后,芬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3.完成7页活动三、知识拓展: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地表示了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年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表明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增长的。

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高—低—高”模式,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如朝鲜。

成年型(静止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相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

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低—低—低”模式,如瑞士。

老年型(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上宽下窄)。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负增长。

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低—低—低”模式,一般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如德国。

2、人口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1)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2)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劳动力,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技等(3)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四、小结题纲五、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现代型”B.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传统型”C. 大洋洲的国家或地区属于“现代型”D. 我国人口再生产还没有进入“现代型”3. 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A. 出生率B. 死亡率C. 自然增长率D. 生育率4.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与一定阶段的()A. 人口出生率相适应B. 人口死亡率相适应C.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 人口自然增长率相适应5. 发展中国家中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是()A. 非洲国家B.亚洲国家C. 拉丁美洲国家D.大洋洲国家6. 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各国实施控制人口的政策B. 生产力水平低C. 人口死亡率高D. 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7.M、N两国分别属于()A.发达国家、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8.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

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结合甲、乙两图完成9~11题。

9.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A.Ⅰ人口急剧膨胀B.Ⅲ人口老龄化C.Ⅱ人口增长停滞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10.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11.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B.减缓就业压力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读下图,完成12~14题。

12.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现代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13.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战争B.疾病C.生活水平差D.老年人口多14.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6月10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到1 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600万到2000万。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

16. 读“甲、乙两类国家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A. 19世纪初期B. 19世纪后期C. 20世纪中期D. 20世纪后期(2)人口增长与乙类国家类型相似的国家是()A. 新加坡B. 美国C. 印度D. 德国(3)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是由(甲、乙)类国家形成的,其原因是庞大的和较高的________,使世界人口增长很快。

(4)对甲、乙两国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老龄化的比例乙国比甲国高B. 最近乙国的人口流向甲国C. 乙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D. 目前甲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5)甲、乙两类国家在20世纪后期,其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 解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不同类型的人口再生产,这三方面各自的高低有所不同。

答案:C2. 解析: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正处于“传统型”,但也有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例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大洋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我国人口再生产目前正在向低出生、低增长阶段过渡,已接近“现代型”。

答案:A3.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指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改变,又称人口转变。

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

答案:B4. 解析:人口的增长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但它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C5. 解析:非洲国家2000年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达3.8%和2.4%,其中一些国家的出生率接近或超过5%,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答案:A6. 解析: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答案:B7C 8C 9B 10C 11A 12D 13D 14D15.(1)上海宁夏(2)江苏上海(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4)现代(5)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16. (1)A(2)C(3)乙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4)B(5)现代型传统型解析:本题主要通过读图,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推知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