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1

合集下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意思-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意思-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意思|赏析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译文二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作者:佚名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初一古诗词下册

初一古诗词下册

初一古诗词下册1.《木兰诗》1.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注释:1.“唧唧”: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对着门。

3.“机杼”:指织布机。

杼,织布的梭子。

4.“军帖”:征兵的文书。

5.“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6.“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7.“溅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8.“啾啾”:马叫的声音。

9.“戎机”:指战争。

10.“朔气”:北方的寒气。

11.“金柝”:即刁斗。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12.“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13.“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14.“策勋”:记功。

15.“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16.“强”:有余。

17.“郭”:外城。

18.“扶将”:扶持。

19.“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0.“霍霍”:磨刀的声音。

21.“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2.“帖”:同“贴”。

23.“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上海 初中 文言文积累 古诗-每日一言

上海 初中 文言文积累 古诗-每日一言

交华中学“书香校园”之每日一言(七年级理解性背诵)1.《论语》(1)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2)表明了学须有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地都要注意学习(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论语》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3)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用论语中的话语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1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曾为节度使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至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为《孙子》十三篇作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

有《樊川文集》。

(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无题诗,独具一格。

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著有《李义山诗集》。

(3)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为“中兴四大家”。

杨万里一生爱国,但始终不得重用,最后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以诗著名,当时被奉为诗坛宗主,其诗数量极丰,在宋代仅次于陆游,达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133卷。

(4)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

诗学贾岛、姚合,尊贾、姚为“二妙”。

所编《二妙集》中选贾诗80多首、姚诗100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

2.写作背景。

(1)《泊秦淮》的写作背景。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杜牧前期颇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看到边患的频繁后,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意境很美的七言绝句诗

意境很美的七言绝句诗

意境很美的七言绝句古诗1. 《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 《泊秦淮》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 《凉州词二首·其一》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 《暮江吟》 -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 《山行》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 《秋夕》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0. 《乌衣巷》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泊秦淮注释

泊秦淮注释

泊秦淮注释
《泊秦淮注释》是明代学者沈括先生在明朝末期完成的一部古文考释作品,它以沈括先生的文字行文,编纂修订了秦汉先秦古代古文,此书历史意义重大,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贡献了良多。

“泊秦淮注释”共编纂了《淮南子》、《拆子》、《易经》、《诗经》等九种典籍的文句。

沈括首先搜集了古代文献,经过研读和比较,发现古文有缺文和多释的情况,才能把古文读懂,因而发现和校补了许多古文的缺漏,将文句补充完整,对古文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沈括还在九种典籍的注释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把古文阐释为诗文,把诗文解释为道理,解释诸子百家,将大量文献比较、考证,论述广博而深刻,以致每一句注释都有若干深刻的见解,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赞许。

沈先生对汉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历史文化理解为一个系统,把自古文献中收集的文言文,概括为中观的知识系统,从而把早期的汉朝文化、人文思想、道德体系统一统纳入其中,使古代汉民族文化为一个系统,在当时受到了高度关注和赞扬。

沈括把任何一种古文研究都当作学问来对待,他在任何一种古文时都会以朴实、踏实的研究心态来进行,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也朴实踏实,总是一种秉持著真知灼见的学术精神。

沈括的文章是厚重有质,深刻有说服力的,在古文研究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和足迹。

总而言之,沈括的《泊秦淮注释》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将古文统一,更是将汉朝文化以系统知识体系形式展
现出来,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财富,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更是令当今研究者受益良多。

因此,《泊秦淮注释》由来已久,不但对中国文学史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汉朝文化的研究给予了深厚的精神支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月亮最浪漫的一首诗

月亮最浪漫的一首诗

月亮最浪漫的一首诗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 女所唱, 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 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 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 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 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 人的感慨之深;一个“ 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 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 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 局已经危机四伏, 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 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 亡国之音取乐, 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 演亡国的悲剧。 演亡国的悲剧。
商女不知亡国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主题: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 那些沉迷酒色、 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和忧愤。
重点把握

• 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谈谈诗人抒发的情感
泊秦淮 杜牧
课件制作人:刘汉威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目标
一、学生熟读《泊秦淮》并能背诵之 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诠释本诗 三、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把握诗人情感 四、学生结合鉴赏知识来欣赏本诗并简 要地谈谈其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 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设 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 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 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 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练习反馈
• 2、《泊秦淮》练习题: • (1)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 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 (2)《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 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外拓展
• 本诗的思想内容对当代的领导阶层 有什么警示作用
点名“夜泊”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 的时间、地点; 的时间、地点;以“近酒 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的出场。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 水和岸沙。 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 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 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 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 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 寒水、 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 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此诗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借古讽今的两个背景: 借古讽今的两个背景:一个是唐王朝晚期 的社会状况,一个是《玉树后庭花》 的社会状况,一个是《玉树后庭花》的历 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同时,学生对“ 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同时,学生对“商 的理解普遍不正确,要加以解释。 女”的理解普遍不正确,要加以解释。
商女不知亡国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愤之情
个性阅读
•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名句欣赏: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 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 点“近酒家” 近酒家” 引出下文“ 引出下文“商 的出场。 女”的出场。
教学评价
• • • • • • (一)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方面来评价 (二)从教学目标的自然生成情况方面评价 (三)从教师和学生的表现情况方面来评价 (四)从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课堂管理的技巧性 方面来评价
整体感悟
熟读并背诵《泊秦淮》,把握它的主旨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