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学课件)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课件PPT

4、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F1 D1 B1 Z
(1)如图1,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2)如图2,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3)如图3,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的关 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n(n-1)对对顶角;
映着水边的沙滩,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 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 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整体把握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
所以∠ COE =180 ° - ∠ DOE =180 °-37.5 ° =142.5 °
5.1.1相交线
再见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 《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 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两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 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理解诗歌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 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 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
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 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
椒江二中 李欠云
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
3 相邻 互补 1 43 4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所见所感。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泊秦淮》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张继的《泊秦淮》,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3. 通过学习《泊秦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夜晚泊船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秦淮河边,感受夜晚的美。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泊秦淮》板书设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诗歌的意境是夜晚泊船秦淮河边,作者看到商女不知亡国恨,仍然在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商女的同情。
3.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泊秦淮》精美版课件

板书设计
写景——夜景,交代时间、地点 泊 秦 淮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课堂小结
现想人内了到对容这晚江国深首唐河家厚诗的日命,于时下运感情代的的情景气 晚 关 深交氛唐切沉融,的和,的使命忧意意人运虑味境从,,无中陈委对穷,后婉世,形主含道引象的蓄的人而荒的愤深典淫表慨思型。亡达。地国了全表联诗诗 “ 与抨赏杜2小1这蓄这这烟写赏赏因烟2小写因因赏与这 南“赏这杜“歌 2烟南 写1这这烟因因小烟诗诗与歌这这蓄.....犹李击析牧船首的是两雾景析析晚雾船景晚晚析李两京不析是牧犹女雾京景两是雾晚晚船雾人人李女是首的深 反 深 深 反”商 了 “ , 夜 诗 表 首 句 弥 — “ “ 年 弥 夜 — 年 年 “ 商 句是 知 “ 首 人 ” 为弥 是— 句 首 弥 年 年 夜 弥 在 在 商 为 首 诗 表入复入入复字 隐那商字泊于达借表漫—商商居漫泊—居居商隐表 六”商借称字人 漫六 —表借漫居居泊漫此此隐人借于达理朗理理朗, 并些女牧秦情了古达秋夜女女长秋秦夜长长女并达 朝二女古“,作 秋朝 夜达古秋长长秦秋用用并作古情了解诵解解诵凸 称沉不之淮景诗讽了水景不不安水淮景安安不称了 古字不讽小凸乐 水古 景了讽水安安淮水曲曲称乐讽景诗名诗名名诗现 迷知,,交人今诗,,知知南,,,南南知诗 都凸知今现, ,都 ,诗今,南南,,笔笔今交人““杜“句歌句句歌出 酒亡号靠融对的人月交亡亡樊月靠交樊樊亡人 ,现亡的出哪 月, 交人的月樊樊靠月写写哪的融对小小”小,,,,,诗 色国樊近的国诗对光代国国川光近代川川国对 自出国诗诗知 光自 代对诗光川川近光法法知诗的国,李李李培领培培领人 、恨川岸意家,国笼时恨恨别笼岸时别别恨国 南诗恨,人亡 笼南 时国,笼别别岸笼,亡,意家以杜杜杜养略养养略的不,居边境命抒事罩间,,墅罩边间墅墅,事朝人,抒的国罩朝间事抒罩墅墅边罩歌歌国抒境命””别”品诗品品诗忧 理隔士酒中运发怀白、隔隔,白酒、,,隔怀 时的隔发忧之 白时 、怀发白,,酒白女女之发中运。。于。味人味味人愤 朝江,家,的了抱沙地江江故沙家地故故江抱 渐感江了愤恨 沙渐 地抱了沙故故家沙所所恨了,的杜语深语语深之 政犹唐。形关作隐;点犹犹后;。点后后犹隐 渐慨犹作之? ;渐 点隐作;后后。;唱唱?作形关甫言沉言言沉切 的唱代象切者忧唱唱世世世唱忧 养之唱者切养 忧者世世,,者象切。鉴的鉴鉴的。 上《诗而和怎的《《称称称《的 成深《怎。成 的怎称称正正怎而和赏爱赏赏爱层后人典忧样心后后后心 奢;后样奢 心样是是样典忧“““““诗国诗诗国统庭。型虑的境庭庭庭境 靡庭的靡 境的为为的型虑杜杜杜杜杜歌情歌歌情治花地,思,花花花, 之花思之 ,思取取思地,樊樊樊樊樊的怀的的怀者》表对想又》》》又 风》想风 又想悦悦想表对川川川川川能。能能。,现世感反反 ,感, 反感寻寻感现世””””””””””力力力表了道情映映 而情而 映情欢欢情了道一一一,,,一一,,。。。达晚的?了了 秦?秦 了?作作?晚的句句句著著著句句著著了唐愤达达 淮淮 达乐乐唐愤。。。有有有。。有有诗的慨官官 河河 官的的的慨《《《《《人时。贵贵 一一 贵达达时。樊樊樊樊樊对代人人 带带 人官官代川川川川川国气纸纸 又又 纸贵贵气文文文文文家氛醉醉 是是 醉人人氛集集集集集命,金金 南南 金,,,》》》》》运使迷迷 京京 迷可可使。。。。。的人的的 城城 的见见人关从生生 里里 生真真从怀陈活活 最最 活正正陈和后状状 有有 状后““忧主态态 名名 态主不不愤的,, 的的 ,的知知。荒而而 声声 而荒亡亡淫这这 色色 这淫国国亡正正 犬犬 正亡恨恨国是是 马马 是国””联衰衰 之之 衰联的的想 败 败地 地败 想是是到的的 。。 的到听听江晚晚 晚江歌歌河唐唐 唐河的的日的的 的日这这下真真 真下些些的实实 实的人人晚写写 写晚。。唐照照 照唐的。。 。的命命运运,,委委婉婉含含
《泊秦淮》PPT教学课件

品味赏析
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 “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 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 地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鉴赏评价
简要赏析《泊秦淮》一诗是如何即景抒怀的。 《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 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为其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而生出 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朦胧、清冷;次句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 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醉生梦死的豪门贵 族。诗作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 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 不同侧面的写照。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文 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 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 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 杜”。代表作有《清明》《赤壁》 《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 江亭》等。
检查预习
(1)重点词语理解 笼:笼罩。 泊:停船靠岸。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
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
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
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 花》。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PPT课件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 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 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 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4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 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 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明诗意
今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 水仍在高唱《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批判颓靡世风 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7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 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 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 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 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
效果颇好。
14
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 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4.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21
新知讲解
简析:“放出”“拦”两个词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山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山相连的特点。 揭示人生哲理:不要被眼前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 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 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世达官贵人 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 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 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 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 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 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 《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 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 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 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 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 堪重听耳。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 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泊秦淮》精品课件

《泊秦淮》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全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节课将深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文,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人的感慨。
2.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景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
2. 朗读:学生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如“烟笼寒水”、“隔江犹唱”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随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泊秦淮》2. 板书内容:诗人:杜牧背景:唐代意境:烟笼寒水月笼沙情感:商女不知亡国恨艺术特色:隔江犹唱后庭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泊秦淮》全文。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夜景的文字。
2. 答案:(1)见教材。
(2)见学生个人理解。
(3)示例: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江面上,如银色的丝带。
远处,灯火阑珊,犹如星光点点。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清凉,让人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夜景之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诗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富安中学刘瑛
品读
品读明意
富安中学刘瑛
品读 明意
诗歌内容欣赏
富安中学刘瑛
内容 欣赏
诗歌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点 “近酒家”引出 下文“商女”的 出场。
富安中学刘瑛
诗歌欣赏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 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 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 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抨击 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 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 的关怀和忧愤。
背诵与默写
富安中学刘瑛
品读
富安中学刘瑛
诗歌欣赏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 的忧愤之情
富安中学刘瑛
诗歌欣赏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 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 “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不知” 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 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 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 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 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泊秦淮
杜牧
富安中学刘瑛
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 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 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 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 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 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