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省优质课课件
《泊秦淮》精品PPT课件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
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
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 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这样的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泊秦淮
(唐) 杜牧
古诗欣赏
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 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 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 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表面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 笔,实则批判了听歌的豪门贵族,这一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 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 胧的凄迷景象。) 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 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 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 笼罩 )“寒”字令你想到
了什么?(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 )除
了这方面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泊秦淮》公开课优质课件

《泊秦淮》——诗歌赏析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唐) 泊:停泊,停靠。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位处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是中唐著名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人称“小杜”,以别于盛唐的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他的诗风格豪放疏朗、气势纵横、清新俊逸,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写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一个“寒”字,既写出了时令——深秋时节,又表达了凄冷的心情。
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冷寂而又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地点。
在酒家里的客人是什么状态呢?这句诗里并没有写出来,因为靠近酒家,自然而然就能听到歌女的歌声,这句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抒情指歌女。
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背景资料:唐晚期,内有军阀割据,外有敌人侵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抒情指歌女。
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
国家面临倾覆,百姓却浑然不觉,依旧纸醉金迷,抒发了作者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国之将亡,竟不自知,还在唱着亡国之音,是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歌女的批判。
《泊秦淮》精品课件

《泊秦淮》精品课件•导入新课•作家作品•文本解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目•教学建议与反思录导入新课CATALOGUE 01总结词:温故知新详细描述: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内容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回顾与思考导入新课作家作品CATALOGUE 02杜牧的生平与创作杜牧的生平经历杜牧的创作特点杜牧的文学风格杜牧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其他代表作介绍《秋夕》《山行》《江南春》文本解读CATALOGUE 03题目背景题目与背景介绍诗句内容语言特点内容解读主题与意境分析主题诗歌通过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世风日下、国家衰微的忧虑和感慨。
意境整首诗以夜泊秦淮为背景,通过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同时,通过描写商女不知亡国恨,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情节,诗人对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艺术特色CATALOGUE 04诗人运用柔美、细腻的语言,描绘出秦淮河畔的夜景和情感氛围,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形象生动诗人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深刻表达了对世风日下、人们醉生梦死的忧虑。
婉约雅致语言特色VS结构安排精巧构思对称布局表现手法030201文化内涵CATALOGUE 05秦淮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渊源01文学与艺术02地方习俗与民间传说03文学意象诗中的“秦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当时的繁华与衰败,寄托着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酒文化杜牧的《泊秦淮》中描述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秦淮河畔的酒文化是当时社会风气的缩影,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享乐和奢靡。
古都南京的象征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秦淮河在《泊秦淮》中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南京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
《泊秦淮》中的文化符号解读文学价值教育意义旅游价值作品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教学建议与反思CATALOGUE 06教学建议提前预习创设情境注重解读拓展延伸教学反思课堂互动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2024版泊秦淮优秀课件[1]
![2024版泊秦淮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edad0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6.png)
CHAPTER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南京历史文化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泊秦淮便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文学作品中的泊秦淮古代诗词众多古代诗人如杜牧、李白等都曾在泊秦淮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杜牧的《泊秦淮》一诗,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和诗人的感慨。
现代文学当代作家也常常以泊秦淮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当代价值与意义文化遗产泊秦淮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胜地泊秦淮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创作源泉泊秦淮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CHAPTER03月笼沙月光洒在沙滩上,如同被笼罩一般。
01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02烟笼寒水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
夜泊秦淮夜晚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近酒家靠近酒家的地方。
商女指歌女。
亡国恨指国家灭亡的悲愤。
隔江指隔着江水。
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誉为亡国之音。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意象诗中通过“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出秦淮河夜晚的朦胧景象,同时“夜泊秦淮近酒家”则表现出诗人身处繁华之中的孤独和落寞。
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以歌女的形象暗示出当时社会的颓废和麻木。
意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同时,通过歌女的形象,诗人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麻木和沉沦。
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情感表达及技巧运用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泊秦淮》PPT精品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2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色
2024/3/27
13
独特的表现手法
01
02
03
细腻入微的描写
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将 秦淮河的风光、夜色、人 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 强烈的视觉感受。
2024/3/27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通过对秦淮河这一具 有象征意义的地点的描绘, 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23
思考练习:尝试创作一首以秦淮为背景的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秦淮为背景 创作一首诗,探讨如何运用景物 描绘、情感表达等手法进行创作。
学生自由创作,尝试写出自己心 中的秦淮诗篇。
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 评,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和提升诗
歌鉴赏能力。
2024/3/27
24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2024/3/27
重点词汇
烟笼、月笼、寒水、沙、夜泊、 秦淮、酒家、商女、亡国恨、隔
江、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誉为 亡国之音。此曲在陈朝灭亡后被 视作不祥之曲,因此诗中用“后
庭花”来指代亡国之音。
秦淮河
古称“南京内河”,是南京的母 亲河,历史上曾是南京最繁华的 商业区之一。秦淮河畔的酒家林 立,歌女众多,是文人墨客寻欢
艺术手法的独特
诗人运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象征、 对比等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在艺术 表现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很 高的审美价值。
16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
2024/3/27
17
杜牧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秋夕》
描写深宫之中孤寂凄凉的生活,表达 宫女内心的幽怨之情。
《江南春》
《泊秦淮》ppt课件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传承
Chapter
儒家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01
02
03
仁爱之心
诗歌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 切关爱,体现了儒家仁爱 思想。
中庸之道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追 求,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诗歌中的礼仪、典章制度 等元素,彰显了儒家对礼 制的重视。
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传递
诗歌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运用意象 和比喻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静 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 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结构
诗歌采用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前两 句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后两句则通 过商女的歌声表达诗人的情感。整首 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Chapter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音韵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沙”与“家”押韵,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节奏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停顿,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前一句节奏紧凑,后一句则舒缓悠长,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呈现出秦淮河夜景的朦胧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一 句,通过描绘轻烟、淡月、寒水和沙滩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朦胧而静谧的夜景图。
视觉冲击力
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的红颜与“亡国恨”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 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中将轻烟、淡月比喻为笼罩在沙滩上的轻纱,形象 生动地描绘出秦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象。
《泊秦淮》PPT课件(福建省县级优课)

(唐) 杜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唐代文学家。因晚年居长安 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 七言绝句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 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问 世。
•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 的河水和岸边的细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卖唱的歌女不道亡国之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 近酒家。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 么样的感觉?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
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
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 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这样的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表面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 • 笔,实则批判了听歌的豪门贵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和忧愤。
商女不知亡 国恨,
隔江犹唱后 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 之情,对国家命运 的无比关怀和深切 忧虑。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 那些沉迷享乐、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诗人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借以表达自 己深沉的忧郁之情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诗人通过写景和叙事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 气氛的诗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1、诗中借叙事斥责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国 家安危,以醉生梦死的生活来填补自己空虚 的心灵的诗句是:
朗读: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欣赏
朗读诗歌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于情景交融中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 史的思考,表现对现实深刻忧虑的两句诗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评: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时也
隐讽赵构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这既是 咏史诗,也是言志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交代时间、地 夜泊秦淮近酒家。 点“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 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愤之情
分析诗歌 前两句(写景):
淡烟寒水,朦胧凄凉。 后两句(抒情):
批判权贵,忧国忧民。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 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课堂练习
1、诗中运用的形象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迷 茫、冷落景色的诗句是哪两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 诗句是哪两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秦一你 淮下能 河你给 吗所大 ? 知家
道介 的绍
秦淮——我梦中的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 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
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 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 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
4、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暗示晚唐国事衰颓,统治者还沉溺于歌舞升平之 中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诗中冷静地揭示历史教训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诗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深沉的悲痛,无限感 慨之情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 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 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 于这歌声里了。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诗中运用的形象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迷茫、冷落景色 的诗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表达作者感受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描绘出声音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体会诗意: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 《后庭花》。
翻译诗歌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日下和时局动荡的忧愤之情; 3、学习诗人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的艺术
手法; 4、背诵、默写诗歌。
题目解读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 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 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 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 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 要重蹈六朝覆辙,诗人不禁无限感伤。
3、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请做 简要分析。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 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 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 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4、 “犹”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 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描绘了晚唐时表面上是歌 舞升平的情景,用委婉含蓄的曲笔手 法,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面上批判的是歌女,实际上批 评的是沉迷于声色、不理朝政的晚唐 统治者。
小结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 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 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 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 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 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首七绝, 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 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 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 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 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 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 的时间、地点;以“近酒 家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
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 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 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 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 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 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 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 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 演亡国的悲剧。
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 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
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 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 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
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 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 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 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 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 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 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 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 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 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 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 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 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 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 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 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 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 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 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 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 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 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 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
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 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 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 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 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 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 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 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 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 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 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 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 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导入新课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 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 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 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 杜牧
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复习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世风
思考:
1、你最欣赏这
首诗的哪些句子? 为什么? 2、你认为作者
泊秦淮
杜牧
听到了什么?
3、这首诗实际 上是批评谁?哪 个字最有力度?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