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课件PPT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课件PPT

4、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F1 D1 B1 Z
(1)如图1,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2)如图2,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3)如图3,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的关 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n(n-1)对对顶角;
映着水边的沙滩,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 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 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整体把握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
所以∠ COE =180 ° - ∠ DOE =180 °-37.5 ° =142.5 °
5.1.1相交线
再见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 《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 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两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 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理解诗歌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 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 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
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 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
椒江二中 李欠云
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
3 相邻 互补 1 43 4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所见所感。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泊秦淮》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张继的《泊秦淮》,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3. 通过学习《泊秦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夜晚泊船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秦淮河边,感受夜晚的美。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泊秦淮》板书设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诗歌的意境是夜晚泊船秦淮河边,作者看到商女不知亡国恨,仍然在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商女的同情。

3.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 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 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世达官贵人 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 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 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 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 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 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 《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 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 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 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 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 堪重听耳。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 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泊秦淮》精品课件

《泊秦淮》精品课件

《泊秦淮》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全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节课将深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文,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人的感慨。

2.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景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

2. 朗读:学生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如“烟笼寒水”、“隔江犹唱”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随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泊秦淮》2. 板书内容:诗人:杜牧背景:唐代意境:烟笼寒水月笼沙情感:商女不知亡国恨艺术特色:隔江犹唱后庭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泊秦淮》全文。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夜景的文字。

2. 答案:(1)见教材。

(2)见学生个人理解。

(3)示例: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江面上,如银色的丝带。

远处,灯火阑珊,犹如星光点点。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清凉,让人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夜景之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古诗鉴赏》。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的逐句解读,背景介绍,生僻字的解释,诗句意境的分析,以及作者感情表达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泊秦淮》,理解其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独立进行简单的古诗鉴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对古诗的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秦淮夜景图片,配以《泊秦淮》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2. 新课内容介绍:详细讲解《泊秦淮》的作者背景,逐句解读诗句,分析生僻字词。

3. 例题讲解:选取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进行分析,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诗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境。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对诗句意境的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泊秦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诗句逐句解读4. 意境分析5. 课后作业:背诵《泊秦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背诵《泊秦淮》。

答案:学生需将《泊秦淮》完整背诵下来。

2. 附加作业:请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泊秦淮》的诗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逐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2. 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中的诗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最新审核】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ppt课件

【最新审核】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ppt课件

• 第二级
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山间行路的感受,说明一 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
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
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约客 ——赵师秀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黄• 梅第时二级节家家雨,
单击此处编辑诗母歌主版旨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
• 第三级
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
• 第四级 • 第五级
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
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
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
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
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诗歌主旨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这首诗是首咏叹贾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生故事的短诗,其着 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 第五级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
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
重视人才,使其在政
治上发挥作用。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 单击此处编—辑—母杨版万文里本样式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注母版释 标题样式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 黄单梅击时此节处:编夏辑初母江版南文梅本子样黄式熟的时节,即梅雨季 节。• 第二级 ③家家雨• 第:三家级 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
• 第四级
处都有。 • 第五级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2024年《泊秦淮》教学课件

2024年《泊秦淮》教学课件

2024年《泊秦淮》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全诗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分析,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拓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泊秦淮》,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2.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意境的体会,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全诗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泊秦淮》全文、配图、相关文学常识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夜晚秦淮河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秦淮河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

2. 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 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句的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象,讲解如何通过意象来体会诗句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6. 情感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杜牧在诗中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7. 拓展延伸:介绍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泊秦淮》2. 结构:a. 诗句解析b. 意境体会c. 情感分析d. 文学常识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2. 答案:a. 相同点:两句诗都运用了意象,营造出宁静、朦胧的意境。

b. 不同点:“烟笼寒水月笼沙”侧重描绘秦淮河夜景的清冷,而“夜泊秦淮近酒家”则表现出诗人与酒家的距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
情听曲子的应该是那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 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 活的人。
理解诗歌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
资料助读
2.关于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 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 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 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 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 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秦淮河
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
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 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 历史上,
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 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 一历史文化名河”。
【七绝·秦淮河】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夜游秦淮河】 古韵凌波十里欢,风摇画舫雨含烟。 夜游惊艳思八艳,情洒秦淮不夜天。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艺 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作业设计
比较阅 读朱自清、 俞平伯散 文《桨声 灯影里的 秦淮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 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 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
理解诗歌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用意 何在?说说你的理解。
借古讽今。含蓄地讽刺了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晚 唐统治者,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 虑。
第四句“犹”字意味深长,请赏析。
“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 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 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 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 的愤慨。
课堂小结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 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 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 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 深切忧虑的情怀。
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生范读。 3.听读。 4.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理解诗歌
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请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月光和烟雾笼罩着冰冷的河水和河边 的沙地,诗人乘着小船停泊在秦淮河 上一处酒家附近。
【七绝·秦淮河】 箫琴一曲意如何?浅浅轻舟漾水波。 多少繁华言笑里,而今于此怅然多。
【过秦淮河】 日落金陵晖未消,柳牵淮水岸边摇。 楼台依旧秦时曲,明月无知照哪朝。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 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 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 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整体把握
赏析第一句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
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赏析两个笼字的妙处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 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 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 上有何作用。
理解诗歌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