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2

合集下载

古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赏析

古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赏析

古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朝:杜牧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MooredonRiverQinhuai>yānlónghánshuǐyuèlóngshā烟笼寒水月笼沙,Coldriverwithsandveiledinmisty moonlight,yèbóqínhuáijìnjiǔjiā夜泊秦淮近酒家。

I mooronRiverQinhuainearwineshopsatnight.shāngbúzhīwángguóhèn商女不知亡国恨,The songstress knowingnotthegriefofconqueredland,géjiāngyóuchànghòutínghuā隔江犹唱后庭花。

Stillthesongcomposedbyacaptiveking'shand.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

泊秦淮

泊秦淮译文如烟的暮霭笼罩在秦淮河上,迷离的月光洒满了两岸的沙滩,傍晚时分,各种船只停泊在靠近酒吧歌厅的岸边。

卖唱的歌女不理解陈朝亡国的痛恨,隔着江面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还在吟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两岸的繁华景色,讽喻沉醉于声色的达官贵人。

1.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答: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3.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泊秦淮 赏析

泊秦淮 赏析

《泊秦淮》的赏析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杜牧《泊秦淮》的原文及其去翻译

杜牧《泊秦淮》的原文及其去翻译

杜牧《泊秦淮》的原文及其去翻译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作者生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怀才不遇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著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_诗词赏析_唐_杜牧

泊秦淮_诗词赏析_唐_杜牧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
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 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 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 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 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 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 曲,触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 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鉴赏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
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 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 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
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 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 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 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 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 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鉴赏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 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 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 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 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 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 “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 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 “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 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 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创作背景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使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所以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为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文解释】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词语解释】笼:笼罩。

商女:卖唱的女子。

【诗文赏析】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在秦淮河畔又听到此曲,不禁又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二: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泊秦淮》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1、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2、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3、寒水:清冷的河水4、月:月光5、沙:沙滩6、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7、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8、酒家:酒馆【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愤之情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 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 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 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 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 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 的时间、地点;以“近酒 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 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 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 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 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 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 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 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 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 演亡国的悲剧。
教学反思:
此诗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借古讽今的两个背景:一个是唐王朝晚期 的社会状况,一个是《玉树后庭花》的历 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同时,学生对“商 女”的理解普遍不正确,要加以解释。
泊秦淮
杜牧
走近作者
古诗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 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
点“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 女”的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