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3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本课设计意图@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极其重要作用,振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特别是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有必要大力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素质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其他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
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文化教材特意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
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影响,在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本课既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又是后面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承上启下,是全书的核心,因此本框题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思路】本课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
从整体上看,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三、【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通过以社会热点背景材料为主线,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质疑探索、自主合作、实践体验、研究学习与资源共享,这也就是信息时代下对教与学的要求,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近年来所取得各方面发展成就,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与历史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3、核心素养: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合理合法表达爱国热情。
(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公众参与)五、【教学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六、【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经验。
秋政治高中必修3课件第7课第1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十五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十六页,共1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 质的能力。(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zhōnɡ ɡuó)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 想精神。
1.中华含民义族精神的基本内作涵用
成语或典故
伟大 创造 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 河中,中国人民 始终辛勤劳作、 发明创造
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 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提示:三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bù shi)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 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 题题
特别提醒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以维护国家(guójiā)和民族利益为出发 点和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也是享有公民权 利的重要前提。
第十四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孜孜以求,形成了小 康生活的理念,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情怀,以勇于追求(zhuīqiú)和实现梦 想的执着精神砥砺前行。时至今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已经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中国亿万 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旗帜。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2、能力目标(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新课教学: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
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堂探究P7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
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微课?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教学设计科目:高中思想政治年级:高二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校:北流市第九中学执教者:叶源一、教学分析这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7课的教学内容。
本次微课主要讲授该课的一个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
该知识点高考中常有涉及的考点,又是最新更新的知识点,而且课本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含义,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些无绪。
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对学习?文化生活?的内容比拟吃力,里面的许多概念比拟抽象,特别是内容相对繁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更是有些茫然,所有有必要对该知识点进行通俗易懂的分析讲解。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懂得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精神,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科学精神:懂得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开展的。
四、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 2爱国主义的理解五、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欢送来到微课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如美国以强调“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宣扬自由、平等、独立思想;韩国信奉儒家思想,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日本培养以“集体本位主义〞为核心的大和民族精神,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德国推崇理性主义,注重培养公民的思辨精神和严谨的态度。
而中国那么着重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什么样的根本内涵呢?〔一〕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根底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这里要注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即民族精神里只有精华,没有糟粕。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首先包括:1伟大创造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创造创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共23张PPT)

• (1)伟大创造精神。
• ①表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 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 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 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 了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 ②作用: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 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 世界前列。
• (2)伟大奋斗精神。
• ①表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 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 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 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 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 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拥护祖国统一。
1.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胜利83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 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
• 2.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 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 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 怀
•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感
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
• (1)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 大的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 华民族之魂。
永恒地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

教师的第2次引导:
是为了让学生在前面感性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这种精神的力量。突破本框第一个难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教师小结:
是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使之认识到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教学
3、教师第2次引导:那么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呢?
(智力提升)
课堂小结:
本节课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探究。主要涉及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化文化的关系、作用、基本内涵以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观点为:
正方:
①在抵制日货的活动中集中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心,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所以说,爱国主义一直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管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爱国主义一直有共同的要求。根据时代要注的不同,又有具体内涵。那么在当代中国呢?
1、课堂辩论(课前布置的):
材料展示:由于日本的领导人一直不承认侵华事实,甚至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这激起了广大华人的强烈不满,几乎每次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都有一些爱国的华人举行抗议活动或者抵制日货。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课堂活动(三):我感悟
过渡:正是爱国主义这个核心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面临外来侵略时,中国人民变得异常团结,即使是手无寸铁也敢舍身去挡刀枪、堵炮弹,敢于抛头颅洒热血。而在和平年代,在爱国主义的鼓舞下,广大的爱国学子纷纷学成归国,为祖国做贡献。
学生讨论后发言: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我们被这些精神所打动了。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必修三 第七课 第一框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衰落,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又一次次的站起来,一场逐梦的奔跑,奔跑了五千年,中华民族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导入——视频我们的自信文化篇(中华之魂)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1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板书)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含义:P72过渡(师)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它们有什么关系?生: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板书)师: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师;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这就告诉了我们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同样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连线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71探究问题【提示】.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教材P72探究问题【提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材P73探究问题【提示】.(1)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2)现实中,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寻求政治解决的途径,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例。
4.教材P74探究问题【提示】.“夸父逐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出自《山海经》;“愚公移山”出自《列子》;“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
它们集中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教材P75探究问题【提示】.(1)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
②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还有:《礼记》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2)可结合学生实际,从努力学习,提高素养等角度简要谈一谈。
6.教材P76探究问题【提示】.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折射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学生分组探究.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及作用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2016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2周年纪念日,河南省兰考县社会各界群众参加了纪念活动。
焦裕禄在一生中很好地践行了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
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焦裕禄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提示】.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焦裕禄践行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情怀;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体现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这一论述体现了什么道理?【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密切。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何巨大作用?【提示】.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1)凝聚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维系;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
(2)支撑作用。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前进发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当民族生存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和明显。
(3)激励作用。
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民族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的发展。
具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
2.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图示内涵(2)明确关系: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其他方面。
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上的要求;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
(3)例证内涵(4)解读内涵①团结统一精神是指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②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要结合《政治生活》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理解这一内涵。
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它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将之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④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它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1.“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
“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两板精神”都是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
浙江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
“两板精神”体现了③④所述内容,①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D2.漫画《留学归国》反映了无数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团结统一B .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勤劳勇敢【解析】.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是热爱祖国的表现,C符合题意,应入选。
A、B、D干肢不符,应舍去。
【答案】.C3.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面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④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A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至理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先对接知识]———————————————再演练应用]—————————————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A.先有中华民族精神,后有中华文化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二者是相互区别、互不相干的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解析】.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之分,A错误;B 说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入选;C说法错误;D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
【答案】.B2.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教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协和万邦”等,使“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之中,孕育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A.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B.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C.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D.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分析,A符合题意,B、C、D所述均不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