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故居-台湾

合集下载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张氏帅府)导游词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张氏帅府)导游词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张氏帅府)导游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张学良故居陈列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

是奉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其长子“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官邻和私宅。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建筑群,从1914年开始兴建,到1933年截止,形成了由中院、东院、西院和院外四个部分组成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1985年3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7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把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建筑群列为全国优秀建筑群之一。

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院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6年。

中院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汉字“目”字型,青砖成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

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

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中院正门前有青石板铺垫门阶,门阶两旁立有上下马石。

正门两侧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狮子抱小狮子。

正门房共七间,中间为门洞,中三间为回缩门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绘雀替和楼空雕花。

朱漆大门扇上绘有秦琼、敬德两个门神,门洞内悬着一块横匾,上书“治国护民”四个大字。

经过门洞我们进入帅府的人进院。

一进院门洞两侧各三间,东在门为警卫室、传达室;西三间为电工室、电话室。

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帅府的内帐房,掌管帅府内的财务开支。

西厢房是呈启处,设文武呈启官,专门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平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与二进院相间隔的是一座7米高墙,中间开有大门,门口透雕里花顶饰门楼,称为垂花仪门。

两门柱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步鼓门枕石。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政报》
【年(卷),期】2004(000)013
【摘要】<正> 张学良故居坐落在和平区赤峰道78号(原法租界32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

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学良,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

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等职。

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23
【相关文献】
1.台湾新竹开放张学良故居(上) [J], 吉路
2.台湾新竹开放张学良故居(下) [J], 吉路
3.谒张学良故居 [J], 薛显深;
4.访张学良故居 [J], 孙耀华;
5.张学良故居少帅在天津的婚姻和社交生活 [J], 康蚂;申易(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 活动区域只有200米

历史趣谈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 活动区域只有200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活动区域只有200米
导语:张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她196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
张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她196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

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见证了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

第一次看见大伯,从门缝里偷看
张学良在日记中记载,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县井上温泉,住的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旧式木板房里只有简单家具,冬天潮湿阴冷。

夏天稍遇大雨便四处漏水。

周围都是台湾山地原住民,他们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

井上温泉与外界只有一条公路,路面损坏严重,如果遇到暴风雨,人和车都无法通行。

1949年2月2日凌晨3点,张学良又被突然转移到高雄,秘密藏在寿山要塞的兵舍中。

当时,“代总统”李宗仁要求“恢复张、杨自由”,毛人凤等借口不知“张、杨”在何处,推托不办。

尽管各界呼声甚高,但没有“蒋先生”点头,自然无人去落实,故一拖再拖,终成一纸空文。

而张学良、赵一荻被囚禁于台湾井上温泉已被外人知晓,为了“安全”就把他们紧急转移至高雄。

张学良在金山观海
在高雄住了近一年,因为担心高雄已成为空袭目标,1950年1月,张学良又搬回井上温泉,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井上幽禁岁月。

井上温泉远离城镇,采购困难。

“大伯靠自己种点青菜、养些鸡鸭才生活常识分享。

台湾新竹开放张学良故居(上)

台湾新竹开放张学良故居(上)

台湾新竹开放张学良故居(上)作者:吉路来源:《北京档案》2009年第02期2008年12月12日即西安事变72周年之际岛内正式对外开放西安事变的组织者爱国将领张学良在新竹的故居据台湾媒体报道该故居是在深山里主建筑物为桧木修建室内面积54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原来的那房子早在1963年被台风摧毁现在开放的故居是根据当地老人回忆斥资新台币1500万元重建而复原的内中放置许多张学良『幽居岁月』时的老照片日记手稿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是新竹县花了不少工夫收集而来的比如县长郑永金曾率团前往辽宁『大帅府』考察并通过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芝张闾蘅寻找资料收集到500多张当年的旧照片然后结合照片仿制了一些旧物如藤椅茶桌缝纫机衣服小帽等郑永金表示修建整个张学良故居园区的经费是新台币6千万元查阅史料和海峡两岸多家媒体的报道张学良在台湾几迁住地先后在新竹高雄台北住过但可称为故居的至今为大家公认的有两处一处在新竹县五峰乡居住10余年另一处在台北市阳明山居住30余年张学良在岛内迁居经过大致如下1946年10月15日在囚禁中的张学良被『军统』由贵州桐梓迁移到重庆月2日张学良又被带离重庆同月3日秘密飞抵台湾最初张学良住在新竹县的井上温泉(也称清泉)的一栋日式平房据相关人士回忆住地被3道关卡控制即住所距新竹市区有2个小时的车程入山后会有一个宪兵分驻所为第一道关卡逢整点都要敲钟哨兵听到钟声后还要敲钟回应以免打瞌睡『让人跑了』继续向山里走几公里就能看到一个门口竖有『井上温泉』木牌的日式木造结构平房这就是张学良的住所对面有一个小房子里面住着便衣警察为第二道关卡监视和检查出入张学良住所的人员看守队长刘乙光一家人和张学良一家住在一起实现严密无隙的『盯人防守』为第三道关卡据学者张魁堂介绍张学良亲友送来的东西常被一直负责看守的『军统』特务刘乙光克扣甚至私吞刘因看守张学良『有功』由『上校』升到了『少将』据曾到过张学良住所的人回忆张学良的房间有很多书失去自由的张学良除了看书之外还会利用住处附近的空地种菜养鸡以打发时间尽管当时很多居民并不知道他就是留名青史的『张少帅』但不少人至今对张学良及其夫人还有印象1957年10月张学良被迁到高雄市西子湾虽然换了住处但依然是被软禁由于身体原因张学良需常常往返于台北与高雄之间为此在1959年他提出要在台北市郊自己盖房由于当时蒋介石已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蒋经国也表示赞成并亲自在阳明山给张学良选择地皮1961年8月初张学良搬进位于阳明山的北投区复兴三路70号主建筑是一幢日据时期修建的3层小楼院内有喷泉网球场及花园院外被一堵高墙环绕(铁丝网至今保留)马路的对面建起一个看守点可以说虽然房子是张学良自己出资修建的但实质上他仍过着『软禁生活』1991年3月张学良获准赴美探亲正式结束长达55年的软禁生活第一次离开台湾当年6月他结束探亲访友的旅程返回台湾年春他搬到台北市内居住年4月他决定在美国檀香山定居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故居少帅在天津的婚姻和社交生活

张学良故居少帅在天津的婚姻和社交生活
被称为"少帅府”的张学良故居,其建筑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房 间布置考究,楼梯、地板、门窗等均为菲律宾木料,豪华美观。故居有 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 层,建于1926年,两幢楼房共有42个房间。
进入少帅府的大门,便是一个近乎方形的过厅,再经过一扇门,则 是一个几乎占据了整个楼房进深的大客厅,上方悬挂着大型枝形吊灯。 这里是整个公馆仪式性的场所,用于进行各种社交活动。门口的桌子尽 头放了一口指挥刀,是张学良老部下吕正操所赠的"虎威军刀",上刻
在"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前,张学良就已经驻防保定, 担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因种种原因,此时的谷瑞玉已经 渐渐和张学良产生了误解和摩擦,不时为一点儿小事无端发
左右页圉:左图为张学良故居二楼的书房,房间上方的"天下为公"四字 横幅由孙中山先生题写。右图分别为故居的过厅和军政议事庁.
055 GEOGRAPຫໍສະໝຸດ Y张学良第三任夫人是赵一荻,她在家中排行第 四,家人、亲友都唤她"赵四",后来一些社交圈人 士也跟着称她为“赵四小姐"。赵一荻祖籍浙江,生 于香港,因此也叫"赵香笙”。据说她出生的时候,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霞光,故又得名“赵绮霞”,而她 小时候的英文名字是“Edith”,谐音即为“一荻” o
在天津舞场上,只有16岁的赵四小姐认识了年 近而立的张学良,两人情投意合,开始频繁约会。 1929年,赵四小姐私奔沈阳,住进了大帅府旁边的小 楼。此事轰动天津,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对此,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怒不可遏,认为女儿此举 伤风败俗,有辱门庭,便在报上发表声明:“四女绮 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
1924年,在张作霖的默许下,张学良和谷瑞玉在天津举 行了婚礼。张学良在天津法租界为谷瑞玉买了一幢豪宅,并 在北京为她购置了房产。192阵,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后, 在张家决定秘不发丧的情况下,谷瑞玉私自从天津前往奉 天,使日本人得以坐实张作霖已死的消息,新闻媒体也随之 报道。对于谷瑞玉这番贸然的行动,张学良极为不满,由此

张学良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张学良故居参观心得体会

张学良故居参观心得体会张学良故居是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建筑,作为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的故居,我在参观时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对张学良先生的敬意。

下面,我将详细描述我对参观张学良故居的心得体会。

进入张学良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重而又典雅的建筑,故居的整体风格独特,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

在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张学良故居”四个大字,字迹挺拔有力,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步入大门,迎面是一座雄伟的石牌坊,上面还有一块悬挂着长篇纪实张学良的大字画,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让人感受到了张学良的威严和不凡。

故居内部,一切都被保持得十分完好,我仿佛看到了张学良生活时的一幕幕场景。

故居的布局合理,有客厅、书房、卧室等多个房间。

每个房间都陈设着当年张学良留下的家具、书籍和家庭用品,通过这些物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张学良的风采与胸襟。

书房内的书架上摆放着大量的书籍,不同的书籍反映了他广博的知识面和博学多才的一面。

故居内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如照片、文件等,展示了张学良先生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他与众多重要人物的交往。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张学良先生的一些事迹。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曾是东北抗日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抗战胜利后,为了保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与国共两党的人物进行了多次磋商,并积极参与国共和谈。

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坎坷曲折,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参观张学良故居,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伟大。

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故居中,我能感受到张学良先生那种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精神和背后深深的爱国情怀。

他虽然曾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张学良故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洪流和先贤的伟大。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张学良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贡献,对于他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

张学良故居在哪座城市

张学良故居在哪座城市

张学良故居在哪座城市
张学良有2处故居,分别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和台北市复兴三路70号。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后楼建于1926年。

扩展资料
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学良台北故居是张学良一生居住最久之地方,也是他在台湾唯一拥有的私人财产,定居台北市复兴三路70号。

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张学良主要成就
为收复沦陷的.东北故土,为民族大义,为实现联共抗日的目的,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12月25日又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政治生涯尽管短暂,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却做出了一系列惊人之举,产生了旷古盖世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杰出的贡献。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感受天津品味历史感受天津,品味历史,天津瑞龙票务为你推荐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少帅府)。

“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有英、法、德、意、美、日、俄、奥匈、比利时九国租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天津最具特色而且在全国所独有的便是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在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中,最能代表中国百年近代史的传奇历史人物和决定中国百年近代史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汉卿,号毅庵,中华民国陆军元帅。

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1936年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关键历史人物,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又名少帅府,地址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原张学良故居处。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旧景重现,品味历史,这里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

少帅府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氏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

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

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该楼以张寿懿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

1949年后张寿懿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

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故居中的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

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少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

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新竹张学良故居、三毛故居
音乐:宋祖英——风景这边独好
摄影、制作:曹珏陈晓芬
台湾新竹县五峰乡有美丽的山林、吊桥和清澈的溪水,是泰雅族和赛夏族原住民聚居区,但最吸引大陆游客的,是因为这里曾是张学良被幽禁13年的居住地。

张学良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改变中国历史进程,这位被周恩来称
为“千古功臣”的“少帅”,从此被软禁。

1946年,他从重庆被转送到台湾,直至1959年,张学良在这里度过了最艰难的山中岁月。

张学良离开清泉的次年(1964年),伴随着他同夫人赵一荻生活的日式桧木平房,因台风的肆虐而冲垮全毁。

2008年新竹县按原样异地重建。

2008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72周年纪念日,张学良故居开馆,马英九出席了开馆仪式。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曾被幽禁在浙江奉化溪口、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沅陵,贵州的贵阳修文、黔灵山、开阳,桐梓,重庆及台湾新竹、高雄、北投13个地方。

张学良遭到蒋介石长达五十五年失去自由的软禁生活,直到1991年获得自由,偕同夫人赴美国夏威夷,度过他最后自由的10年。

幽居的住所原为日军用来疾病疗养、度假及训练场所,沿上坪溪搭建,与外部仅一条窄路相通。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张闾芝为故居提供了大批张学良软禁期间的生活照、日记和手稿等相关资料,重建故居就是根据这些图片恢复起昔日房舍、卫兵哨亭等原貌。

张学良故居是一栋黑瓦、台湾桧木兴建的平房,内部装修整洁雅致。

一进门是当年的客厅,旁边的小房间则是当年和夫人用餐的厨房和餐厅。

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赠送的张
学良将军画像。

馆内除展示文史资料、珍贵老照片之外,更有张学良的个人著作、记者对他的访谈及记录张学良一生的纪录片,记录了自1901年至2001年张学良走过近代百年的辉
煌历史。

观众在观看记录张学良一生的纪录片
张学良将军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赵一获和于凤至。

在张学良、赵一荻相识、相知、相爱三十余年,但仍非法律上的婚姻时,1960年张学良希望能举行受洗仪式,但婚姻关系不合基督教的教规。

身在美国的于凤至知道张学良陷入两难时,提笔致信赵一荻同意离婚,让三十余年的苦恋得以共结连理。

达观大度的于凤至让张学良
在读信时,热泪盈眶。

赵四小姐红颜到白首,一生追随张学良无怨无悔。

2000年张学良、赵四共同庆贺百岁和八十八岁生日,同年6月22日,赵四在美国夏威夷逝世;第二年10月15日张
学良与世长辞。

当年使用的藤椅和竹桌(仿制品)
个性潇洒爱热闹的张学良,被幽禁到新竹后,十分寂寥,幸有赵四小姐自始至终陪伴在他身旁,两人时常一起泡汤、散步、跳舞、钓鱼、读书、种菜、养鸡等。

相互扶持,一起走过在清泉13年无奈的幽禁生活。

赵四小姐使用过的缝纫机(仿制品)
拍照是张学良幽禁岁月的少数嗜好之一。

幽禁在清泉的少帅几乎与外界隔绝,收音机是让他了解外界资讯的
几乎唯一的工具。

在这样荒僻之地,张学良身边除了陪伴他的赵一荻、佣人吴妈,还有60余名监管人员及家属。

未经批准,张学良与赵一荻不能走出院子,外出拍照也需宪兵跟随。

张学良曾经常散步的清泉吊桥
河对岸山边的张学良故居遗址,原建筑1964年在台风中全毁。

遗址上当年的岗亭(仿制品),原故居遗址处是介绍张学良一生的展板。

张学良钓鱼处。

他曾写信给蒋介石,要求给他自由,但蒋介石仅回信要他好好读书,并附上一副钓具,此后张学良便常在上坪溪畔钓鱼,作为等待自由,打发时间之用。

2011年2月辽宁省长陈政高造访张学良故居,有感于五峰清泉原住民对张学良在幽居期间之关怀与照顾,赞助新台币2000万元整建张学良纪念园区,包含故居重建、铜像、蜡像与环境美化等工程,以表达对辽宁老乡张将军之永恒怀念。

国际知名雕塑大师林健成创作的张学良、赵一荻伉俪铜像。

张学良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世人景仰。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参加两岸三馆2011年年会的新竹张学良故居、辽宁沈阳的张氏帅府博物馆和陕西西安事变纪念馆的馆长手植的三株松树。

橫跨上坪溪上的清泉吊橋。

吊桥长165米,宽1.4米,距桥下河床26米。

日据时代为铁线吊桥因年久失修损毁,于1996年修建,犹如一道彩虹凌驾青山绿水,煞是动人美
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