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俄文本翻译中的民族文化内涵研究

合集下载

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综述 -回复

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综述 -回复

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综述-回复《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作家蒲松龄。

它以奇幻、神秘、超自然的题材,讲述了一系列各种离奇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近十年来,《聊斋志异》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下面将就这一主题展开综述。

首先,我们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聊斋志异》近十年的研究动态。

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包括文本学、历史研究、文化批评等。

其中,文本学研究者对《聊斋志异》的版本进行了详细整理和比较,对蒲松龄的原文进行了还原和整理,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其原貌。

历史研究者则通过对清代社会、文化、政治背景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聊斋志异》的写作意图和与当时社会的联系。

文化批评则从文化符号、意识形态等角度,解读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主题。

其次,从研究主题和内容的角度来看,近十年来《聊斋志异》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研究者们对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发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既有被动、弱势的形象,也有主动、强势的形象,这与当时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期待和束缚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研究者们关注了《聊斋志异》中的鬼神信仰和超自然现象。

这些故事中充满了灵异的奇幻情节,与中国传统的鬼神信仰相联系,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诘问和对于神秘力量的探索。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了《聊斋志异》中的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在研究成果方面,近十年来,《聊斋志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研究者们对于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和文学风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发现,《聊斋志异》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奇幻小说,更是蒲松龄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和批判。

同时,对于《聊斋志异》中的寓言意义和寓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使得作品的文化内涵得以挖掘和展示。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聊斋志异》进行了与其他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比较研究,丰富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二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二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二1. 引言1.1 宋贤德及其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意义宋贤德是一位备受尊重的美国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颇具建树。

他的全英译本《聊斋志异》更是成为了西方学界研究的焦点。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

宋贤德的翻译工作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为推广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宋贤德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将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更在于他对其中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入解读和解释。

通过宋贤德的研究,西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领略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

宋贤德对《聊斋志异》的翻译也为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译作架起了中西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2. 正文2.1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的学术背景美国汉学家宋贤德,生于一九○◆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曾在中国留学多年深造,精通中文和英文。

宋贤德对中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他曾多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中国文学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广受好评。

宋贤德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上,他曾对《红楼梦》、《水浒传》等著名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被誉为西方汉学界的权威之一。

而《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充满神秘和惊悚的作品,也吸引了宋贤德的注意。

宋贤德的学术背景扎实,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又具备优秀的翻译技巧和理解能力,这些优点使得他在研究和翻译《聊斋志异》这部作品时取得了显著成就。

宋贤德的学术背景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赋予了他在西方汉学界的重要地位。

2.2 《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的历史意义宋贤德的《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作品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的窗口。

通过这本书,西方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超自然现象,从而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六十年来《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传播

六十年来《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传播

中简短评价《 聊斋志异》 时写道 :这些志怪故事不但语言精湛 , “ 且 以叙事 巧妙见 长 , 因此本书非 常受 尊敬 , 众 多 。”:( ) 版本 [】 此后 不断有人翻译聊斋小说 , 但其 中真正潜心翻译研究《 聊斋志异》 并 的是被郭沫若 称为 “ 翰林 ” 的瓦 ・ - 米 阿列克谢 耶夫 ( . A ̄reB BM., ce , e 18 —9 1院士 , 8 1 15 ) 他生前 翻译出版 了四个译本 :92年的《 12 狐魅 集》 3 ¨ 12 年 的《 僧集 》 12 [ ,93 】 神 ,98年的《 异事集》 13 年的 、9 7
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 。《 是誉满全球的名著 , 已经被翻译成 2 多 0
收稿 日期 :091.3 2 0 .01
作者简介: 岳巍(9 8 )女 , 17 一 , 山东青州人 , 博士 ,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研 究方向 : 俄语语言文学 、 比较文化 。
l0 1
种语言文字 , 是外译语种最多的中国古典文学著作 。在《 聊斋志 异》 的外译史上 , 俄苏的译介取得 了很大 的成绩, 从单篇译文到选

文献 资料 ・
文章编号 :023 1(000 101 10 —7 2 2 1 )10 1 1
六十 年来《 聊斋志 在俄 异》 罗斯的 传播
岳 巍
( 济南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2 ) 50 2
摘要: 聊斋志异》 在《 的外译史上, 俄苏的译介取得 了很大的成绩,
《 异人集》引。 [ 《 狐魅集》 选译 了2 篇与狐狸有关的故事 , 9 全书共 19 , 5 页 为 了便于读者理解 , 阿列克谢耶写了一篇解释性序言。《 狐魅集》 的 翻译 出版 经历 了一 个 曲折 的过 程 , 当时正 处 于 困难 时期 , 力 劳 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聊斋志异》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策略

《聊斋志异》中的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策略

细 阐述归化 、 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对译 文的影 响。 31 姓名翻译 . 姓名 , 区分个体 与社会 其他成员 的代 号 , 同时也隐含着 是 但 独特且丰富的文化信息。姓 和名是 中西方 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 ,
尽管 人交 际的基础是一致 的 , 由于地 理 , 但 历史 , 民族 , 文化 以及
文化 , 开展 中西方交流, 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 归化 异 化 聊 斋 志异 中图 分 类 号 : 4 . I 27 2 文 献 标识 码 : C
DOI1 . 6 /in17 - 1 1 0 20 . 8 :03 9js .62 88 . 1 . 0 9 .s 2 81
1 翻译 中的文化 因素 与归化异化策略 翻译是文化交流活动的一种 , 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 系。
诗文 里有不少对 女子 红妆 的赞 美 。译 者采用归 化 的译 法把 “ 胭
脂” 为“o g” 译 rue 是非常好 的, 因为“og ” rue 在英语 中的意思也是胭
脂, 这就能给读者 以丰富的想象空 间 , 同时也体现 了作 家想表达
的含 义 。
异化法是 以原作者 的思想为依托 , 采用类似于作者使用的源 语 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 文 内容 , 它更重视原文 , 但有时在 阅读 的

No. 4

TI E ME DUCAT ON I
《 聊斋 志异》 中的文化 因素与归化异化 策略
李 晰
摘要 : 随着 中文热 , 中国经典文学的翻译和研 究 , 渐引起越 来越 多学者的重视 。聊 斋志异》 对 逐 《 蕴含 着丰 富的文化 因素, 书中很 多 东西反映 了中国特 色文化 , 对其他语种的人来说是很难 理解的。因此将《 聊斋志异》 中的文化 因素准确 完整地传达 出来 , 对于弘扬 中华

聊斋志异《鸽异》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鸽异》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鸽异》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聊斋志异《鸽异》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鸽异》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

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附上翻译:蒲松龄,字留仙。

他有一本《聊斋志异》流传于世。

他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临近早上时,带一个大壶,里面有浓茶,准备一包香烟放在行人道的旁边,下面铺着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烟和大壶都放在身边。

他看到有人走过,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谈话,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随便他晓得什么渴了就让他喝茶,有时用烟来献给他,必须让他讲完才行。

偶然听说一件奇怪的事,先去听完这见事,最后把它加工一下。

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对聊斋志异不同译本研究的项目意义与价值

对聊斋志异不同译本研究的项目意义与价值

对聊斋志异不同译本研究的项目意义与价值
《聊斋志异》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传统文艺文本之一,在全球范围一直都在受到追捧。

它出现于清代,但此次研究需要考察早期的不同译本,以深入解析它的文化价值以及赋予
它的意义。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刻探索《聊斋志异》的文学遗产,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时代的翻译本,强调并验证它的历史重要性以及文学价值。

首先,这项研究能够构建这部作品发展的
历史背景,以概括其人物、语言以及主题,通过比较不同翻译本来确立其发展。

此外,这
项研究还能揭示出翻译者对原文的文字诠释,以及这些表达方式带给我们的思想引领,并
为原文提供可靠的证据。

此外,这项研究还有一些价值,例如追溯古典文学传统、认识文学艺术的精神、深入理解
文学技巧。

翻译者们花费数百年的时间来构建《聊斋志异》的文学外观,但在现在的某个
时刻仍然是充满诗意和精神的。

通过比较不同译本,使人们能够体验到不同语言表达下的
不同情感,体会文学中蕴含的深刻主题,深入理解《聊斋志异》在不同语言中的演变过程。

总之,通过研究《聊斋志异》的不同译本,能够更真实、更深刻地认识这部作品的文学传
统和艺术文明,这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不朽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能把当下的英语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脱胎于古典文学,达到加深理解、开拓眼界的
目的,还给研究文学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应用基础,这是研究《聊斋志异》不同译本研究
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中俄文本翻译中的民族文化内涵研究作者:刘思彤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1期摘要:百年来无数学者和翻译家都被《聊斋志异》所吸引,其中以阿列克谢耶夫为代表的众多前苏联汉学家对它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本文主要选取阿列克谢耶夫所译的《狐妖集》与《聊斋志异》原文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通过找出文本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蕴含在文本中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集;阿列克谢耶夫;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1-0071-05一、阿列克谢耶夫与他的《聊斋志异》阿列克谢耶夫于中国进修期间在先生的帮助下,以口头形式完成了对《聊斋志异》的翻译。

1910年他在《我们的田野》报刊中发表了《崂山道士》和《汪士秀》两篇译文。

(高玉海,2017:171)。

1922-1937年间他先后于《东方》杂志、《苏联科学院学报》《中国与日本文学》中发表了13篇选自《聊斋志异》的单篇译文,并出版过四部《聊斋志异》的译文集:《狐妖集》《神僧集》《异闻集》《异人集》。

其中《狐媚》(Лисьи чары)是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中有关狐狸故事的翻译集,共收录了包括《婴宁》《胡四姐》《狐嫁女》《酒友》《莲香》《丑狐》《狐梦》《狐女》《潍水狐》《毛狐》《狐妾》《青凤》《胡四相公》《胡大姑》《九山王》《狐惩淫》《汾州狐》《捉鬼射狐》《荷花三娘子》《武孝廉》《农人》《郭生》《王兰》《司训》《冯木匠》《秦生》《雨钱》《双灯》《冷生》29篇故事。

二、《聊斋志异》中俄文本对比研究(一)题目翻译特点通过对《狐媚》(Лисьи чары)中的29篇故事和《聊斋志异》汉语原文的对比研究发现阿列克谢耶夫对题目的翻译方法具有以下三种特点:1.直译法(17篇)此类题目采用直译法,即俄语和汉语的表达基本一致:《胡四姐》-(четвёртая ху)、《狐嫁女》-(лис выдаёт дочь замуж)、《酒友》-(товарищ пьяницы)、《丑狐》-(лиса-урод)、《狐梦》-(лисий сон)、《狐女》-(дева лиса)、《潍水狐》-(лис извэйшуя)、《毛狐》-(Мохнатая лиса)、《狐妾》-(лиса-наложница)、《九山王》-(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девяти гор)、《狐惩淫》-(Лиса наказывает за блуд)、《汾州狐》-(лисица в фэньчжоу)、《农人》-(Мужик)、《冯木匠》-(плотник фэн)、《雨钱》-(дождь монет)、《双灯》-(пара фонарей)、《冷生》-(студент лэн)。

2.根据故事情节,细化描述(9篇)该类9篇故事中汉语版直接选择用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而俄译本中则根据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例如:《婴宁》-(смешливая ин-нин爱笑的婴宁)、《莲香》-(чародейка лянь-сян有魔力的莲香)、《青凤》-(красавица цин-фэн美丽的青凤)、《胡四相公》-(лис-невидимка,ху четвёртый隐身胡四)、《胡大姑》-(злая тётушка ху恶毒的胡姑)、《郭生》-(студент го и его учитель郭姓学生和他的老师)、《王兰》-(оживший Ван лань复活的王兰)、《司训》-(Тот кто заведует образованием负责教育的人)、《秦生》-(студент-пьяница Цинь姓秦的酒鬼学生)。

3.俄译本与原文命名有差异(3篇)这3篇俄译题目和汉语原版题目存在差异:(1)《捉鬼射狐》被翻译为《Как он хватал лису и стрелял в черта》(他如何捉住狐狸射死鬼)。

汉语中运用的动词为“捉鬼”和“射狐”,而俄译本中则刚好相反,为“捉狐”和“射鬼”。

(2)《荷花三娘子》被译为《Фея лотоса》(荷花仙女),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汉语中的“三娘子”一词在俄语中完全没有对等的词,若按汉语直译则俄罗斯人很难理解,因此阿列克谢耶夫选择了俄罗斯文化中“仙女”一词作为替代。

(3)《武孝廉》被译为《Военный кандидат》(军事候选人)。

“武孝廉”实际上是指“武举人”指在中国历史上对习武之人设立的考评制度,民间习武者通过武举考试后可以接受朝廷任命成为武将。

我们认为这是包含中国传统制度较为复杂的题目,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翻译。

(二)無对等词现象由于文化对人认知的影响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认知的差异。

这一现象置于语言中被表现为词语空缺,或者是无对等词现象。

我们尝试划分出几类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空缺现象。

1.关于辈分伦理及指称的翻译中国对伦理称谓划分十分详细,而俄语的表达中则较为宽泛。

如汉语中有奶奶和姥姥之分,但在俄语中统称为“бабушка”。

为表区分通常会以“бабушка+奶奶、姥姥的名字”或者以“мама матери/папы”(妈妈/爸爸的妈妈)的方式进行表述。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词汇不对等的现象。

如《婴宁》中“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

”{1}译文为:“Я-тодумаю,кто такая и чья,а оказывается:дочь моеий тетки и твоя троюродная сестра.”(堂妹){2}汉语中“姨妹”往往是指姨妈或者姨娘家比自己年幼的女儿,而俄语“троюроднаясестра”可以表示所有和自己具有亲属关系的姐姐或者妹妹。

受到文化的影响还有很多称谓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能选用意思接近且被俄罗斯读者所熟知的词来代替。

如《胡四姐》中:“笑曰“秀才何思之深?”{3}俄译文为:“Магистр(硕士),что это вы так глубоко задумчив стали?”{4}在《酒友》中“车生者,家不中赀。

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

”{5}被译为:“Студент Чэ(姓车的学生)был не из очень богатоий семьи,но сильно пил.” {6}这种译法我们在《狐媚》收录的其他故事中也可以看到,例如在《丑狐》中“穆生”被译为“Студент My”(姓穆的学生)、在《莲香》中,“桑生,名晓”被译为“Студент Сан Сяо”(叫桑晓的学生)等等。

2.关于时间、节日的翻译分析表明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俄两国对时间的划分、节日的定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狐嫁女》中“一更向尽。

”{7}被译为:“а когда эти звезды начали меркнуть”{8}(当星星开始逐渐暗淡的时候)。

再如干支、年号、王公年次等多种纪年方式只出现在中国文化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对其进行翻译说明。

《九山王》中“时顺治初年”被译为“Это дело было в первый год государя Шунь-чжи.”(顺治皇帝初年)。

译者加注为:“1664 г.”。

{9}《狐梦》中“康熙二十一年腊月十九日”被译为:“В двадцать первом году Кан-си,в девятнадцатыий день последнего месяца”(康熙二十一年最后一个月的第十九天)。

{10}此外在《聊斋志异》的文本中还出现了很多节日,如《莲香》中“每清明,必抱儿哭诸其墓。

”{11}被译为“В весенниий праздник 《чистоиǔ и светлоиǔ погоды》она непременно брала его и отправлялась голосить на могилу Лянь.”{12}这里“清明”被译为“чистоий и светлоийпогоды(干净明亮的天气)”。

而《婴宁》中“会上元”{13}被译为“Как-то,пятнадцатогочисла первоиǔ луны(阴历十五)”{14}俄译本注释:пятнадцатое число первоий луны –праздник фонарей. Совпадает с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ой февраля нашего стиля.(阴历十五-灯节。

恰逢俄历的二月下半月。

){15}3.关于空间地点及地名的翻译中俄版《聊斋志异》中与空间地点相关的表达上也存在不对等现象。

例如《双灯》中“一夕独卧酒楼上”{16}被译为“Однажды вечером он лежал один в винном складе”。

{17}这里“酒楼上”原指中国供饮宴用的店铺,而俄译本则译为“一天他躺在一个存酒的仓库里。

”在中国文化中对处所的划分之细,有“楼”“阁”“轩”“居”“斋”“宫”“苑”“府”等等,而俄罗斯没有与之对等的区分,因此在《雨钱》里“读书斋中”{18}被翻译为“в кабинете”(在办公室里)。

{19}《捉鬼射狐》中“阁上”{20}被译为“на вышке”(高台上){21}。

《狐妾》中的“府”{22}被译为:“вканцелярии”(在办公室里)。

{23}《王兰》中写道“聚饮于烟墩”,{24}“烟墩”原意是指明清防卫报警的设施,那时候烟墩常与烽火台并称为台墩,“烟墩”在文中指烟墩废址。

而俄译本中将其翻译为“Однажды они собрались и пили вместе у какого-то холма,одетого туманом.{25}(一天,他们聚在一个迷雾缭绕的小山处饮酒。

)此外,在《莲香》中还提到了“青楼”。

“青楼”在中国文化中原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还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

后因被大量的使用在诗词中,逐渐有了“妓院”的含义。

俄译本将其直译为“зеленые терема”(青楼),并加注为:“сначала это было название роскошных вилл и даже дворцов,но потом было применено впоэзии к описанию дома гетер и стало означать публичный дом.”{26}(起初指代豪华的雅舍和宫殿,后来由于它在诗歌的应用开始有了妓院的含义。

)从俄译本的注释来看,译者虽采用了直译法,但通过加注把该词所含有的意义解释的很详细。

4.关于汉语中成语及典故引用的翻译《聊斋志异》的汉语底本中引用了很多成语典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