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器乐作品欣赏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选修课《中国名族器乐作品鉴赏》论文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欣赏》论文其实,我选这一门选修课,原因也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我自己本来就对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兴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到骄傲的同时,很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一类的信息,以弥补自己某些知识的空白。
同时,我自己觉得,上课都可以听音乐,那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上这个课的时候,老师您放了很多许多民族歌曲,都是很好听的纯音乐,是由不同民族器乐弹奏出来的歌曲。
听着这些音乐,我会一边欣赏歌曲美妙的同时,一边在想象着古代那些风光美景,又一边感叹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由于我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本来就有一种很敏感而又特别的情怀。
所以,老师每次播放这些由中国器乐弹奏出来的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幻想着,我回到了古代,穿梭于绿柳红花间,然后手抓钓鱼竿,悠闲的,坐在河边,垂钓。
那种闲情逸致,是何等的诗词画意啊。
说说我对老师的上课的一些看法吧。
比较喜欢的是,老师上课的时候,先把要介绍的民族器乐先用通俗易懂语言给介绍一片,然后再播相关的歌曲给我们听。
这个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器乐的音色,音质等方面的信息。
不过,我有一点要提的是,老师,我希望您每次播放歌曲的时候,不要把声音的音量调得过高,或者每次播放的时候,把课室的门窗稍微关一下。
毕竟如果声音过大,会影响到附近课室自习的同学。
接着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说一下我比较熟悉的二胡吧。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而到了唐代,取名“胡琴”并开始流传。
宋代,又改名为“嵇琴”。
明清时候,胡琴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更名为“二胡”。
二胡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邓组成。
二胡独特的构造,使其音色独具一格。
二胡音色具有柔美抒情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其实这得益于二胡本身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加之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因而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拉弦和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
民族器乐赏析2

4. 《鹧鸪飞》: 湖南民间音乐,后传到江南。分慢板、 快板两部分。 引子:慢板旋律; 第一部分:原板; 第二部分:加花变奏。
陆春龄将此曲进行改编,丰富了乐曲的 表现力,刻画出鹧鸪时远时近、忽高忽低, 在天空尽情飞翔的形象。
梆笛: 1. 流行于晋北、陕北、冀西北等北方地 区,音色高亢明亮,常用来为梆子戏伴奏。
2. 代表演奏家:冯子存、刘管乐等。 3. 代表曲目:《五梆子》、《喜相逢》、 《对花》等。
4.《喜相逢》:
原内蒙西部的一首民间音乐。经冯子存 的改编,表现了亲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运用花舌、颤音等演奏技巧,将梆笛的 独特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曲体结构 :单曲、套曲。 单曲:运用单一的曲牌进行 音乐的发展,常用变奏手法。 套曲:由多个曲牌或段落构成的大型器乐曲 体,更突出音乐的对比性和冲突性。
变奏手法 是最能凸显出我国民族音乐的
特征和音乐性格的发展手法。 包括旋律加花变奏、节奏性变奏、演奏 技巧性变奏、调式性变奏等。
第二章 独奏乐
第一节 气鸣乐器
2. 气鸣乐器 膜鸣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
第三节 民族乐器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来源
民族器乐的发展同我国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有密 切的联系,很多音乐素材来自于民间声乐曲种, 尤其宋代以后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 但中国民族器乐有着更为复杂的音乐技巧和更 加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中国音乐中独树一帜。
二、音乐结构和发展手法
喜相逢
中国民族器乐赏析
周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民族乐器的分类
你认为民族乐器都是怎样分类的?
“八音”分类法
中国民族器乐曲.ppt

中国民族器乐曲
认一认
以上都是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中国 民族器乐曲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聆听并思考:
①《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 ②听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二胡
二胡是拉弦乐器,它的音色委婉动 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很强, 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是具有代表 性的民族乐器之一。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 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再赏并思考:
列营 吹打
第一部分 点将
排阵 走队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埋伏 鸡鸣山小战 九里山大战 项王败北 乌江自刎 众军奏凯
笛子独奏《姑苏行》
欣赏并思考:
①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②乐曲在你心中展现怎样的画面 ?
?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 ,曲式为“慢( A)——快(B)——慢(C)”加 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
?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
。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
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
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 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 “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 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 。。
《赛马》 《良宵》 《江河水》 《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阿炳
华彦钧 (1893—1950),又名阿炳, 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患眼 疾而双目失明,一生坎坷,但极富 音乐才华。
最著名的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二泉 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等。
中国器乐作品鉴赏文章

中国器乐作品鉴赏文章中国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众多的乐器和音乐作品。
鉴赏中国器乐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器乐演奏经验,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器乐作品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1. 二胡二胡是中国最著名的弦乐器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器乐之一。
二胡的音色温暖、悠扬,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二胡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二泉映月》、《赛马》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丝绸之路》、《天空之城》等。
2.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古筝的音色清脆、明亮,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古筝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高山流水》、《茉莉花》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月光奏鸣曲》、《梦中的婚礼》等。
3. 笛子笛子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笛子的音色清新、悠扬,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笛子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二泉映月》、《彩云追月》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克罗地亚狂想曲》、《致爱丽丝》等。
4. 钢琴钢琴是中国最重要的键盘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钢琴的音色柔和、优美,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钢琴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水边的阿迪丽娜》、《秋日私语》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肖邦夜曲》、《李斯特练习曲》等。
中国器乐作品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不仅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还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音乐体验。
通过鉴赏中国器乐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器乐演奏能力。
器乐作品鉴赏2

❖ 1.西方的钢琴来到陌生的东方古国
❖ 公元1601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朝 见明朝皇帝,在他贡献的礼物中,有一件乐 器,中国史书上称为“七十二弦琴”,实际 上就是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一种,根据对 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应当是古钢琴 中的击弦古钢琴。
❖ 有确切记载的钢琴(不是古钢琴的传入), 是1842 年(已经是肖邦的时代)中英签了《 南京条约》后,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是个广大 市场,一个钢琴商行运来大批钢琴到中国, 但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实际并不存在他 们想象的钢琴市场,这批钢琴后来也就下落 不明了。
❖ 打击乐器:共约3-10人,一人通常负责多项乐器, 常用的乐器包括排鼓、中国大鼓、板鼓、堂鼓、 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小钹、大钹、西洋军 钹、吊钹、小锣、大锣、风锣、泰来锣、云锣、 木鱼、罄、梆子、铃鼓、三角铁、弹簧盒、风铃、 沙球、木琴、钢片琴、管钟等。
中国钢琴的历史
钢琴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相当于晚浪漫主 义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 历程。1949 年前,中国钢琴曲创作数量很少。 现代音乐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 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民歌加和声”的思维 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样板戏” 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 代,中国钢琴创作的风格才真正开始走向多 样化。
一般编制
❖ 拉弦乐器:高胡(约3-7人)、二胡(约10-20 人)、中胡(约3-5人)、大提琴(或用革胡, 约6-10人)、低音大提琴(或用倍革胡,2-3人)
❖ 弹拨乐器:柳琴(约1-4人)、琵琶(约4-6人)、 中阮(约4-6人)大阮(约4-6人)、三弦(1人, 少数曲目使用,通常由阮咸演奏员兼任)、筝 (一人,部分曲目使用)、扬琴(1-2人,扬琴 虽然在原理上是击弦乐器,但在声部的作用上与 弹拨乐器相同)
关于中国器乐作品鉴赏文章

关于中国器乐作品鉴赏文章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
这些作品通过乐器演奏,传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情感。
《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琴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古琴为主要乐器,旋律婉转悠扬,如行云流水,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这首曲子通过运用琴弦的滑动、敲击和拨弦等技巧,表达了山水之间的景色和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
《二泉映月》是中国传统二胡曲目中的代表作品。
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演奏时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技巧。
这首曲子以模仿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为灵感,通过二胡的演奏表现出月光在水中的波纹和闪烁,给人一种温柔和抒情的感觉。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琵琶曲中的经典之作。
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其音色高亢激昂,富有表现力。
这首曲子以广陵散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琵琶的演奏表现出主人公的悲伤和忧愁,给人一种深情和激情并存的感觉。
除了以上几首作品,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如《梁祝》、《京剧序曲》等,它们都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
在鉴赏中国器乐作品时,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这些作品通常以传统的音乐结构和模式为基础,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
和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作为人工智能,我无法感知和感受器乐作品的情感和魅力。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供您欣赏和了解。
1.《千本樱》
这是一首由中国二胡大师闵惠芬演奏的曲子,原曲来自日本歌
曲《千本樱》,将传统的二胡音乐与现代的曲风相结合,音乐流畅
优美,略显忧伤。
2.《草原》
这是一首由著名的蒙古族音乐家吴尊林创作的器乐作品,以蒙
古草原的远景为背景,演绎了草原的壮美和刚毅。
3.《梁祝》
这是一首由中国古筝演奏家吕继宏演奏的曲子,以中国古典爱
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旋律优美动听,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4.《茉莉花》
这是一首由中国民乐演奏家郭文景演奏的曲子,是一首非常著
名的中国民乐作品,流畅的旋律和雅致的音乐风格,展现了中国古
典民乐的深厚内涵。
5.《黄河颂》
这是一首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中国传统器乐作品,曲子中的旋律
富有感染力和激情,表现出黄河壮阔的景象和中华民族的气魄。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每首曲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律美,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欣赏和了解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器乐欣赏第一节中国乐器简介一、中国乐器的发展历史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世界的东方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乐器文化,它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瑰宝。
任何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单独存在。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此。
例如隋唐时期,我国乐器种类空前丰富,这与当时开放、开明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中国乐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乐器发展简史见下表2-1。
表2-1 中国乐器发展简史二、中国乐器分类简介近现代参照欧洲管弦乐队分类方法,结合我国的乐器的传统分类方法,并根据乐器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方式,将其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见下表2-2。
式演奏方式中都不可或缺。
云锣、梆子、木鱼等。
表2-2 中国乐器分类图2-1 中国乐器组图第二节乐器及作品欣赏一、古琴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唐宋以来逐渐称呼为“古琴”,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
中国古汉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将丝绑在木头上,古琴的历史就可见一斑了。
有关古琴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如《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
早在周代的宫廷音乐活动中,古琴就被用来伴奏歌唱,称为“弦歌”。
古琴,作为中国流传至今并仍在广泛使用的最古老乐器,从音色到形制都高度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精华,庄子就得出“古琴足以自娱”的观点,现今流传的很多曲子都有直接取自道家思想印记,如《庄周梦蝶》、《逍遥游》等。
演奏古琴,强调自我心境的修炼,而非追求技巧,因而古代有“一人一琴”的说法。
古琴乐史著名的乐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均又再现。
作品欣赏《流水》是我国传统古琴曲,其记载早见于先秦《列子》一书。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
关于《流水》的表现意境,川派琴家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在《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有这样的记述:“起首两、三段叠弹,俨然潺潺滴沥,响彻空山。
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
息以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
七、八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悬浮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由上描述可见,该曲所表现的是淙淙小溪汇成浩荡江河,继而汇成汪洋大海的自然界壮丽的景象和意境。
整首乐曲从开始的“点点滴滴”到后来的“浩浩荡荡”,经历了由静而动、由缓而急,由婉转抒情到汹涌澎湃,充满着生命的韵律。
乐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绘了大自然的客观画景,又使人充分体验到音乐中所蕴涵的深邃意境,体现出古老的东方美学所追求的以“神似”而生“意境”,是一首典型的具有古代东方审美趣味的佳作。
该曲不仅为世代炎黄子孙所传诵,也被世界各国人民视为中国古典的代表作。
1977年8月20日,美国的“航行者”号太空飞船就将这首乐曲的唱片作为人类的信息载入太空,去为人类寻觅宇宙的“知音”。
2、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于1958年,根据民间传说改编。
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并建立了真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后梁山伯方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山伯不久悲愤死去,祝英台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毅然投入梁山伯的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3、欣赏提示这部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以剧情发展构思布局,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乐曲一开始,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吹出了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优美画面。
引子:呈示部主题是淳朴美丽、迷人动听的爱情主题。
由代表祝英台的独奏小提琴在竖琴清淡的琶音伴奏下缓缓奏出:接下来的小提琴、大提琴对答旋律,宛如粱祝悄声细语的对话。
继而乐队全奏爱情主题,使人联想粱祝草桥结拜形象。
连接部是小提琴华彩乐段,为小快板速度,表现爱情的喜悦。
活泼的副部主题(同窗三载、共玩共赏)为回旋曲体。
反复变奏,活泼流畅。
独奏与乐队的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粱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快乐生活。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速度缓慢,曲调缠绵,表现依依惜别的绵绵之情。
由一个似如惋惜、感叹的短句结束了呈示部。
乐曲第二部分即展开部,由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及投坟五部分组成。
以大锣、定音鼓、大提琴等低沉、阴森的音调象征封建势力。
其背景的小提琴惊惶不安。
封建势力主题由铜管演奏:接着是抗婚主题。
小提琴奏出戏曲化散板曲调,运用了切分节奏和不断上升的音调,表现祝英台的惊惶、悲痛。
两个尖锐对立的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逐渐掀起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
接着是楼台会的缠绵悱恻,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对答,表现互诉遭遇,如泣如诉。
哭灵、控诉主题,运用了越剧中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小提琴独奏散板音调和乐队急速快板相结合,先交替出现,后结合成一体,并加入板鼓,情绪由凄凄切切的哭诉转为悲痛欲绝的哭嚎,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诉。
最后鼓乐齐鸣,震动天地,祝英台纵身投坟,以死徇情,达到全曲高潮。
尾声以引子素材为基础发展而成,表达了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精神的讴歌。
乐曲第三部分即再现部,表现化蝶的场景。
长笛奏出华彩性旋律,和竖琴配合,造成神秘气氛,如入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次奏出爱情主题,朦胧而华丽,象征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1、作者简介华彦钧(1893-1950),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
小名阿柄,自幼随其父当道士,习音乐,后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
生前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华彦均演奏场景见图2-2。
图2-22、作品简介二胡(见图2-3),亦称胡琴(胡琴往往又是多种拉弦乐器的总称),因张有两根弦,故名曰二胡。
其前身可能是隋唐时居住于我国北方奚部落人所使用的奚琴。
自明末以后,拉弦乐器崛起,成为音乐活动(特别是戏曲演出)中的主奏乐器,演奏的技巧已相当高超,展示了特有的魅力,当时主要用来伴奏。
直到20世纪20年代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致全力于民族器乐二胡的研究、改进和创造,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独奏的地位,使之进入大雅之堂。
图2-3 二胡二胡的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厚实,具有温婉细腻缠绵的抒情效果,表现力极强,是我们今天民族音乐中最主要的拉弦乐器。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
该曲是作者一生坎坷、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抒情、柔和的旋律里,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不平,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沉思和感叹。
3、欣赏提示本曲由引子、六个段落及结束句组成。
全曲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而成,为单一变奏曲式。
进行了五次变奏和发展,其结构为AA1A2A3A4A5。
此曲的结构图式如下图2-3:(引子) A(第1小节) a b (第2-5小节) (第6-11小节)A1 A2a b a b(第12-13小节) (第14-26小节)(第27-32小节)(第33-48小节)A3 A4a b a b(第49-52小节)(第53-61小节)(第62-65小节)(第66-67小节)A5 结束句a b(第86-88小节)(第68-81小节) (第82-85小节)图2-3 《二泉映月》曲式结构图示引子短小轻微,旋律的切分引入和迂回下行,犹如一声凄楚的叹息。
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一句(a)共4小节,由引子的尾音采取承递法引出,旋律在宁静中透出忧伤之情。
第二句(b)突然提高一个八度,以强的力度奏出明亮有力的短句,打破了郁闷的心胸,是内心情感的直接披露,强奏的弓法和多变的节奏,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旋律个性。
在音高上音乐向上迂回进行、逐渐激昂,充满了无限感慨。
第三乐句(c)是第一乐句在高音区的变化和发展。
出现在弱拍上的切分音,力度变强,旋律有力,情绪也更为激动,达到段落高潮,诉说着内心的愤懑不平。
A段主题音乐从不同层次加以陈述、引申、展开,奠定了全曲的基本情感性质和形象特征。
在五次变奏中,a、b两句变化较小,c句变化较大,使主题不断深化。
演奏中力度变化幅度大,此起彼伏,扣人心弦。
第二段突然加强,高八度的演奏,使旋律变得明亮、有力,给人以情绪的爆发之感。
这段音乐高亢有力,表达了作者与苦难的生活坚决战斗到底的激情。
乐曲最后结束在不完全终止上,造成曲终情未散的艺术意境。
《二泉映月》是伴随作者人生遭遇而形成的,揭示了作者的内心,借音乐表达感情。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琵琶名曲《十面埋伏》1、作者简介刘德海,(1937—),河北沧县人,著名琵琶演奏家,被称为琵琶大师、国宝,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盛誉。
刘德海13岁时开始学习二胡、笛子等乐器,师从于著名琵琶演奏家、浦东派传人林石城先生。
他的演奏注重音色的纯净,以娴熟细腻的演奏技法表现乐曲,文曲的细腻动人,武曲的激情四溢,在舞台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听众留下鲜明的印象。
刘德海演奏场景见图2-4。
2、作品简介琵琶(见图2-5)本名“批把”,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名称来源于两种演奏手法。
秦汉至唐代这一时期,“琵琶”二字成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混称。
唐代以后,琵琶才作为一件独立乐器的专用名词而沿用到今天。
图2-4 刘德海图 2-5 琵琶有关琵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
东汉年(公元前25 --220年)学者刘熙在《释名》一书中写到:“枇杷, 推手前曰枇, 引手却曰杷, 像其鼓时, 因此为名”。
但当时的琵琶形状与现在的不同, 其形状为直颈,圆形音箱,音位和弦数不固定。
弦数为四、五、六条不等。
这种琵琶当时被称作“秦琵琶”或“秦汉子”。
实际上它就是今天我国民乐器中阮的前身,其名字来源于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咸以善弹这种琵琶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