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复习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 环工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选10个(20 分)二名词解释5 个(都是英文的,要求先翻译成中文,然后解释,20 分)三简答4 个(40 分)四论述一个(20 分)第一章绪论(P1-28)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P112 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P123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P16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30-70)1物种(Species的概念: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P322 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P33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

P35概念: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 点)。

P37(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种质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5 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P40(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的作用。

(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环工(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P4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和目标
2.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等
3.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链与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能量流动关系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水、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和关键要素
3.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评估方法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六、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物适应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3.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
八、环境生态学的实践与应用
1.环境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2.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
3.环境修复和恢复生态
九、现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生态学的挑战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生物入侵和生态系统退化
3.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和挑战
以上是环境生态学导论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

环境:答: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等。

环境生态学:答: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3。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

生物的协同进化:答:是指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

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

生态监测: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干扰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的一套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分为四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景观多样性。

食物链:,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食物网: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生态系统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功能价值内容及特征: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功能:1.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3. 调节气候;4.减缓灾害;5.维持土壤功能;6.传粉播种;7.控制有害生物;8.净化环境;9.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10.精神文化的源泉。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环境生态学复习

环境生态学复习

第一章概念环境:指生物有机体周围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的总和。

环境问题:人类在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恰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恶化时,即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谓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

生态破坏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遭到破坏。

生态破坏属直接影响,环境污染属间接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微量气体,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时,即产生所谓温室效应,使气候逐渐变暖。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和严峻的考验。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是对这些生物体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生物圈: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其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以及全部水圈和土圈。

生物圈生态学:主要研究生命必需元素和重要污染物在大气、海洋、陆地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气交换过程、陆-海相互作用、火山活动、太阳黑子活动、核污染对地球影响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等。

也称全球生态学,它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配合来进行综合性研究,是至今为止尚未充分研究的最高组织层次的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环境生态学导论要点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计划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1.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2.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3.肉食动物与其食物间的协同进化4.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5.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者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又可分为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层次。

2.物种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种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境的多样新、生物群落的多样新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4.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维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和类型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建成有重要作用。

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影响植物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组织和器官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2.人为环境: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

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为人为环境。

3.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

4.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布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5.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

6.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7.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8.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9.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0.种群的性比:即种群的雌雄比例。

11.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12.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13.净化作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的过程。

14.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15.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16.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17.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及分布格局,有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18.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19.非密度调节: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20.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种群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21.温室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22.群落演替: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23.初级生产:生产者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又称植物性生产。

24.种群生理寿命: 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

25.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26.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27.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28.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

29.种群生理寿命: 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

30.噪声:噪声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噪杂声,通常将不需要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或休息的声音也称之为噪声。

31.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的现象。

33.原生性自然资源:这类资源是伴随着地球的产生及其运动而形成和存在的。

多项选择题1、就世界而言,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234 )①环境污染②工业用材③农业开垦④薪柴⑤温室效应2、下面哪几本书与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

(123 )①《寂静的春天》②《人口爆炸》③《只有一个地球》④《保卫我们的家园》3、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各种要素或条件单位,称为环境因子。

如:(345 )①工业因子②农业因子③气候因子④生物因子⑤土壤因子4、生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345)①新陈代谢②生殖③遗传④反应及调节⑤变异与进化5、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下列项:(1234 )①生物生产②能量流动③物质循环④信息传递⑤种间竞争6、下列()是表示种群密度的基本参数(1234 )①出生率②死亡率③年龄结构④性比⑤多样性7、群落中优势度大的为群落的。

(14)①建群种②附属种③共建种④优势种8、下列生物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有(123 )①兔②羊③牛④狗9、在原生裸地上开始进行的群落演替为(12 )①进展演替②原生演替③逆行演替④次生演替⑤后生演替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对生物种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23 )①种群个体数量增加②动物活动区域扩大③物种的分化加快④物种的遗传变异加速⑤个体变大.11、下列哪几项不属于物种对环境的生理适应:(4)①生物种②休眠③双重呼吸④警戒色12、下列生物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34 )①大熊猫②羊③猫④狗13、下列哪几项不属于物种对环境的行为适应;(24 )①运动②种间竞争③防御和抗敌④取食14、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各类型生物群落的一般规律是(14 )①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小②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大③群落结构简单,生态位小④群落结构简单,生态位大⑤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不变15.下列哪几项属于物种对环境的生理适应:(123)①生物种②休眠③双重呼吸④警戒色16、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城市垃圾所采用的方法有:(1234 )①填埋②焚化③制作沼气④堆肥⑤制作建材17、生态监测中所说的指示生物通常具有特征。

(1234 )①健康②对干扰反应敏感③有代表性④有多功能⑤反应指标的不确定性18、生态工程设计的原则是(134 )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实用性③高效益④严谨的科学定量19.不属于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12 )①种间竞争②捕食者③污染④温度20.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实现的(234 )①信息传递②恢复力③反馈④抵抗力21.生态环境背景质量的客观表征有:(1234 )①实体性②时空可变性③可度量性④周期性22、下列几种气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成分;(123 )①CH4②NO ③CFC S④NH3⑤ N223、风有很重要的生态作用,它可以导致:(12 )①植物传粉②小型动物迁移③气候变化④水循环加速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对生物种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23 )①种群个体数量增加②动物活动区域扩大③物种的分化加快④物种的遗传变异加速25、下列属于种群间负的相互作用的有(14 )①寄生②原始协作③共生④偏害26、臭氧层是维持整个地球生物圈平衡的主要因素,它的破坏将可能产生下列生态危害;(124 )1. 农作物减产2. 水生生物生长受害3. 金属材料腐蚀4.人类健康受影响27、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234 )①卫生清理法②生物膜法③活性污泥法④浅氧化塘法填空题1.一个能独立发生功能的生态系统至少应包括生产者、还原者、无机环境2.目前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分别是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3.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五大因素。

5.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6.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它们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

7.年龄锥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8.物理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稀释、扩散、淋洗、挥发和沉降等途径来完9.概括起来,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生态破坏问题,二是环境污染问题。

10.种群密度的种间调节包括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形式。

11.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原始协作、互利共生等。

12.生物的行为适应类型包括运动、繁殖、迁移和迁徙、防御和抗敌等类型。

13.我国目前的酸雨属硫酸型酸雨。

1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形态构造、行为、生理的适应。

15.动态生命表又分为同龄群生命表、水平生命表或特定年龄生命表。

16.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连续增长的一种最简单形式是逻辑斯谛增长。

又称为阻滞增长。

17.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等。

18.种群的生态对策类型包括r—选择和k—选择两种类型。

19.森林受到破坏后,其恢复过程较缓慢,一般都要经过草本植物期、灌木期和盛林期。

20.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1.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和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

22.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分别是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

23.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24.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等。

25.自然选择的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单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三种基本类型。

26.净化作用按其作用的方式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三类。

27.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质有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其他污染物等28.海洋生态系统通常可分为海岸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和远洋生态系统。

29.化学净化作用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变换、综合等途径未完成。

30.温室效应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和人为温室效应。

31.人们习惯上根据植物的形状、大小、分枝等外部特征及植物生命期的长短,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木、附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32.种群中个体或集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状况,表现为分散的作用和集群的共同作用。

33.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等。

34.动态生命表中所包括的项目有年龄、各年龄开始的存活数目、各年龄开始存活分数、各年龄死亡的个数、各年龄的死亡率、生命期望35.陆地生态系统按照人为影响的强度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36.生物的生理适应包括生物钟、休眠、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适应37.种群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38.SO2和氮氧化物污染造成的。

39.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

40.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

4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42.种群生物学的最初来源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沃弗斯特提出的逻辑斯谛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