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 第七版 课后习题答案

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22780+2500=25280(元)
(3)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供水车间成本差异=27420-27500=-80(元)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25280-24000=1280(元)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计划成本分配法),见表 3—14。
表3—14
交互分配
对外分配
供水 运输 合计
供水
运输 合计
19000 20000 39000 18800 20200 39000
20000 40000 — 19000 38500 —
095 05
— 0989474 0524675 —
辅助生产 车间耗用
供水车间 运输车间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
企业管理部门耗用 分配金额合计
合计
1700千克
(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1788020=099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1771070=101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 A 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 A 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 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 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
分配率=4310200+0300700=15 甲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300×15=645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3700×15=55500(元)
成本会计第七章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1.分类法
(1)计算编制耗料系数计算表,见表7—32。
(2)根据耗料系数和所给的有关资料计算该类产品成本以及类内各种产品成本,见表7—33表7—34。
直接材料分配率=67200÷4200=16
直接材料人工分配率=12750÷25500=0.5
制造费用分配率=38250÷25500=1.5
2.定额法
(1)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
=(1000-100)+9000-8100=1800(元)
(2)脱离定额差异分配率
=(-200-97)÷(8100+1800)=-3%
(3)材料成本差异额=(9000-97)×1%=89.03(元)
(4)完工产品应负担的脱离定额差异
=8100×(-3%)=-243(元)
(5)在产品应负担的脱离定额差异=1800×(-3%)=-54(元)(6)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
=8100-243+89.03+100=8046.03(元)
(7)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1800-54=1746(元)
3.标准成本法
(1)计算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7000×2×2=28000(元)
(2)用三差异分析法对固定成本差异进行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预算)差异
=14700×1.8-15000×2=-354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1500-14700)×2=+6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4700-7000×2)×2=+1400(元)。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成本会计学这门课程时,课后习题是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成本的分类1. 将成本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成本可以分为三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成本。
2. 什么是直接成本?什么是间接成本?答: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
3. 什么是期间成本?答:期间成本是指与特定期间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二、成本的计算1. 如何计算直接材料成本?答: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成本 = 期初原材料库存 + 购进的原材料 - 期末原材料库存。
2. 如何计算直接人工成本?答: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为: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工资 + 直接工资附加费。
3. 如何计算间接材料成本?答: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间接材料成本 = 期初间接材料库存 + 购进的间接材料 - 期末间接材料库存。
4. 如何计算间接人工成本?答: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为:间接人工成本 = 间接工资 + 间接工资附加费。
5. 如何计算制造费用?答:制造费用的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间接材料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三、成本的分配1. 什么是分配基础?答:分配基础是指用于将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常见的分配基础有直接材料的用量、直接人工的工时、直接人工的工资等。
2. 如何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答:制造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分配率 = 制造费用 / 分配基础。
3. 如何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答:产品的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产品的单位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分配给该产品的间接成本。
立信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立信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立信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立信成本会计课程的过程中,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立信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1. 什么是成本会计?答:成本会计是指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计算、控制和分析的一种会计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2. 什么是成本对象?答:成本对象是指在成本核算中需要进行成本分配和计算的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项目、部门等。
3. 什么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答: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材料、间接人工等。
4. 什么是全面成本和差别成本?答:全面成本是指在成本核算中将企业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进行计算和分配的成本;差别成本是指在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由于选择不同而发生的成本变化。
5. 什么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答: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用等;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等。
6. 什么是成本行为?答:成本行为是指成本与产量或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
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7. 什么是成本控制?答: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和分析,使企业能够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8. 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答:成本效益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其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下,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9.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答: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作业(或订单、产品)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间接成本按照某种基础进行分配,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从而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交互分配法是一种“亲兄弟、明算账,算账后,再对外”的分配方法,即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先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计算出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再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3.直接分配法是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分配方法,即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算而放弃修复的废品。
5.废品损失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出现废品而发生的无价值的耗费。
6.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7.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8.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9.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企业为了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即生产费用的承担者。
10.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它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一个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步法。
11.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它是各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只归集各个步骤本身所发生的费用和计算各步骤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将各步骤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加以汇总,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2.脱离定额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13.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14.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15.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成本会计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共同耗用A和B两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
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10千克,B材料5千克;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4千克,B材料6千克。
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材料1782千克,B材料1717千克。
原材料计划单价为:A材料2元,B材料3元。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和会计分录答案:(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 4=800(千克)合计1800(千克)B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 5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合计 1700(千克)(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9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01(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合计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合计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成本会计第六章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P142成本会计第六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1: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批号:402 购货单位:X公司投产日期:2月份产品名称:A 批量:20台完工日期:2月提前完工2台平均单位成本:46120/20=2306 (元)这一做法的优缺点:核算工作简单,但分配结果不甚正确。
练习2:1、第一生产步骤:原材料: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20=50 (件)应计入产成品份额=33500 (元)月末在产品=(3800+34700)/(335+50)*50=5000 (元)分配职工薪酬及制造费用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40%+20=32 (件)职工薪酬:应计入产成品份额=13400 (元)月末在产品=(1450+13230)/ (335+32)*32=1280 (元)制造费用:应计入产成品份额=(1850+16500)/ (335+32)*335=16750 (元)月末在产品=(1850+16500)/ (335+32)*32=1600 (元)第一生产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33500+13400+16750=63650 (元)第一生产步骤在成品成本:5000+1280+1600=7880 (元)第二生产步骤:原材料: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 (件)应计入产成品份额=(1400+12800)/ (335+20)*335=13400 (元)月末在产品=(1400+12800)/(335+20)*20=800 (元)分配职工薪酬及制造费用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50%=10 (件)职工薪酬:应计入产成品份额=(2000+18700)/ (335+10)*335=20100 (元)月末在产品=(2000+18700)/ (335+10)*10=600 (元)制造费用:应计入产成品份额=(2750+24850)/ (335+10)*335=26800 (元)月末在产品=(2750+24850)/ (335+10)*10=800 (元)第二生产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 13400+20100+26800=60300 (元)第二生产步骤在成品成本:800+600+800=2200 (元)2、登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3、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产品名称:B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产量:335件。
成本会计习题与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4题,每题1分,共34分)1.某企业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某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8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该固定资产1986年10月购入并开始使用,1997年8月份报废,报废时已提折旧为()A、76000B、76800C、78200D、80000正确答案:A2.“废品损失”帐户应按()设立明细帐A、车间D、责任人B、产品品种C、废品种类正确答案:A3.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A、制造费用B、折旧费C、外购动力费用D、工资费用正确答案:A4.“废品损失”帐户核算的内容之一是()A、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B、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C、库存产品因水灾而变质的损失D、产品销售后的修理费用正确答案:A5.如果企业定额管理基础较好,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应采用()。
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B、定额比例法C、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D、在产品按所耗原料费用计价法正确答案:B6.在企业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借记的账户是()A、燃料B、基本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原材料正确答案:B7.中小型企业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的只能作用、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一般采用的工作方式是()A、车间工作方式B、分散工作方式C、集中工作方式D、统一工作方式正确答案:C8.通过“待摊费用”核算的支出有()A、借款利息B、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C、一次交纳较多的印花税额D、固定资产租金的预提正确答案:C9.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A、统一领导方式B、分散工作方式C、集中工作方式D、会计岗位责任制正确答案:B10.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再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B、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C、交互分配前的费用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正确答案:A11.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降低率之间的关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9≠-800
管理部门分担的成本差异应为:-800-(-752)=-48
运输车间的成本差异=46000+6000-48000=4000 成本差异率=4000÷(30000+6500)=0.1096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担的差异=30000×0.1096=3288 管理部门应分担的差异=4000-3288=712
(4)帐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贷:原材料 24000 40000 64000
计算分析题3——
(1)7600÷7600=1(元/度) 需要分配的是基本生产车间的5000-500=4500度电,按 照A、B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则 分配率=4500÷(3000+2000)=0.9 A:3000×0.9=2700 B:2000×0.9=1800 其他的不需要进行分配。 (2)帐务处理
计算分析题12——制造费用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分配率=21670÷(3260+2750+2658)=2.5(元/小时) 甲:3260×2.5=8150 乙:2750×2.5=6875 丙:2658×2.5=6645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15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6875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6645 贷:制造费用 21670
第三章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核算
一、单选 1-20:ADCBB 21-40:CBCCA 41-60:ADABC 61-66:DAADA BABCB CCBAD CDBDC C CCBCD ADAAA BBDBC DCDAC DCCCD ABACA
二、多选 1-5: BCD 6-10: AB 11-15:ACDE 16-20:AC 21-25:BD 26-28:ABD BD AE ACDE AE ABD BDE ABD BC BDE BCD ABCDE ABC AB BD BCD ABD ABCD ABDE ABCDE BCDE AD ABC
帐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9820 管理费用 261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451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7920
计理车间的劳务单位成本=19000÷20000=0.95 运输车间的劳务单位成本=20000÷40000=0.5 运输车间应分摊的修理费用=1000×0.95=950 修理车间应分摊的运输费用=1500×0.5=75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贷:制造费用
期初余额 1200 19400 制造费用
10800 5880 4350 21030
21030
430
年末差异处理:由于本案例没有给出1-11月份累计已经 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故可以按照12月份已经分配的数 额进行差异分配。 年末的差异额为-430 故差异分配率=-430÷(9000+4900+3625) =-430 ÷17525=-0.0245 甲:9000×(-0.0245)=-220.5 乙:4900×(-0.0245)=-120.05 丙:-430-(-220.5)-(-120.05)=-89.45
计算分析题14——制造费用的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年度计划分率 =234000÷(19000×5+6000×7+8000×7.25) =234000 ÷195000=1.2 12月份分配的制造费用: 甲:1800×5×1.2=10800 乙:700×7×1.2=5880 丙:500×7.25×1.2=4350
(4)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A:1530×5=7650 B:1632×5=8160 C:510×5=2550
(5)帐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C产品 贷:原材料——甲材料
7650 8160 2550 18360
计算分析题2—— (1)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 甲:100×120=12000 乙:100×200=20000 (2)原材料定额费用分配率 =64000÷(12000+20000)=2 (3)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12000×2=24000 乙:20000×2=40000
帐务处理——
①结转废品的生产成本 借:废品损失——A产品 2990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990 ②回收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50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500 ③将废品损失2990-500=2490元转入合格产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49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2490
成本会计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第一章 总论
P13—— 一、单选: AACCD BBCCA DAB 二、多选: ABDE ABCDE AB ACD ABC DE 三、判断: 对 对 错 错 对
ABC
ABDE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P25—— 一、单选: BADAC ACADB ADBAB CD 二、多选: ABCD ABD ABCD BD ABCD ABE ABCDE ABD 三、判断: 错错错对对 错对对错错错错
31573
管理部门应分摊的修理费 =3000× 0.9895=2968.5 管理部门应分摊的运输费 =8500× 0.5247=4459.95
7428.45
31573+7428.45≠18800+20200,故应用倒挤法。 管理部门应分摊的修理费=18800-15832=2968 管理部门应分摊的运输费=20200-15741=4459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20.5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20.05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89.45 贷:制造费用 430
计算分析题15——损失性费用的核算
(1)直接材料分配率=60000/500=120(元/件) 合格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80×120=57600(元) 废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0×120=2400(元) (2)直接人工分配率=14700/(480+20×50%)=30 废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30×20×50%=300(元) (3)制造费用分配率=14210/(480+20×50%) =29 废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29×20×50%=290 (元) (4)废品成本合计为 2400+300+290=2990(元) 其中:500元的残料入库
计算分析题16——损失性费用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项目 产 量/ 件 420 原材料 生产 工时 燃料及动 人工 力 成本 13104 1.3 制造 费用 7056 0.7 合计
费用 总额 费用 分配 率
18900 45
(2)对外分配 修理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 =18800÷(20000-1000)=0.9895 运输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 =20200÷(40000-1500)=0.5247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摊的修理费 =16000× 0.9895=15832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摊的运输费 =30000× 0.5247=15741
48000
运输车间应分担的修理费=3000×2=6000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担的修理费=16000×2=32000 管理部门应分担的修理费=1000×2=2000
40000
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42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6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68000 管理费用 98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400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48000
(2)成本差异 修理车间的成本差异=35000+4200-40000=-800 成本差异率=-800÷(16000+1000)=-0.047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担的成本差异 =16000×(-0.047)=-752 管理部门应分担的成本差异 =1000 ×(-0.047)=-47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700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1800 辅助生产成本 2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500 管理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7600
计算分析题7——直接分配法
修理车间的劳务单位成本=4560÷(2600-400)=2.05 运输车间的劳务单位成本=7920÷(7500-300)=1.1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摊的机修费用=2000× 2.05=4100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摊的运输费用=5200× 1.1=5720 管理部门应分摊的机修费用=200× 2.05=410 管理部门应分摊的运输费用=2000×1.1=2200
计算分析题13——制造费用的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年度计划分率=60000÷(4000×6+2000×8) =60000 ÷40000=1.5 3月份分配的制造费用: 甲:340×6×1.5=3060 乙:180×8×1.5=216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06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160 贷:制造费用 5220 3月末制造费用的余额为贷方的220元。
7427
帐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1573 管理费用 7427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188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20200
计算分析题9——计划成本分配法
(1)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 修理车间应分担的运输费=3500×1.2=4200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担的运输费=30000×1.2=36000 管理部门应分担的运输费=6500×1.2=7800
帐务处理—— 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75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9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95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