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林语堂)

合集下载

林语堂经典名言

林语堂经典名言

20XX年林语堂经典名言林语堂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

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

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2.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3.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4.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5.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6.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7.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

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8.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9.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10.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

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这句话在生活中经常被引用,其表达的含义是,我们在为某件事情付出行动的时候,必须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而且只有不做某些事情,才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其他事情,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

有时候,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难抉择,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决策。

其实,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主要目标和重点,然后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努力。

有所为,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明确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努力去实现。

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关注和付出精力的事情,这就是有所为。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重点,然后有所为,努力去做好这些事情,取得更好的业绩。

而有所不为,意味着我们要懂得拒绝和放弃一些事情,避免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主要目标的实现。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干扰因素,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就可能会被这些事情所困扰,分散精力,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忽略了自己的主要目标。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懂得有所不为,拒绝这些事情的干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主要目标中。

在职场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更是至关重要。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需要我们分清主次,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只有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中,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而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繁忙,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可能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表现,甚至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运作。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职场上显得更加重要。

就拿一个销售岗位的员工来说,他必须有所为的是,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熟悉产品的特点,了解市场的动态,积极开发新客户,保持良好的业绩。

而有所不为的是,不要陷入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中,比如无谓的争吵、时间浪费等。

只有在有所不为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所为的事情上,取得更好的业绩。

林语堂经典语录(15篇)

林语堂经典语录(15篇)

林语堂经典语录(15篇)林语堂经典语录11、目光放远一点,你就不伤心了。

2、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么样。

3、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

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4、没有谁对,也没有谁错。

仅有一件事是对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至道,可是却没有人了解至道为何物。

至道之为物也,无时不变,但又终归于原物而未曾有所改变。

——林语堂《京华烟云》5、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能够了——林语堂6、没有谁对,也没有谁错。

只有一件事是对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至道,但是却没有人了解至道为何物。

至道之为物也,无时不变,但又终归于原物而未曾有所改变。

7、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9、浅谈林语堂与梁实秋的散文比较10、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林语堂《京华烟云》11、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

12、为了打得好,我对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

这的确使我迷失了打球的目的。

当我第一次签约时,有那么多媒体和那么多粉丝,我觉得我必须打好每一场球,这样大家才会高兴。

这是我一直面对的挣扎,因为我仍然是一个人,仍然生活在我的肉体中,但是我必须真正了解,我不是为球迷打球,不是为家人打球,甚至不是为我自己打球。

林语堂经典语录:句句道出人生真理

林语堂经典语录:句句道出人生真理

林语堂经典语录:句句道出人生真理1.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

——林语堂《苏东坡传》2.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林语堂《苏东坡传》3.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

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你做了萝卜,自然就做不成青菜。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4.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5.做人也是如此: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沦为庸俗,为了彰显个性而特立独行也好不到哪去。

——林语堂《林语堂散文》6.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

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尽量简化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那些被挡住的风暴,才是最适宜的人生,千万不要过于执着,而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7.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8.你对情感自私,情感是最能伤人的一把利剑,伤到最后只能伤到自己。

——林语堂《京华烟云》9.个人不怕跌倒,也不怕认输,但你得明白,是哪块石头绊倒了你,又是怎么输的,等明白过来才能赢。

——林语堂《京华烟云》10.没有人常能交好运,而好运又不能临到每个人头上,人遂很愿意容忍这种不平等,认为一种合乎天然的法则。

——林语堂《吾国吾民》11.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12.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林语堂13.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林语堂14.既娶之,则爱之。

既处之,则惜之。

——林语堂15.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

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

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林语堂16.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

2024年高考备考作文热点素材《学霸倒背如流的小众金句》

2024年高考备考作文热点素材《学霸倒背如流的小众金句》

热点素材:学霸倒背如流的小众金句01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菜根谭》适用主题:淡泊名利、修心养性等意思是:一个人心中对事物没有欲望,他的胸怀就会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静的大海那样开朗;一个人闲居无事有琴书陪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示例: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此般淡泊名利、志趣旷达,正是无数名人志士追逐的物我一致的心灵境界和远离凡尘俗世的平淡生活。

遥想刘禹锡在陋室中享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自在,陶渊明在田园感叹“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惬意,诸葛亮在家中写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感悟。

面对世俗现实的困扰,难道我们不应向他们看齐吗?02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菜根谭》适用主题:得失随心、保持平静淡然等意思是:孤云从山谷中飘出来,它的去留和什么都没关系;一轮明月像镜子一样悬挂在天空,世间的安静或喧闹和它毫无关系。

示例: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遍河川,无数风流人物将心态炼就到“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的境界,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拂去万物干扰,以平静淡然的内心看世界。

好比嵇康看透人生,不留恋过往亦无畏死亡,面对官场的黑恶势力绝不低头认输;范仲淹得失随心,被贬南国也不独自颓废,写出闻名天下的散文《岳阳楼记》;姜子牙平静等候机缘,以无诱饵之杆垂钓,安静等待识才惜才的周文王。

0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小窗幽记》适用主题:洒脱心境、笑对人生等示例:面对世事浮沉,升华灵魂高度,练就洒脱心境,渗透“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是大千世界中芸芸众生的生活必修课。

如何能笑对人生?得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畅快,得有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二蓑烟雨任平生”的无畏,得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在。

高三作文写作 专题人物素材解读:蔡元培

高三作文写作 专题人物素材解读:蔡元培

高考作文写作专题人物素材解读:蔡元培蔡元培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原籍浙江诸暨。

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和支持者,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

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其著作辑有《蔡元培选集》。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语录·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以前的历史只记帝王之事,不记民生风俗,以至于一群强弱盛衰之数,终不可稽。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对于学生的希望:1.自己尊重自己。

2.化孤独为共同。

3.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4.有计划的运动。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王开岭古今中外,成功者甚多,但若将某人推崇为大师、完人,这肯定是一件容易离谱的事情。

而在现代中国,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却无愧此誉。

从晚清翰林到彻底的革命党某次,北大名流雅集,钱玄同冒失地问道:“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够考得翰林?”蔡先生不慌不忙,笑嘻嘻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大概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翰林出身的蔡元培最终却走上了清王朝的对立面,致力于启民智救国的事业中。

文人气质特点

文人气质特点

文人气质特点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的文,独往独来,存真保诚,有气骨,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林语堂从以上就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个极富文采和自己独到想法的文人,他不仅有口才,更能通过文字做到口诛笔伐的效果。

那么,作为一个文人,林先生是如何看待文人或知识分子群体的呢?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了解下。

林语堂先生总结出的文人三气质:苏轼的勇气、李白的豪气、陶渊明的自然本真。

1,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文人都有一种执着精神,林先生说:“天才常会引起妻子或极其厚爱他的人为他忧心焦虑,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还是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

他举了个例子,就是中国古代的文人苏轼。

苏轼一生,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对他敬爱有加,然而依旧因为他的执着屡遭贬谛,受困几多。

这和他作为一个文人关心民生时政,遇事总要““如蝇在食,吐之方快”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苏东坡一向有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勇气,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身上的那种素心和执着气质。

2,竹杖芒鞋轻胜马在中国的文人中,李白和杜甫是最有名的,李白因为他的飘逸和豪气,杜甫因为他的忧国忧民,家国理想,前者身上集中体现了文人的从容洒脱和精神自由,后者身上集中体现了文人的济世情怀和推己及人。

二人都堪称中国文人的杰出王者。

但在林先生看来,他似乎更欣赏李白,因为杜甫的忧国忧民总是很沉重的,这些包袱和抱负会让自己变得郁郁寡欢,甚至一生都深受其累。

从李白那里,林先生学到了一种隶属自由一派的天真、豪气和豁达。

他用“一个生活在乱世的人,却用一种盛世的心态在生活”这句话概括李白的一生。

他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即使我们尘世是一个地狱,我们也要把它变成美好的天堂。

“所以说,文人分两种,一种是杜甫那样的,一种是李白那样的,如果你选择李白,那就得具备洒脱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心胸和气质。

3,人生有为,更要“有不为”林语堂的书房叫“有不为斋”,取名的原因非常精彩,因为他是个“有所不为”的人。

林语堂:有不为

林语堂:有不为

林语堂:有不为后台回复“读书”文|林语堂主播|潮羽前天分享文章,看到评论区有听友说一直想给自己取个有意思的笔名,却一直觉得自己还没想好。

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时突发浪漫,曾经想给家里的每一个房间取个名字,但搜肠刮肚,最后也没能凑出一间的来,于是不了了之。

今天我们来看看林语堂的斋名:有不为。

照中国文人的习惯,往往要择一个诗意的名称做他的斋名,我也为我的斋题了一个,叫'有不为斋'。

这个名相当的长,但比起另一个著名的斋名'仰观千七百二十七鹤斋'来,还不及它的一半。

直接引起我的这个斋名的是一个1898年时的维新党人康有为。

既是'有为',那么另一方面一定有'有不为'。

当然一切相反的东西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在基本上,康有为与我也十分相符,虽然我们的所论很不一样。

因为我们有了一句孟子的至言,说惟有不为者始有所为。

我这个斋名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它有中国的文雅。

它有'我无能为'、'我无所为'、'我乃无能为者'等等,因此,它是完全可以等列在其他的文雅名称中的,如'养愚斋'与'古愚庐'或'藏拙山房'(这也许在大陆商场四楼)等等。

朋友们常常问我为什么要用这个名称来做我的斋名,而我所不为的大事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不但在我,人人都是如此。

我委实不知道我所不为的到底有几件事,直到有人第一次向我提出这个问题,而我现在便在打字机前一一想起来。

我本觉得我的这些'不为'是应该求上帝的宽恕的,但事实上我的不为倒确是我的长处,这些是总会使我上天堂的,且看吧:我不请人题字。

我始终背不出来总理遗嘱,在三分钟静默的时候也制不住东想西想。

我从没有休过自己的老婆,而且完全够不上做一个教育领袖。

我始终不做官,穿了洋装去呈献土产。

我也从未坐了新式汽车到运动会中心提倡体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不为
林语堂的故居位于台湾阳明山半山腰,其书房上方有4个大字“有不为斋”。

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更多地是强调“有为”,而“有不为”比较少。

有为就是多做事、出成绩、有成就,这样才是一个“有为”青年,一个有作为的人。

“有不为”出自孟子,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情舍弃不干才能够有所作为,你若想有所作为必须先要有所不为。

像林语堂这样的大作家是大家公认的有成就、有作为的,什么事情是林先生有不为的呢?林先生曾说,我一生中做过的许多事需求上帝宽佑,倒是未做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

他说,我不曾写过一篇当局嘉奖的文章,我不曾吆喝佣人,我不曾白拿百姓一个钱。

我们当下这个社会不缺歌功颂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处捐款的人,但缺富贵不淫的人;不缺穷困潦倒的人,但缺贫贱不移的人。

有不为不仅仅是当我们面对选择懂得取舍,更是面对诱惑敢于不为,坚守底线,我们的社会就如同一个足球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当时代先锋去力挽狂澜,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做这个社会的守门员,也许这些人平时看起来不为,因为他们不能得分,不出风头,又不被关注,但是不为并不等于无为,因为在最关键时候恰恰是这些人守住了一个社会的底线。

也许有不为在短时期内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但是我希望他就像一颗种子从今天开始,埋在你我每一个人的心中,这样等他生根发芽便会蔚然成风,成为一种信仰,一个人的高低贵贱好坏,真的不仅仅体现在他做了什
么,更要体现他没做什么,不肯做什么。

有为固然好,而有不为更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社会的底线,一个民族的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