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精深中医治疗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腰椎盘间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盘间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盘间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老妈是40年代的农村女人,年轻的时候劳累过度,年纪大了,腰椎间盘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走路走了几十米就得蹲下来歇两三分钟,做为儿女,着实为她难过。

此病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是动手术,基于手术的风险性较大,一直都没有让她去做手术。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靠中药调理跟中医推拿,个人体位操矫正等方法调养!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吃了很多的中药,现把整理的资料分享出来(不同人的身体状况跟病情有差别,所以不同的处方可能对不同人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此就不评论哪个处方好哪个处方不好,仅做分享一:老和尚秘传--腰椎间盘突出特效方:“加味改良乌头汤”,已经愈人无数生芪120克当归30克熟地30克制川乌30克制附子30克黑小豆30克麻黄15克细辛18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防风30克蜂蜜150克鲜生姜45克枣21枚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30克仙灵脾30克加冷水2500MI(七到八碗)文火煎三个半小时,煮取600ML(一碗半),日分3次,饭后服。

七日为一个疗程。

可连服一至两个疗程。

二:去年有一教师腰疼的不敢站立,X光片示L4,5椎间盘突出,我单用五川灵仙汤九天后,X光片示正常片,后来我用此方,治疗颈肩腰腿疼也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操作是: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临床上我把除芒硝,食醋外的药装到布袋中,把布袋放到微波盒中,把芒硝放入适量温水中搅拌,尽量溶解,溶液倒如入微波盒中,再倒入微波盒适量温水,瞒过药袋,然后放到微波炉中,高火五分钟,取出微波盒把食醋倒入其中,再高火五分钟,取出,待袋子不是很烫后放到患处,然后在袋上盖上一塑料这样保温.一次半小时,一天两次.效果确实很好,大家试试吧!临床上我不单用于腰突,其中颈椎病,肩周炎,肋间神经疼,关节炎,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腫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 1-001. 9-94)o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o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o(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岀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2.民卫生出版社,2007)o(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胭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口腻、脉弦紧或沉紧。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一)辨症分型治疗1.跌仆闪挫,气血瘀滞证:主症:腰背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若病久者,病势稍缓,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止,遇劳或闪挫,病势剧增,或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弦;若新病者,为急性跌仆闪挫所致,病势剧烈,痛处如锥刺刀割,或腰痛微热,轻则扶腰跛行,重则行动不能,面部苦痛皱眉,舌淡紫或无变化,脉弦、紧或沉涩。

(1)跌仆闪挫日久未愈,瘀血阻滞经络。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壮筋汤化裁。

酒当归12g,川牛膝9g,川续断9g,赤芍药9g,青皮g,五加皮9g,酒川芎6g,血竭6g,炙甘草6g。

(2)跌仆闪挫初期,积瘀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化裁。

净桃仁6~9g,草红花6~9g,当归尾12g,酒熟地黄12g,赤芍药9g,酒川芎9g,川杜仲9g,川牛膝9g,威灵仙9g,炙甘草6g,血竭6g。

加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3~6g,元胡9~12g,肉桂2g;腹痛便秘者加生大黄3~9g(后下)。

2.寒湿内侵,阻遏经脉证:主症:腰背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行动缓怠。

遇寒湿则加重,得温燥则稍缓,虽静卧,休逸疼痛亦难明显减轻,甚或加重,其病史一般较长,且渐渐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沉缓或濡缓。

偏于寒者,痛处剧烈,筋脉拘急;偏于湿者,身重,肌肤不仁。

上证寒湿郁久,可化为湿热,则兼见痛处觉热,遇热遇湿则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此为寒湿之变证。

治法:补肝益肾,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化裁。

独活9g,桑寄生12~30g,秦艽9g,全当归9g,赤芍药9g,防风9g,川杜仲9g,淮牛膝9g,酒熟地黄18g,潞党参9g,茯苓9g,生白术15g,北细辛3g,桂枝9g,炙甘草6g。

加减:病久有瘀血而舌青紫或瘀斑,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g,或酌加通络之品,如地龙6g,木瓜9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

包永辉中医医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

包永辉中医医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

病案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李某,男,48岁,建筑工人。

2006年7月12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初诊:腰痛10天,于10天前搬重物引发,痛如针刺,腰部中间两侧都痛,坐地上有十多分钟起不来,额头有冷汗流出,经工友扶起送医院急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住院治疗9天于昨日出院。

现仍疼痛难忍,故来求中医治疗。

刻见:腰两侧隐痛如刺,动则加重,夜间加重,伴腿脚无力,体乏,纳可,因疼痛寐差,口苦口渴,二便调,性功能差,偶有夜尿尿多尿频,查有前列腺炎症。

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暗紫稍粗,苔白厚干,脉左弦细,右小滑,双尺沉欠力。

曾有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病史。

中医五字辨证论治思维程序工作表病案号06071209患者信息李某性别男年龄48岁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备注咳喘悸眩呕膈闷积癫狂痫痛痹瘰病分五性气病虚余滞逆(肺肝胃)血病血虚血瘀出血精病睥肾痰病温清气咳结润湿病睥湿:化湿燥湿渗湿利湿风湿:表风湿风寒湿风热湿筋湿水饮病头身胸腹膝合位参性心肝脾胃肺肾/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上焦中焦下焦以气立机五不和病机气不顺血不活精不散痰湿不化水饮不利寒热夹杂(肝稍热,气虚肾虚)动静偏静(血瘀)舌脉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暗紫稍粗,苔白厚干脉左弦细,右小滑,双尺沉欠力机明法立凭五组方治法:一体多病,急治腰痛,后调理前列腺、性功能差等。

本例刻下病点:血瘀,肾虚。

当理气活血止痛,兼运脾补肾。

方药:(药方剂量单位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克,特殊药物的特殊用法按规定使用不作另外标注,下同)五和八味汤加减,配气弹四香调气散、血弹三破活血散加强。

柴胡3,枳实6,丹参20,炒麦芽15,葛根15,元胡15,断续12,桑寄生12,肉桂6,怀牛膝12,蜈蚣1条,细辛3,荆芥6,炙甘草9,白术10,苍术6,茯苓10。

水煎服*10天1日1副1日2次方义:气:柴胡、枳实+炒麦芽理气,气弹四香调气散加强血:丹参+元胡、蜈蚣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血弹三破活血散加强精:去山药+肉桂、断续、桑寄生、怀牛膝补肾,细辛入肾经、葛根入督脉白术、苍术+炒麦芽、枳实、炙甘草痰饮:茯苓、去泽泻入血分:荆芥引药下行,引血下行:怀牛膝2006年7月22日,二诊:服药后腰痛大减,夜间腰两侧仍有疼痛,腰酸无力好转,现无口苦口干,饮食睡眠尚可,舌暗红,苔变薄,脉细。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腰突,又称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圆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病变。

患者常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以下是一例通过中医治疗腰突的成功案例,为大家介绍中医以及针灸对腰突症的疗效。

患者刘先生,42岁,因长期久坐而引起的腰疼问题持续近一年,尤其在劳累之后疼痛加剧。

经过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明显的L4-L5腰椎间盘脱出。

由于家族中存在病史,刘先生对手术治疗持怀疑态度,希望通过中医方法来缓解症状。

针对刘先生的病情,中医师采取了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

首先,根据刘先生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确定了治疗方案。

其次,通过经络刺激和穴位按摩来调节刘先生的气血循环,缓解腰部疼痛。

同时,中医师还采用了中药熏蒸和拔火罐等疗法,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特别注意了刘先生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刘先生属于肾虚型腰突,需要补肾强筋。

因此,中医师建议刘先生多食用一些补肾益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中医师还教授了一些腰腿保健操和按摩方法,供刘先生在家中进行日常保健。

经过连续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刘先生的腰痛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感觉腰部肌肉放松了许多,腰腿疼痛也明显减轻。

于是,他继续配合中医师的指导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并坚持了中医养生方法。

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腰突症状完全缓解,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再受疼痛困扰。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在腰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对症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连续的综合治疗,通过调理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气血状况,有效缓解了腰突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

中医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康复。

对于一些对手术治疗有顾虑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成为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选择。

总之,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表明,对于一些初期腰突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医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中医师通过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疼、恢复正常生活。

腰椎治疗方案

腰椎治疗方案

腰椎治疗方案第1篇腰椎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腰椎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腰椎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压力。

本方案旨在为腰椎疾病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治疗原则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物理、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3. 保守治疗优先: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

4. 遵循医疗伦理: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确保治疗过程中的人性化关怀。

三、治疗方案1. 诊断评估(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病程、疼痛特点等。

(2)进行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腰椎部位及相关神经系统检查。

(3)辅助检查:腰椎X光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腰椎间盘、椎体、关节突等部位的情况。

(4)根据诊断结果,明确腰椎疾病类型,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

2.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

(2)物理治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热疗等物理治疗手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腰背肌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

(4)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3. 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1)腰椎间盘摘除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腰椎管减压术:适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3)腰椎融合术:适用于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等患者。

(4)其他手术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微创手术、椎间孔镜手术等。

4. 康复期治疗(1)术后康复: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2)康复治疗:采用物理治疗、康复锻炼、中医治疗等手段,促进患者康复。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6例报告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6例报告

[] 6 曾桂秀 , 李利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 内胆汁淤积综 合征 3 8例临床分
析[ . J] 中国内科杂志 , 0 ,( ): 8 2 24 8 9 . 0 0 ( 收稿 1 :00 6 2 ) 3 2 1. .2 期
1 1 一般资料 .
26例 中 , 18例 , 18例 , 8 男 6 女 1 年龄 1 5 8
岁, 平均 3 7岁 , 病程最短 3周 , 最长 1 , 均 1 个月 , 2年 平 1 全部
3 2 治疗结果 .
经过 l 0—3 0天的治 疗 ,8 2 6例 中治愈 2 7 4
病例均有腰部疼痛困涨 , C 、 I 经 T MR 检查确诊 ,3— L 4椎 间盘
化 瘀 , 经止 痛 , 元 固本 的理 论 , 用 针 灸 、 罐 和 中药 治 疗 通 培 采 拔
邪 者用 独活寄生 汤加松节 、 山药 ; 以上三 类患者 若疼痛严 重
者加穿 山甲、 苏木等。
3 疗 效 观 察
3 1 疗效标准 .
根据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颁布 的《 中医病 症
床与临床表现一致 。
2 治 疗 方 法
有坐骨神经疼 等症状 。中医认为属 于筋骨痹痛 的范 畴 , 系 多
根据 临床与辅 检结果 , 患部华佗 、 取 夹脊 、
2 1 针灸 、 . 拔罐
气滞 血瘀 , 风寒湿 困 , 肾亏损所 致 , 肝 经针灸 、 拔罐加 中药进
行辨证施治 , 达到行气 活血 、 破於 、 结 、 经通络 、 散 温 松解 神经 根及软组织粘连 , 缓解肌 肉紧张及痉挛 , 有利 于髓核还纳 , 恢
张 全 文 赵 迎 凤
河南工业大学校医院 , 河南 郑州 4 0 5 5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一) 针灸治疗:1.选穴:(1).寒湿痹阻证【处方】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阴陵泉、委中、阿是穴(2).湿热痹阻证【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阿是穴(3).血瘀气滞证【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夹脊穴、阿是穴(4).肝肾亏虚证【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阿是穴肾阳虚:加关元、气海肾阴虚:加绝骨、照海2.操作: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mm,长50mm 不锈钢毫针;阳性点可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急性期用泻法,缓解期和康复期补泻结合,留针30min,每日一次,7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②电针刺激:用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血瘀气滞证。

针刺得气后接G680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③温针灸:用于寒湿痹阻证、血瘀气滞证、肝肾亏虚证。

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④艾条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等。

穴位同上,可起到祛湿散寒止痛的作用,一般灸30分钟左右。

(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手指点穴)1、治则: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2、松解类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3、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拨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

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1)俯卧拨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

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

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

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

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5°,可听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

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志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

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

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加按压的力量。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

以右侧为患者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抬。

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4.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三)穴位贴敷疗法:选择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神门等穴予以自制中药贴贴敷,以到达通经活络、袪寒袪湿等效果。

(四)中药热奄包治疗运用我科热奄包1号方(★科内制剂)(吴茱萸、王不留行、花椒、车前子、粗盐、芥子等)热敷,先将所有药物放入炒锅炒拌三十分钟,再放入布袋中,将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再对疼痛处进行热敷按摩以达到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五)中药汤剂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1. 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寒通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细辛、牛膝、杜仲、党参、熟地、女贞子、当归、川芎、桂枝、茯苓、白芍、甘草。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 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剂:大秦艽汤加减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3. 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川芎、炙甘草、没药。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4.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1)阳虚证方剂:右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附子、当归、肉桂、菟丝子、甘草。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阴虚证方剂:虎潜丸加减方法: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牛膝、陈皮、当归、狗脊。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六) 中成药辨证用药:1. 寒湿痹阻证:大活络丸,1丸,口服,日1次。

2. 湿热痹阻证:腰息痛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

3. 血瘀气滞证: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大活络丸,1丸,口服,日1次;营筋壮骨丸(★院内制剂:湘药制字Z20070305):功效:强筋壮骨、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促进骨折愈合;成分:何首乌、白芍、杜仲、鸡血藤、枸杞子、当归、砂仁、蜂蜜等。

用法:每次6-10g,每日2-3次,小儿酌减。

4. 肝肾亏虚证:阳虚证:金匮肾气丸,6g,口服,每日3次。

阴虚证:六味地黄丸,6丸,口服,每日3次。

(七)其他非药物治疗①拔罐:针灸后可在阳性点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3只,留罐5-10分钟。

3日1次。

②穴位注射:选取阳性点1-3个,用维生素B1加甲钴胺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③穴位贴敷治疗:运用我科肿伤膏1号(★科内制剂)外贴阳性痛点。

功效:活血、温经、消肿、止痛。

成分:大黄、黄柏、黄芩、石膏、蒲黄、蒲公英、忍冬藤、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桂枝、葛根、三七、陈皮、青皮、栀子、刘寄奴、白芷、当归、紫草、白芨、细辛。

用法:在患处外敷四个小时后取掉,若发痒即取掉。

此法主要用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血瘀气滞证。

④中药涂擦治疗:运用外洗方2:活血通络外洗方(★科内自制)。

功效:活血、温经、消肿、止痛。

成分:当归、川芎、怀牛膝、地蜈蚣、丁香、红花延胡、苏木、木香、威灵仙、桂枝、黄柏、细辛、骨碎补、三菱、莪朮、益母草、香付、艾叶、白酒。

用法:每日用药棉沾药酒在患处揉擦2次,每次轻轻揉擦10分钟。

5.隔物灸法(艾箱灸):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疼痛。

在腰骶部艾箱灸。

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

15-20次为一个疗程。

(八)对症治疗西药予以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脱水消肿治疗,必要时予以地塞米松消除神经根非炎性水肿,维生素B1,甲古铵营养神经等治疗。

(九)护理1.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1)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①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②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TDP照射。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