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乡下人家的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农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乡下人家》
•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乡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人物。
•注重讲解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产生自己的见解。
4. 课文赏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展开深入的讨论和赏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村生活。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究更多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六、教学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的优质教案分享。
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第1篇】《乡下人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东城双语小学的张在玲。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21课《乡下人家》。
我说课的流程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特色,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单元主题“田园生活”的作用。
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现自己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但对于散文却很陌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另外,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再抓住最后一段,交流对乡下生活感兴趣的风景。
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2.鉴于对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写生字,正确读写“瓜棚、风趣“等词。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2乡下人家课题乡下人家 课型讲读课文 雷普 2课时学标教目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 等词语。
2. 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 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 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学标教目1. 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 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出示课件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 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 象?试着说一说。
2. 看完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
请 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以课文插图导入, 创设出安静、悠闲、和谐的美,学生初步感受 乡村的美,激发学习兴 趣。
下人家。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 (7)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7)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识字、识诗、认识生活中的人和事物。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内容。
3.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诗歌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情趣。
2.能够表达自己对老家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并背诵诗歌内容。
2.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的深层含义。
2.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课件。
2.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和练习册。
3.诗歌相关图片或道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乡下人家的诗歌《乡下人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新诗1.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2.教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理解深层含义。
三、诗歌朗诵请几位同学来台上朗诵这首诗歌,大家认真聆听,并予以评价和提建议。
四、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自己家乡的美好和特点,传递对家乡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背诵《乡下人家》这首诗歌。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对乡下人家这个诗歌的理解有了提升,也更能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三篇

【导语】《乡下⼈家》描写了充满温馨和诗意的⽥园⽣活,通过具体的⼏幅乡村风景画⾯,淳朴宁静的乡村⽣活跃然纸上。
⽂章语⾔清新,富有⽣活情趣,容易使学⽣产⽣情感上的共鸣。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4个⽣字,正确读写带有⽣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活,对⼤⾃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能随⽂章的描绘在头脑中浮现出⼀幅幅⽣动的画⾯,从⽽感受到乡村⽣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展现的乡村⽣活的画⾯,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活的城市的孩⼦。
【教学过程】 ⼀、情境导⼊,揭⽰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活在喧嚣的都市,每天在⾼楼⼤厦之间,在车⽔马龙的⼈流中忙碌地学习,⽣活。
今天,⽼师就带同学们⼀起远离喧嚣,到“乡下⼈家”⾛⼀⾛,看⼀看,去体验另⼀番⽣活情趣。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乡下⼈家会有着怎样的风光呢?谁有过这样的⽣活体验吗? 那么⽂中⼜是怎样描绘的呢?就让我们到⽂中去畅游⼀番吧! ⼆、⾃由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由地读课⽂,注意读准字⾳,读通句⼦,画出⽣字新词,开始吧! 2、从同学们朗朗地读书声中,我知道了咱们班的同学真是群精英强兵啊。
看来这⼏个⽣词是难不倒⼤家了,谁⾃告奋勇来认⼀认! 3、字正腔圆,真不错! 4、全班同学⼀起来认⼀认。
5、通过刚才初读课⽂,你们对乡下⼈家留下了什么样的第⼀印象呢?请⽤⼀个词来说⼀说。
6、是啊!在作者的笔下的乡村⽣活的确很美很美,⽽且你读的次数越多,你的感受便会越加深刻。
三、再读课⽂,重点品读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画⼀般的乡下⼈家,默读课⽂,你最喜欢乡下⼈家的哪⼀处风景呢?请⽤最简炼的语⾔给这幅画⾯取个名字。
四、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好!现在和⼩组同学互相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处乡村风景读⼀读,并在⼩组中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正音认字,读懂数简单故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人家生活的感情,关爱家乡,珍惜田园生活。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准确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会正音认字。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运用训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学生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通过情感表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回想上次课学的内容,复习《乡下人家》故事的情节。
2. 学习新课
1.听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分段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3.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角色扮演,表演出课文情节。
3. 拓展课外阅读
老师指导学生回家后阅读相关农村生活类故事书籍,加深对农村人家的理解。
4. 总结
请学生复述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重点知识梳理。
五、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并流畅朗读。
2.完成《乡下人家》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词语:拔地起高楼
•画面:农民伯伯和妻子在农田中耕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乡下人家》这篇故事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较生僻生词的意思。
2.进行思维拓展和启发,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故事。
四、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相关课件或教辅材料。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导入本课时主题,通过学生提问和回答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乡下人家》的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第三步: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第四步:阅读理解1.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2.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步:课文拓展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乡下人家生活场景。
2.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想象自己生活在乡下人家会有怎样的惊喜和困惑。
第六步: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背诵本节课的生词。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表现和观察教学效果。
2.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准备。
以上是本课《乡下人家》的教案安排,希會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1. 课程背景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课,主要讲述了一对兄妹在乡下外婆家的生活。
通过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乡下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性格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恩之心
3.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展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乡下生活
的向往。
3.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4.配合图片或视频讲解乡下生活的种种特点。
5.写作练习:请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理想的乡下生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乡下人家》为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乡下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乡下生活的想象力较强,他们对大自然和家庭的感情也比较深厚。
但在课文理解和词汇运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将增加课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预习,提前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另外,我还将加强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对乡下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改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乡下人家的世界里感受到更多的乡土气息和家庭温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
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美好诗情画意独特迷人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生读)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先组内交流)【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
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评价)
原因:
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
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
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
(生读)
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 【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
此时此刻,相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