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社吃穿住话古今(一)李明香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__吃穿住话古今(一)

思考
•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 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Fra bibliotek找不同
• • • •
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 衣着不同:原始人没有衣服 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们住帐篷 想一想:他们有盐吗?蔬菜怎么吃?
从汉字看古人居住
注意脚的方向
从古到今住的发展
• 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 砖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楼房、城堡、 小高层、高层楼、复式楼、小洋楼、别墅、 豪华别墅、空中花园…… • 未来人居应该是智能型的房屋,为一年四季 房屋温湿度自动调节、能源采用太阳能供应 的高科技住房。
种植和养殖
• 大家知道他吗? • 他就是神农(炎帝)。
神农
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 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 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 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 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 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 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 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 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 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 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 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 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 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 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 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五年级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

五年级道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社会》第十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社会的进展(农业方面的)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
(2)尝试运用搜集、推测、整理的方式。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3、行为与适应:(1)学会主动参与,相互帮忙。
(2)学习用历史进展的目光看待事物,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其本源,都有过去、此刻和以后。
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尤其是农业的进展及其对世界的奉献。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人民的聪慧,培育民族自豪感。
教学预备:师生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搜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导入。
1.同窗们,相传古时候天地间并无人,有一个叫女娲的神感觉大地没有什么生机,于是就用五色土捏了许多小人。
这确实是我国闻名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出示《女娲造人》图画)2.质疑:莫非咱们人真的是用泥捏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3.(出示人类进化图)观看交流你们想明白远古时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吗?好,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一)(板书课题)二.探讨,学以致用。
(一)走进远古时期1. 依照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从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通过大约3000万年。
咱们的先人在那远古的时期,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住在哪里呢?谁想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2.搜集得专门好,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谁想给同窗们介绍一下?(出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图片)3.其实,咱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学生回答:例:疾病、瘟疫流行、毒蛇猛兽解决、洪水、天火......)4.咱们的先人碰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咱们一路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
吃穿住话古今(一)(A案)

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提高粮食产量
牛 拉 犁
刀耕火种
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
机 械 化 播 种
人 拉 犁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 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阅读资料谈谈
读后的感受。
小资料:中国是最早种
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
作物最多的国家。
讨论:看搜集到的农谚,
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
们什么,你从中感受到 了什么?
费时间,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
出来。手下人用两根树枝来吃饭,这样既
不烫手,又不会使手沾满油腻。后来树枝 就演变成了筷子。
西方人过生日时吃
蛋糕,中国人一般会吃
什么?
你知道面条有多少种做法吗?
刀削面
拉面
手 炸 擀 酱 面 面
谈谈透过这些美食,你感受到了什么?
写出横批
百 品 享 誉 神 州 广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
吃穿住话古今(一)(A案)
---从食文化中看发展
活动一:赏“食”
看到如此精美绝伦的菜品,你想说什么?
活动二:说“食”
思考:
同是远古的人,在饮食方式上 有什么不同?
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吃生食
远古人利用火吃熟食
体会:熟食除了味道鲜美,还有哪
些好处? 吃熟食有益于身体健康
人们在耕作方式上是怎 样一步步发展的?这种发展给
困难都要回家吃这顿团圆饭,这说明了什么?
美 凝食 浓聚中 浓着 的 亲 情
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家吃团圆饭时
是怎样的一个温馨场面。
讨论:西方人是怎样吃
饭的?和我们的饮食习 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餐具和形式不同
小学品德公开课教案《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品德公开课教案〔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2、使学生弄懂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辞别饮血茹毛的生活的。
3、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生产中的进步。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习惯。
教具、学具打算:学生课前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远古人生活的资料。
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进远古时代1、随着社会的开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感受着,那我们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因时代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和劳动。
〔板书:走进远古时代〕2、前天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你感兴趣的关于远古时代人们吃、穿、住的资料,都搜集了吗?先组内所一说,大家相互学习,一会儿汇报的时候可以说你搜集的内容,也可以说从小组里学到的知识,开始吧!3、指名汇报,老师还有一个要求,期望你做一个会倾听的孩子,如果别人汇报过的内容,请你不要再重复,听懂了吗?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有这么丰富的资料,真了不起!其实课前我也去搜集图片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请你想象一下,在这种比较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和危险?4、是啊!同学们说的没错,这些困难是他们都可能遇到的。
但是我们的祖先并没有被苦难吓倒,也没有因为各种灾害而灭绝,他们的生命里多么坚韧啊!5、你们了解吗?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还会制造和使用一些劳开工具,你了解远古时代的劳开工具是什么样的吗?工具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指名答复〕我这也有一些工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些工具的觉察,使人们了解人类的历史不只是10多万年那么长。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说说吧!6、我们的祖先实在很聪明,可你想想,这些工具的产生仅仅是靠聪明的脑袋想出来的吗?〔不〕那你觉得会有什么其他因素?你说的真好!其实我们就应该学习祖先的这种精神,要不断地思考、制造、实践。
7、其实,远古人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工具的制造方面,从那时起他们已经开始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了——结绳计数。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2.doc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案教材内容:1《吃穿住话古今(一)》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徳与社会第二单元笫1课(需两个课时)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徳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火联系、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
学情分析:重在了解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屮生存的基木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看今天话明天想明天,看屮国想世界,不要就史实谈史实,让学生陷在对彷史史实的求索中,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看到发展,看到人在其屮的作用,学会比较与联系地看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白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理念: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己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尢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屈感、白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共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稈:第一课时.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白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饮食的发展进步,中西饮食比较,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进步。
能力目标:让学生根据资料尝试再现、推测历史。
情感目标:感悟先人的智慧,激起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主题。
以27页问题: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穿什么?住在那里?他们将怎样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二)学习主题一:远古人的生活状况。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像远古人是怎样生活的?比如:他们是怎样狩猎、怎样采果子、怎样钻木取火的?根据想像描述出来。
也可表演再现生活状况。
2、学习了解北京人的情况。
最后提问: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引导学生回答,教给学生由资料推测、再现历史的能力)。
(三)主题二:饮食的发展进步1、提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饮食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以此切入本主题。
然后学习熟食的故事、28页的内容了解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及最初人类的饮食特点,由此理解饮血茹毛的意思。
再学习中华食文化,此部分可让学生先说自己喜欢的某道菜的烹制过程,再想象人类最初是怎样制作出这道菜的。
交流体验先人的聪明。
教师可补充吃中的故事,也可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吃中故事。
(让学生交流、查阅资料)2、最后学习中西饮食比较。
了解不同饮食的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中西饮食的利与弊。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体现理念)3、活动,话说中西饮食,全班分小组进行,一组说中餐的优点,一方说西餐的优点。
4、让学生将收集的、了解的资料以框架式到出饮食的进步历程。
生食→熟食→简单烹制→精致佳肴。
(这一环节,应改进,可以让学生观看或是教师采用媒体展示,共同使用,加强学生理解)(四)主题三:人类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1、先提问:现在是怎样知道远古人类的生产情况的?再学习神龙的传说,及29页的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产业情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饮食的进展进步,中西饮食比较,农业、种植业的进展进步。
能力目标:让学生依照资料尝试再现、估量历史。
情感目标:感悟先人的聪慧,激起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阻碍。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主题。
以27页问题: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穿什么?住在那儿?他们将如何样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二)学习主题一:远古人的生活状况。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像远古人是如何样生活的?比如:他们是如何样狩猎、如何样采果子、如何样钻木取火的?依照想像描述出来。
也可表演再现生活状况。
2、学习了解北京人的情形。
最后提问: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如何样明白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引导学生回答,教给学生由资料估量、再现历史的能力)。
(三)主题二:饮食的进展进步1、提问:随着社会的进展,人类在饮食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以此切入本主题。
然后学习熟食的故事、28页的内容了解火的使用对人类的阻碍及最初人类的饮食特点,由此明白得饮血茹毛的意思。
再学习中华食文化,此部分可让学生先说自己喜爱的某道菜的烹制过程,再想象人类最初是如何样制作出这道菜的。
交流体验先人的聪慧。
教师可补充吃中的故事,也可让学生讲自己明白的吃中故事。
(让学生交流、查阅资料)2、最后学习中西饮食比较。
了解不同饮食的适应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中西饮食的利与弊。
(学生依照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表达理念)3、活动,话说中西饮食,全班分小组进行,一组说中餐的优点,一方说西餐的优点。
4、让学生将收集的、了解的资料以框架式到出饮食的进步历程。
生食→熟食→简单烹制→精巧佳肴。
(这一环节,应改进,能够让学生观看或是教师采纳媒体展现,共同使用,加强学生明白得)(四)主题三:人类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进展情形。
1、先提问:现在是如何样明白远古人类的生产情形的?再学习神龙的传奇,及29页的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产业情形。
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研课教学反思

远古时代的生活与学生相距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把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爱学、乐学,能运用查找资料,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有关古代人的生活智慧与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通过古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和图片展示《人类进化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想进入远古时期,看看我们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于是我出示北京人的生活图片,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先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住在哪里呢?并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部分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先通过找不同,感受古今饮食的不同,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播放熟食的视频,了解我们的祖先从从吃生食到吃熟食的过程,及火的重要性。然后我出示炎帝图片、视频播放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说,直观让学生感受神龙氏对农业和医药业的贡献。再通过观看种植业和农业发展的视频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是农业的大国,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最后,介绍古人的歌谣,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
乔木中心小学教研课教学反思
授课人
学科
《品德与社会》
授课时间教Biblioteka 内容《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十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一课,其目的是通过走进远古时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使学生弄懂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的,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文明。
•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些什么?
农耕和畜牧
• 大约在一万年前,古 代世界开始发生了农 耕和畜牧。世界上先 后出现了几个各具特 色的农耕中心。
敦煌壁画——农耕图
•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 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 物驯化成家禽,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 八千年前,我国北方 就有了粟的种植,南 方也有了稻的种植。 我国是最早种粟和稻 的国家之一。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在那远古的时代,吃的是什 么,穿的是什么?又会住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远 古人的生活吧。
让我们一起看看远古人的生活吧。
• 想象一下,在这种比较恶劣的条件下,他 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和危险?
你知道远古时代的劳动工具是什么样的吗?
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 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 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 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 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fǔ),高脚灶具 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 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 发明了,叫甑(zēng)。蒸盐业是黄帝 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 还懂得调,有益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什么影响? • 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 距今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 屑的痕迹。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 诞生的。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 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 所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猿
• 南方古猿依靠集体 力量,依靠手,利 用天然的石块、树 枝去御敌,去寻 食。
元谋人
据考古发现,早在大约 170万年前,我国即已 存在有远古人类—云南 元谋猿人。元谋人,学 名元谋直立人,是直立 行走的猿人或称元谋猿 人。元谋人的距今年代 为170万年左右,是属 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 人类,其可能生活在亚 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
古人的劳动工具
思考
•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 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
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 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 产和生活情况。
• 饮血茹毛的含义:
• 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远古人不知 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 段.。
• 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的是熟食, • 你想对古人说些什么?
农历有二十四节气,谁能举例说说这些节 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 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 毒蛇猛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 大威胁。面对这样的艰苦条件,我们的祖 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的摸索、开 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
野蛮
种植和养殖
• 大家知道他吗? • 他就是神农(炎帝)。
神农的传说
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炎帝氏 族开始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手段,但后来人口 增多了,渔猎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于是炎 帝发明了农耕技术。这样,炎帝部落就成为我 国最早进入农耕的部落,炎帝也被尊奉为农业 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神农氏”。他还尝尽 百草,促进了用药草治病的技术的发展,所以 也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古人的劳动工具 随着人类的进步,我们祖先制造和使用 劳动工具的技术不断提高。在蓝田人遗址中 发现的石器种类,有刮削器、砍斫(zhuo) 器、尖状器和石球等,说明蓝田人制造和使 用劳动工具已有相当的分工。 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石器的技巧更是闻名 于世,他们能对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的方法 来制做不同的石器,仅以刮削器为例,就有 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和盘状等等 。
• • • • •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三天遍地锄。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 • • • • • • •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 就是说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 前一个节气在6号左右,后一个在 21号左右。 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 在8号左右,后一个在23号左右。 前后最多相差一两天 。
•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称 为“三 皇”。
三皇
• 《尚书大传》云:“燧人为遂皇,伏羲为 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 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 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 燧人氏,燧人(sùi rén)(燧人氏) 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 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 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 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 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 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 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小资料
•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 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 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136种, 占百分之二十以上。这是中华名族 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 史。……
• • •
• 刀耕火种,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 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新石器 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 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 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 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 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 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
蓝田人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 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 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 田县公王岭,命名为“蓝田人
山顶洞人
•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1.8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 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 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 石是在周口龙骨山顶部的洞 穴里发现的,因此考古学家 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吃穿住话古今(一)
女娲造人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从 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经过大约3000万年。
走进远古人
• 中国发现的最早远古人类是云 南的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的 历史了;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的周 口店人,距离今天也已经有70万年 了。另外还有山顶洞人,蓝田人等。
钻木取火的故事 • 大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氏时代,人 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 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 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 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 氏受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开 始了。 • 可是,不是所有的木头(木柴)都能钻出 火种,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木柴要选 择品种,还要随着季节变换而变换木柴品种, 才能钻出火种。
北京猿人
• 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 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 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 短,据统计,68.2%死 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 不足4.5%。
北京人的资料
北京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1000多 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 约144厘米。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高 突,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
• 燧(suì )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 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 火使果肉而燔(fán)之; ②煲(bāo):用泥裹 后烧; ③用石臼(jiù)盛水、食,用烧红的石 子烫熟食物; ④焙(bèi)炒:把石片烧热, 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 大发明家,也是中华民族人文 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 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 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 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 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 “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 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 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 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 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 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 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