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部1、3区块J1s2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精)

合集下载

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摘要: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总体处于盆地负向构造单元,构造特征为南倾的单斜带和洼陷带,无特征明显的正向构造圈闭,深大断裂和区域性展布断层不发育,目的层埋深大,勘探程度低。

分析认为该区处于富油气系统之中,具“压、断、相、隆"四元联合控藏的特征,具备形成“富集高产"的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重要领域。

勘探部署思路为:立足富洼陷、寻找古隆起,优选沉积相,解析断层区,预测高压带,勘探叠合区。

部署探井多口,均取得了勘探突破。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准噶尔盆地勘探过程是理论不断创新、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勘探之初,依据石油地质的基本理论“源控论”,提出“立足大坳陷、主攻大构造、寻找大油田”的勘探部署思路,加强综合研究评价,发现了石西等油田;之后,研究认为,洼陷区的油气运聚方式应表征为“油源断裂疏通、沿梁富集”,从而诞生了“梁聚论”新认识,按此部署了新一轮的勘探,发现了石南油气田和莫北油气田,证实了“梁聚论”的正确。

随着洼陷区油气勘探的深入,特征明显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寻找各类隐蔽型圈闭就成为进一步勘探的主要任务。

进入21世纪,我国新的矿权登记法出台,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登记探矿权区块16个,面积5.95×104km2,勘探程度普遍很低。

洼陷区处于富油气系统之中,具“相、隆、断、压”联合控藏的特征,具备形成“富集高产"的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寻找大型隐蔽油气田的重要领域。

1 富油气系统富油气系统的形成必须以富生烃凹陷为基础,并且在凹陷及其相邻地带具有形成油气的良好功能单元及适当的时空匹配关系。

准噶尔盆地是多旋回的叠加复合型盆地,可划分为4个复合油气系统、16个油气系统(图1)。

盆内已发现的油气田(藏)和良好的油气显示主要位于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之内,即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昌吉复合含油气系统、东道海子-大井复合含油系统以及乌伦古含油气系统,并主要分布在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和昌吉复合含气系中。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层鄢继华;崔永北;陈世悦;刘振宇【摘要】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纪处于前陆盆地的早、中期,受断层活动、火山作用和物源等不同因素影响,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由火山岩向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过渡的岩性组合,火山作用总体向上逐渐减弱.中、晚二叠世前陆盆地逐渐向坳陷盆地过渡,其中风城组沉积期为二叠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中心向南迁移;夏子街组沉积期和下乌尔禾组沉积期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组合,自下而上为基准面上升-下降-上升的旋回.岩性和构造控制了火山岩储集层的发育,沉积相则控制了碎屑岩储集层的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的粒内溶孔、构造活动带火山碎屑岩的裂缝、深层火山岩中的气孔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空间.【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3页(P304-306)【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夏子街;二叠系;沉积特征;储集层【作者】鄢继华;崔永北;陈世悦;刘振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胜利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5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1乌夏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东北部,处于哈拉阿拉特山山前,是一个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的断褶带,勘探面积约2 000 km2(图1)。

乌夏地区二叠系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并且风城组、佳木河组都发育烃源岩,有利于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藏[1,2]。

同时,研究区二叠系埋藏较深、构造活动复杂,因此,系统研究沉积特征和分析有利储集层对于指导该区二叠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沉积相类型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扇三角洲相、湖泊相以及火山沉积相和火山作用相(表1)。

准噶尔盆地中3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中3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中3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基地之一,其中3区地质构造复杂、石油资源丰富。

该区侏罗系以西山窑组为主,是该区域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对该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3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分析研究,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并在此基础上为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西山窑组的岩石特征及相互关系的描述与研究
2.西山窑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划分研究
3.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类型确定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观察
2.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和扫描电镜技术分析
3.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分析及泥岩刻度分析
4.采用井控地质和地震地质框架,确定储层类型
四、研究进度及计划
目前已完成西山窑组的野外调查和岩心样品采集工作,正进行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

下一步将根据样品测试结果,开展沉积相划分和储层特征分析,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预计完成时间:20XX年XX月
五、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3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分析研究,预期提供以下研究成果:
1.西山窑组岩石特征及相互关系的描述
2.西山窑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划分结果
3.储层类型确定及储集条件分析
4.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5.为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流体包裹体及微量有机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流体包裹体及微量有机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流体包裹体及微量有机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气盆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在盆地中部区块,发现了多个石油气田和油气显示区,但区块内的油气勘探开发水平较低,油气储量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开展该区块的流体包裹体及微量有机质研究,对研究区块的油气源岩、成藏过程和天然气成因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研究区块内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包括包裹体形态、密度、显微相及扩散等参数;(2)分析流体包裹体中的流体类型、性质及充注阶段,研究区块内油气源岩的成藏过程和油气来源;(3)分析研究区块中的微量有机质特征,包括各类有机质的种类、含量、成熟度及发育时期等参数;(4)对流体包裹体和微量有机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研究区块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 研究方法:(1)野外取样:在研究区块内选取不同井号的岩石样品,包括石英、方解石、石膏、硬晶石等矿物,采用显微镜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2)流体包裹体分析:采用显微镜、热刺激和激光拉曼技术,对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和分析;(3)微量有机质分析:采用岩心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研究方法,对微量有机质进行科学评价。

三、研究意义与预期成果1. 研究意义:(1)深入了解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的油气来源和成藏过程;(2)探究研究区块内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3)提高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水平,利用资源的最大价值。

2. 预期成果:(1)得到研究区块内流体包裹体和微量有机质特征参数;(2)确定研究区块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3)为研究区块内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尹伟;郑和荣【摘要】综合利用圈闭形成时间法、生排烃史分析法、自生矿物同位素测年法、流体包裹体法和油藏地球化学法,分析准噶尔盆地中部已钻井揭示油藏的成藏期次与时间,认为中部1,3区块侏罗系油藏存在3期成藏: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和古近纪-现今;白垩系油藏存在2期成藏:早白垩世末和古近纪-现今;中部2,4区块侏罗系、白垩系仅存在1期成藏:早白垩世末-现今.指出各期次油藏的勘探方向:中部3区块北部是寻找早白垩世末形成的原生油藏的重点地区;中部1区块是寻找古近纪-现今形成的次生油藏的重点地区;中部2,4区块是寻找古近纪-现今形成的原生油藏的重点地区.【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3【总页数】6页(P216-220,226)【关键词】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同位素测年;成藏期次;勘探方向;准噶尔盆地中部【作者】尹伟;郑和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共包括4个区块,分别为中部1,2,3,4区块,勘探面积12 442.7 km2(图1)。

研究区紧邻或位于盆1井西凹陷、昌吉凹陷和东道海子北凹陷生烃凹陷,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砂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1]。

近年分别在研究区的侏罗系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白垩系吐谷鲁群(K1tg)发现工业油气流或见良好油气显示,油气藏类型以地层—岩性复合圈闭为主[2]。

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流体包裹体技术和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引入,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层特征研究

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层特征研究

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层特征研究作者:王瑞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永进油田具有储层埋藏深、含油面积大、井控程度低、储量不落实、生产效果较差等特点,本文从研究区沉积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特征、地应力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开展储层特征研究,为下一步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地质基础。

关键词:储层特征;西山窑组;永进油田永进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中部3区块,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昌吉凹陷西段、车莫古隆起南翼。

北邻马桥凸起,南部紧靠南部山前构造带,西部跨车排子凸起南端和四棵树凹陷西端[1-2]。

2003年在噶尔盆地昌吉凹陷北斜坡六户地东构造上部署预探井永1井,在侏罗系西山窑组发现良好油气显示。

永进油田永1井区先后部署勘探井7口。

除永9井外,均在侏罗系西山窑组见油气显示。

永进油田由于储层埋藏深、含油面积大,井控程度低,储量不落实[1-2],生产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开展详细的储层特征研究与分析,为下一步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奠定基础。

1 沉积特征永进地区侏罗系在西山窑组沉积时,燕山运动表现强烈,盆地腹部的车莫低凸起活动加剧,湖盆缩小,广泛发育河流—沼泽相。

西山窑组沉积相下部为河沼相沉积,中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上部为河道三角洲前缘亚相。

2 储层岩石学特征西山窑组含油砂主要为浅灰色、浅棕红色粉、细、含砾长石岩屑砂岩。

据薄片资料分析,碎屑组分以岩屑、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偶见白云母碎片。

其中石英含量为5-40%,长石3-39%,岩屑30-91%。

塑性岩屑8-15%,炭屑不发育。

岩屑中,千枚岩、云母、部分中酸性喷出岩屑等塑性岩屑含量较高。

岩性定名为中--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

粒度中值为0.16mm,颗粒分选中等,分选系数为1.58,磨圆度次圆--次棱角状,颗粒支撑,线--点接触,孔隙胶结,泥质、灰质或白云质胶结。

表现为其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较低的特点。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岩相特征与有利目标预测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岩相特征与有利目标预测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岩相特征与有利目标预测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著名盆地之一,区域内存在着广泛的油气资源。

其中,乌夏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缘的一个油气富集区,但其油气勘探开发水平较低,有待于深入研究。

乌夏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受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影响较大。

因此,对该区区域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十分重要,有助于识别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乌夏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探讨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2. 进行岩相特征研究,探讨不同岩相类型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3. 针对乌夏地区的地质特征,预测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
1. 区域构造特征分析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井资料和地形地貌等资料,对乌夏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断裂、褶皱、隆起等特征,探讨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2. 岩相特征研究
对乌夏地区采集岩心进行岩相分析,研究不同岩相类型的孔隙特征、压实度、渗透率等,探讨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3. 油气勘探目标预测
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相特征,预测乌夏地区的有利油气勘探目标。

同时,基于地震资料和地形地貌进行地质综合解释,为勘探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
1. 对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性意义。

2. 对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拓展了油气资源勘探方面的研究领域。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近年来在中部3区块的勘探中发现了一批中小型油田,但仍存在多种未知的油气藏类型和勘探问题。

因此,通过对该区块中部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化学、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该区块中小型油田的成藏规律,对于该区块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内容1. 该区块沉积学特征及沉积相分析:分析该区块中部地质历史及岩相古环境,确定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特征,探讨不同沉积相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2. 地球物理勘探解释:通过对该区块中部地震、测井等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系统解释,建立该区块中小型油田的地质模型,以确定该区块的构造特征、岩石属性、油气储集及运移等方面的情况。

3. 化学分析:通过对该区块油气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不同类型油气的特征,探讨不同类型油气成藏的机理。

4. 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对该区块中部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的探讨,总结该区块不同类型油气成藏的规律和特征,建立区域油气成藏模式。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在探索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油气成藏规律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1. 对该区块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该区块的构造、沉积、岩石属性等多种地质特征,为该区块油气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勘探风险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2. 对该区块中小型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在油气成藏规律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该区块中小型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指导和依据,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率。

3. 对准噶尔盆地及其他类似区块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本研究在油气勘探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成果,可以为其他类似区块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缓、振荡性构造运动”的特征,中部 1、3 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是准
噶尔盆地腹部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该组沉积时期主要受北西向与北东向物源共同影响,发育浅湖背景下的三 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成藏受控于异常高压带、 断裂系统、沉积相带、古隆起等因素,其中,车–莫古隆起的发育和演化为该区创造了独特的油气运聚背景, 决定了多期构造演化与多期成藏的特点。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沉积体系;储盖组合;储层描述;车–莫古隆起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 and Favorable Area Prediction of J1s2 Formation in Block 1 and 3 of Central Junggar Basin*
Min Zhang, Lin Cheng, Chuanchun Song
1. 引言
随着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的深入,特征明显
*
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寻找各类非构造圈闭成为进一 步勘探的重点。 中部 1、 3 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图 1),南靠北天山山前逆冲断褶带,北邻陆梁隆起,东 西分布于白家海子凸起与中拐–八达松凸起之间,主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Western New Prospect Research Center, Shengli Oil Field, Sinopec, Dongying Email: zhuzhu_01@ Received: Jan. 28th, 2013; revised: Feb. 28th, 2013; accepted: Mar. 11th, 2013 Copyright © 2013 Min Zh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Big area, shallow water, gentle slope and oscillating movemen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nggar basin. The J1s2 formation is the main exploration strata of the block 1 and 3. During the J1s2 sedimentary period,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provenance, it developed the delta front deposition under the mere background there.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channel mouth bar reservoir have the better physical property. The reservoir form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abnormal pressure belt, fracture system, sedimentary facies tract and ancient uplift. Among them,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emo ancient uplift supply the peculiar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background for oil & gas, which deter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phas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Keywords: Junggar Basin; Sedimentary System; Reservoir-Seal Associations; Reservoir Description; Chemo Ancient Uplift
准噶尔盆地中部 1、3 区块 J1s2 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张 敏,陈 林,宋传春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东营 Email: zhuzhu_01@ 收稿日期:2013 年 1 月 28 日;修回日期:2013 年 2 月 28 日;录用日期:2013 年 3 月 11 日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13, 3, 122-128 /10.12677/ag.2013.3201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3 (/journal/ag.html)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2-002)资助。
122
准噶尔盆地中部 1、3 区块 J1s2 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Figure 1. The tectonic division of Junggar Basin 图 1. 准噶尔盆地构造区划
体位于盆地多个生油凹陷区,资源潜力大,受多支物 源体系控制,储层发育。中部 1 区块勘探程度相对较 高,已发现莫西庄油田;中部 3 区块 2004 年发现了 永进油田。该区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该层具备形成 大中型岩性、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胜利 油田西部探区重要的勘探阵地之一。 目前对中部 1、3 区块物源体系尚未有统一的认 识,如该区具体受哪几支物源体系的控制,每支物源 所能影响的范围等尚未有定论,大大制约了该区沉积 体系展布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 到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此外,中部 1、3 区块 主要目的层埋藏深(4000~6000 m),储层薄(2~20 m), 横向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稳 产差,如何寻找规模储量、提高勘探效益是当前面临 的重要难题。 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在对物源体系、沉积体系 及储盖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非构造圈闭发育 的特点,利用有效的预测技术和方法,对该区块侏罗 系三工河组(J1s2)储层进行精细描述,预测了有利储层 分布区,分析了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 响, 并通过精细构造解释, 指出了有利油气富集区带。 这一研究成果为下一步寻找油气储量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