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修辞对比与赏析分组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名词动词对比对比

第二节 英汉词动词对比
• 英汉词类较为明显的差异有:
• 英语使用动词较少,有很多动作体现在名词和介词等 词类中,而汉语却大量使用动词。
• “coming!” • Away she sh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 and into the porch.
• “来啦!”她转身蹦跳着跑啦,越过草地,跑上小径, 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原文只有两个动词,汉语译文却出现了“来、转、蹦、 跳、跑、越、跨、穿、进”九个动词。
• 由此可见,汉语动词的转换功能在英译汉是很强的, 英语中许多名词,介词和形容词等,都可用汉语动词 来转化。
(the conjunctive pronoun)
• 它们除了起到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 语,宾语,定语和表语等成份。例如:
• The question is who can operate the new machine. • 问题是谁会开这台新的机器。(引导表语从句)
• Do you remember what he said at the meeting? • 你还记得他在会上说了什么吗?(引导宾语从句)
英语虽然前置、后置都有,要注 意的是
1) 英语多强调中心词,定语很长时,一般放在后面
一个单词充当定语时, 前置。She is a beautiful girl!
而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充当定语时则要后置,
电影《黑巷少女》” The Little Girl Who Lives Down the Lane “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英汉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比喻、排比修辞的差别。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修辞汉语修辞修辞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其中,“修辞结构”不仅能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区别,又能同时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审美内涵方面的取向。
因此,笔者选择从英汉语言的修辞结构方面切入,试图分析英、汉语言在修辞结构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两者修辞结构异同背后的文化比较研究。
1 英汉比喻修辞差异所谓比喻(figures of comparison)就是不把要说的事物平淡直白地说出来,而用另外的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来表现的修辞方式。
英汉语言中的比喻一般包括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和借喻(即借代)三类。
这里主要研究英汉明喻和暗喻。
1.1 明喻英语明喻(simile)与汉语明喻基本相同,它也是将需要加以说明或描绘的事物,用另一种性质不同但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拟,而不是性质相同的同一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英语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有as,as…as,as if,like,seem等。
例如:Mirror:Lips red as the rose.Hair black as ebony.Skin white as snow.魔镜:她的嘴唇红如玫瑰,头发黑如乌木,皮肤嫩如白雪。
汉语明喻就是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同时出现,表明比喻和被比喻的相类似的关系,又称直喻、显比,即明显的打比方。
汉语明喻的常用比喻词有:“像、似、若”、“好像……一样”等。
例如:不错,你有天赋,可是天赋就像深藏在岩层底下的宝石,没有艰苦的发掘、精心的.雕琢,它自己是不会发出光彩的。
1.2 暗喻英语中的暗喻(metaphor)与汉语暗喻的作用也基本相同,但其包含的内容却比汉语的暗喻广泛,具有汉语暗喻、借喻和拟物等三种修辞格的特点。
从汉语修辞分析英语修辞的特点及技巧

从汉语修辞分析英语修辞的特点及技巧汉语修辞与英语修辞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表达出更优美多样的文字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要想分析英语修辞的特点及技巧,从汉语修辞角度出发将大有裨益。
汉语修辞与英语修辞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达形式上,汉语侧重四书五经、古文,在表达上注重变形,强调辞藻丰富,重视贴切调和,有一定的考究。
而英语修辞则受古希腊、拉丁古典文学的影响,文学手法讲求简洁,注重对比表达。
首先,汉语修辞与英语修辞最明显的不同之一,在于句法结构。
汉语古典文学中,句子结构复杂,趋向于以主干联系多个从句,以及重复使用人称、时态等句法成分,而英语修辞则以平行结构为主,通过不同的调性达到表达的目的。
其次,汉语修辞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辞藻丰富,强调用词的精准性,多使用修辞成语,将情景和具体故事展示出来,让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而英语修辞则以句子的层次结构来表达,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结构重复等手法,构建语言空间,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韵律感。
修辞实质上是文字文化,汉语修辞和英语修辞都强调其情感特点,从情与理、明与暗、轻与重等功能和形式上来区分。
汉语修辞以融合情感思想表达为主,其主旨在于劝勉、规劝、责备等。
汉语修辞的虚拟、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经常用于表达情感,激发读者的思想深度。
英语修辞多表达现实生活,以带有实际意义的叙事手法来表达情感,使之更容易吸引读者,深入了解和领会情感。
此外,汉语修辞和英语修辞还有其他诸多区别,比如汉语的四字句和由定语后置引起的环环相扣,拟声和比喻,而英语修辞则更多使用交叉比喻、重复和押韵等手法,以及把不同的元素进行分析的特点,它也是英语修辞的一大特点。
总之,从汉语修辞角度出发,分析英语修辞的特点及技巧,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汉语修辞与英语修辞之间的差异,进而培养文字素养,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学创作。
英汉变异修辞比较与翻译

英汉变异修辞比较与翻译
英汉变异修辞比较是指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由于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的不同而导致的修辞手法表达上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汉变异修辞比较及翻译:
1.比喻
英文中,比喻多使用“like”、“as”等介词,而中文中则使用“像”、“如同”等词语。
比如:
•英文:She was as quick as a fox.(她像狐狸一样灵敏。
)
•中文:她像狐狸一样灵敏。
1.拟人
英文中,拟人化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由,比如将物品、动物等赋予人类的特征。
中文中则相对较少使用,但也有类似表达。
比如:•英文:The flowers danced in the
breeze.(花儿在微风中起舞。
)
•中文:微风中,花儿舞动着身姿。
1.反语
英文中,反语的使用较为普遍,强调语气的变化来达到反语的效果。
中文中也有反语的使用,但是表现形式不同。
比如:•英文:I’m not the kind of person who gives up
easily.(我不是那种容易放弃的人。
)
•中文:我可不是那种容易放弃的人。
1.借代
英文中,常常使用借代,将事物代替人物进行描述。
中文中也有类似表达,但使用较少。
比如:
•英文:The sun smiled down on us.(阳光对我们微笑着。
)
•中文:太阳微笑着照耀着我们。
总之,英汉之间存在很多的变异修辞,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修辞表达。
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恰当的转化和表达。
审美· 语言——中英喻体喻意对比与浅析

知识文库 第24期25审美·语言——中英喻体喻意对比与浅析刘佳慧为探究中英语言在修辞中展现的不同审美特点,本文选取其中比喻的喻体喻意,具体到人体器官内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规律,试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带领读者品味语言审美的差异。
1 引言修辞过去被认为主要运用于“文学语言”,现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语言是“艺术地言语”,而修辞体现出人类在语言中对于艺术与审美的追求。
从古代英文的“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到现今中国的“神马都是浮云”,不甘死板的人类要追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本文将对中英修辞中与人体有关的喻体喻意的不同予以探讨,因为这是审美差异中最重要的一环,从中管窥中外审美的差异。
2 中英语言中与人体有关的喻体喻意 2.1 思想的容器:英语的头与汉语的腹英语用头部brain(head)形容很多。
Head 用于形容具体的物体:1)The head on a glass of beer.啤酒上的泡沫。
2)flames in the forehead of the morning sky.晨空远处的光芒。
Brain 用于形容抽象的思想:The best brains of the country.国家一流人才。
Brain 是思想知识的容器,能力的代表。
汉语对于头部只在具体的物体上发挥有限的联想,跨度不大,喻体与本体的形态功能相似。
如“首脑”、“豆腐脑”、“电脑”。
但是,汉民族有一个颇为独特的观念,即把腹部看做一切知识和学问的“贮藏所”,故有“一肚子文章”、“满腹经纶”等等。
2.2 谁把内脏派上用场 类似地,汉语中,“肠”被认为是贮藏感情的地方,有“断肠人”、“肝肠寸断”,“牵肠挂肚”,也是智慧的容器,故有“搜肠刮肚”等,英文中只有有限的“heartbroken”。
汉语中“胆”成为勇气的象征,常见的有“胆量、斗胆、胆小如鼠”等,或是道德上的感情,如“忠肝义胆”。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反复及其修辞效果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反复及其修辞效果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使用。
反复可以通过重复某一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强调其重要性或突出某一观点。
在汉语中,反复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如“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目标”。
这种反复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能够强调其重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英语中,反复也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如“we must rethink our values, we must reconsider our life goals”。
同样,这种反复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能够强调其重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英语中,反复还可以使用“anaphora”的方式出现,即在一段文章中使用同一个词语开头的句子,如“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这种使用“anaphora”的方式,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条理,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反复是一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常用的修辞手段,它能够通过重复词语或句子来强调其重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汉语中,反复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而在英语中,反复也常常使用重复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出现,此外还可以使用“anaphora”的方式出现。
反复的修辞效果是强调其重要性,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重复词语或句子,能够使人记住某一观点或信息,并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Anaphora”的使用也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条理,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反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使用。
反复能够通过重复词语或句子来强调其重要性,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1,2节英汉语修辞对比与赏析分组
组别学号姓名专业平时
1 平时
2
平时
3
平时
4
平时
5
成绩
第一组1103012101 任小静英语1103012107 陈芳英语1103012108 翁丽珍英语1103012110 陈智敏英语
第二组1103012102 张连富英语1103012103 尤金枪英语1103012104 吴晓钟英语1103012105 林津英语
第三组1103012118 艾婉晶英语1103012119 陈佳佳英语1103012150 刘淑媛英语1103012156 王曦晨英语1103012157 邱瑞金英语
第四组1103012130 苏晶晶英语1103012131 蔡惠萍英语1103012132 吴秀梅英语1103012133 梁晓玲英语
第五组1103012134 吕凯莉英语1103012135 杨美苹英语1103012137 吴萍萍英语1103012140 陈淑美英语1103012141 林梅英语
第六组1103012143 吕小倩英语1103012144 陈家惠英语1103012145 陈娉娉英语1103012146 何青萍英语1103012147 陈惠燕英语
第七组1103012148 康雪惠英语1103012151 王怡英语1103012152 周凌慧英语1103012153 史冶英语
第八组1003012253 刘婷英语1103012214 徐晓鹭英语1103012215 曾艺芬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