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的温差发电装置
船舶柴油机尾气热电装置热分析及结构设计

第40卷,总第231期2022年1月,第1期《节能技术》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Vol.40,Sum.No.231Jan.2022,No.1船舶柴油机尾气热电装置热分析及结构设计刘少斌1,2,何明键1,2,任亚涛1,2,齐 宏1,2(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天热物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船舶柴油机具有能耗高,热效率低的特点,对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能有效提高余热回收效率。
对基于温差发电的船舶柴油机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分析,提出余热回收装置的优化规律。
选取工程中热电模块材质、船舶柴油机常见工况作为仿真物性,用热电模块冷热端温度差作为热电转换效率的指标。
在船舶柴油机常见的温度和速度工况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装置的余热回收量的影响更大。
对于余热回收装置,导热介质层的厚度设计需要考虑余热传导效率和热电模块的耐受温度;从分布均匀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中间放置和均匀放置两种热电模块组的排列方式,而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温度高了15K ,且工作温度更均匀;对强化冷却的翅片散热器的翅片高度、翅片间距和翅片单元数量进行分析,在本文研究工况下,翅片间距为翅片厚度三倍为最优设计。
关键词:余热回收;热分析;热电性能;结构设计;优化原则中图分类号:U664;X3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39(2022)01-0003-08收稿日期 2021-08-10 修订稿日期 2021-09-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6044)作者简介:刘少斌(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辐射换热,光谱和光学成像,微纳结构光热。
Thermal 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Marine Diesel Engine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LIU Shao -bin 1,2,HE Ming -jian 1,2,REN Ya -tao 1,2,QI Hong 1,2(1.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2.Key Laboratry of Aerospace Thermal Physics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Abstract :Marine diesel engin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thermal effi⁃ciency.Thermal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ste heat recovery.The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marine diesel engine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based on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is carried out,and the optimization rule of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is proposed.The material of thermoelectric module in the project and the com⁃mon working conditions of marine diesel engine are selected as the simul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ot and cold sides of the thermoelectric module is used as the index of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With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marine diesel engines,temperature·3·changes of exhuast ga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of the device.The thickness de⁃sign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layer needs to consider the waste heat con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the thermoelectric modu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formity of distribution,two ar⁃rangements of thermoelectric module groups are proposed,which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 and placed uni⁃formly.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latter is15K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s more uniform;the fin height,fin spacing and the number of fin units of the finned radiator with enhanced cooling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the fin spacing three times the thickness of the fin is the optimal design.Key words:waste heat recovery;thermal analysis;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structural design;opti⁃mality Principles 在飞速发展的科技工业和社会进步的背后,急剧增加的能源需求是世界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基于热管和两级温差发电的船舶余热利用

ery based on two-stage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employing the heat
p ip e [ J ] .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 ngineering,2 0 1 7 ,17 ( 28 ):
219—224
均勻的温度分布,并且在柴油机正常工作时,安装的
研究者搭建了实验台研究温差发电装置的性能 及 其 经 济 性 [6],发 现 了 其 巨 大 潜 力 和 优 势 。还有相 关 实 验 对 柴 油 机 余 热 利 用 潜 力 进 行 了 评 估 ,验证了 温差发电装置的可行性[7]。
基于先前研究工作所发现的温差发电的种种优 势 、对其可行性的验证、和以节约能源利用余热为目 的 ,以文献[8—13]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管的 两级温差发电装置模型。这种设计有如下优点。
引用格式:王 慧 斌 ,吕延枫,隋雨鑫,等. 基于热管和两级温差发电 的船舶余热利用[ J ] • 科学技术与工程,2 0 1 7 , 1 7 ( 2 8 ) : 2 1 9 —224
W ang H u ib in ,Lv Y an fen g ,Sui Y u x in ,et al. V essel exhaust heat recov
温差发电片可以在其最佳性能点附近工作。
(2 )
装置利用的大量热能在没有额外能量输
的 情 况 下 可 以 通 过 较 小 横 截 面 传 递 ,且 有 较 高 的 可
靠 性 ,更紧凑的结构和体积。
(3 ) 用两级温 电,
用热 行级
间传热及冷端散热可以显著地提高装置效率。
1 温差发电实验装置及系统设计
! 1 温差发电实验装置设计 如 图 1 ,温差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由铝制圆管外
基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的温差发电装置

温度T ℃ 密度 p / k g . m - 。 定压 比热 热导率 ×1 0 W / ・ 泊松比 还明枯 性糸数 普 朗特数 C Kl / ・( k g ・ K ) ( m - K ) ×1 0 k g / .( m . s ) v ×1 0 一 。 妇( m / . s )
右 ,另外 5 O % 的热量 则 以余 热、废 热 的形式 根据塞 贝克效应 , 由于 高温端 的热 激发作 用 表2废气相关物性参数 白白浪 费,利用 半导体材 料具有利用 温差进 行发 电的能力 ,将 柴油机排 气管传递 到机舱 内的热 量转换为 高品位 电能,可 以达 到能量 的 回收利用 。 二 、温差发电技 术原理 温 差 发 电是 基 于塞 贝 克 效应 的 一种 可 能 ,精度达 到i m s 。 5 . 强大 的联合控制 E C S 一 7 0 0 系统 具有 矩阵 式的分 域控 制和
项 目集散型控制系 统 ( D i s t r i b u t e d c o n t r o l 生产管 理和减 少操 作人 员的误操作 ,在软件
s y s t e m :简称D C S )项 目有 甲醛制备、 甲醛浓
设计时对 操作界面 、操作参 数和操作 权限进
实 时数据 跨域通信 管理功能 ,满足用户对 大 型生 产 工艺 过 程 分段 控 制 、集 中 管理 的需 体检 测集 中显示报 警、辅助装 置及设 施等组 通 过开 车前 的调试 试验 事E C S 一 7 0 0 分散 求 。在过程控 制网络 进行域 间数据共享 而不 成。本 系统规模如表l 所 示。 控制系 统在兖矿鲁 南化工有 限公 司聚 甲醛系 是通 过服务器 进行域 问访 问,确 保域 间控 制 聚 甲醛 装置 的W e b F i e l d E C S 一 7 0 0 控制系 统上得到成功 的应用 ,进一 步验证了E C S - 7 0 0 与 域 内控制 具有相 同的控 制效 果,将整个 工 统包 括~个 工程师站及 四个操 作员站 ,四 台 分散控制 系统高度 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系统 艺 过程作为一个 整体进行控制 管理 。 操作 站分别 主要控制 一个工 艺单元 ,也可 同 对 主控 卡、数据转发 卡 、控 制网络采用 冗于 6 . 高效 的多人 组态 时操 作其他 四个工艺单 元 ,当一台操作 站 出 设计 ,在 技术上充 分保证 了系统 的高度 可靠 E C S 一 7 0 0 系统具 备 了多人协 同工作 的能 问题 时不会影 响工 艺操作 。 性,规范的工程组态与实施 ,以及D C S 可靠 、 力 。分 布式组态 平 台允许 多个工程 师在各 自 在E C S 一 7 0 0 控 制 系统 中分 为 五 个 控 制 安全的在 线下载功 能,既有 效降低 了投 运期 权 限范围 内同时管理一个 项 目,从而提 高工 单 元 ,分 别 为 甲醛 制 备 、三 聚 甲醛 稀 醛 回 间 的工 作量 ,又 保障 了正 常生 产 期 间 的安 作 效率和缩短 工程周期 ,保证设 计的一致性 收 、聚合 、聚合后处理 、尾气 焚烧 及 公用 工 全 。同时E C S 一 7 0 0 系统提供 的直观 形象的流程 和安全性 。 程 。每 个控制单 元均采用 一对冗余 的控制 器 图界面 ,友好 的人机 操作接 口,直观 的报警 7 . 完备的系统监 控
基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的温差发电装置

基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的温差发电装置作者:欧阳羽宸叶似锦陈耀武陈凯军郑卫刚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9期【摘要】装置利用半导体材料具有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能力,将柴油机排气管传递到机舱内的热量转换为高品位电能,用于船舶上小功率用电器供电,达到能量的回收利用。
通过建立排气管模型,基于稳态导热,计算出了排气管外壁温度场分布,得出整套装置的发电功率,对装置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热电模块;温差发电;排气管;温度场;发电功率;经济性一、研究背景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并成功用于航天器上进行长时间发电。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热电转换效率的制约(目前一般不超过15%)和成本的限制,很少用于工业和民用产业。
我国虽然在半导体热电制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对温差发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渐减少,寻求新的节能方式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船舶柴油机装置的燃油热量综合利用率只在50%左右,另外50%的热量则以余热、废热的形式白白浪费,利用半导体材料具有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能力,将柴油机排气管传递到机舱内的热量转换为高品位电能,可以达到能量的回收利用。
二、温差发电技术原理温差发电是基于塞贝克效应的一种可以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塞贝克效应:将两种半导体的一端结合并使之处于高温状态(热端),而另一端开路并处于低温状态(冷端),则在冷端测存在开路电压。
一对有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对是最基本的发电单元,把若干对这样的发电单元串联起来,就组成热电堆。
热电堆有单级和多级之分,单级热电堆只有一个温度相同的冷端和一个温度相同的热端,如果中间还有一个或几个中温端(既是上一级的冷端,又是下一级的热端),则称为多级热电堆,如图1所示。
当在热电器件的两端建立一个温差,根据塞贝克效应,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空穴和电子浓度比冷端高,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向冷端扩散,从而在冷端开路端形成电势差V,电压V与热冷两端的温度差T成正比,即:(1-1)式中,是塞贝克系数,,由材料本身的材料决定。
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旁通废气的发电机冷却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旁通废气的发电机冷却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bf10405f65ce050877321354.png)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旁通废气的发电机冷却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丁宇,刘国政,李兵权,王聪,卢贤续
申请号:CN202010834982.X
申请日:20200819
公开号:CN111997751A
公开日:
202011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旁通废气的发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空气换热器、冷却水换热器,柴油机的排气管通过旁通阀分别连接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第一压气机连接中冷器,中冷器连接鼓风机,并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扫气箱,鼓风机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扫气箱,扫气箱连接柴油机的进气管,第二压气机连接空气换热器,空气换热器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和压力罐,压力罐通过第二电磁阀和膨胀阀连接发电机,冷却水箱出口通过冷却水泵连接冷却水换热器,冷却水换热器通过冷却水过滤器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冷却水箱。
本发明可以充分解决柴油发电机组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发电机冷却的问题,提高发电机的效率。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地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船用柴油机排气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现 出来 的 。柴 油 机 排 气 温 度 过 高 是 柴 油 机 常 见 故 障 之
‘
,
发生 该 种 故 障 后 , 必 须及 时找 出原 因 , 否 则极 有 可
能 发 生 机 毁 人 的 事 故 [— ] 热 电 偶 作 为 一种 接 触 式 15 。 测 温 元 件 ,其 结 构 简 ,成 本 较 低 , 测 量 结 果 精 度 较 高 , 非 常 适 合 柴 油 机 排 气 温 度 的 测 量 。 本 文 运 用 传 统 的 热 电 偶 测 温 方 法 , 结 合 微 机 原 理 技 术 , 设 计 了 个 可 以
实 时监 测 柴 油机 各缸 排 气 温 度 并 显 示 平 均排 气 温 度 和 各 缸 排 气 温 度 与平 均 排 气 温 度 之 差 的 系 统 。
[ ] 考 虑 到 柴 油 机 排 气 温 度 需 要 连 续 监 测 , 无 需 太 高 7。 精 度 , 本 文 选 用 补 偿 电 桥 法 作 为 该 测 量 系 统 的 补 偿 措 施 。 实 际 应 用 中 , 用 补 偿 导 线 将 热 电 偶 的 冷 端 引 到 柴 油 机 旁 , 当 集 控 室 离 柴 油 机 的 距 离 小 于 1 时 , 还 可 将 冷 5 m
乘 法 和 神 经 网 络 法 等 。 由 于 热 电 偶 在 本 系 统 中 测 温 范 围
热 电 偶 的测 温 原 理 是 :一 对 异 质 金 属 A B 成 闭合 、 组 回 路 , 将 其 接 点 a、 b 于 同 温 度 时 , 产 牛 温 差 电 效 置 应 , 回路 r 有 电 流 ,两 接 点就 产 生 相 应 的热 电势 ,通 过 f 1
热 电偶 测 量 温 度 时 , 必 须保 持 冷 端 温 度 的 恒 定 。 实 际应
船舶温差发电装置性能分析

船舶温差发电装置性能分析
凌君谊
【期刊名称】《科技与创新》
【年(卷),期】2023()5
【摘要】为研究温差发电在船舶尾气中应用的影响因素,开发船舶尾气废热的回收利用潜能,利用温差发电片和尾气的特点,进行了船舶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和性能研究。
搭建了温差发电模块性能测试平台和船用温差发电装置,实验研究了热源温度、安装压力、冷却方式、导热硅脂和扰流方式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温差发电片的安装预紧力对发电效率影响较小。
水冷相比于风冷开路电压最大可提升53.6%,最大输出功率可提升148.3%。
导热硅脂最大可提升46%开路电压,并可提升137.4%输出功率。
单头螺旋叶片扰流比无扰流输出功率可最多增长61.96%,船用温差发电装置在一定条件下最大功率为47.54 W。
本研究对船舶尾气利用温差发电装置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支撑,也为温差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改进。
【总页数】6页(P17-21)
【作者】凌君谊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4
【相关文献】
1.基于风冷聚光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耦合性能分析与试验
2.基于ANSYS的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耦合性能分析
3.锅炉余热回收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性能分析
4.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中冷水管动力性能分析
5.电加热式干燥机热量回收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的温差发电装置【摘要】装置利用半导体材料具有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能力,将柴油机排气管传递到机舱内的热量转换为高品位电能,用于船舶上小功率用电器供电,达到能量的回收利用。
通过建立排气管模型,基于稳态导热,计算出了排气管外壁温度场分布,得出整套装置的发电功率,对装置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热电模块;温差发电;排气管;温度场;发电功率;经济性一、研究背景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并成功用于航天器上进行长时间发电。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热电转换效率的制约(目前一般不超过15%)和成本的限制,很少用于工业和民用产业。
我国虽然在半导体热电制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对温差发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渐减少,寻求新的节能方式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船舶柴油机装置的燃油热量综合利用率只在50%左右,另外50%的热量则以余热、废热的形式白白浪费,利用半导体材料具有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能力,将柴油机排气管传递到机舱内的热量转换为高品位电能,可以达到能量的回收利用。
二、温差发电技术原理温差发电是基于塞贝克效应的一种可以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塞贝克效应:将两种半导体的一端结合并使之处于高温状态(热端),而另一端开路并处于低温状态(冷端),则在冷端测存在开路电压。
一对有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对是最基本的发电单元,把若干对这样的发电单元串联起来,就组成热电堆。
热电堆有单级和多级之分,单级热电堆只有一个温度相同的冷端和一个温度相同的热端,如果中间还有一个或几个中温端(既是上一级的冷端,又是下一级的热端),则称为多级热电堆,如图1所示。
当在热电器件的两端建立一个温差,根据塞贝克效应,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空穴和电子浓度比冷端高,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向冷端扩散,从而在冷端开路端形成电势差V,电压V与热冷两端的温度差T成正比,即:(1-1)式中,是塞贝克系数,,由材料本身的材料决定。
三、建立管道模型船舶柴油机排气管作为柴油机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干净地将柴油机汽缸中燃料燃烧膨胀后的废气排出,以保证柴油机的正常工作。
通过查阅实船资料,建立的排气管模型如图2,表1是管道模型参数。
四、管道外壁温度分布计算根据《传热学》相关知识,求得排气管管壁热传导的传热热阻:(4-1)式中,-管壁热传导热阻,;-管道外径,m;-管道内径,m;-管壁导热率,w/(m·k)。
船舶在正常工况下产生的废气相关参数如表2。
废气相关物性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分布,且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为方便计算,各物性参数取此范围内的算术平均值,,由于排气管外形上的特殊性,不能当作普通的长直圆筒壁来处理,在管道拐弯处,管道中流体的流动方向会发生改变,因此会在横截面上引起二次环流,所谓二次环流即为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流动。
由于二次环流的产生,会破坏流体中的流动边界层,使换热大大增强。
通过查阅《传热学手册》,通过下列公式求取废气与管道内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4-2)(4-3)(4-4)上述三式中,—对流换热系数,;—努赛尔数;—烟气的雷诺数;—烟气流速,m/s;—管道半径,;R—管道曲率半径,m。
计算得:管外壁与机舱内空气的自然对流系数取因此管道单位长度总传热系数:(4-5)计算得:在管道内取一段长度为的气体微元分析,设其温度为,该处管道外壁的温度为,气体向前运动的速度为,由于气体中热量向管道外传递,该微元段进入下一位置时,温度下降为,根据能量守恒:(4-6)可得出:(4-7)据传热量一致:(4-8)从而有:(4-9)上述四式中,m—微元的质量,kg;c—定压气体比热,;—管外空气温度,;-管道外径,m;-单位长度传热系数,;-自然对流系数,。
这样便得出了每个微元位置上管外壁温与气体温度之间的关系,而入口处气体温度已知,便可取足够小的微元段从入口处开始计算,并依次迭代,从而得出管外壁温沿管道的数值分布。
根据热电模块的安装特点,只安装在管道的直线段,排气管拐弯处的温度对热电转换没有影响,此处不进行求出。
利用相关软件Matlab编写程序进行数值求解。
计算的微元段长度0.001m,代人相关数据后可得出上述公式的化简形式。
所编程序语言为:t=200;y=[];x=[];i=1;for a=0:0.001:5Q=10.55*0.001*(t-30);x(i)=a;y(i)=0.8*t+6;t=t-Q/335;i=i+1;endN=size(x,2);for i=1:Nif x(i)1.8x2(i-N1)=x(i);y2(i-N1)=y(i);elseif x(i)2.8x3(i-N2)=x(i);y3(i-N2)=y(i);endend图3是管道外壁温度分布图。
五、设计装置内容整个系统由热电转换部分,电力供给部分,冷却装置,控制器四部分组成。
图4是温差发电系统职能图。
1.热电转换单元各热电模块间并联,所发电流经电信号传感器和放大电路处理后,接入恒流充电器,储存在蓄电池中。
设计一弧度为160°的半圆环片,如图5所示,用铝合金材料做成,以保证传热良好,内表面为圆弧面,外表面为平面,厚度为5mm,长度根据上面所安装热电模块数量进行匹配。
该半圆管的内表面直接覆盖于排气管上,热电模块贴在其外表面。
2.冷却单元冷却室为内部中空的铝合金腔室,宽度与图5中半圆环匹配,腔室的底面设计如图6所示,圆弧面在上,平面在下,以便能与发电模块良好接触。
腔室中设有等间距铝合金折流板,冷却水经由折流板形成的通道流动,冷却腔室两端分别设置进、出水口,各段冷却腔室之间以水管相连通,冷却水通过供水泵输入。
图7是冷却室布置形式图。
3.控制系统当柴油机启动时,控制器接通系统电路和冷却水泵,热电模块开始发电(待排气管外壁温度明显上升后),同时冷却水循环系统开始工作。
当蓄电池的电量充满时,蓄电池检测仪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系统停止工作。
当蓄电池电量不足50%时,蓄电池检测仪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系统再次启动。
六、发电量计算1.热电模块转换效率分析根据排气管外壁温度分布特点及目前市面上热电模块运用情况,此处采用的热电模块型号为SP1848-27145型,模块尺寸5cm×5cm,模块内阻为2.4Ω,匹配的负载电阻为5Ω。
如图8所示,各模块间采取并联连接,排气管上每圈安装的模块个数为8个,由于在管道拐弯处由于安装较为困难,只选取管道直线部分作为工作段,故整个排气管上可安装的圈数为56圈,同一圈中模块产生的电动势相同,沿烟气排出方向模块产生的电动势逐渐降低。
所有模块产生的电动势通过放大电路转变为最终的输出电压。
根据塞贝克效应,单对P-N结两端产生的热电动势:(6-1)式中,-热端温度,℃;TC-冷端温度,取;、分别为P型、N型的塞贝克系数,V/K;取。
求得单一模块的输出电压:(6-2)式中,-负载电阻,=5Ω;-模块内阻,=2.4Ω。
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可得出从第一圈晚后依次排列产生的电压为:图9为热电模块产生电压大小单一模块的输出功率为:(6-3)通过Matlab计算,可得排气管上每一圈中单个热电模块的发电功率,如图10所示。
从而计算出装置的总输出功率为:(6-4)因此得:七、经济性分析由图3知管道末端外壁的温度约为146,根据式(4-8)可计算出气体经过整个装置后温度下降为,因此单位时间内该装置向外界流失的热量为:(7-1)式中,Q-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排气管的气体质量,;-废气定压比热,;-废气密度,;--管道内径,m;-气体速度,。
可得出此装置的能量利用率为:(7-2)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发动机为连续工作状态,此温差发电装置也持续工作,每天可发电量为:(7-3)一年按航行时间6000h计算,此装置的年发电量为:(7-4)柴油机的油耗取,则年省油量为:(7-5)由此可见,温差发电装置在船舶排气管上的应用可以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不需要人工管理,具有很好的前景。
八、小结本装置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塞贝克效应,将经船舶排气管损失的热量进行电力转换,设计了温差发电片的布置形式及一套完整的工作系统,实现废热的有效回收利用,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性。
随着温差发电技术的不断突破,热电转换效率的提高,本套装置将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M].2006.[2]崔清华.半导体热电发电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3]杨双亮,张红,许辉.车用温差发电装置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1.[4]邓亚东,范韬,郭珣,凌凯,代宏伟,苏楚奇.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及热电模块的布置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5]徐立珍,李彦,杨知,陈昌平.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10.[6]张征,曾美琴,司广树.温差发电技术及其在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利用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2004.[7]石卫卫,邓婳,吴智恒,李民英,曹梦乐.集装箱船余热回收系统中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电耦合分析[J].机械,2011.通讯作者:郑卫刚(1967—),男,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技师,现供职于武汉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机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