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17.煤》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动植物1. 课时一:认识可食用的植物课时一:认识可食用的植物- 目标:让学生了解可食用的植物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可食用植物,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可食用植物,让学生触摸、尝试、认识它们的形态和口感2. 课时二:观察花的特点课时二:观察花的特点- 目标:让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颜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态,讨论花的功能和花的重要性3. 课时三:观察昆虫课时三:观察昆虫- 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重点:认识昆虫的外形和触角等特征-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并描述它们的外形和动作,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生活性4. 课时四:认识动物体的不同部位课时四:认识动物体的不同部位- 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头、身体、四肢和尾巴等部位-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研究认识不同动物体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第二单元:自然界1. 课时一:认识四季的变化课时一:认识四季的变化- 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天气和自然景观-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四季的图片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2. 课时二: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课时二: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目标: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形态和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和它们的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描述云朵的形态和变化,并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所代表的天气3. 课时三:认识地壳的变动课时三:认识地壳的变动-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变动和地震的发生- 教学重点:认识地震的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地壳的变动和地震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的危害和防范措施4. 课时四: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课时四: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 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方式-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自然繁殖方式如种子和花粉的传播,以及人工繁殖方式如扦插和嫁接等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1. 课时一:认识常见的物质课时一:认识常见的物质-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的物质,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常见应用2. 课时二:认识身边的能源课时二:认识身边的能源- 目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能源和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能源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身边不同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电能等,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3. 课时三:认识常见的材料课时三:认识常见的材料-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铜,以及非金属材料如木材和纸张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4. 课时四: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课时四: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 目标: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在冷却过程中的凝固,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2)

煤教学要求: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首师大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配套教学设计《17.机器人》word教案

【首师大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配套教学设计《17.机器人》word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马达部件有深刻地了解。

熟悉程序界面模块的使用。

1.教师:延时的用途
2.学生:修改延时,看看机器人运行的效果。

任务一:修改马达的转动方向,观察机器人的运行路线。

1、机器人导航者程序二讲解
2、机器人导航者程序三讲解
教师:光电传感器的使用
任务三:制作黑天会发光的机器人。

任务二:运用触碰传感器编写足球机器人监控程序。

循环程序跳转的过程使用。

注意
a)这里把机器人左边是否有球的光电传感器和检测左边墙壁的光电传感器并联在1端口,3端口同样。

b)用两个光电传感器监测,当传感器检测到球门外的墙壁时,事件被触发。

c)用1端口的光电传感器检测机器人左边的墙壁,用3端口的光电传感器检测机器人右边的墙壁。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溶解现象,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

2.学会在水中溶解物体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对比实验和归纳概括(概括溶解现象及加快溶解的方法)能力。

3.在引导学生探索对比实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感悟,培养探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水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及方法。

难点:是真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烧杯,搅拌棒,热水杯,凉水杯,擀面棍,方糖,土块课件(一课时用)。

烧杯,搅拌棒,沙土,面粉,味精,洗衣粉,碱面,豆粉,果珍冲剂,感冒冲剂。

(第二课时用)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研究怎样加快溶解的方法。

第二课时: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肥皂和肥皂泡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加快溶解的方法快速制造肥皂水)。

3.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搜集相关信息的观察、思考习惯,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断尝试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重点:是在认识溶解现象及加快溶解的方法基础上,探究如何调治一种能够吹大泡泡的肥皂水。

难点:组织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发现现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课时:重点:是探究还有哪些能够吹泡泡的“水”以及怎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三、教学准备:碎的肥皂片,白糖、烧杯,(里边装有温水),搅拌棒。

吹管,(第一课时用)洗衣粉,洗涤灵,白糖,白酒,烧杯(装有温水),搅拌棒。

吸管,铁丝圈,剪刀把,纸圈,铁纱网。

(第二课时用)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制肥皂水,玩吹泡泡的游戏。

第二课时:用其他的“水”吹泡泡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水的净化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澄清、过滤、消毒。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澄清、过滤的实验)3.饮水卫生教育。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石油和天然气》word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石油和天然气》word教案

课题教课目标
18.石油和天然气
知识:认识石油是如何形成的,认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用途以及我国古代的利用
方法与技术:
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

应用现状检查法初步认识石
油和天然气的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珍惜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意识。

课时
教课
要点1课时
要点:认识石油的形成。

开采难点:推理和想象的培育。

难点
教课
准备
课件:
石油标本、挂图
教课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企图
课前学生采集相关石油和导入天然气的资料
讲话:
汽车用的汽油是从哪
学习新课里来的?
认识石油报告:
的特点讲话:大家认识到汽油是从石油中来的,石油
认识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的形成过往常是黑色或深棕程色的,有特别的气
味,易焚烧。

石油是
如何形成的呢?
报告:议论
猜想事实
对研究石油产
生兴趣。

认识
汽油是由石油
加工成的。

认识石油
的开采出示:石油形成过程流程认识石油的图沟通自己一些特点。

解说:的认识。

推理想象出
讲话:对于石油的形成还石油的形成
都有猜想,以上说法过程,并认识
是大部分科学家同这是一种猜
意的一种猜想。

最后想。

都要用事实来考证,认识石油开
同学们长大此后可采的方法
以进前进一步的研
究。

讲话:知道石油是如何开
采的吗?
全班议论:
小结:
播放光盘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 煤 1课件 首师大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煤 1课件 首师大版

褐煤
•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 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 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远运。 • 由于它富含挥发份,所以易于燃烧并冒烟。剖面 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木质的痕迹(由裸子植物形成)。 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含碳量60%~77%,密 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无胶质层厚度。 热值约为23.0-27.2兆焦/公斤(5500-6500千卡/公斤)。 多呈褐色或褐黑色,相对密度1.2~1.45。
煤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煤灰 ——湿化
一季度我国煤矿事故死亡1113 人同比上升两成
•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煤矿发生 死亡事故503起,死亡1113人, 同比分别下降7.4%和上升20.8%。 • 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 南非的30倍
• 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煤矿事 故死亡总数约8000人。当年国内煤炭产 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 近80%。2003年国内煤矿平均每人每年 产煤321吨,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 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 100倍、南非的30倍。
根据煤化程度将煤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硫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无烟煤
泥煤
褐煤
无烟煤
• 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无烟煤固定 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 燃烧时不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不 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பைடு நூலகம்焰短而少烟。不结 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无 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有时把挥 发物含量特大的称做半无烟煤;特小的称做高无烟煤。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特点
-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
教学重点
-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结构:
- 根、茎、叶的功能和作用
- 植物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 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 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
- 花和果实的生长
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 光照、水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营养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活动
1. 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并进行简单的植物解剖实验。

2. 利用实验方法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进行室内种植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4. 组织学生团队观察附近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生长的特点和环境条件。

教学评估
- 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并做出合理解释。

- 团队观察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 植物标本和实验器材
- 种子和
- 记录表格和观察笔记本
教学延伸
-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植物园或农田,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需求。

- 研究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适应性,展示调研结果。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与变化
...
(继续编写下一节课内容)。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17. 煤 - 首师大版 (共13张PPT)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17. 煤 -  首师大版 (共13张PPT)

三、煤是怎样形成的
有的科学家对煤的形成还有不同的解 释。但是,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煤是由植 物变化成的。
四、煤的开采 同学们知道煤是怎样开采的吗?
课堂练习
阅读材料,讨论煤有哪些用途?
作业布置
搜集不同的煤。
谢谢!
一、观察
二、认识煤
许多地方都埋藏着煤。煤在地下的分 布是一层层的,大多夹在砂岩、页岩等岩 石层中;人们在煤层中还发现了许多植物 形状的煤,有的还是完整的树干形状的煤。
三、煤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家认为2-3亿年前,地球表面生长 着茂密的植物,在湖泊和海边有大量的植 物堆积在一起,并被沉积的泥砂覆盖起来。 时间久了,泥砂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 这些植物经过几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就变 成煤。经过多次的地壳变动,有的煤层被 埋得很深,有的煤层露出地面。

学习目标
• 了解煤是什么样的,怎样形成、开采的。 • 通过了解煤的形成过程,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 • 培养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煤矿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 推想煤的形成过程,合理利用的意识 培养。
新课导入
•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观察
• 老师发给每组几块不同的煤,请 仔细观察它们哪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
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
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
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
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
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
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
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