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2《第二单元 开发海洋资源》word教案
【一等奖教学设计】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原创【一等奖教学设计】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现状。
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开发海洋的前景。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从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两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的利用原理、现状和开发前景;海水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我国盐场分布及原因分析。
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介绍各种海洋能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的介绍,重点理解潮汐能、波浪能及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并强调了海洋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 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的特点,展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了解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水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鲁教版选修2《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word教案1

2. 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教学目标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食用过的海产品种类(既可以是动物类也可以是植物类),如海带、紫菜、鱿鱼、海蛰等,说明这些都是海洋生物资源,以此引入本节课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1•数量2•类型: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说出主要类型,并可谈一谈对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类型的了解。
知识窗“南极磷虾”:①分布②价值③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承转:读图2-3-2,说出图中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变化趋势预测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第二目的标题二、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1•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
四大渔场:太平洋西北的北海道渔场、太平洋东南的秘鲁渔场、大西洋西北的纽芬兰渔场、大西洋东北的北海渔场。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在图2-3-3图中,找出以上渔场)2•形成条件:a•海域较浅,阳光充足,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适宜海洋生物及鱼类的生活。
b.有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或大河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联系四大渔场与洋流的关系加以说明)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衰退。
4 •措施:一方面要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制度,使鱼类得以休养生息;(阅读P50的知识窗加以说明)另一方面开发远洋渔场和深海渔业,并开发头足类和南极磷虾等新渔种。
再次,发展海水养殖,实行“耕海牧渔”最后,还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完成P51的活动教学,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我国近海休渔制度的意义。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2.3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教案鲁教版选修2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课程标准要求】标 准活 动 建 议●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
● 收集资料,展示海洋空间开发的成果,并以诗歌、绘画、科幻小品等形式畅想未来的海洋空间开发。
【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有关解决的措施,以有关的数据与图标说明海洋生物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未来人类如何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生物可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一是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用途与特点;二是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介绍世界传统渔场的形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指出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三是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及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初级产品,而且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主要类型海洋鱼类、虾蟹类、 贝类、藻类开发利用 传统渔场形成条件出现问题原因分析 解决措施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 图1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开发海洋资源 2.1 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教案 鲁教版选修2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现状。
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开发海洋的前景。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从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两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的利用原理、现状和开发前景;海水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我国盐场分布及原因分析。
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介绍各种海洋能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的介绍,重点理解潮汐能、波浪能及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并强调了海洋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 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的特点,展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了解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水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2.3 海洋生物资源及开发-学案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中主要的生物资源种类及其功能。
2.掌握世界海洋鱼场的分布情况,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认识保护传统渔场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3.了解海洋农牧化的技术方法和海洋牧场的生产方式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了解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开发应用价值和未来前景。
【学习重难点】1.了解海洋中主要的生物资源种类及其功能。
2.掌握世界海洋鱼场的分布情况,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认识保护传统渔场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学习过程】一、新知探究(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1.海洋中生活着_________万种动植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海洋鱼类产量中较大的经济鱼类有__________________种,是海洋捕捞的主要对象,其中_________是世界各大洋中鱼获量最高的海域。
3.海洋虾蟹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人类_________的主要来源。
4.海藻是重要的海洋植物资源,除_____以外,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二)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1.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海域,虽然这里仅占海洋面积的______,但其鱼获量却占世界总鱼获量的_______以上。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丰富的海域,往往形成大的渔场。
2.问题:20世纪70年代,传统还养渔场渔业资源的_________和________都出现了明显的衰退3.措施: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鱼类得以休养生息。
4.开拓海洋捕捞空间,应由_________向__________拓展;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拓展;捕捞品种也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
2013鲁教版选修2《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word教案

2.1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考纲要求】1、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3、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知识梳理】海水化学资源:(1)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碘等。
(2)海盐——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主要的生产方法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
大规模联合生产和经营模式:“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
潮汐能、波浪能:(1)潮汐能——目前所有海洋能资源中,最具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潮汐能发电需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2)波浪能的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
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
【探究学习】1、分析我国一些著名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2、世界潮汐能电站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习题巩固】1、下列国家中,依赖海水淡化来获得淡水资源的是A 、法国B 、美国C 、印度尼西亚D 、沙特阿拉伯 2、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且开发难度较大,未被广泛采用的是 A 、太阳能 B 、煤 C 、风能 D 、海洋能 3、下列关于波浪能及其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波浪能分布广泛,便于大规模开发B 、波浪能的分布尤以热带海区为集中农业: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西红柿、辣椒、白菜、甜菜) 直接利用海水资源 工业: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生活: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海水淡化:成本高,尚未普及大型海水淡化厂分布在 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沿海城市C、波浪能发电装置将波浪能转化为热能,后转化为电能D、波浪能发电的困难是造价高,发电成本高4、下列盐场与所在省区连线正确的是A、莺歌海盐场——台湾省B、布袋盐场——福建省C、莱州湾盐场——山东省D、淮北盐场——浙江省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海洋潮汐能富集的岸段及著名潮汐电站的分布(1)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电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2.1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教案鲁教版选修2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现状。
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开发海洋的前景。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从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两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的利用原理、现状和开发前景;海水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我国盐场分布及原因分析。
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介绍各种海洋能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的介绍,重点理解潮汐能、波浪能及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并强调了海洋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 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的特点,展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了解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水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开发海洋资源 2.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教案 鲁教版选修2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有关解决的措施,以有关的数据与图标说明海洋生物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未来人类如何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生物可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一是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用途与特点;二是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介绍世界传统渔场的形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指出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三是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及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初级产品,而且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课堂活动设计】探究活动1: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主备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
七、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正确表述右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
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
C.海底通讯电缆铺设D.海洋公园
.一艘轮船由欧洲最大港口驶往我国最大港口的途中,走最短的航线,经过的海上“咽
()
答案:
1. A
2. C
3. A
4. B
5. A
6. B
7. D
8. A
9. D 10. B 11. C
12.(1)A.⑤⑩⑾⑿⒃ B.③⑨⒁ C.①⒂ D.② E.④⑥⑦⑧⒀(2)多样性综合(3)CD
13.(1)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2)过度捕捞较好地繁殖生长(3)实施“伏季休渔”政策,进行全国性渔船普查,对渔业官员不以产量论政绩①发展水产养殖,加强优良鱼种培育和鱼病防治技术的研究②控制海洋污染③加强宣传,增强全民海洋意识④健全我国海洋和海洋资源法律体系
14.(1)略(2)海中海底(3)F 秘鲁渔场(4)中国日本(5)锰结核(6)镁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