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观察与思考
苏东剧变的观察与思考

苏东剧变的观察与思考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根源之一是政党的蜕变和内部的腐败。
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只有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权,才能防止苏东剧变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标签:苏东剧变;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苏联、东欧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
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1.历史原因。
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
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
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所有的这些和平演变,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东欧剧变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苏东剧变1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启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启示中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给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的影响。
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从中发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和启示势在必行。
本文从造成苏东剧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全面分析,其中内部原因包括思想理论的僵化、经济发展落后、政治专权腐败以及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外部原因包括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威胁和意识形态的战争。
从苏东剧变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尤其要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时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认识到稳定是一切的前提,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繁荣稳定。
第一章苏联模式和苏东剧变的概况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运动伴随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20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政党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二战后的废墟中建立起了苏联。
在列宁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苏联胜利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去逝后,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模式集中物力人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各方面都存在许多弊端,埋下了苏东剧变的火种。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主义制度改变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时期,苏东剧变令整个世界为之动荡不安。
第二章苏东剧变的原因什么让一个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倾覆,这是许多学者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苏东剧变发生以后,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分析和思考,曾一度成为国际热点。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一、苏东剧变的经过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
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
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
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
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
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
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
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
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
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
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
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
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
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的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纷纷推翻了共产党的统治,实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合理性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在苏东剧变之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已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矛盾。
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导致了严重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和抗议,最终引发了剧变。
因此,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政府应该保持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人民的声音和意见。
苏东剧变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对于人民的要求置若罔闻,不顾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政府应该及时回应人民的关切和诉求,通过与人民的沟通和对话,建立起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只有政府与人民真正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政府应该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
在苏东剧变期间,人民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方面。
人民渴望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政治决策,享受人权和自由。
因此,一个政府应该尊重人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人民提供公正和透明的治理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社会的转型和改革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有序的进行。
在苏东剧变之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然而,由于改革的过程不够有序和规范,导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的出现。
因此,一个国家在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转型时,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苏东剧变是指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在1989年后开始剧变。
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
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探究1、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苏联和东欧,长期以来忽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号召全民皆党。
一时间党员数量激增,素质下降,党的干部腐化堕落,独裁专断,党内民主被特权意识取代,最终导致老百姓对社会主义热情与积极性的丧失。
所以,忽视党的建设是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苏东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验田,所以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3、内部原因苏联所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制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形成重、轻、农经济结构比例失调,人均生活水平下降, 引发了群众不满情绪, 社会矛盾尖锐。
所以,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4、外部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加速了苏东剧变进程。
“和平演变”战略是一种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非军事、非暴力的方式, 瓦解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 推翻共产党的领导, 重新恢复资本主义在全球一统天下的新的战略图谋,80年代末,西方国家更是直接插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内部事务,支持和援助这些国家的内部反动势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演变”,达到了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
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这个事件像一把双刃剑,必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评价苏东剧变。
关键字: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启示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
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一,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
苏联经济的衰退,直接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下降,这是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的,而生产关系又集中体现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核心这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
活力不足,技术匮乏、效率低下,无一不是僵化制度下的经济模式所导致;苏联工人阶级对于执政的“共产党人”的抛弃也是耐人寻味的,剧变前期,苏联的“执政者”已经成为自身的代表,人民生活水平受经济环境难以提高,社会民主得不到表达,社会运行更是缺少法治,利益无法表达,更没有被代表,这种“抛弃”也就理所当然,毕竟,人民已经先被抛弃了。
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反思

苏联剧变带给我们的反思二十几年前的苏东巨变,应当说也是一场社会变革,然而却没有以往社会变革的激烈社会对抗,暴风骤雨般的群众运动甚至是暴力冲突、战争。
与以往许多社会变革比,这一次要平静得多,似乎没有多少人激动、抗争,没有大规模的动乱和流血。
西方人形容这是一次“天鹅绒般的革命”。
尽管剧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之久,但是有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1、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历史上苏联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有民族积怨。
如卡廷事件等。
长期导致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民族关系紧张。
宗教原因,东欧部分国家的天主教势力的长期历史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与东欧国家的僵化的宗教政策发生尖锐矛盾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党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波折,几乎没有安宁过。
党的自身建设出现根本性的失误。
东欧各党,队伍庞大,在全人口中比例很高,一般都达到10%,有些甚至为20%,党员人数增加,素质必然下降。
因为执政党,入党是作官的资本,许多不够条件的人纷纷进入党内。
党员人数增加以后,党员的政治教育也放松了,甚至取消了。
党员被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有许多党员入党以后甚至不如老百姓,党的形象被严重破坏了。
与此同时,党的领导人的选择也降低了标准性,素质大大下降。
从苏东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党的领导人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而主张实行多党制的。
另外,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搞特殊化、享受特权,不断腐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破坏了党的自身建设。
党员、党干部素质下降,是导致剧变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实原 因。苏联历史上遗 留下来 的一系列 问题 , 别 . 特 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 问题和弊病 , 是导致苏联剧 变和解 体 的根本 原 因, 戈尔 巴乔夫这一代 领导人错误 的 、 但 不成 功
的改 革 无 疑 是 苏 联剧 变和 解 体 的现 实 原 因。
经济 发展 的竞争 、 优劣角色 的位 置转换 , 造成了对苏联 十分 不利 的局面 。 这种经济 因素也正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基
历 史 教 训 丰 富得 多 和 深刻 得 多 。 因此 , 苏 联 发 展 历 史过 程 从 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 ,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 主义革命 和建 设 的经 验 教 训 , 疑 具 有 巨大 的 现 实 意 义 与理 论 意义 。 无
一
戈尔 巴乔 夫等苏共领导人看 到了必须对 苏联模式和斯 大林模式体制进行“ 根本性 的改革” 这无 疑是正确 的。问题 , 在于改革过程 中, 由于各种主 、 客观 因素 的影响 , 由于苏共领 导人在改革战略 、改革 目标的选择 以及改革 的具体政策 、 策 略方面 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 , 使得改革逐渐偏离 了正确 的方 向, 导致 了悲 惨 的结 局 。 戈尔 巴乔夫时期 , 改革首先始于 由传统 的社会 主义 观念 向社会主义改 良学说的转 向 , 苏共领导人 改革 的最初 目的还 是要复兴社会主义 。 但是 , 当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之后 , 占统治 地位 的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受, 随后 苏共领导层 中的部 分人干脆转 向 自 由市 场 的 自由主 义 思 想 。 正是 这 种 完 全 排 斥 马 克 思 主 义 、 反 社会 主义 的思想转变 , 戈尔 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便逐渐丧失 了对苏联社会发展的控制能力 ,改革” “ 进程 开始由激进 民主 派来 左 右 , 之 民族 分 离 主义 势 力 的 日益 壮 大 , 成 了苏 联 加 造 社会 的最终分裂和国家的解体 。
在 数 十 年 的 发 展 过 程 中一 直没 有 得 到 根 本 的 改 革 和 创 新 , 因 而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成 为 苏联 解 体 的历 史 根 源 。
1内 因— — 决 定 性 的 因素 。苏 联 国 内各 种 问题 、 盾 引 . 矛 起各种危机 , 而在所有 内部因素中, 经济 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 的基础 , 民族关系方面的因素是导火线 , 社会政治因素直接导 致 社 会制 度 的 急剧 变 化 , 治危 机 是各 种 危机 的集 中反 映 。 政 苏联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 曾经 在历史上创造 过高速发展
的奇 迹 , 但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 , 科学技术 革命 在西方世界 日益显现 出巨大的潜力 , 而此时苏联模式逐渐显露 出其 固有 的弊端 ,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 社会 主义 的吸引力 1渐衰落。 3 戈 尔巴乔夫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 不仅未能使 苏联 经济重新恢 复 活力, 反而使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两种社会制度下
中 图 分 类 号 :5 D5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2 8 ( 0 9 O — 0 3 一 O 1 0- 5 9 2 0 )8 0 3 2
苏联 、 东欧剧变是 2 世纪人类历史 的一件大事 , 0 它不 只 意味着一个超级大 国的崩溃 ,而且还意味着长达 7 0年之久 的 苏联 社 会 主义 和 一 批 东 欧社 会 主义 试 验 的失 败 。 个 历 史 这 事件要 比一百多 年前 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 的内容与提供 的
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 向得到 了大大的发展。 正是这 种漫长的“ 独裁传统” 影响 , 使得 俄 国历史上缺乏 渐进 、 良 改 的社会实践 。 俄罗斯历史 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 刻 的影响 。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 , 不仅有来 自国内、 国际 资产阶级的反抗 和颠覆 , 更重要 的是 旧制度 的残余 , 植根 于 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 、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 、 新 体 制 的侵 蚀 。其 中最关 键 的是 始 终 贯 穿 于 苏 联 领 导 层 决 策 、 国家管理 以及社会控制过程 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 、 斯大林 体制曾经在社会 主义建设 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 和赢得卫 国战争 的 胜利作 出过贡献 。 但其垄 断 l 强制性随着 时代 的变化 , 生、 阻碍 社会 生产力发展 的消极作 用 日益明显 , 而这种缺 陷 、 弊端 却
二、 内因 和外 因
、
历 史 原 因 和 现 实原 因
1 . 历史原 因。从国家发展 史角度看 , 带有古老的“ 直接 民 主制 ” 特点 的村 社 制 度 对 俄 罗 斯 产 生 了 重要 影 响 。俄 罗斯 村
社 制 度 是 以集 体 主 义 为 主要 特 征 的 , 时在 历 史 发 展 过程 中 同 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 2 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 政治文化 传 0
党 的蜕变和 内部的腐败。分析这些原 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经验教 训。 更有助于我 国的改革开放和 社会 主义建设。我们只有坚持从严治党 ,依法治权 ,才能 防止苏东剧变 的悲剧在我 国重演。 关 键 词 :苏 东 剧 变 ; 历 史原 因 ;现 实 原 因 ; 内因 ; 外 因 ; 主观 原 因 ;客 观 原 因
Zhe 1gZh i U anJi 3 Y
☆
政 治 研
究
☆
苏东剧 变 的 颜 察与 思 考
陈天翼 。 张 坚
570 ) 10 0 ( 河源职 业技术 学院, 广东 河源
摘 要 :苏 东 剧 变和 苏联 解 体 有 历 史 原 因和 现 实 原 因, 因和 外 因, 内 主观 和 客 观 原 因 三 个 方 面 的原 因 , 根 源 之 一是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