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锅筒鼓包事故的分析原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油锅起火案件分析总结汇报

油锅起火案件分析总结汇报

油锅起火案件分析总结汇报油锅起火案件分析总结汇报一、案件背景在餐饮行业中,经常会发生火灾事故,其中油锅起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油锅起火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油温过高、油品超负荷、操作不当等。

本次案件的发生背景是一家餐厅的油锅起火,给员工和顾客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案件过程分析1. 油温过高:调查发现,油锅起火的主要原因是油温过高。

餐厅使用的油锅很老旧,温度控制不准确,无法及时调整,导致油温超过安全范围。

2. 油品超负荷:餐厅繁忙时,为了提高效率,员工常常同时炸多个油炸食品,导致油锅油品超负荷,容易引发油锅起火。

3. 操作不当:部分员工在炸油炸食品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抖动食材导致热油溅出,使用湿手操作导致油锅内湿气过多等,这些不当操作也增加了油锅起火的风险。

三、案件影响分析1. 人员伤亡:油锅起火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容易造成员工和顾客的伤亡。

此次案件中,由于员工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仍然给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2. 经济损失:火灾事故发生后,餐厅的设备、货物和场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餐厅需要停业维修,还会导致业绩下降,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经济状况。

3. 市场声誉受损:火灾事故发生后,消费者对餐厅的信任度会降低,对品牌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顾客减少或者不再光顾该餐厅。

这对餐厅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案件原因分析1. 设备老旧:油锅过于老旧,无法准确控制油温,增加了起火的风险。

2. 操作不规范:员工在使用油锅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抖动食材、使用湿手等不安全操作增加了起火的概率。

3. 管理不到位:餐厅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员工培训体系,对油锅使用没有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导致员工对于油锅起火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

五、案件应急措施1. 灭火器材配备:餐厅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材,方便员工及时应对火灾。

2. 定期检查维护:餐厅应定期对油锅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油锅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一起卧式锅炉锅筒鼓包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起卧式锅炉锅筒鼓包事故的原因分析

( 接第2 上 5页 )
不 良, 致钢板 过热 , 形 成鼓包 的直接原 因 ; 质 不好 , 导 是 水 排 污 不 及 时 .使 用 过 程 中没 有 及 时 检 查 是 该 事 件 的 间 接 原 因 。
( ) 炉 工 每 班 进 行 科 学 排 污 , 条 件 的 话 应 详 细 记 录 4司 有
单项 因素系数加和得 到 , 见表 6 。
参 考 文 献
l 华遵 山. 隐 患分 析 . 肃 冶金 ,0 13 事故 甘 20 ( )
2 赵 江, 慈。 周 张遵 毅. 于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及 分 级 技 术 的 讨 论 . 全 关 安
管 理 .0 4 6 20 () 3 钱 新 明 .陈 宝智 .重 大危 险 源 的辨 识 与 控 制 .中国 安 全科 学 学报 .
灾害气 象条件 描述考 察对象 区域灾 害性 气象 条件对 环
境 的 胁 迫 程 度 .将 加 重 冶 金 / 业 行 业 环 境 污 染 的 区域 灾 害 矿 性 天 气 归 纳 为 暴 雨 、 力 2个 单 项 因素 每 个 单 项 因素 最 高 分 风 值为 0 . 灾 害 气 象 条 件 系 数 最 高 总 分 值 为 1分 . 2个 5分 由
符 合 GB l- 9 7标 准 7 3 19 生 变 化 . 不 存 在 材 料 也
分分析
单位 : %
化 学 成 分 和 力 学 性 能
的均符合标 准规定 .
并 且 金 相 组 织 也 无 显
著 变 化 .只 是 珠 光 体
含 量 稍 微 有 变 化 据 此 可 判 断 鼓 包 原 因 与 材 质 方 面 没 有 直 接 的
文章编号 :6 2 9 6 (0 00 — 0 5 0 1 7 — 0 42 1 )5 0 2 — 2

基于案例的锅炉鼓包事故原因分析及修理方案

基于案例的锅炉鼓包事故原因分析及修理方案

基于案例的锅炉鼓包事故原因分析及修理方案作者:张承华来源:《广东科技》 2014年第2期张承华(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 401121)摘要:锅炉鼓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带来的责任,防患于未然。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例锅炉鼓包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修理,得到一定的启示,现总结出来与各位共勉。

关键词:锅炉鼓包;原因分析;修理0 引言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至今,随着各级安全监察机构监察力度不断加强,全国各地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不断减少。

锅炉事故受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及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在各种事故下降的同时没有完全杜绝,依然存在。

本例锅炉鼓包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在锅炉安全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现将其事故产生的原因和修理工作总结出来,对今后如何正确检查分析鼓包情况、查明事故发生原因,防止事故扩大、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制定合理的修理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1 概况(1)事故发生经过:本辖区一个体木材加工企业一台锅炉,型号为DZG2-1.25-AⅢ,2013年10月5日10时许,正在运行的锅炉发生了漏水,司炉人员立即采取紧急停炉。

使用单位相关人员检查发现锅炉底部出现了鼓包变形。

(2)事故现场调查情况:该炉系某锅炉制造单位2004年5月生产,锅筒材质为20g,板厚14mm,锅炉配有炉外水处理设备。

经现场调查发现,该企业2012年5月租赁生产,属租用性质,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较差。

而业主在租用该企业前就使用锅炉,可以说有一定的锅炉使用管理经验。

原企业所在地区的原水水质状况较好,稍经处理完全能满足锅炉给水水质的要求。

但是租用该企业后并没有了解使用地点的原水状况。

如果进行锅炉水质处理需要人力和物力,出于经济的压力,凭经验取消锅炉锅外水处理,亦未进行锅内加药水处理工作,直接将原水进入锅炉使用。

同样出于经济压力,锅炉管理人员、司炉人员更换频繁,锅炉的管理、使用、维护状况也比较差。

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

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

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2010年在对我市某化工企业一台2T/H的卧室快装锅炉进行内部检验时,发现锅筒底部距前管板750mm处有一个400×350mm、高度为30mm的鼓包,。

锅炉受压部件水侧水垢厚度(3-4)mm,锅筒底部尤其是鼓包区域堆积大量水垢片,最高堆积厚度达150mm左右。

炉膛内鼓包外表面有明显的氧化皮,厚度为1.0mm左右(其中鼓包顶部氧化皮厚度为1.5mm),经锤击脱落。

经测厚发现鼓包处壁厚减薄明显,其中厚度最薄处位于鼓包的顶部3(如图1),壁厚为10.2mm,该台锅炉型号为DZL2-1.0-AⅡ,2008年12生产,锅筒直径为1620mm,长度为3240mm。

锅筒材质为16MnG,壁厚为14mm。

图11.2图1为切割下来的锅筒钢板,其中3为鼓包区域,2和4为鼓包边缘区域,1和5为未鼓包区域。

图2 锅筒鼓包处内外部及邻近区域布氏硬度图2为鼓包处及邻近区域硬度测试曲线,一般16MnG经热轧或正火处理后的布氏硬度在150~200之间,从图2中可知,锅筒内部的布氏硬度在整体较锅筒外部高8.5HB,鼓包处外部抗拉强度,由经验公式求得约为σ b min=3.45×118=407.1MPa,比16MnG材质正常的抗拉强度值(σb=525MPa)低117.9MPa,下降了22.5%。

通常材料的抗拉强度只允许下降5%。

1.3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Arc-Met8000光谱仪,对锅筒鼓包处的内外面进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锅筒外部鼓包处的C含量最低,仅0.126%,而该锅筒的原始C含量为0.15%,脱碳较为严重。

而锅筒外部较锅筒内部脱碳更严重,这与外部直接受炉膛的高温火焰加热有关,由于C含量下降较多,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明显。

1.4 金相分析对鼓包区及鼓包邻近区域进行金相分析,如图3a、b所示。

图3 锅筒鼓包处及邻近区域显微组织分析表明,远离鼓包区域,组织较为正常,为均匀分布的F+P,硬度稍微下降,有轻微的条带状和撕裂状痕迹,珠光体球化轻微;处于鼓包边缘区域的金相组织出现明显的偏析,条带状和撕裂痕迹非常明显,硬度下降幅度较大,部分组织表面有氧化痕迹,部分珠光体球化严重;处于鼓包区域的金相组织大部分是铁素体,锅筒外部过烧较严重,晶界模糊,部分组织颜色发蓝发红,珠光体大部分球化,导致力学性能恶化,微观组织有被撕裂的痕迹,强度下降,表明该处长期承受了A c3左右的高温。

安全事故根源及防范事故对策.doc

安全事故根源及防范事故对策.doc

安全事故根源及防范事故对策近几年来,各类事故接连发生,飞机失事、商场起火、轮船沉河、人身伤亡等,损失惨重,令人怵目惊心。

安全事故对电力系统来说更是大忌,安全历来具有一票否决权,如何使电力安全生产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是我们每个电力生产职工面对的课题。

萍乡供电公司变电部担负着萍乡电网主网的运行和检修任务,安全责任至关重大。

我们务必剖析事故案例,找出造成事故根源,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造成事故的根源:众所周知,安全是电力系统永恒的主题。

提起安全工作,大家都认为很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圈。

每年印发的安全文件最多,开展安全学习的时间最多,各级领导对安全的要求也最多,但安全事故仍然屡禁不止,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寻根求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造成事故的根源:1、危险点控制不严格。

危险点就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它是诱发事故的因素,如果作业人员不进行防范和采取措施,在一定条件下,就会演变成事故。

变电运行检修的危险点主要表现在倒闸操作、大型检修、设备缺陷、恶劣天气作业等。

凡在操作中发生事故,都是没有认真把好操作六关,即填写、审核、模拟、监护、唱票、检查。

凡在施工检修中发生事故,都是在安全措施的布置和有效的监护环节上出了问题。

恶劣天气作业和设备带病情况下发生事故则是没有加强设备巡视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工作中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运行工作,年复一年,久而久之,产生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无形中发生习惯性违章。

凡发生人为安全事故,必定存在违章因素,而违章不一定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有的职工存在侥幸心理,图省事,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违了章,玩走钢丝绳的游戏,殊不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给家庭带来不幸,悔之晚矣。

在长期的运行工作中,运行人员普遍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运气好就不会出事故,机遇不好的人才会出事故,于是该到现场检查的没有去检查,该立即停用的压板而去跳项操作,该履行监护职责的没有到位,留下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起锅筒鼓包事故的分析修复和防范

一起锅筒鼓包事故的分析修复和防范

收稿 日期 :0 0- — 8 2 1- 4 2 - 0 作者简介 : 革 (9 7 , ( 林 16 一)男 壮族 )广西武鸣人 , , 工程师 , 锅炉和压力容器检验师 , 现主要从 事特种设 备的安全性 能检验 。
10 6
《 装备制造技术) O 1 2 l 年第 7 期
从对该锅炉进行检验的结果和现场调查情 况来 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批准 。 看, 导致鼓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3 根据《 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2 o ) 2 条规 (O o第 O () 1 锅炉的水处理设施损 坏后 , 没有及 时修 复 , 定 , 修理完成后 , 须经 当地特种设备检验人 员应对修
3 修复措 施
( ) 据金 相 检验 和 超声 波 测厚 结 果 得 出 , 1根 变形
5 结束语
锅 筒 产 生鼓 包 事 故 的 主要 原 因是 由于锅 炉 水 质 区域的材质 已变质 , 厚度小于设计最小需要壁厚 , 无 不合格 , 排污量不够 , 在锅 筒底部形成 了水垢 , 破坏 法采用加热顶压工艺 , 使锅筒恢复原样 。所 以, 根据 了热传递。为 了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 使用单位必须 《 炉定期检验规则 》2 0 ) l 条规定 , 锅 (0O 第 9 对锅筒底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 确保锅炉水质合格。 部的鼓包部位采用挖补方法进行修复。
锅筒产生鼓包 , 虽然属于锅炉的一般事故 , 如 但 果未及 时发现并采取正确措施 ,会导致当锅 筒壁厚 继续减薄到一定的厚度 ,此时的强度达不到工作压 力下要求 的强度 , 在工作压力及工作温度下 , 锅筒筒


番L
_
k J
图 1 锅炉锅 筒鼓 包形状图
身破裂 , 蒸汽压力瞬间降为 0 产生剧烈爆炸 , , 因而具 有极 大 的危 害 性 。

一起卧式锅炉锅筒鼓包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起卧式锅炉锅筒鼓包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科学与财富一、问题的提出近期,我们在对一台DZH4-1.25-AII型锅炉进行内部检验时,发现该锅炉存在以下问题:1.锅筒结硬水垢2-3mm,且锅筒底部有大量垢渣堆积,厚度为180mm。

2.锅筒底部距离前管板880mm处,发现一直径300mm鼓包,鼓包高度为21mm。

3.无专职水质化验员及水质化验记录。

二、原因分析该台锅炉是2004年5月8日制造的活动炉排锅炉,水处理方式采用锅内加药,经对锅炉水质进行检测,给水硬度为6,炉水碱度为8.5,PH值为9.0。

鼓包处厚度=10mm(原锅筒厚度为12mm)。

查阅使用单位相关资料发现,该单位未配专职水处理人员,未对司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司炉人员未按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定期排污,做好水质化验记录。

由于锅筒底部堆积大量脱落的水垢未及时清除,该鼓包处于炉膛高温辐射区域(炉膛温度在900℃左右),热传导不畅,是锅筒底部受热不均匀,造成局部过热。

当壁温超过锅筒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时,金属就会因过热而产生蠕变,从而导致鼓包的产生。

修理方法:1.锅炉制造单位可以安装、修理、改造本单位制造的锅炉,使用单位可以由取得特种设备安装、修理、改造的单位进行相应的修理工作。

2.修理单位在维修工作前,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做出修理方案等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告知手续,同时向取得特种设备检测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监督检验申请。

3.鼓包补板材料及焊接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以及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焊接的承载购件钢材应当是镇静钢,室温夏比冲击吸收能量(KV2)不低于27J,室温断后伸长率(A)应当不小于18%。

该单位所用修理材料委托修理单位从原锅炉制造单位购进,与原材料一致(原材料GB713-2008.牌号为Q245R),按照材料采购技术要求,在材料单位制造单位进行了验收,并且在检验报告上进行了见证签字。

且实物标识清晰、齐全。

满足材料质量证明书的要求。

质量证明书与实物相符合。

锅炉锅筒底部鼓包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锅炉锅筒底部鼓包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统 中的杂物被循环 水泵带人锅 炉内 , 沉积在锅
筒和集箱底部 。
外 部检 验 , 点检查 了鼓包 变形 位置 , 重 以分析 求定 期排 污 , 致锅 炉排污 装 置失灵 , 导 同时 系
由于锅 炉结构 的原构形 式主 要以 卧式
2现场检 验
我所检 验 人 员随后 对该 台锅 炉进 行 了内 鼓 包 产生 的 原 因和 程 度 。 2 1检验 的主要项 目 .
A、 先 宏 现 检 测 , 定 鼓 包 变 形 位 置 , 首 确
是地 下井水 源 , 为地表浅水 , 水硬度大 , 悬浮物
超标 , 中泥 沙多 , 之运 行时 司炉 工不按要 水 加
筒, 锅筒顶部 设有热水 出 口, 使用 强制循环 , 也
有的从 上锅 简进入 下 降管 到左右两 侧 集箱再 小 壁厚为8 mm( , 经查 锅炉壁厚为 1 m ; 、 2 m)B 锅 4处理方 法与措施 分 配水 流 的 。 筒 内底部 泥垢 厚度达 9 rm左右 , 5 a 集箱 内也 积 综 合 以 上原 因分析 , 采用 挖 补 修理 的 方 这两种 锅 炉的 结构 型式和 水循 环 不尽 合 有大量 的泥垢 , 锅筒底部 炉堂侧前半部分 大 法 , C、 由原锅 炉制 造厂 家负责 维修 , 锅筒挖 补 在
摘 要: 本文作 者结合 自身 实践对锅 炉锅 筒底 部鼓 包事故 的原 因及 处理 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关键 词 : 锅炉锅 筒底部鼓 包事故 原 因 处理方法 中 图分 类号 : K2 9. +6 T 2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4 9 X( 0 0 1 ( ) 0 5 1 1 7 —0 8 2 1 ) b一0 6 —0 0
测量它 的外形 几何尺寸 , 经从内外侧进 行实际 与第 二筒节 环缝 3 0 2 mm处 有沿轴 向4 0 1 mm、 最严重部 位鼓 包变 形高 度达4 mm, 5 鼓包处 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锅筒鼓包事故的分析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分析了一起工业锅炉鼓包事故,提出了锅炉水处理及运行中对锅炉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锅炉水处理;锅炉排污;锅炉水垢;鼓包;开裂
锅炉是生产蒸汽或热水的换热设备,它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宾馆及人们生活,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而在锅炉使用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水垢。

水垢的形成不仅浪费大量的能量,还会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1]。

2012年2月3日,龙岩市某家纸品厂一台DZG4-1.25-WⅡ,2006年8月制造,并于2007年6月投入使用,设计压力为1.25MPa,额定出力为4t/h,温度为193℃。

当班司炉工在运行中打开炉门加煤时,发现锅筒底部冒着白烟,初步判断锅炉漏水事故,立即采取紧急停炉措施,并将事故报告相关部门。

1 停炉检验概况
1.1 宏观检查
待锅炉冷却后,炉膛煤渣清理干净,打开人手孔进行检验,发现:a锅炉水位线以下水垢1.0mm~4.0mm,锅筒及集箱底部积存较多垢渣(见图1);b锅筒底部(鼓包后边缘第一道环缝1 030mm)鼓包开裂漏水,范围330mm(纵)×350mm (环),最高鼓出高度45mm(见图2),并有一条纵向穿透性裂缝长度26mm。

1.2 硬度检测
对锅筒正常区域硬度检测,硬度值为152HB;对鼓包区域硬度检测,硬度值为125HB,由经验公式求得鼓包处抗拉强度σb =3.45×112=431.25MPa,鼓包区域比正常母材硬度下降了17.76%,明显是局部长时间高温造成的。

1.3 金相分析
浸蚀,放大400倍浸蚀,放大400倍
分别对锅筒鼓包靠近裂纹处(图3)和锅筒其他完好处(图4)作金相组织分析,发现鼓包裂纹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其中珠光体中碳化物已经析出并聚集于晶界,已经出现球化,球化级别达到4级。

在锅筒其他完好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珠光体形态完好。

由于珠光体中碳化物的聚集与球化过程是通过碳化物的溶解,碳原子在固溶体中的扩散以及由ɑ一固溶体中析出碳化物的过程。

试验表明,球化后钢材的室
温强度、高温强度、持久强度和硬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当碳化物扩散分布到铁素体晶界上时。

即达到完全球化程度后,还会致使冲击韧性急剧下降。

如果球化后还伴有裂纹、蠕变、石墨化等缺陷时其危害性更大。

1.4 分析检验结果
通过宏观检查、硬度检测和金相分析,结合上述检验项目的分析检验结果,按照我国锅炉定期检验规则》中的相关规定,承压部件变形在合理范围内时可以进行保留监控,当超过规定范围内时必须及时进行修理,对锅炉采取复位、更换,或是挖补等修理措施。

锅炉承压部件变形的规定范围为:锅炉筒体变形高度在原有直径的1.5%以内,同时应小于20mm。

由于该锅炉筒体变形高度已经超过20mm (实际为45mm),因此必须立刻对锅炉采取挖补措施进行修理。

2 运行情况分析
锅炉运行期间,给水直接采用周边的河水,所采用的河水不仅水质不稳定,含有胶体物质、溶解性杂质、悬浮物等杂质杂物。

在雨季还会混有大量的泥砂,因此锅炉运行中极易产生泥砂垢和混合垢,仅仅借助水池对河水进行初步的沉淀处理,而没有采取有效的锅外水处理措施,水质不能满足工业锅炉用水的要求,产生了大量的锅炉水垢。

另外,司炉工在锅炉运行期间,一直向锅炉给水箱中投加一定量的碱性除垢剂,却仅仅三天排污一次,没能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排污,没有有效清垢,造成水垢不断堆积的状况。

3 原因分析
由于在锅炉运行期间,没能采取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尤其是加药措施,使得锅炉水碱度与pH值超出正常范围,锅炉内部产生大量水垢、泥砂垢、混合垢,这些水垢等杂物在锅炉运行过程中不断脱落,而操作人员不按照规定定期、有效的排污,锅炉停炉时也没有采取人工除垢的措施,最终水垢堆积到锅炉筒体底部,影响锅炉传热,使温度不断升高,超过金属耐温限度,导致金属蠕变,并在锅炉压力作用下出现鼓包、穿孔、开裂现象。

具体来讲,此起锅炉鼓包事故的原因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由于给水采用多泥砂、杂质的河水,且仅用水池作沉淀处理,没有采用锅外水处理措施,缺少对锅炉运行状况、水质分析化验等方面的检查和记录,也没有专业安排水处理人员负责给水方面的工作,导致给水质量没能得到保证;第二,操作工排污工作做的不全面、不彻底,仅仅依靠三天一次的频率进行排污根本无法保证水质,致使锅炉炉水碱度与pH值超出正常限度,产生大量水垢;第三,管理人员错误的使用除垢剂,将除垢剂的用法与防垢剂混为一谈,由于加入除垢剂后锅炉内的水垢脱落,水垢沉积在底部,影响锅炉内部的传热(水垢导热系数与钢板导热系数相比仅为几十分之一),热量无法继续传递,由于锅炉底部温度极高,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导致锅炉壁温升高,最终使锅炉金属在升温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出现鼓包变形,穿孔、开裂。

4 预防此类事故的措施
首先,企业必须强化锅炉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岗位、巡回检查、设备维护保养、水质管理、事故处理等制度,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其次,避免锅炉水垢的大量产生,在做好给水处理的基础上,定时排污,采用合理的排污措施,并结合锅炉运行情况进行洗炉。

再次,司炉工需要注意观察锅炉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异常问题,以免隐患最终酿成事故,控制不良影响免于进一步的扩大。

最后,需要加装钠离子水处理设备,对锅炉水侧定期做化学清洗,加强司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按照专人担任水质化验员,从设备、人员、技术、措施等各个方面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受压设备,锅炉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作,一旦烟气灰尘、水中杂质过多,对锅炉造成侵蚀,或是管理、操作不当,极易引导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可能危及现场设备、人员的安全,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

所以,管理、操作等人员必须加深对锅炉管理的重视,严格遵守管理、操作制度和规程,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为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处编.司炉工读本.4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刘波.关于加强锅炉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3]吕建华.关于加强锅炉停炉保养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