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血红蛋白H病500例筛查结果分析
浅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结果分析

浅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结果分析目的探讨开展G6P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近2年内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3809例新生儿进行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
结果男性新生儿G6PD 缺乏率为12.04%,女性新生儿为7.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07,P=0.026),总缺乏率为10.11%;G6PD具体数值为57~2452 U/L,轻度缺乏242例(62.86%),中度缺乏49例(12.73%),明显缺乏63例(16.36%),重度缺乏31例(8.05%)。
结论开展红新生儿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可帮助临床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诱因,预防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对G6PD缺乏患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on develop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G6PD. Methods For cell glucose -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tected in 3809 cases of newborns in the recent 2 years in our hospital was born. Results Male neonatal G6PD deficiency rate is 12.04%,the female newborns was 7.75%,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6.107,P=0.026),the total lack of rate was 10.11%;the G6PD value for the 57~2452 U/L concrete,242 cases of mild deficiency (62.86%),moderate deficiency in 49 cases (12.73%),significant lack of 63 cases (16.36%),severe deficiency in 31 cases (8.05%).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ell glucose -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of neonatal clinical early detection can help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control incentives,prevent the happening of hemolytic anemia,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G6PD deficiency.Key words:Cell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Inspection;Newborn;G6PD deficiency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临床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多发病于新生儿时期,发病时的主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新生儿黄疸与溶血性疾病等,且病情普遍比较凶险,故被临床界定为新生儿重要急症之一,且尽早对G6PD缺乏新生儿做出准确诊断具重要临床意义[1]。
115462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

·115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FEB. 2024,Vol.31, No.2, Total No.175【第一作者】张禾璇,女,副主任技师,主要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
Email:******************【通讯作者】张禾璇·论著·115462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张禾璇* 杨 雪 王侣金 李林洁 张晓怡 刘兴宇 余 蕾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 (贵州 贵阳 550003)【摘要】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为贵阳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募集该地区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应用荧光分析法对其血斑样本进行G6PD酶活性筛查,召回初筛阳性儿,完成G6PD酶活性诊断及多色探针荧光 PCR 熔解曲线法(Multicolor probe melting curve analysis method ,MMCA)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共募集115462例新生儿,G6PD酶活性筛查血斑样本共筛出阳性1606例,筛查阳性率为1.39%(1606/115462),其中男性为1.83%(1130/61801)、女性0.89%(476/53661),男女新生儿G6PD酶活性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召回初筛阳性患儿,G6PD基因突变检出率87.07%(909/1044),其中男性为90.09%(764/848),女性为73.98%(145/196),男女间G6PD基因突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本研究共检出 13种类型G6PD 基因单一突变型(c.1024 G > T、c.1388 G > A、c.95 A > G、c.1376 G > T、c.592C > T、c.871 G > A、c.519 C > T、c.392G > T、c.493 A > G、c.1004C > A、c.1360C > T、c.383T > C、c.517T > C)和6种复合突变型(c.1376 G>T杂合复合c.95A>G杂合突变、c.1024 G>T杂合复合c.95A>G杂合突变、c.1024 C>T杂合复合c.1388 G>A杂合突变、c.1024 C>T杂合复合 c.519C>T杂合突变、c.1376 G>T杂合复合c.1024 C>T杂合突变、c.95A>G杂合复合c.1388 G>A杂合突变)。
1640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分析

1640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分析发表时间:2012-08-08T17:30:23.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韦孟兰[导读] 我国G6PD缺乏症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
韦孟兰(宜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宜州 546300)【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101-01【摘要】目的了解宜州市新生儿G6PD缺乏情况。
方法运用比值法对新生儿脐带血或末梢血进行检测。
结果 1640名新生儿中有108例G6PD缺乏,总发生率为6.59%,男婴检出率为8.23%,女婴检出率为4.26%,男性多于女性。
结论新生儿早期进行G6PD筛查,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和溶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又称蚕豆病,是摄入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点。
发病年龄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男性多见[1]。
为了解宜州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状况,我们对1640名新生儿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对部分筛查阳性者于出生后2~3个月内召回复查。
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1640名新生儿均为2010年和2011年宜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或住院的新生儿,来源于宜州市城区和二十一个乡镇。
2.仪器厦门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21分光光度计。
3.试剂 G6PD比值法试剂盒,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6-磷酸葡萄糖酸(6PG)、6-磷酸葡萄糖(G6P)、硝基四氮唑蓝(NBT)、吩嗪硫酸甲酯(PMS);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4.方法采脐带血或末梢血,每份样本取玻璃管2支,标1、2号后,分别加入溶血液0.1ml;取反应试剂A〔PMS0.2ml+NBT1ml+ G6P 溶液2.4ml,混匀〕、B〔PMS0.2ml+NBT1ml+6PG溶液2.4ml,混匀〕各0.1ml,分别加至1、2号试管内,混匀,马上将试管置37℃水浴30分钟;取出试管,立即向各管内加入终止液2.5ml,混匀;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于650nm读取1、2号管的光密度值,计算ODG6PD/OD6PGD比值。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结果分析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结果分析常剑锋;孔官妹;刘楚芹【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年(卷),期】2006(21)21【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发生率。
方法:2 236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即取脐血,采用定量法测定红细胞G-6-PD/6-PGD的比值,低于1.0者为G-6-PD缺乏。
结果:G-6-PD缺乏的患儿152例,总发生率为6.79%。
其中男129例,发生率为10.34%;女23例,发生率为2.32%,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2χ=90.03,P<0.001)。
结论:脐血G-6-PD 活性筛查,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出G-6-PD缺乏患儿,指导临床对其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总页数】2页(P2959-2960)【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新生儿筛查;脐血【作者】常剑锋;孔官妹;刘楚芹【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2847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与分析 [J], 何卫东;杨宝圩;廖冬妹;吴鸿仁;陈秋月2.客家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筛查和听力筛查分析 [J], 杨雪;李梅;聂梅3.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中的应用 [J], 缪海霞;张玉;方可欣;施叶珍;张婷;陈荣庆;吴鼎文;杨茹莱;黄新文4.江门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方法的切值分析及基因突变发生情况 [J], 杨应松;钟志来;杨梅;谭杰亮;刘颖妍;曾钦龙;李智明;唐佳5.广东省佛山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与基因突变分析 [J], 袁伟曦;邵巧仪;张澎怡;刘丽雅;刘海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张黎霞;邹洪兴;李永祥;周贞【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2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简称黄疸组)和100名健康新生儿(正常对照组)G6PD 活性并做比较。
依据G6PD 缺乏判断标准(<2.5 U /L)将2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 G6PD 缺乏组和无 G6PD缺乏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胆红素浓度和 G6PD 活性。
结果黄疸组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而 G6PD 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G6PD 缺乏组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无 G6PD 缺乏组(P <0.05)。
结论G6PD缺乏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重要原因。
加强对新生儿 G6PD 的监测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730-732)【作者】张黎霞;邹洪兴;李永祥;周贞【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浙江嘉兴 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4【相关文献】1.蚕豆病患儿父、母、子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的临床研究 [J], 石世同;刘洪玉;马越明;倪林仙;郑淑芳2.蓝光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溶血反应的影响 [J], 花少栋;温建武;刘楚芹;何逢爱;封志纯3.新生儿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J], 雷湘菊4.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 [J], 杨璇5.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8例分析 [J], 刘家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分析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分析
黄英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2(28)14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变化.方法分析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和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男性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比例高于女性患儿,观察组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及时、准确的病因分析,选择相应合适的治疗方案,对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2151-2152)
【作者】黄英
【作者单位】海门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海门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7
【相关文献】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张黎霞;邹洪兴;李永祥;周贞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分析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意义 [J], 张颖辉;孙小莉;冯国仙;崔丽娟
3.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8例分析 [J], 刘家荣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J], 郭静;田国力;王燕敏;周卓;纪伟
5.海南省苗族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发病情况及基因特征分析 [J], 石海杰;陈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山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分析

性者 9 0 8例, 其 中男 7 5 8例 , 女 1 5 0例, 召 回 率 1 0 0 . 0 % 。召 回的 9 0 8例 中确诊 阳性 7 7 5例 , 确诊 阳性 率为 3 . 1 %, 其中男 4 . 6 %, 女1 . 2 %; 男 患儿 中 8 1 . 7 % 为重度缺乏 , 1 8 . 3 %为 中度缺乏 ; 女患儿 中5 1 . 2 %为重
豆病 , 发病 的临床表现 为急性溶 血性贫 血及 由此所致 的高胆红素 血症 , 新 生儿 期 可 致核 黄疸 , 造 成 智力 低 下 。全球约有 4亿 人受 累 , 我 国以华 南及 西南 各 省较常见 。我 国新生儿疾病筛查 已有 2 0多年 历史 , 我 院在 1 9 9 8年在 中山市率先开展新 生儿疾病筛查 工作 , 在2 0 1 0年 正 式 成 为 中 山 市 新 生 儿 疾 病 筛 查 中心 。 G 6 P D缺乏症一直都是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项 目之一 ,
1 . 2 方 法
纸片 中有 9 0 8 份筛查 阳性 , 筛 查 阳性 率 为 3 . 6 %( 9 0 8 / 2 5 0 2 1 ) , 其 中男性 阳性率 5 . 4 %( 7 5 8 / 1 3 9 3 7 ) , 女性 阳 性率 1 . 4 %( 1 5 0 / 1 1 0 8 4 ) , 男性筛查 阳性率 明显高于女
现将我市新生儿 G 6 P D缺乏症 的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缺乏 , 5 0 0~ 1 4 9 9 U / L为中度缺乏 , 1 5 0 0~1 6 9 9 U / L为
轻度缺乏活临界值 。
1 . 采用
广 东 医学
葡萄糖-6-磷酸脱氢疾病研究报告

葡萄糖-6-磷酸脱氢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血液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溶血现象,急性肾衰竭,头晕,厌食疾病介绍:什么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红细胞酶缺乏所致溶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系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G-6-PD活性测定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症状体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什么症状?大部分G-6-PD缺乏症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溶血性贫血,通常贫血是发作性的。
但某些特殊变异性可以导致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一般来说,溶血与应激状态有关主要有服用某些药物、感染、新生儿期或服用蚕豆等。
1、药物性溶血:在G-6-PD缺乏症患者中能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在严重的MEDITERRANEAN型G-6-PD缺乏症患者可以诱导轻度的溶血,但在轻度的A-或CANTON型缺乏症患者则不会产生溶血,此外,同一G-6-PD变异型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程度不一样,如噻唑砜在某些G-6-PD缺乏患者可导致溶血,而同一类型缺乏的其他患者则表现正常。
2、感染性溶血:感染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可能比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更为常见,在G-6-PD缺乏症患者患发热性感染后几天内就可以出现贫血。
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感染,较肯定的报道有伤寒大叶性肺炎、肝炎等。
贫血一般相对较轻,黄疸一般不明显,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黄疸明显红细胞加速破坏会给已经受损的肝脏增加胆红素负荷量,会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
3、蚕豆病:蚕豆病系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大部分病例是由于食用鲜蚕豆所致,因此,其高发季节为收获蚕豆的4月和5月。
食用干蚕豆亦可引起溶血。
母亲食用蚕豆后可以通过母乳使婴儿发病,食用干蚕豆的山羊的奶亦可发生该病。
尽管有吸入蚕豆花粉导致蚕豆病的报道,但蚕豆开花期(3月)蚕豆病的发生率未见增高蚕豆病常见于1~5岁的小孩,以男性患者为主,男性与女性患者之比为7∶1在进食蚕豆后5~24H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头痛、恶心、背痛寒战和发烧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和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 0 7年 3月第 l 4卷第 8期 ( 旬刊 ) J MT, rh 2 0 V 11 , o 8 Ise vr e P Mac . 0 7, o.4 N . (sudE eyT n
・1 3 ・ 03
黄 疸新 生儿 葡萄糖一. 酸脱 氢酶及 血 红蛋 白 H病 6磷 5率 占 35 % , .4 男女 G P 6 D缺乏检出率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 见 表 1 .1, 。
表 1 50例黄疸新生儿 G P 0 6 D缺乏检测结果
白的组成成分改变 。其 临床表现 症状 轻重不一 , 多表现 为 大 慢性溶血性贫血 。A地 中海 贫血是 常见 的遗传病 之 一, 广东 省普查 资料表明 , 贫杂合 子 , 仅地 4个 仅基 因缺失 了 3个 ( 或 突变) 患者常有 中度溶 血性 低色 素 贫血 、 , 黄疸 和脾 大 , 此病
86T B缓冲液醋酸纤维薄膜 电泳法检测 H带 。 . E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采用 t 检验 。
21 GP . 6 D检测结 果 50例 黄疸 患儿 检 出 G P 0 6 D缺乏 5 8 例, 检出率 1 . % , 中男 性患 儿 5 16 其 1例 , 出率 占 1 .9 , 检 68%
力低下 、 生长发育缓慢。血红蛋 白 H病是 仅、 B地 1 仅地 2 与 突变所致 , 过多的 B链聚合 成 Hb 4 患 者常有 中度 溶血性 H( ) 低 色素 贫血 、 黄疸 和脾 大 , 是引起新生儿黄疸 的病 因之一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位病因 。新 生儿 高胆 红素 血症 由于发病 率高 , 害严 重 , 危 被列为新生儿期主要疾 病之一 , 速降低早 期新生 儿高胆红 迅 素血症的发病率 、 病死 率和致 残率乃 当务之 急 。本 文资料 显示黄疸新生儿 G P 6 D缺乏症的检 出率高达 1 . 1印% , 远高 于 普查新生儿的检出率 , 在性 别上 , 男性检 出率高于女性检 出率 ( 0 0 ) 6 D缺乏症 的病理 基因是 在 X染色体 的长链 P< . 1 。G P 第 2区 8带 上, 不完全 性显 性性 连锁遗 传病 ( 为 杂合 子 ) 故 , 发病率 男性多于女性 , 男性 的重度 缺乏 比女 性多见 。要 降低 本地 区高胆 红 素血 症 发病 率 , 产 前孕 妇 及其 丈 夫应 进 行 对 GP 6 D活性测定 , 一方 G P 凡 6 D缺 乏者 孕妇 于 3 6周 开始 服预 防药( 巴比妥 、 苯 叶酸 、 生素 E和 B o , 维 c ) 可使新生儿 高胆红 素血症 发病率低 达 9 9 一2 % , .% 1 并可预 防核黄疸 的发 生 。 产后新生儿 及早 使用 自由基清 除剂 ( 生 素 E) 肝酶诱 导 维 及 剂, 生后 1h即给予鲁米那 3m / g一 g k gk 5m / g静脉滴 注 , 可降 低新生儿高胆 的发病率 。及早光疗 , 当放宽 光疗指征 可 适 降低高胆程 度 、 红 素脑病 发 生率 , 免使 用诱 发溶 血 的药 胆 避 物 。有指征应用维 生素 K者应使 用 K 及 注意 减少 剂量 , , 应 尽快控制感染 , 预防血 脑屏障损伤以避免核黄疸形成 , 并发 败 血症者建议及早换血 为妥 。地 中海 贫血是一组遗 传性 溶血 性 贫血 , 其共 同特点是 由于珠 蛋 白基 因的缺 陷使血红 蛋 白中的
结果 : 黄疸新 生儿 中G P 6 D缺乏检 出率 占 l.0 , 16 % 男性检 出率 占 1 .9 , 6 8 % 女性 患儿检 出率 占3 5 % , .4 男女检 出率比 较差异有显著性( 0 0 ) 血红 蛋白 H病检 出率 占5 0 % , P< . 1 ; . 0 男性 患儿检 出率 占4 9 % , .7 女性 患儿检 出率 50 % , .5 男 女患儿检 出率 比较 差异无显 著性 ( P>0 0 ) .5 。结论 : 6 D缺乏 、 GP 血红蛋 白 H病是新 生儿黄疸 的重要病 因 , 及早 筛查 GP 6 D和地 中海 贫血对预 防新 生儿核 黄疸 等并发症发 生具有重要 意义。
珠蛋 白肽链有一种或几 种合成 减少或 不能合成 , 导致血红 蛋
1 1 筛查对象 2 0 . 0 2年 1 至 2 0 月 0 5年 1 2月我 院新 生儿病 区黄疸患儿 5 0例 , 0 其中男 3 2例 , 18例 , 0 女 9 年龄 0d一 0d 3 。
12 标本采集 . 采集新生儿股静脉血 , 用肝素抗凝 。 13 筛查方法 G P 采用 四氮 唑蓝 G P / P D 比值 法 , . 6 D: 6 D 6G 试剂购于 中山大学医学系遗传教研 室 ; 红蛋 白 H病 : p 血 用 H
陈春 兰 , 迪华 魏
( 兴县人 民 医院 , 东 始 兴 5 2 0 ) 始 广 15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新生儿黄疸病 因中葡萄糖_一 酸脱 氢酶( 6 D) 乏症及血 红蛋 白 H病所 占比例 。方法: 6磷 GP 缺 用四氮唑蓝 G P / P D比值法测定黄疸新 生儿 G P 6D6G 6 D活性 , p . E 用 H 8 6T B缓 冲液醋酸 纤维薄膜 电泳 法检 测 H 带。
[ 关键词 ]黄疸 ; 新生儿 ; 葡萄糖_一 酸脱氢酶缺乏 ; 6磷 血红蛋白 H病; 筛查 [ 中图分类号 ]R 2 .7 [ 721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 6 159 (07)81 3 -2 1 7 -0 8 2 0 0 — 30 0 葡萄糖 _一 6磷酸脱氢酶( 6 D 缺乏症是 常见 的遗传性 红 GP ) 细胞酶 病 , 常见于某些诱因 ( 食蚕 豆或药物 及感染 时) 作用 下 发病 , 又称蚕豆病 , 发病 的临床表现 为急性溶血性 贫血 及由此 所致 的高胆红素血症 。新 生儿 时期可致 核黄疸 发生 , 造成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