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树》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一)太阳(节选)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②人们热得受不了。

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③其实,太阳高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④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几年。

⑤这么远。

箭哪能射得到呢?1.第③句话可以改为“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句运用了____ __、___ 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 _______。

3.这篇短文与中国神话故事《______ 》有关联。

4.第⑤句话是一个______句,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写下来,要保持原有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5.短文第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的哪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概括松鼠特点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突出松鼠形态漂亮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法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松鼠》(节选)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温和暖和)。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 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座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歌儿,鸟儿以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练习题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去年的树》。

答:去年的树2、在第8自然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3、文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句子,请用线划下来,并说说为什么感动?答:因为写出了鸟儿十分重友情。

4、鸟儿两次看着灯火,它会想些什么呢,先想像一下,然后写出来。

答:鸟儿第一看想: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

鸟儿第二个看想: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

5、你喜欢故事中的鸟儿和树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们说?答:我想对鸟儿说:你真是一只诚实守信的小鸟。

我想对树说:你也是一棵重友情的树。

6、学了这篇童话,我明白了我们要(做人要遵守诺言)的道理。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 21、选文中有两个“看”字,第一个“看”表示( );第二个“看”表示( )。

A.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B.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它在想些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9《说木叶》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9《说木叶》同步练习(含答案)

9《说木叶》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木叶”就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呢?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事实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为什么呢?因为“树”易让人想到繁茂的枝叶,而“木”则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也就是说,“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有杜香、山丁等人造板的好原料,也有黄芪(qí)、沙参等极好的药材,还有那遍布山岭的各种各样的野花。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

既有黑熊、梅花鹿等大型的珍贵动物,也有紫貂、雪兔等珍贵的毛皮动物。

此外,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的地下矿藏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有:黄金、锌、铅、铍等。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令人自豪啊!1.请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众多——(______)丰富——(______)2.短文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大兴安岭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本篇短文与《富饶的西沙群岛》结构上的区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是_______ _____的结构;而本文是_______________ ___的结构。

翠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蓝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桅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向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第一自然段依次写了翠鸟的活动地、____、____和____等内容。

第二、三自然段抓住了翠鸟____的特点来写,包括鸣声清脆、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

5.把第一自然段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圈出来。

2树之歌练习题(含答案)

2树之歌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树之歌》练习题一、我能写好字。

二、看拼音,写词语huāyuán shíqiáo tóng hào duìqìyáng shùshuǐshān huàshímùmián三、填空题。

1、照样子,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厂+(丁)=厅(客厅)木+()= ()亻+()= ()2、同音字。

【yáng】()树海()【tóng】梧()树()号【fēng】()树吹()【zhuàng】()大形()3、写反义词。

高—()壮—()喜—()暖—()南—()否—()4、多音字组词。

为wéi()wèi()没méi()mò()得dé()děi()四、连词成句。

1、在熊猫竹林嬉戏里2、中飞舞蝴蝶花丛在五、信息匹配。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梧.桐(wúwǔ)耐.寒(nài lài)绿装.(zhuāng zuāng)手掌.(zǎng zhǎng)银杏.(yín yíng)桦.树(huáhuà)2、把下列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

(1)航模飞船飞机汽车()(2)鸽子金鱼花草画眉()(3)钢琴二胡京戏小号()(4)菊花橙子梨苹果()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从林深处有老虎。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3)院子里有一棵扬树。

()—()(4)一陈微风吹过,花儿点了点头。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叶子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杨树的特点是,榕树的特点是。

2、秋天到了,的叶子变红了,而的叶子依然那么绿。

3、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树木做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2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2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

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

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鵝掌楸,从鵝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

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

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1.选择适当的内容填空。

这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段话围绕()来描写。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河西岸的(),这个自然段描写河东岸的();西岸的特点是(),东岸的特点是()。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②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③植物④动物⑤生机勃勃、热热闹闹⑥自由自在、静谧2.这段主要是写植物的葳蕤丰茂,写到的植物有。

3.从段中画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4.“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

”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我会仿写。

(二)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我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4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4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1.选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烤鹅向自己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4.这段文字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5.本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庭院中的树。

6.按要求写词语。

热闹(反义词)____________好像(近义词)_____________7.“一片片红云”指的是_________。

狼和羊有一只羊突发奇想,想把自己变成一只羊。

这样在觅食时,就不至于被动物们认出来。

于是,它想到了和羊交换皮的主意。

狼来到小山坡,远远地就看见了羊。

羊这时也发现了狼,想拔腿就跑。

只听狼高声嚷道□亲爱的羊先生□您不要害怕□我不会伤害您的□只是想和您商量一件事□“你有什么事,就站在那里说吧!”羊没好气地说。

“是这样,因为我这身皮,小动物们都很讨厌我,我很想和大家和睦相处,于是就想到了您,如果我能穿上您这身皮,大家一定会把我当成朋友。

当然,最获益的还是您。

如果您穿上我这身皮,在羊群中谁还敢不听您的?到时候,您可就是群羊之首了!。

听了狼这番话,羊动了心,可不,它早就有此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树》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

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

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桶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胰,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

黄山松背幸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
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

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姿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

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

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

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

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

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

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

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

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1)、太庙(2),依傍的是祖
荫。

注:(1)天坛:在北京。

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2)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4 分)
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2.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4 分)
这句话可有多种理解,至少要写出两层意思。

例如:第一层意思是,天坛和太庙所依傍的树荫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第二层意思是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并非俊彦美女(或空头美术家)的急就而成。

3.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

(6 分)
①从乡情上或对故乡的感情上。

(也可答成:老树是故乡的象征。

)
②从历史角度或时间上。

(也可答成:老树活得久长,阅尽沧桑,成为历史卷轴。

)
③从艺术的角度。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B .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各具风韵,各有其美。

C .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凉”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的道理。

D .享受天年的树寿终正寝,虽然可以作为老树的代表,但最终还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

E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B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