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
动物学复习整理

动物学复习整理绪论1.动物学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进化以及动物与人类关系的科学理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动物学(二级学科)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2.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进化(演化)的观点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贝格曼定律(Bergman’s rule)同类恒温动物, 在较寒冷地区的个体要比温热地区的个体大–阿伦定律(Allen rule )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等突出部分有缩短的倾向生物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微观方向宏观方向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生物发生律(Haeckel E):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单而迅速的重演2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法–观察是生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对象,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比较法–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种属的动物从形态结构到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深入了解生命世界的现象–比较法始终贯穿在科学研究之中实验法–在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忠于科学事实,观察认真仔细,记录详细正确,才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3 动物学课程的学习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掌握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机能和生态习性等基础知识,加深对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选择题)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选择题1.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海绵动物以及扁形动物的幼虫分别是( )。
A. 浮浪幼虫、 两囊幼虫、 牟勒氏幼虫、 担轮幼虫B. 浮浪幼虫、 牟勒氏幼虫、 两囊幼虫、 担轮幼虫C. 浮浪幼虫、 担轮幼虫、 两囊幼虫、 牟勒氏幼虫D. 两 囊幼虫、担轮幼虫、浮浪幼虫、 牟勒氏幼虫2. 水螅纲、 珊瑚纲、 钵水母纲的生殖腺分别来源于( )。
A. 外胚层、 外胚层、 内胚层B. 外胚层、 内胚层、 内胚层C. 内胚层、 外胚层、 外胚层D. 内胚层、 内胚层、 外胚层3.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这种方式又称( )A.肠体腔法;B.腔肠法;C.裂体腔法;D.端细胞法4. 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结构中属于中胚层来源的是( )。
A、红珊瑚的骨骼B、涡虫的肠壁C、乌贼的骨骼D、海参的骨针5. 属于模式动物的是( )A、果蝇B、家蝇C、 环毛蚓D、蜜蜂6.发育过程中出现担轮幼虫的动物是 ( )A.沙蚕;B.三角涡虫;C.纽虫;D.海参7. 体壁由皮肌细胞所组成的动物是 ( )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原腔动物;D.海绵动物8.动物的学名是由 ( )A.拉丁化属名加种名组成;B.拉丁化种名加属名组成; B英文字属名加种名; D.英文字种名加属名9. 具有完全消化系统的动物为( )A环毛蚓 B绦虫 C华枝睾吸虫 D蛔虫10.全部在海洋中生活的无脊椎动物是( )A 甲壳类B 双壳纲C 海胆纲D 水螅纲11.在生物分类阶元中,“order”对应的是( )A. 门B.纲C. 目D. 科12.在生物分类阶元中,“family”对应的是( )A. 属B. 纲C.目D. 科13.原肾型排泄系统来源于哪个胚层 ( )A.外胚层B.内胚层C.中胚层 D .中胶层14.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最主要的作用是( )。
A.调节水分平衡B.排除代谢废物C.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D. 进行气体交换15.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A 白蛉子B 中华按蚊C 致乏库蚊D 采采蝇16.疟原虫的生殖方式多样,其中,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属于 ( )A.合子有丝分裂;B. 合子减数分裂;C. 配子减数分裂;D. 孢子减数分裂17. 草履虫的大、小两个核各司不同的功能,其中小核司( )A.营养;B.排泄; C生殖; D.消化18.下列哪一项为草履虫的运动胞器( )A 鞭毛B 伪足C 纤毛D 无运动胞器19.原生动物中的什么动物死亡后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可以作为勘探海底石油资源的标志 ( )A. 有孔虫B. 夜光虫C. 草履虫D. 绿眼虫20 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21.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 )A 海绵动物门B 原生动物门C 腔肠动物门D 扁形动物门22.海绵动物体壁的内层由( )A.领细胞组成;B. 扁平细胞组成;C. 内皮肌细胞组成;D. 孔细胞组成.23.海绵动物毛壶的水沟系属于双沟型,其体表密布的孔洞是( )A.孔细胞形成;B. 流入孔形成;C. 前幽门孔形成;D.出水孔形成 .24.海葵的对称体制属于( )A.不对称;B. 两辐射对称;C. 六辐射对称;D. 八辐射对称;25. 水螅刺细胞中具有毒液的刺丝囊是( )A.小型黏性刺丝囊;B.大型黏性刺丝囊;C.缠卷刺丝囊;D.穿刺刺丝囊26. 腔肠动物具有下列何种细胞 ( )A骨针细胞 B 皮肌细胞 C焰细胞 D 领细胞27. 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的腔肠动物是 ( )A. 海月水母;B.僧帽水母;C.桃花水母;D.钩手水母28.具有多态现象的水母是 ( )A.海月水母;B. 桃花水母;C.僧帽水母;D.钩手水母.29.纽形动物的幼虫称( )A. 纤毛幼虫;B.浮浪幼虫;C.牟勒氏幼虫;D.帽状幼虫3030.真涡虫的神经系统为( )A 网状神经系B 链状神经系C H型神经系D 梯状神经系31 华枝睾生活史中能进行幼体生殖的幼虫是 ( )A.毛蚴;B. 囊蚴;C. 六钩蚴;D. 胞蚴.32.华枝睾的生活史中具有多种幼虫形态,其中,能够进行幼体生殖的幼虫是( )A. 毛蚴和胞蚴;B. 囊蚴和尾蚴;C. 尾蚴和雷蚴;D. 胞蚴和雷蚴.33.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三胚层的动物最早出现于( )A 软体动物B 扁形动物C 原腔动物D 环节动物34.寄生在人的淋巴管内的线虫是( )A.丝虫;B.蛲虫;C.十二指肠钩虫;D.棘吻虫35.人被蛔虫感染的原因是由于不小心吞食了它的( )A.虫卵;B.囊蚴;C.胞蚴;D.尾蚴36.下列不进行宿主更换的寄生虫是( )。
动物学复习题

动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2、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3、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4、书肺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5、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6、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7、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
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8、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9、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10、马氏管11.脊索12.咽鳃裂13.恒温动物14.双重呼吸15.羊膜卵16背神经管17真体腔18原体腔二、选择题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C )。
A 浮浪幼虫B 牟勒氏幼虫C 担轮幼虫D 钩介幼虫2、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C )。
A 钉螺B 沼螺C 按蚊D 伊蚊3、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B )。
A 体壁突起B 口器C 生殖器D 听器4、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B )。
A 辐射对称B 两侧对称C 两侧辐射对称D 无对称5、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C )。
A 身体末端B 身体腹面C 内鳃瓣的鳃上腔D 口附近6、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D )。
大学动物学题库及答案

大学动物学题库及答案大学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生态、进化和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动物学常见题目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请简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答案:脊椎动物的显著特征是具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无脊椎动物则没有脊柱。
脊椎动物一般体型较大,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较为复杂,多数有骨骼。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包括昆虫、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体型较小,多数没有骨骼,但有外骨骼。
2. 题目:描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等。
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系统,适应力强。
3. 题目:鸟类的飞行能力与其身体结构有哪些适应性特征?答案:鸟类的飞行能力与其身体结构的适应性特征包括:轻质的骨骼、中空的长骨、发达的胸肌、流线型的身体、羽毛覆盖体表、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等。
4. 题目:什么是进化论?请简述其主要内容。
答案: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物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机制逐渐形成的。
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时间的自然历史过程中不断演化。
5. 题目:简述动物的分类等级。
答案:动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都代表了生物分类的不同层次,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差异性。
6. 题目:什么是生态位?它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生存环境、生理需求等。
生态位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物种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相互竞争和共存,维持生态平衡。
7. 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通过长时间的进化分化成两个或多个新物种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地理隔离、生态位分化、生殖隔离等机制。
8. 题目:什么是基因和染色体?它们在遗传中起什么作用?答案: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组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动物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一、名解1细胞器:是细胞生命活动不可缺少,散布于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官(不同于高等动物的器官),简称胞器。
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粒等。
2、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称组织。
3、器官:动物体内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地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称器官。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4、系统:动物体内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生理功能即成为系统。
如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组成消化系统。
5、滋养体:一般指寄生原虫摄取营养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其寄生致病的阶段。
6、终末宿主:寄生虫有性生殖阶段所在或成虫所寄生的宿主。
如按蚊为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7、后生动物:与原生动物的名称相对而言,把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叫后生动物。
8、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成为成体动物的肛门的动物。
如棘皮动物,脊索动物。
9、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形成动物口的动物。
如无脊椎动物。
10、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一个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11、脊椎动物:有明显的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12、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13、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对其营固着生活意义重大。
水沟系是水流的通道,海绵动物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它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穿行来维持。
14、胚层逆转:海绵动物的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外胚层)内陷,形成内层(胃层),而另一端大分裂球(内胚层)则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皮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的形成正好相反,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这种特珠现象特称为胚层逆转。
15、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的幼虫称为浮浪幼虫。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物种species:具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或者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亚种subspecies: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类任何其它种群有别。
亚种用于表示动物,变种用于表示植物。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是国际上对神统-采用的命名法,它规定每种动物都仃一个学名(science name),其学名是由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组成,主要由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构成,有时加上定名人姓氏、时间等,用斜体写属和种。
4.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Vulpes vulpes schiliensis属名种名亚种名入二、填空1.关于生物的分界有多种方法,其中五界分类系统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2.动物学的研究方法--般有: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3.动物的主要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4.三名法依次是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的。
三、简答(了解)1.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有哪些?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乂有哪些?意义:1.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方面3.医药卫生方面4.工业工程方面另:在了解个动物类群的进化历程和演变规律、形成保护动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素质、推动动物学的进-步发展为人类造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2.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以动物形态上或解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3.为何生物分界的五界系统被广泛采用?考虑到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三,简答题1,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有哪些?1.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方面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方面3.医药卫生方面4.工业工程方面5.仿生学中的应用等2,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细胞是否具有成型的细胞核.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动物生殖方式发育方式,呼吸方式等等原生动物门一、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体。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复习试题及答案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哺乳动物的特有特征?
A. 有毛发
B. 有脊椎
C. 哺乳
D. 有乳腺
答案:B
2. 鸟类的呼吸系统中,哪个结构是特有的?
A. 肺
B. 气囊
C. 气管
D. 支气管
答案:B
二、填空题
1. 鱼类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
答案:鳃
2. 昆虫的外骨骼是由________构成的。
答案:几丁质
三、判断题
1. 所有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
答案:正确
2. 爬行动物是卵生的。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
1. 描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动物,其主要特征包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
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
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2. 解释什么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答案: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哺乳动物、
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则是指体内没有脊椎
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昆虫、蜘蛛、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
五、论述题
1. 论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答案: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其特点包括: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母体通过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这
种方式提高了幼崽的成活率,因为它们在出生时已经相对成熟,并且
得到了母体的直接营养支持。
动物学知识点

动物学知识点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动物学知识点。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是动物学研究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被分为多个门,如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等。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
腔肠动物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型,如水螅。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如涡虫。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蛔虫。
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如蚯蚓。
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如蜗牛。
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具有分节的附肢和外骨骼,如蝗虫。
棘皮动物具有独特的水管系统,如海星。
脊索动物则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最高等的脊索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二、动物的形态结构不同类群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以适应其生活方式。
鱼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来运动。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类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而坚固,有气囊辅助呼吸。
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
动物的内部结构也各有特点。
消化系统从简单的细胞内消化到复杂的消化道消化。
循环系统有开管式和闭管式之分。
呼吸系统从体表呼吸到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
三、动物的生理功能动物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等。
消化方面,不同动物的消化方式和消化器官不同。
例如,草食性动物的消化系统往往较长,能够充分消化植物纤维。
呼吸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皮肤呼吸,有的通过鳃,有的通过肺。
循环系统有单循环、双循环等。
排泄系统有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等不同的类型。
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又包括卵生、胎生等。
四、动物的生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
原肾管:是扁形动物门的排泄器官,是动物界第一次出现的专门化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具有分支的管状结构,它是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其功能单位是焰细胞,焰细胞又由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帽细胞的鞭毛如火焰样悬垂在管细胞中央。
原肾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假体腔:是原腔动物具有的介于体壁肌肉层与消化道之间的腔,这个腔实质上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囊胚腔保留到成体;假体腔没有体腔膜,无孔道与外界相通,内有体腔液,具输送营养、废物和流体骨骼之作用。
书鳃与书肺:如肢口纲鲎的呼吸器官,为腹肢上肢后壁外突形成的多个(约150个)扁平书页状鳃叶构成,如书页状排列,用以扩大表面积并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书鳃。
书肺则是蛛形纲动物的主要呼吸器官,是由腹壁内陷形成的囊状构造,囊的前壁向囊腔突出许多书页状薄片,血液流经此处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有利于血液的氧化。
性逆转:像黄鳝,其生殖腺从胚胎发育到成体时都为卵巢,只能产卵;产卵以后,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产生精子。
这种雌雄性别转变现象称之为性逆转。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动物则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水平而进入麻痹状态,待环境条件有利时再重新苏醒,进入活动,这一现象称为休眠。
休眠有冬眠和夏眠之分,它们分别是由低温、干旱和过高温度与动物体内部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浮浪幼虫:腔肠动物具有浮游幼虫,即具有世代交替的水螅水母的实心原肠胚,其表面遍生纤毛,能在海中游动,称浮浪幼虫。
外骨骼:节肢动物包被身体的角质膜。
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散,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使动物能适应比较广阔而复杂的环境,特别是陆生生活。
个体发育:一般是指一个动物体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广义上,是指从生殖细胞的形成到衰老死亡,分为胚前、胚胎和胚后发育的全过程。
试述真体腔和分节现象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①第一次出现了真体腔,与假体腔不同在于它具有体腔膜;②使消化管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肠壁有肌肉层,增强蠕动,提高消化能力;③使血液循环完整化,有了心脏,推动血液流动;使后肾管形成,使生殖系统等进一步完善;④第一次出现分节现象,为同律分节,这为后来的异律分节打下了基础,更是将来动物体发展成头、胸、腹各部分的基础和前提;⑤分节现象的出现使每个体节几乎为一个形态功能单位,使得动物有了更强的生命活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试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具有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三个胚层,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1)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2)两侧对称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被动摄食演变为主动摄食;由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变陆上爬行生活.3)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4)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5)器官的形成使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发展,加强了新陈代谢.6)中胚层分化为实质组织()和肌肉组织:肌肉层促进了运动机能的发展。
实质组织: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抗干旱,耐饥饿,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了,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颌的出现有什么极其重要的意义?颌的出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①动物可以用上、下颌构成的口作为索食工具,主动地追逐捕食对象,增加获取食物的机遇,并通过口中牙齿的撕咬和压研作用,使原来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变为食物,从而开拓了广泛摄取食物的领域。
②上、下颌既是鱼类索食、攻击、和防御器官,也是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进水时的工具。
③颌的出现及其多用途的活动机能,还促进了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和其他相关器官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进化。
试述鸟类在外形和内部构造上是如何适应于飞翔生活的。
1体呈纺锤形,减少阻力;具眼睑、瞬膜、巩膜骨板;具尾羽、飞羽;②皮肤薄而松韧利飞翔时羽毛活动及肌肉收缩,羽裸区之分利于飞翔时肌肉收缩;③骨坚、薄、轻、愈合,无齿,寰枢椎、异凹型椎体利头活动,“V”字形叉骨、肋骨有钩状突、龙骨突、愈合荐骨、尾综骨,腕掌骨愈合,仅三指,前肢特化为翼,髂骨与愈合荐骨愈合,腓骨退化为刺状,胫跗骨与跗蹠骨构成跗间关节;④胸大肌、胸小肌发达;⑤消化系统发达,有腺肌胃之分,直肠短不贮粪便;⑥具气囊、复杂支气管网络系统肺,双重呼吸;⑦完全双循环;⑧神经和感官发达,纹状体发达、视叶发达,眼大且为视力的双重调节;⑨高级后肾,排尿酸,无膀胱,与粪便一同排出;⑩雌绝大多数仅有左侧输卵管和卵巢。
说明休眠和滞育的概念及其在昆虫生活中的意义。
①休眠:在昆虫生活史的某个阶段,当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生命活动出现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后昆虫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现象。
②滞育: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昆虫生命活动暂时的停滞,但通常不是由不良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滞育虽然也表现出活动停止、代谢降低等静止现象,但它不是直接由外界条件所引起,而是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主要由体内激素的作用而引起,外界环境条件如日照长度、温度等往往是在滞育虫态之前起作用。
③意义:均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适应),用停滞来度过不良环境阶段,为昆虫长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
滞育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休眠更强。
如何理解文昌鱼的分类地位?①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是典型的脊索动物。
②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而区别于脊椎动物,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为单层上皮,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现象的肌节,无集中的肾脏,仅有分节排列的肾管,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
③从胚胎发育上看,它一方面以简单的形式,即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胚胎发育又像棘皮动物,因此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④它不可能是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它具有一些特化的结构,如围鳃腔可防鳃裂被泥沙堵塞;口笠、触须、缘膜、轮器、内柱等具有从水中滤食的作用;脊索达身体最前端,和其前端挖泥沙相适应。
由此看出,文昌鱼是走上了适于钻泥沙少活动的特化道路的一支,不可能是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
试述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1对复眼和若干单眼,3对足,大多2对翅,腹部附肢退化;有发达坚厚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消化系统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能直接把氧气迅速送入体内各组织器官,呼吸效率高。
循环系统为一简单直管的开管式循环,血淋巴不携带氧气,只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周边神经和交感神经,中枢神经包括脑、食管神经节及腹神经链。
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排泄物为尿酸。
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发达,繁殖方式多样,且变态类型也多样。
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咽侧体(分泌蜕皮激素)和前胸腺(分泌保幼激素),还有多种外激素。
简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
初步适应:1 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2循环系统的改变,循环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善双循环。
3)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4)发展五趾型附肢,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及推动身体爬行。
5)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觉器官。
不完善性:1)肺的结构还比较简单,需要辅助呼吸器官以弥补肺脏摄氧的不足,可进行皮肤呼吸。
2)循环系统为不完善的双循环,血液有混合。
3)皮肤角质化程度不高,不能完全防止水分的蒸发。
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只能在近水的潮湿区域生活。
繁殖不能离开水。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对人类造成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症状传播媒介痢疾内变形虫肠道米巴痢疾大便血多脓少经口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黑热病肝脾肿大、发烧白蛉锥虫脑、脊髓非洲睡眠病昏睡、致死舌蝇二.有益于人类的方面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伤害下形成石油。
3.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指标。
4.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絮化沉淀。
5. 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料蛭纲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体背腹扁长, 体节固定,体前端和后端各具一吸盘,无疣足和刚毛吸血性的蛭类咽部的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蛭素,有抗凝血、溶血栓的作用,使血流不止。
蛭类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
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1.大脑的新脑皮加厚并成为神经活动的中枢,使之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呼吸: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肌肉质横隔参加呼吸运动,提高换气能力。
(膈肌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并形成胸廓,有辅助呼吸作用。
)进行腹式和胸式呼吸。
柄海鞘的外形和生活方式:•柄海鞘的成体呈长椭圆形,基部以柄固着在海底岩石、贝壳或船底之上。
•体外层为被囊。
顶端具2个开口:顶部开口为入水管孔,侧面开口是出水管孔。
海鞘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撑身体;同时水流对海鞘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二分节的附肢:每体节几乎都有1对有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分节附肢的动物。
三发达坚厚的外骨骼1概念:节肢动物的体壁通常由上皮,底膜及表皮三部分组成。
表皮是上皮向外分泌的角质膜。
节肢动物的角质膜非常发达,坚硬厚实,故称外骨骼。
功能:起到了保护,支持及运动的作用,四强有力的横纹肌: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肌肉束收缩更加强大有力五具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血淋巴通过动脉离开心脏,泛流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及血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