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和脾肿大
腹水形成原因

腹水形成原因发表者:姜小兵(访问人次:3583)腹水的概念: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ascites).腹水仅是一种病征,产生腹水的病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腹水的诊断除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据腹部叩诊法:腹水达500ml时,可用肘膝位叩诊法证实;1000ml以上的腹水可引起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两侧胁腹膨出如蛙腹,检查可有液波震颤;小量腹水则需经超声检查才能发现。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渗出性和血性三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血性腹水常见原因有: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细胞癌结节破裂、急性亚大块肝坏死、肝外伤性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宫外孕等。
积聚于腹腔内的游离液体。
正常人的腹腔内可以有少量液体,对内脏起润滑作用。
腹水可由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是一个常见的临床体征。
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依据其外观可分为浆液性、血性、脓性或乳糜性等。
由于全身性或局部性因素的作用,致使液体从血管与淋巴管内渗入或漏入腹腔而出现腹水.低蛋白血症、钠和水潴留、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等灭活功能降低、门静脉高压、肝静脉阻塞、腹膜炎症及恶性肿瘤均为引起腹水的重要因素。
腹水的相关症状患者有少量腹水〔3 00~500毫升(ml)〕时,可无明显不适而不易被觉察;有中等量腹水(500~3000mL)时,自觉腹胀,呈膨隆的腹部外形,体检时可有移动性浊音;有大量腹水(3000mL以上)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
不同疾病引起的腹水常表现出不同的伴随症状,如发热、黄疸、贫血、肝脾脏肿大、心力衰竭等症状和体征。
腹水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静脉闭塞性疾病
妊娠脂肪肝
黏液性水肿
特殊化验检查对腹水的鉴别
腹水细菌培养:找结核杆菌;阳性率低 腹水细胞学检查:找瘤细胞;阳性率低;协和28
9% 腹水PH值;腹水感染时;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
增多;PH变小 PH<7 30 腹水葡萄糖低于空腹血糖含量常说明腹腔细菌
感染
特殊化验检查对腹水的鉴别
明显减少;细菌培养转阴 而继发性腹水感染PMN减少 不明显;细菌培养难转阴
继发性腹膜炎的鉴别
当发现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中PMN 计数≥250/mm30 25×109/L;
应当进一步检测总蛋白 LDH 糖及革兰氏 染色以鉴别自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 炎
继发性腹膜炎的鉴别
如患者腹水中PMN计数≥250/mm3;则 应经验性给予抗生素治疗;例如静脉注射 头孢噻污cefotaxime2g;q8h
侧支循环形成→奇静脉 半奇静脉系统压 力↑;横膈通透性改变 肝大或萎缩:
肝硬化的体征
脾肿大:门脉高压→脾静脉回流受阻 腹壁静脉曲张 脐疝及股疝:腹内压增高 肝掌:雌激素↑ 蜘蛛痣:雌激素↑
腹水的鉴别诊断
渗出液
漏出液
颜色与性状 黄色血性脓性乳糜性
淡黄 透 明
白细胞数
>5x108个/L
肝硬化 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90%左右 肝硬化〉肿瘤〉结核性腹膜炎
腹水的诊断
当发现腹部膨隆时;应当叩诊两胁 并检测移动性浊音 如能叩出两胁 浊音;腹水应在1500ml以上;如两 胁无移动性浊音;则腹水的可能性 <10%
腹水的诊断
腹腔穿刺:腹水化验是最好和最简便的 的诊断方法 腹穿位置:最佳位置在左髂前上棘向上 2指;向中线2指 此处的腹壁最薄;腹水 池较大
脾大诊断详述

脾大诊断详述*导读:脾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
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
(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触诊发现脾大时,要注意脾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1.脾脏肿大的程度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
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2.脾脏的质度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质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质度软;慢性感染、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脾大质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脏质度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质度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血轻,质度软,时间长或淤血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
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
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3.伴随体征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腹部检查方法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腹部检查方法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有学者提出按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
【视诊】1.腹部形态及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
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
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
腹部凹陷如舟状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
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瘢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
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
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
幽门梗阻病人于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渡。
肠梗阻病人可见梯形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1.肠鸣音:要求持续听诊3~5分钟,注意肠呜音的频率、音调及强度。
正常频率为4~5次/min,超过10次/min为频率增多。
肠呜音0~1次/(3~5)min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
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
2.振水音:医师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
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潴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
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嗡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1.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
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
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症多见于中年男子,病情发展缓慢。
症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水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疲乏、嗜睡、厌食等。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正常情况下脾是摸不到的。
脾肿大后,可在左肋缘下摸到,程度不一,大者可达脐下。
巨型脾肿大在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中尤为多见。
早期,肿大的脾脏质软、活动;晚期,由于脾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变硬,脾周围粘连而活动度减少。
脾肿大均伴发程度不同的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计数降至3×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减少至(70~80)X 109/L以下,并逐渐出现贫血。
2.呕血、黑便由于食管下段和胃底黏膜下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急性、难以自止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可呈喷射状呕出鲜红色血液。
出血经胃酸及其他消化液的作用后,随粪便排出为柏油样的黑便。
出血难以自止的主要原因为:①肝功能不佳,凝血功能差;②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发生障碍;③门静脉压力高,使血管不能自行收缩止血。
大出血可引起肝组织严重缺氧,容易导致肝昏迷,这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
3.腹水腹水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大出血后,往往因缺氧而加重肝组织损害,常引起或加剧腹水的形成。
有些“顽固性腹水”甚难消退。
腹水患者常伴有腹胀、食欲减退。
此外,还有肝肿大、部分患者还有黄疸、前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
腹水的鉴别诊断

二、腹水的临床表现
腹水量少时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腹水量多可有腹胀、腹部膨隆、腹围增大;腹水量大于 1000m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量大于3000ml时, 腹部液波震颤阳性。腹水产生快者,腹部可呈对称性膨隆, 重者腹壁紧张度增加,呈球状,有时出现脐疝。腹水形成 慢者,呈蛙腹。腹水量大可致呼吸困难。 随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有差异。腹水可伴全身水肿,常 见于心源性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等)、肾病综 合症、营养不良。腹痛常见于腹膜炎、胰腺炎、内脏损伤、 破裂,所致腹水。肝、脾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出血 倾向、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等多见于肝硬化。发热伴腹 水可见于继发感染、腹膜炎及恶性癌肿、淋巴瘤等。伴有 腹块,见于腹腔肿瘤、腹膜结核、胰腺假性囊肿、腹膜假 性粘液瘤、卵巢囊肿等。肝硬化腹水,有时伴右侧胸水, 多发性浆膜炎、Meigs综合征也可伴发胸水。
(三)实验室检查
1.超声检查:可检查少量至100ml的腹水,如疑 有少量腹水,可行腹部B超探测。B超尚可检查肝、 门静脉、脾、胰等脏器,有助于门脉高压诊断, 并可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2.诊断性腹水穿刺及腹水实验室检查:腹水实验 室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一般应行诊 断性腹水穿刺,尤其是住院治疗的患者,因为约 有10%~27%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院时已有腹水感 染,而腹水感染者并非均出现感染症状。另外, 对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行诊断性腹水穿刺,有助 于排除肝硬化以外的病因所致的腹水。
SAAG
>11g/L
一般为阴性 一般为阴性 254±130u,LDH2升高 <0.6(非感染性) <100ug/L符合率95.7% (4.1±6.5)mg/L (1.2±0.9)mg/L (413±308)mg/L
<11g/L
充血性脾肿大有哪些症状?

充血性脾肿大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充血性脾肿大症状,尤其是充血性脾肿大的早期症状,充血性脾肿大有什么表现?得了充血性脾肿大会怎样?以及充血性脾肿大有哪些并发病症,充血性脾肿大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充血性脾肿大常见症状:
消化不良、血小板减少、鼻子黄色或棕色、白细胞减少、腹水、脾肿大、门脉高压
*一、症状
?一、症状:
充血性脾肿大常伴有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食道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消化不良等;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三少”现象;同时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二、诊断:
由于贫血是脾阻留造成的,因而红细胞形态无特殊的变化,当存在其他血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000~100000/μl之间;白细胞在2500~4000/μl 之间,分类计数正常)时,可提示本诊断,使用核素51铬示踪测定红细胞寿命,可显示红细胞的加速破坏及选择性的脾阻留,血浆容量测定常见明显增加。
*以上是对于充血性脾肿大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充血性脾肿大并发症,充血性脾肿大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充血性脾肿大常见并发症:
贫血
*一、并发症:
1.脾脏梗死;
2.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3.血细胞减少可以引起感染;
4.血小板数减少可引起紫癜或粘膜出血;
5.贫血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充血性脾肿大症状,充血性脾肿大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充血性脾肿大”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脾脏肿大有什么危害?该如何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脾脏肿大有什么危害?该如何治疗?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肝硬化的人数反而越来越多。
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应该重视起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那么脾肿大的症状和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肝硬化的人数反而越来越多。
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应该重视起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那么脾肿大的症状和危害有哪些呢?
脾肿大症状
一、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三、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
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肝硬化脾肿大的危害有:
首先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是由于肝硬化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
其次是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水——伴随症状的诊断意义
5.腹水伴有肝肿大:肝硬化、肝癌、充血性心力衰蝎、心包炎、重症肝炎、下腔静 脉或肝静脉阻塞等。 6.腹水伴有脾肿大:肝硬化、门静脉阻塞。 7.腹水伴有腹部肿块: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恶性肿瘤。
脾肿大——诊断方法
正常情况下,脾脏在肋下不应被触及,一旦触及即为脾肿大,且已约为正常的2-3倍。 要注意排除因左侧胸腔积液、积气、肺气肿所致左膈位置下移以及内脏下垂所致的移位。
腹水——诊断
B超(>100ml)和诊断性穿刺——证实腹水存在的方法 腹腔穿刺——明确腹水病因 实验室检查:
①常规和生化检查。
②肿瘤标志物检查。 ③腹水ADA:阳性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④腹水细菌培养。 ⑤腹水病理细胞:有助于肿瘤诊断。 ⑥其他:淀粉酶、LDH、胆红素、甘油三酯等。
腹水——伴随症状的诊断意义
急性脾肿大:质软、轻压痛,若有局部压痛应注意脓肿和栓塞。
慢性脾肿大:质硬、无压痛。 脾周围炎:有摩擦音,摩擦感。
脾肿大——伴随症状和体征
1.轻、中度贫血:亚急性、慢性感染 重度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 2.黄疸:肝病或溶血性贫血。 3.肝肿大:肝硬化,右心衰竭,肝炎,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
腹水和脾肿大
腹水——定义
液体在腹腔内的病理性积聚 人体腹腔正常情况下一般少于200ml,起润滑作用 >1500ml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腹水——机理
液体静水压增加——门静脉阻塞或门脉系统血管内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清蛋白下降 淋巴循环受阻——淋巴瘤或肿瘤引起的胸导管或乳糜池梗阻 肾脏因素——肾脏血流减少及肾小球滤过性下降—水钠潴留
1.单纯腹水而无全身水肿或腹水出现在其他部位水肿之前: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盆腔脏器癌肿的腹膜转移,结核性腹膜炎,恶性淋巴瘤,肝或门静脉血 碍等。
3.腹水出现在下肢水肿之后pl应注意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营养障碍、 下腔静脉阻塞的可能。 4.腹水伴有轻度黄疸:门脉性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阻塞; 腹水伴有深度黄疸: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
4.皮肤表现:
伴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感染 伴色素沉着:肝硬化、血色病 伴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硬化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