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水流到别的杯子去教案
幼儿园大班 科学主题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幼儿园大班科学主题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流动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水流动的原理2. 水的转移实验3. 讨论水为什么会流到别的杯子去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两个杯子、水、彩条、彩笔2. 学具:每个孩子一个杯子、水、彩条、彩笔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杯子,一杯子里有水,一杯子里没有水。
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水会从这个杯子流到那个杯子去吗?”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水流动的原理,即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3. 实验: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杯子进行实验,将彩条放在杯子的边缘,倒入水。
观察彩条随着水的流动而移动。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水为什么会流到别的杯子去,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2. 听取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了解他们对水流动原理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水流动实验,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内容。
2. 科学角展示:鼓励孩子在科学角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水流动的原理。
2.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或相关企业,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九、家园共育:2. 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在家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巩固幼儿在园学到的知识。
十、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水流动的原理,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转移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转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能够被转移的性质。
2.掌握水通过不同容器进行转移的方法。
3.发挥观察和实验能力,感受科学的神奇之处。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水的转移性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水的转移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学前准备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他们:•播放有关水转移的短视频,如“倒水不漏”。
•展示不同材质的容器,让孩子们猜测哪些容器可以用来转移水。
2. 引入引导孩子们学习水的转移性质,例如:现在给大家看一个小实验,将水倒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将玻璃杯倒过来,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的难度与复杂程度,我们可以分多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水的转移1.配备各种材质(如玻璃、塑料、金属等)的容器,将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观察水的流动和变化。
2.用注射器或吸管等工具将水从一个容器中抽出,再注入其他容器中。
第二阶段:水的倒置1.将瓶子或杯子倒置,观察水会不会漏出来,发现水不会倒出来,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
2.给孩子们各种不同的玻璃杯,让他们自己尝试哪些杯子可以倒置,哪些杯子不能倒置。
4. 总结1.让学生归纳总结水转移的三种方式:倒、抽、灌。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不会从倒置的杯子里流出来,帮助他们理解水转移时的物理原理。
四、教学方法1.以实验为主,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
2.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倡导体验式教学,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参与到科学实验中。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后期的实验表现与回答问题情况,我们可以评估学生对于水转移的理解程度。
通过记录学生的实践表现及问题回答情况,加以分析总结,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到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流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
2. 难点:让幼儿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塑料杯、一张卡片。
2.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盆子、一个杯子、一个高玻璃杯、水、沙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引发幼儿对水的流动的兴趣。
2.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高度的杯子中的流动。
3. 交流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总结水流动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对水的流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能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细致。
3. 在交流讨论环节,幼儿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伴之间也能积极互动。
4. 针对本次教学,需要在下次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的基本框架。
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内容1. 回顾实验现象:让幼儿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巩固对水流动的认识。
2. 讲解重力概念:向幼儿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幼儿理解重力是竖直向下的。
3. 实验拓展:让幼儿进行实验拓展,观察水流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实验现象: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巩固对水流动的认识。
2. 讲解重力概念: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重力的概念。
3. 进行实验拓展: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拓展,观察水流在斜面、通道等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对水的流动是否有持续关注。
2. 关注幼儿在交流讨论环节是否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理解重力的概念。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流动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水流动的原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流动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杯子、水、彩条、小鱼玩具。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个透明杯子、水、彩条、小鱼玩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透明杯子,里面装有水,提问:“如果我把这个杯子里的水倒到另一个杯子去,水会怎样流动?”2.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实验,把水从一个透明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去,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流动过程。
3. 讨论: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水流动的过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总结:教师总结水流动的原理,即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能够观察到水流动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部分孩子在分享自己的观察时,语言表达能力仍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流动情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形状容器中的流动情况。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在不同形状容器中的流动过程。
八、教学准备:1. 教具:不同形状的容器(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水、彩条、小鱼玩具。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个容器、水、彩条、小鱼玩具。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形状的容器,提问:“你们认为水会在这些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怎样流动?”2.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实验,把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流动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让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大班科学:让水流到别的杯子去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让幼儿探索水的多种物理现象,包括水的结冰、融化、蒸发成水珠、溶解过程以及物体的沉浮。
本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1. 使用多种材料,探索水的不同玩法,使玩水的过程更加有趣。
2. 理解水位高度与流速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的特性。
3. 观察并体会水的量和颜色深浅之间的关系。
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 水管、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新增材料:透明胶带、小型气泵、漏斗、不同大小的玻璃瓶和塑料瓶活动过程:今天,孩子们在炎热的下午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水实验。
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有一个条件:每个孩子只有一盆水,必须节约用水。
孩子们分组进行不同的活动,有的组通过水管连接水,有的用杯子舀水,有的用矿泉水瓶盖射水,还有的制作水帘洞,以及探索物体的沉浮。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由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和班学佳组成。
这些小朋友将两根管子连接三个杯子,缓缓倒入一杯红色的水。
他们观察到红色水通过管子慢慢流到另一个杯子中,直至三个杯子里的水都变成红色,孩子们为此兴奋不已。
张俊骞提出需要加水才能继续流动,随即向其中一个杯子加水。
佘馨蕊发现水从管子流过去后,三杯红水再次流动,然后停止。
老师提醒小朋友尝试让一杯水的位置更高,看看会发生什么。
卢艺文和班学佳用土块垫高一个杯子,果然红色的水又开始流动。
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发现红色变淡了。
老师询问为什么水会流动?卢艺文回答说水需要斜坡才能流动。
新增实验:1. 水位和流速的关系:使用漏斗和不同大小的瓶子,让孩子们观察水位高低如何影响水流的速度。
2. 气压对水的影响:用小型气泵对装有水的塑料袋充气,观察气压如何改变水的形态。
教学反思:今天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水位高度与流速的关系,还让他们体会到水的量和颜色深浅的变化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含反思

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水的流动原理,知道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流动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杯子、水、彩纸、彩笔。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杯子和小水滴,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小水滴会流向哪里。
2.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让幼儿观察水是如何从高处流向低处的。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流动的过程。
4. 作品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纸和彩笔创作属于自己的水流动画。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流动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作品创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流动过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及解答,评价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巩固幼儿对水流动原理的理解。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科学探索区,提供相关教具和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进行科学探索。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对水的流动原理的浓厚兴趣,大多数幼儿能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在作品创作环节,幼儿能积极运用彩纸和彩笔表现水流动的过程。
但也有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分散,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
八、教学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水流动原理的理解。
2. 在作品创作环节,教师可给予幼儿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出水流动的精彩瞬间。
3. 针对注意力分散的幼儿,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多给予关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幼儿园大班《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水流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主题:《水流到别的杯子去》2.时间:一堂课(约30-40分钟)3.材料:若干个透明的杯子、彩色水等液体、吸管、纸杯等三、活动过程1.热身:通过一个简短的引子,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孩子们展开热烈的讨论。
2.观察水流动的现象:将水倒入一个透明的杯子中,让孩子们观察水流动的过程。
可以借助吸管等工具,让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中,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的流动方式。
3.实践探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用吸管等工具将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中,让他们体会水流动的过程,并观察水流的速度和路径。
4.讨论总结:引导孩子们讨论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水流动的规律,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5.延伸活动:可以在课后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水流动的理解,加深对此次活动的印象。
四、活动评估1.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2.收集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流动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和记录。
五、活动反思1.活动亮点: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热情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水流动的现象,积极参与活动。
2.改进建议:可以在活动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参与,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培养他们对水流动的兴趣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流到别的杯子去》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大班科学课,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引导孩子们学习水流的基本特性和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 1. 学习水流的基本特性,如流动方向、流速等; 2. 学习饮水杯、漏斗等工具的基本作用; 3.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流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饮水杯若干•漏斗若干•水瓶或水壶•塑料管道或吸管•测量杯•水果或小石子(可选)三、教学步骤和内容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把水倒进一个杯子里,水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水流的规律。
”2. 实验一:水流的方向(10分钟)1.老师拿出两个饮水杯放在桌上,问孩子们:“你们观察到,从杯子中心往外倒水时,水流的方向是怎样的?”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
2.老师用水瓶或水壶把水倒入一个杯子,观察并鼓励孩子们描述实验现象。
3.老师把水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倒水时水流的方向是否相同。
引导孩子们发现水流的方向始终是向下流动。
3. 实验二:用漏斗改变水流的方向(15分钟)1.老师拿出一个漏斗,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漏斗的作用是什么吗?”听取孩子们的回答。
2.老师将漏斗放在一个饮水杯上,鼓励孩子们预测漏斗对水流的影响。
3.老师倒水进漏斗,观察水流的方向。
引导孩子们发现水流是从漏斗的狭窄部分向下流动的。
4.老师放大漏斗的狭窄部分,再次倒水进漏斗,观察水流的方向。
引导孩子们发现水流的方向没有改变,说明漏斗的形状不影响水流的方向。
4. 实验三:用管道改变水流的方向(15分钟)1.老师拿出一个塑料管道或吸管,问孩子们:“你们观察到,水流可以沿着管道流动吗?”听取孩子们的回答。
2.老师把管道或吸管一端放入一个饮水杯中,另一端朝下伸入另一个饮水杯中,保持管道略微倾斜。
3.老师倒水进管道顶部的饮水杯,观察水流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水流到别的杯子去教案
幼儿园水流到别的杯子去教案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
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
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
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
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
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幼儿园水流到别的杯子去教案”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
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
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
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