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合集下载

诗人拜伦是谁

诗人拜伦是谁

诗人拜伦是谁拜伦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诗人拜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拜伦的简介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拜伦的诗歌特点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Lord Byron)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的诗歌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拜伦之所以会创作这一巨作的背景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处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时期。

一方面,封建势力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冲击和影响下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逐渐露出了衰落的形势,同时也在作最后的垂死针扎。

四年级下-英法文学导读-第十三课:英国三大诗人

四年级下-英法文学导读-第十三课:英国三大诗人

英国三大诗人拜伦(1788 - 1824)拜伦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生跛足的理想主义者,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拜伦所创造的一系列“拜伦式英雄”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们都是孤傲、狂热的叛逆者,孤独苦闷的骄傲者。

雪莱(1792 - 1822)雪莱是19世纪英国最富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有诗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和《致云雀》等,其作品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也正因为如此,雪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济慈(1795 - 1821)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和《希腊古瓮颂》等。

济慈是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且有着坎坷的成长经历的天才诗人,英年早逝,却有多部作品传世。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知识链接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衰落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狂热的文学浪潮——浪漫主义运动,我们本课所讲的拜伦、雪莱、济慈都是这一运动中的先驱。

熟悉欧洲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一场从思想到制度上全面的大解放。

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欧洲大陆上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在这场大的变革之中,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六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

而后来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正是在这场大革命中崭露头角的。

然而这场大变革并没有给大多数人带来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尤其是拿破仑当政之后穷兵黩武,而其后的复辟王朝又逆行倒施。

种种复杂的情绪汇在了一起,诗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表现武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义运动揭开帷幕了。

在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久的文学浪潮中,诞生了一大批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作家: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拜伦、雪莱、济慈,法国的雨果、乔治桑、梅里美……正如拜伦、雪莱与济慈的诗歌一样,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产生的文学作品都充满炽热的感情,这种炽热来源于人们积累已久的、深厚的感情。

拜伦

拜伦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1812一、二、1817三、1818四)
《唐· 璜》(1818-1823)
(诗体长篇小说)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拜伦早期浪漫
主义诗歌代表作,
它是拜伦两次漫游
南欧的诗体记录。
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 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 的苦难,人民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 第二章 恰尔德· 哈洛尔德来到希腊 。 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 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 的统治 。
悲愤去国
由于拜伦的自由民主立场,特别是他 在国会所做的演说,使其与统治阶级结怨
至深。1816年,结婚一年后,拜伦夫人
伊莎贝拉提出分居,统治集团借此大肆诽
谤拜,一时舆论哗然,攻击声一片。拜伦
愤然去国,从此未回。
病逝
1823年夏天,他决定到希腊去参加希腊 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乘着自己出 资装备的战舰“赫尔克利斯”号驶往希腊, 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被任命为向利杜潘进 军的远征军总司令。 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 1824年4月19日 逝世,临终前还在呓语: “前进——前进——要勇敢”。年仅 36岁。
主要内容
第三章 在瑞士和比利时的游历。凭吊 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 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 第四章是在诗人流亡到意大利后写成 的。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 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 争,争取独立。
主题
反暴政、反侵 略 ,歌颂欧洲民 族民主解放运动 。
《唐璜》(Don Juan 1818-1823)
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 16548行。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 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拜伦是谁?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拜伦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拜伦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拜伦的人生经历拜伦(1788—1824),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他是手握如椽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坚强斗士。

拜伦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

1788年1月22日,乔治•戈登•拜伦生于英国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

拜伦生在一个古老而又败落的贵族家庭里。

身残的孩子心灵要求更加完美说它古老,是因为拜伦家族早先跟随着“征服者威廉”一起从诺曼底来到英国,在16世纪的十字军远征中,战功显赫,历代都受到国王的赏赐,并封为勋爵。

还是婴孩的拜伦,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10岁的时候,竟会成为纽斯台德世袭领地的主人。

诗人拜伦的父亲约翰•拜伦,年轻时在法国陆军学校受教育,毕业后成了英国陆军的近士卫官。

他性情暴烈,行为粗野,又喜欢豪饮滥赌,欠下巨额债务。

当他20岁从美国回到伦敦后不久,就拐走了卡尔马瑟侯爵夫人,花天酒地,大肆挥霍着侯爵夫人从她父亲那里继承得来的每年4000英镑的收入。

拜伦文学知识点总结

拜伦文学知识点总结

拜伦文学知识点总结拜伦出生于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纽斯特德村。

他是乔治·戈登和卡瑞·戈登的独子,而且他是家族的唯一继承人。

拜伦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分居了,他跟父亲住在新堡和伦敦,成长期间经历了很多忧伤和痛苦。

拜伦聪慧过人,但独特的性格使他在学校没有朋友,也不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他在伦敦大学的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因为过度放纵而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不满和不满,他被迫放弃学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拜伦游历欧洲各地,结交了许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人物,比如雪莱、沃兹华斯、斯科特等。

他的性格豪放不羁,热爱冒险和探险,因此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拜伦参加了希腊的独立运动,成为了希腊的民族英雄,但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于1824年4月19日在西欧城市赫拉克利翁去世,终年36岁。

拜伦的文学作品,通过他的生活和精神,都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他的诗作不论是在主题、情感还是艺术上都体现了他的叛逆、浪漫和狂热,让人无法忽视。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抒情诗的甜蜜,也有史诗般的豪迈和悲壮。

拜伦骑士精神的宣扬和虚无主义精神的表现,被视为浪漫主义的经典的代表作。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唐璜》、《恶之根源》、《拜伦短诗集》等。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长诗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

作品以十字军东征为背景,描述了英雄唐璜的传奇冒险和激烈情感。

唐璜的形象和情感经历,反映了拜伦对于自由、热情和英雄主义的追求。

这部诗作唤起了人们对于中世纪英雄的向往,也深刻地探讨了个人自由与命运的关系,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第一部史诗”。

《恶之根源》是拜伦的另一部代表作,这部诗集由四部长诗组成,分别是《变化》、《奔扬尔》、《寻找寸金尺地》和《死神的起源》。

这部诗集以历史上的暴君苏丹黑海君主哈罗德一世的生平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因虚荣心作祟而导致的滥杀无辜、腐化堕落和最终被毁灭的悲剧。

拜伦通过这部诗集,深刻地探讨了权力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怀疑和对于自由的热爱,堪称是一部反映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

拜伦浪漫主义的诗人

拜伦浪漫主义的诗人

拜伦浪漫主义的诗人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爱情、自由等主题的热情表达,深受欧洲文学界的喜爱和推崇。

拜伦的浪漫主义诗歌以其个性化表达和富有感情的描写而闻名。

他把自然界中的风景、人物和情感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唯美又富有情感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作犹如一幅幅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世界。

拜伦的诗歌常常以富有魅力的语言和意象引起人们的共鸣。

他善于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隐喻和排比等,使诗歌的意义更加深刻而感人。

例如,在他的著名长诗《唐璜》中,他用充满对比的方式描绘了唐璜的个性特点和才华横溢的形象,使读者对这位传奇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拜伦的诗歌也充满了对爱情的讴歌。

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痴迷。

他的爱情诗歌不仅描绘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也展示了其中的痛苦和挣扎。

拜伦的爱情诗歌充满了情感的奔放和激情的冲动,使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深刻力量。

拜伦的诗歌还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呼唤。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苦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他的诗作呼吁人们对不义和压迫进行反抗,为自由而战。

在他的长诗《希腊独立战争之歌》中,他歌颂了希腊人民的斗争和勇气,呼吁世界各国支持他们争取独立的斗争。

总而言之,拜伦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世界,通过对自然、爱情和自由的热情表达,传递了对人类理想和渴望的探索。

拜伦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拜伦

拜伦
雅典的拜伦雕像
拜伦的不朽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 起全英国和欧洲进步人士的悲 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 大人物拿破伦和拜伦几乎同时 辞世了。人们赞颂他的卓越天 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 歌德赞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 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 界的君王”。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 作品,拜伦的不朽,还在于他 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 和行动者。
在旅途中,他还写了第一部重要作 品《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的前两章, 回国后不久,于1812年出版,这部长诗 的发表震动了欧洲文坛,使拜伦立刻成 为著名诗人。正如他自己在日记中所写: “当我在清晨醒来,已经名声远扬,成 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 由于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 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 生侨居国外。其间完成长诗后两部,分 别发表于1816年和1817年。塑造出一个 孤独、忧郁、悲观的青年漂泊者形象, 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拜伦家族纹章
纽斯台德寺遗迹
大学期间试写抒情诗,在1807年大 学二年级时,发表了第一部诗集:《懒 散的时光》(Hours of Idleness)。 不满、空虚、孤独情绪。受到以《爱丁 堡评论》为首的评论界批判:“为神人 所共弃”。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 反对把罢工和捣毁机器的工人处以 死刑的法案,为暴动工人辩护,不 见容于英国政府,出游葡萄牙、西 班牙、马尔他、阿尔巴尼亚、希腊 和小亚细亚的土耳其 。
拜伦有神圣的使命感。他积极参加政 治活动。同情工人自由主义运动。1812年, 他在上议院发表过两次激烈的演说,第一 次反对把破坏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立法, 第二次是反对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奴役政 策,因此而结怨于统治集团。加上拿破仑 走上下坡路,波旁王朝复辟,拜伦孤独苦 闷,写出了一系列东方故事诗。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一、拜伦(1788—1824)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唐璜》《曼弗雷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等。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人当中。

以拜伦的世界观表现的最为矛盾。

他既是一位屈强无畏的战士,又是一个突出的个人主义者。

他揭露虚伪残忍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

他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却又表现出轻视群众,高居群众之上的错误思想。

他热烈的讴歌自由,却又散布愤世嫉俗、悲观失望的情绪。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便是拜伦世界观矛盾的最形象概括。

因为这类“拜伦式英雄”也和拜伦本人一样,表现为一方面具有昂扬的热情。

二、“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特点: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华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无法施展,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感情的虚耗而感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三、“拜伦式英雄”的美学意蕴1、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可归结为个体感性,生命之自由2、文学之为艺术,既是苦闷的象征,又是自由的象征,拜伦式英雄的超凡人格和自由至上的精神信念与艺术真谛、美的真谛相契合四、相关人物1、《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任务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拜伦,出生于英国伦敦,是19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拜伦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拜伦生平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1788年出生在伦敦一间很破旧的房子中。


的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中的人家,拜伦天生有一只脚是跛的,因此他对这个很敏感。

拜伦十岁的时候,他家族的世袭爵位以及产业都落到了拜伦的身上,所以拜伦成为了第六世勋爵。

在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身份相符合,家里便决定送她去
一所有名望的学校读书,这所名为哈罗公学的大学是由约翰·里恩在1571年创建的,在英国历史上,这所大学培养了
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其中对拜伦很崇拜的丘吉尔就是从这所学校中毕业的。

拜伦从哈罗公学毕业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他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少听课,但却广泛的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等历史著作。

拜伦在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09年到1811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在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导致一病不起,在4
月19日逝世,他的逝世使希腊人们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
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并且全国哀悼三天。

拜伦是同性恋吗
拜伦长大成年后就长的十分帅气,他身高有 1.78米,体重在60—89之间,他少年时候肥胖,但在进入剑桥大学后,减肥成功,甚至因为漂亮而出名。

之后拜伦很在意外表,甚至用节食来保持体形,睡觉头上还要戴卷发纸。

在拜伦二十四岁的时候,随着《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出版,便红透英伦。

当时的英国,拜伦形象类似现在的当红偶像,这不仅是因为他充满浪漫、激情和反抗精神的诗作,也因他的贵族身份、令人惊叹的英俊相貌、放荡不羁的私生活以及同性恋、乱伦这样惊世骇俗的绯闻。

只要拜伦爱过的人,他都会为他们写诗。

在哈罗的时候,拜伦就意识到了自己不一样的性取向,进入剑桥之后,开始了一段让他终生难忘的同性恋情。

他在剑桥遇到了十五岁的唱诗班少年约翰·埃德勒斯顿,直到多年之后,拜伦描述这段恋情:“强烈的、纯真的爱和激情”,还写道:“我爱他胜过世间万物”。

他们曾经交换的信物,拜伦都随身佩戴,直到去世。

两人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持续了两年,最后贫苦出身的埃德勒斯顿因为生计离开剑桥,之后还写信给拜伦,希望能帮他找份工作,拜伦也想过包养埃德勒斯顿,但是一方面他自己因挥霍无度而债台高筑,另一方面他又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放纵生活,于是很快就将他抛到了脑后。

拜伦情史
拜伦的第一首诗歌是写给他的表姐玛格丽特·帕克的,他的表姐比他大一岁,两人是青梅竹马,感情很好,因为玛格丽特·帕克不慎跌伤,脊骨受损,于是过早的就逝世了。

拜伦十分的悲痛,于是在悲痛之中写下了诗歌《悼玛格丽特表姊》,
从此,拜伦也开始了漫长的爱情生涯。

在拜伦15岁的时候,他回到了纽斯台德,和一个叫玛丽·安·查沃思的少女相识,并产生了爱情。

尽管两人很相爱,但在1805年,她却和一个贵族公子结了婚。

年轻时的拜伦曾回忆与她的交往时,遗憾地说:“热情只是我单方面的……她喜欢我只象喜欢一个弟弟一样。


拜伦18岁的时候,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皮戈特的女孩闯进了他的生活。

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爱情的力量使年轻的拜伦努力作诗,在女友的鼓励下,拜伦在第二年出版他第一本诗集《闲散的时光》。

这时的拜伦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他俩的关系一直维持到拜伦获得文学士学位为止。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拜伦的恋爱又没有成功。

拜伦的情史还有很多,他的一生在女人中周旋,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创作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