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的教案
茎的运输功能教案——研究茎内汁液的运输和作用

茎的运输功能教案——研究茎内汁液的运输和作用一、背景介绍植物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可以自行制造需要的食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植物可以完全不需要外界的帮助。
其实,植物体内的水分、营养物质等物质的运输也是很重要的。
在植物身上,起到重要运输作用的器官便是茎。
茎在植物的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和水分的重要输送通道。
本节课程将针对茎的运输功能进行深度研究,以了解驱动茎液体运输的机理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二、目标和考察点目标:理解茎的内液体运输机理,并掌握茎液体运输的作用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考察点:1.茎的构造及运输特点。
2.茎液体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机制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3.茎的运输速度及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1.茎的构造及运输特点茎是植物体内比较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输送功能。
在植物体内,茎的主要构造包括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
在这四个部分中,韧皮部和木质部是茎液体输送的重要通道,韧皮部中运输的是有机物质,而木质部是水分和无机物质的主要传输通道。
1.2.茎液体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机制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茎液体的输送主要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共同负责的,两者运输中的液体互不影响。
在木质部中,液体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孔板和管胞进行的。
而在韧皮部,液体的运输主要靠伞状纤维和筛管进行传输。
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达到几十厘米至一百多厘米每小时。
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因素有关系。
1.3.茎的运输速度及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因素有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另外,温度、湿度、气压等周围环境因素也会对茎内液体运输产生影响,不同茎部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教学步骤2.1.课前铺垫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所学的有关植物生长发育的知识,了解植物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掌握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教学内容:
1.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4.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讲解:依次讲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细胞膜的渗透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
输和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帮助他们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和应用。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一些相关问题,巩固他们对物质运输的理解,并总结本课要点。
5. 小结:简要回顾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手段: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总结
作业: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并尝试解答提供的练习题。
评价:根据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评价其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3. 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重点: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
1. 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包括根部吸收水分、茎部和叶片传导养分的过程。
三、示范: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过程。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体内其他物质的运输方式,并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思考。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升。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植物和动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和特点3. 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教学难点:1. 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2. 理解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教学准备:1. 讲义、幻灯片等教学工具2. 实验室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入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植物体内物质运输(20分钟)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2.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3. 实验室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过程三、动物体内物质运输(20分钟)1.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3. 实验室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过程四、物质运输的重要性(10分钟)讨论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运输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巩固和复习。
作业布置:1. 结合实际生活或课堂知识,总结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异同之处。
2. 针对学生安排相关实验或小研究,深化对物质运输特点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特点,通过实验和案例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分析的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物质运输的理解和认识。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
3.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学习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学习难点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有哪些?2.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特点是什么?3.根、茎、叶分别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1.根的作用是什么?2.茎的作用是什么?3.叶的作用是什么?4.根、茎、叶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1.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是什么?2.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如何保证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畅通无阻?学习方法:使用课本、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阅读相关章节,或听老师讲解后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1.介绍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由根、茎、叶负责,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为主要方式2.讲解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特点3.发放作业:对比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不同之处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1.分别介绍根、茎、叶的作用2.让学生自主讨论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如何协调工作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1.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2.总结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3.介绍如何保证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畅通无阻六、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茎、叶的作用及器官间的协调工作2.个人作业:对比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不同之处3.综合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认识较深。
2.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根、茎、叶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晓植物的运输作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2.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植物的营养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式。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结构图,让学生谈谈植物是如何获取水分和营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植物的运输作用(15分钟)
1.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 茎的功能:传输水分和养分;
3. 叶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三、展示实验(10分钟)
通过展示植物根、茎、叶的显微镜切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了解其运输作用。
四、讨论交流(1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植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式,如根的毛细管作用、茎的导管组织和叶的气孔等。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运输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写一篇关于植物的运输作用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展示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运输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运输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的过程。
3.了解物质的运输和基本载体。
二、教学内容
1.物质运输概念
2.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3.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三、教学重点
1.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2.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四、教学难点
1.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五、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巩固。
2.案例教学,动态展示,小组探究。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
1.讲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
1.学习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的过程。
2.了解物质的运输和基本载体。
3.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听取教师讲解。
3. 讲解
1.讲解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4. 探究
1.组织小组实验探究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5. 总结
1.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教学评价
1.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
2.对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
八、教学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内容,条理清楚地做实验报告。
九、教学材料
1.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
十、教学时间
1.2课时。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茎秆中的物质运输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植物体内物质循环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新鲜的植物(例如豆苗或青菜)
2. 食用色素水溶液
3. 刀具
4. 餐具盘或玻璃器皿
5.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将植物茎秆切成适当长度的片状,以便于观察其断面。
2. 准备好食用色素水溶液,使其具有鲜明的颜色。
3. 将切好的植物茎秆片放入色素水溶液中浸泡数分钟,使其吸收色素。
4. 取出浸泡后的植物茎秆片,用纸巾擦拭干净,放置在餐具盘或玻璃器皿中。
5.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秆片的断面,观察色素在植物内部的运输情况。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刀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手指。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植物茎秆片的处理,避免损坏或丢失。
3.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撞或摔落。
拓展实验:
1. 将浸泡过色素的植物茎秆片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例如温度、光照等),观察色素
运输的速度是否会受到影响。
2. 比较不同种类植物茎秆的色素运输情况,分析不同植物的物质运输机制。
实验评估:
1. 学生能否正确操作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实验报告或展示海报等形式,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可以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课题】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教学过程预设】【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茎较坚硬。
例子:果树,甘蔗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
例子:草莓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
例子:黄瓜、南瓜、丝瓜、葡萄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例子:牵牛花、常春藤、菜豆另外: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虽然茎的形态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以髓为中心,呈环状排列。
【思考】1、如果用细铁丝缠绕小树,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运输。
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哪个部位?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读图】年轮1、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
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
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
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
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引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到其它部位的呢?【实验】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
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说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三、有机物的运输【引入】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有机物在茎中是作用运输的呢?【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实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实验现象:⑴未经环割处理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良好。
而经过环割处理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⑵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组织,有机物积累在那里。
实验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解释】割橡胶: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小结】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课后练习一、知识点填空1.茎的形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2.木本植物的茎从内到外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3.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存在着___,能不断地进行____,向外形成___,向内形成___,使茎加粗;。
木质部中有___,它可以运输__和___,方向为____;韧皮部中有___,它可以运输__和___,方向为____;4.___是可以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5.一个年轮分为颜色较浅、质地较疏松的___和颜色较深、质地较密的___;二、习题1.茎的主要功能是 ( )A支持和吸收氧气 B输导和支持作用 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 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2.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C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的缠绕他物向上生长3.乔木在生长过程中以下哪个结构会使茎变粗变大()A外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4.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 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B 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C 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D 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5.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人几株插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6.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生长,其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坏有关()A木质部 B韧皮部 C外树皮 D形成层7.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是()A 木质部B 树皮 C韧皮部 D形成层8.树干横切面上年龄形成的原因是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便于记忆树龄9.把幼嫩的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A木纤维 B韧皮纤维 C 导管 D 筛管10.下列植物具有年龄的是A青菜 B萝卜 C马尾松 D甘蔗11.温带地区的松树年轮第一年秋材与下列哪项之间界限最明显:()A第一年春材B第一年秋材 C第二年春材 D第二年秋材12.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基本路径是…………()A叶的筛管→茎的筛管→根的筛管 B根的筛管→茎的筛管→叶的筛管C叶的导管→茎的导管→根的导管 D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13、植物提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A.根 B.导管 C.茎 D.筛管14、导管和筛管主要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是()A.水和有机物 B.无机盐和有机物 C.水和无机盐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5、下列关于单子叶植物的茎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不会加粗 B.有导管和筛管C.有木质部和韧皮部 D.可以通过形成层的分裂,形成许多维管束16、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A、树木因缺氧而死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17、取一段带叶的柳枝,插在盛有稀释红黑水的瓶中,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对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后观察,被染红的部分是()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18、用肉眼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外树皮 B.髓 C.木质部 D.形成层19、木质茎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A 木质部B 韧皮部C 树皮 D髓20、甘蔗的茎也能部分加粗,原因是()A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B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C 形成层产生新的韧皮部D 细胞的生长21、下列哪一地区的木本植物最易形成年轮()A 热带雨林B 温带阔叶林C 寒带草原D 寒带荒漠22.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上图中的①叫做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部,具有____和___作用。
(2)左上图中的②叫做____,它能够使茎____(3)左上图中的③叫做____,具有输导____和____作用。
24、如图所示,深圳西丽果场的荔枝枝条上剥去了一圈树皮,请问剥去树皮枝条上的果实和未剥去树皮枝条上的果实相比,有何区别?为什么?【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对于植物茎的了解有很大的兴趣,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
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下把植物的茎的结构画下来,又在课后去查找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
本节内容用3课时。
第1、2课时完成茎的结构和学生实验,包括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各类植物的茎和在实验室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第3课时为水分、无机盐的运输和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在课前提前准备,便于学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