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的教案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课题】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教学过程预设】【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茎较坚硬。
例子:果树,甘蔗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
例子:草莓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
例子:黄瓜、南瓜、丝瓜、葡萄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例子:牵牛花、常春藤、菜豆另外: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虽然茎的形态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以髓为中心,呈环状排列。
【思考】1、如果用细铁丝缠绕小树,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运输。
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哪个部位?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读图】年轮1、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3.4.2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

2、导管和筛管主要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是( A.水和有机物 C.水和无机盐 B.无机盐和有机物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3、下列关于单子叶植物的茎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不会加粗 C.有木质部和韧皮部 D.可以通过形成层的分裂,形成许多维管束 B.有导管和筛管
)
4、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 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
7、木质茎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 A 木质部 B 韧皮部 C 树皮 D髓 )
8、甘蔗的茎也能部分加粗,原因是(
A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
B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9、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 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 (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 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 那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 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 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 将逐渐萎缩、变小。
10.据说山东有棵数百年生的老枣树,空心的 树干可容一个人避雨,但枣树还年年结果,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没有完全被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
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存在部位 细胞特点 功能
导 木质部 管 筛 韧皮部 管
死细胞、细胞之间横 壁消失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 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

二.茎的结构 1.观察双子叶植物的茎的结构
树皮
髓
木质部
双 子 叶 植 物 茎 的 结 构
树皮 (靠里是 )
木质部 髓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皮 筛管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韧皮 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 纤维 木质部 导管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
双 子 叶 植 物 茎 的 结 构
年轮上的各种痕迹不仅记录了植物生长 过程中的气候变化情况,还记录了植物 个体所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基本情况
A
B
C
小结茎的生长方式
茎 的 生 长 方 式
直立茎 茎较坚硬 能直立
匍匐茎 平卧于地 四周蔓延 长不定根
缠绕茎 借茎本身缠绕上升
攀援茎 用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小结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皮 筛管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韧皮 纤维 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攀援茎 复习提问:
匍匐茎
直立茎
A
B
C
直立茎
缠绕茎
直立茎
F
D
E
一.茎的生长方式
一.茎的生长方式
直 立 茎
匍 匐 茎
攀 援 茎
缠 绕 茎
直立茎
特点茎较坚硬 能直立Fra bibliotek最常见果树、甘蔗等
缠绕茎
特点
借茎本身缠 绕他物上升
牵牛 常 春藤菜 豆
匍匐茎
特点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不定根
草梅、甘薯、 爬山虎
C
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
攀援茎
特点
用卷须等 攀援他物 上升
卷须
葡萄 黄瓜
3.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学习目标】1.了解茎的各种类型。
2.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3.掌握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掌握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5.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知识要点】一、茎的结构大多数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上,呈圆柱状,具有节和节间,并于节上着生叶和茎。
由于茎所担负的主要生理功能和所生长的环境均与根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从外部形态看,有直立茎(如杨、柳)、攀缘茎(如爬山虎)、匍匐茎(如甘薯)、缠绕茎(如紫藤)。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木本植物的茎从宏观方面看,是由树皮、木质部、髓三部分构成的:从微观方面看,是由树皮(树皮外侧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构成的。
树皮的外侧部分由许多层形态、结构不同的细构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筛管和死细胞构成的韧皮纤维构成的。
形成层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木质部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和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组成的,木纤维有很强的支持力。
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韧皮部的筛管和木质部的导管是木本植物茎中的输导组织,具有输导功能。
形成层中间的一层细胞有不断向内、向外分裂的能力,形成的细胞添加到木质部的外方和韧皮部的内方,从而使茎年复一年的加粗。
多年生植物如松、杉等裸子植物和多种双子叶植物的茎如图所示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陆生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必须 运到茎、叶和其他器官,供植物各种代谢的 需要或者蒸腾到体外。
水分从被植物吸收到蒸腾到体外,大致需要经过下列途径:首先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树皮髓部,通过皮层薄壁细胞,进入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中;然后水分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到茎或叶的木质部;接着,水分从叶片木质部末端细胞进入气体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细胞壁的蒸发部位;最后,水蒸气就通过气孔蒸腾出去。
由此可见,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的水分是具有连续性的。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指在生物体内不同细胞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传递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类型以及其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物质运输的机制在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机制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
1.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对物质进行能量消耗以及逆浓度梯度的维持来完成的运输过程。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细胞膜上的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能量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此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特定物质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2.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是指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依靠物质浓度梯度进行自发传递的过程。
在被动运输中,物质分子会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进行扩散。
在细胞膜透明的情况下,溶质可以通过细胞膜直接扩散进出细胞。
二、物质运输的类型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需要运输的距离,物质运输可以分为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两种类型。
1. 短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主要发生在细胞内部,包括细胞质内的物质传递和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
细胞质内的物质传递主要通过胞浆流动和胞吞作用完成,它们能够使细胞内的物质迅速传递到需要的位置。
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转运蛋白来实现,它们能够将特定物质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或者将细胞内的物质排出到细胞外。
2. 长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主要发生在细胞之间或不同器官之间,通过一些特殊的组织或结构来完成。
在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主要由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完成。
维管束包括导管和细胞间隙,它们能够使水分、养分和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快速传输。
在动物体内,长距离运输主要由循环系统完成。
心脏推动血液流动,血管将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三、物质运输的特点物质运输在不同生物体中有一些特点,下面以植物和动物为例进行介绍。
1. 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植物的维管束系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