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合集下载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植物体内那些神奇的物质运输。

你看啊,植物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各种物质在里面跑来跑去。

就比如说水吧,水在植物体内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呀!植物就像是口渴的孩子,得靠水来滋润呀!水从根部被吸收,然后沿着茎往上爬,一直到叶子。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一样,一路向上!想象一下,如果植物没有水的运输,那会变成啥样?肯定干巴巴的,多可怜呀!
再说说养分,像肥料里的那些好东西。

植物的根就像个小侦探,能找到那些养分,然后把它们吸进来,再通过管道一样的结构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这不就跟快递员送包裹似的,把东西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

如果养分运输出了问题,那植物可就长不好啦,就像我们人没吃好饭没力气一样。

还有激素啊,这些小东西虽然看不见,但作用可大了呢!它们就像植物体内的指挥官,指挥着植物该怎么生长,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植物!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根负责吸收,茎负责运输,各种物质在里面各司其职。

哎呀,真是太有意思啦!你说植物是不是超级厉害?
我觉得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让植物能够生机勃勃地生长、发育、繁衍,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美丽和活力。

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神奇的植物呀!。

高一生物主动运输知识点

高一生物主动运输知识点

高一生物主动运输知识点主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它指的是植物通过自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至高浓度区域。

主动运输在植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主动运输的知识点。

一、主动运输的定义与原理主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它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至高浓度区域的过程。

主动运输依赖于植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通过运输蛋白的改变构象,将物质跨越细胞膜,实现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二、主动运输的种类1. 主动吸收: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机制,将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从土壤中吸收至根部。

这一过程以使用ATP为能量源,通过植物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载体蛋白,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至高浓度区域。

2. 主动运输:通过主动运输机制,植物体将有机物质由源部运输至库部。

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葡萄糖是主要的运输物质,在源部产生后,通过载体蛋白跨越细胞膜并进入筛管细胞,最终被运输至库部进行储存。

三、载体蛋白与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通过改变构象,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使物质能够跨越细胞膜。

载体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离子泵。

1. 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上,可以运输不同种类的物质。

例如,载体蛋白GLUT在植物细胞膜上广泛分布,负责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2. 离子泵:离子泵是一类能够将离子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

例如,质子泵能够将H+离子从细胞内向外排放,形成负电位差,从而促进阳离子的吸收。

四、原生质流的形成与运输原生质流是植物主动运输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由载体蛋白和有机物质组成的流动物质。

原生质流通常发生在筛管细胞中,其中的载体蛋白起到关键的作用。

原生质流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过程:1. 葡萄糖进入筛管细胞:葡萄糖在源部(例如叶片)产生后,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筛管细胞内。

这一过程需要能量消耗。

2. 水分的吸入:由于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加,进而形成渗透压差。

七年级生物下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管道的认知程度,了解他们在前期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效果。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结合实例,讲解导管、筛管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共享所学知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解答他们的疑问。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训练。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知识点。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关注导管、筛管的功能、分布与结构。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七年级生物下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实验现象:(1)未经环割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 较好,经环割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2)经环割的柳枝,开始环割的切口上 端有汁液分泌,后来环割上端形成粗大愈伤组织, 有时为瘤状物。 实验结论:(1)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由位于植物 韧皮部 筛管 茎内_______里的_____来完成运输的。 自上而下 (2)有机物在茎中________向根运输, 输导有机物的组织是韧皮部的筛管,属输导组织 。
茎较坚硬 能直立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借茎本身缠绕或他物上升 缠 用茎叶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绕

直立茎 匍匐茎
攀援茎
缠绕茎
(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 匍匐 别出______茎 借助他物 (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_________可以分直 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茎叶 (3)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 卷须 附 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靠里是韧皮部
内外 树树 皮皮
髓 木 形 树 质 成 皮 部 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树皮 (较软) 韧皮部 形成层 髓 (较软) 木质部 (较硬)

树皮是从树干的形成层区与木质部分离的部分 十分紧密 小 外树皮: 细胞排列____,细胞间隙较__, 树 保护 起到___作用, 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髓:在茎的最中央,细胞__,细胞壁比较__, 大 薄 贮藏营养物质 质地较软,有_______的功能。
思考:
(1)如果细铁丝缠小树,会对小树产生哪 些影响?为什么? 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 运输。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 生长。
(2)课桌椅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的? 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设问:为何竹子老是这么细?为什么有些植物 能变粗有些植物(如水稻.小麦等)不能变粗?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

15
3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例1】 (202X·福建漳州中考模拟)平和蜜柚为了增加产量,通常 需要俗话说的“环剥”,“环剥”的生物学意义是( )
A.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B.限制水分向茎叶运输 C.促进果树的光合作用 D.限制“伤口刺激”促进细胞分裂 解析 给平和蜜柚“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通 道,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中,从而提高产量。 答案 A
2.木本植物的筛管位于树皮内,如果树皮遭受损伤,也就破坏了韧 皮部;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
6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例2】 下列关于筛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木本植物茎中有筛管,筛管散布在靠近树皮的一侧 B.筛管是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C.水果中贮存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叶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来贮存的 D.筛管能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到根部及其他地方 解析 木本植物茎中的筛管在靠近树皮的一侧,筛管是从上向下运 输有机物的管道,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筛管能 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到根部及其他地方,水果中贮存的大量营养物 质,就是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答案 B
8
考点1
考点2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9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考点1
考点2
考点2 导管和筛管的识图题
【例2】 下图为玉米茎的横切面,图中①所在的部位叫
图中②所在的部位叫
。①中运输的物质是
方向是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第一课时【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

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

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

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

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

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

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读图】年轮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

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

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

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

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

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课后练习:作业本第二课时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引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到其它部位的呢?【实验】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

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

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木质部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

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引入】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有机物在茎中是作用运输的呢?【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实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实验现象:在处理过的茎上方会分泌汁液,而在未作处理的根部产生较多的不定根。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

【事例解释】①割橡胶。

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②右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

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

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学生活动:讨论①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讨论②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

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小结】课堂练习:1、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B、水、有机物、氧气C、水、无机盐、有机物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2、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5、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课后作业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难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第一课时教学预设/【引入】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劲的(设置实验让学生体验)。

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高高在上的叶、化、果和枝等.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

那么,完成这么复杂的生理过程,靠的是什么?【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1、实验说明: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以及“不要透气、浇水后阳光照射”,都是希望蒸腾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观察。

2、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说明___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________。

3、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

实验现象: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

一、蒸腾作用:1、什么使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充】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

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

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

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

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

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

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讨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银柱会上升。

--因为在春天的阳光下,使气孔打开,且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2、放在烈日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夏天的烈日下,水柱不会缩短。

--因为夏天的烈日下,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

3、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阴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上升,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