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四. 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1. 代谢调节 (1)细胞内蔗糖浓度
<阈值 ,非运态 >阈值 ,可运态 K/Na比值低,有利于淀粉→蔗糖,输出率 提高。
(2) 能量代谢 ①作为直接的动力; ②通过提高膜透性而起作用。
2. 激素调节
除乙烯外,其他内源激素(主要是 IAA,GA, CTK) 都有促进有机物运 输与分配的效应。
库细胞
图6-7 蔗糖卸出到库组织的可能途径
2. 卸出机理
两种观点 ①质外体中蔗糖,同 H+ 协同运转,机制与 装载一样,是一个主动过程。
②共质体中蔗糖,借助筛管与库细胞的糖 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是一个被动过程。
三、有机物运输动力——筛管运输机理
(Mechanism of Sieve Tube Transport)
受该叶片同化物的组织、器官(库)以及 连接它们之间的输导系统合称为源库单位.
2.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3.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4.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5. 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三. 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1.影响同化物分配的3个因素
①供应能力 ——源的同化物能否输出以及 输出的多少。 “推力” ②竞争能力——库对同化物的吸引和“征 调”的能力。 “拉力” ③运输能力——联系直接、畅通,距离近, 库得到的同化物就多。
P-蛋白:亦称 韧皮蛋白,是 被子植物筛管 细胞所特有的, 利用ATP释放 的能量进行摆 动或蠕动,推 动筛管内有机 物质的长距离 运输。
成熟筛分子和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SE-CC)的结构
第二节 同化物运输的形式、方 向和速率
Section2 Form,direction and Rate of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二、运输方向
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 代谢库(库) 既可横向,也可纵向 运输。(双向运输)
三、运输的速率和形式
1 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 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 g/(cm2· h) 例:马铃薯块茎韧皮部横切面为0.002cm2,块茎 在50d内增重240g,块茎含水量为75%,比集转 运率为?
2 光照:
光照促进有机物质的运输,白天>晚上 光照促进蔗糖的形成 光合产生较多的ATP,有利于源端的装载。
3 水分:
缺水降低同化物的运输速率,主要原因: 集流变慢 光合生产受到抑制
四、影响有机物运输的环境因素
4 矿质元素: • 主要是N、P、K、B
5 激素 除乙烯外,其它4大类激素都促进物质的 运输和分配。
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合成的成壁物 质由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运输至质膜,然后 小泡内含物再释放至细胞壁。
(2) 胞间运输
① 共质体运输 ② 质外体运输 ③ 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细胞之间短距离的质外体、共质体 以及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
质外体运输的特点:
1)阻力小,运输快。 2)质外体没有外围的保 护,物质容易流失。 3)运输速率易受外力影 响。
在蔗糖进入 韧皮部或者由韧皮
部卸出到需要有机
物的器官时作为主 要的有机物跨膜运 输方式。
三、韧皮部装载的特点
• 逆浓度梯度进行
• 需能过程 • 具有选择性
三、有机物运输的机理
•
压力流动学说:有机物在筛管中随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这种液流的流动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异引起的,
3.4.2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

2、导管和筛管主要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是( A.水和有机物 C.水和无机盐 B.无机盐和有机物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3、下列关于单子叶植物的茎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不会加粗 C.有木质部和韧皮部 D.可以通过形成层的分裂,形成许多维管束 B.有导管和筛管
)
4、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 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
7、木质茎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 A 木质部 B 韧皮部 C 树皮 D髓 )
8、甘蔗的茎也能部分加粗,原因是(
A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
B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9、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 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 (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 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 那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 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 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 将逐渐萎缩、变小。
10.据说山东有棵数百年生的老枣树,空心的 树干可容一个人避雨,但枣树还年年结果,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没有完全被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
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存在部位 细胞特点 功能
导 木质部 管 筛 韧皮部 管
死细胞、细胞之间横 壁消失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 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第5节运输作用知识点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将带叶的新鲜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制作茎的横切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说明水和无机盐就是在木质部中运输的。
2.对木本植物的枝条进行环剥,露出木质部,经过一段时间,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说明茎输导有机物的管道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中,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知识点2导管和筛管3.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位于木质部里。
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里。
韧皮部是树皮的一部分。
4.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5.筛管细胞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6.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与茎内的导管和筛管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功能。
知识点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A)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韧皮部2.根据“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实验装置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目的是提高蒸腾作用的强度,使实验结果明显。
(2)烧杯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有利于观察。
(3)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上图(烧杯中已滴入了红黑水):①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枝条未变红,B枝条变红。
②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③这一实验设计思路的目的是: 证明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2导管和筛管3.筛管输送的物质和方向是(A)A.有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B.有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C.无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D.无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D)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2.下图为植物体部分物质运输示意图,箭头表示运输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甲表示释放氧气、散失水分B.乙表示输送水分C.乙表示输送无机盐D.丙表示输送有机物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的结构是(D)A.叶脉B.根毛C.筛管D.导管4.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枣树,在枣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C)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1.移栽树木时,给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C)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D.髓2.右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
3.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学习目标】1.了解茎的各种类型。
2.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3.掌握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掌握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5.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知识要点】一、茎的结构大多数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上,呈圆柱状,具有节和节间,并于节上着生叶和茎。
由于茎所担负的主要生理功能和所生长的环境均与根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从外部形态看,有直立茎(如杨、柳)、攀缘茎(如爬山虎)、匍匐茎(如甘薯)、缠绕茎(如紫藤)。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木本植物的茎从宏观方面看,是由树皮、木质部、髓三部分构成的:从微观方面看,是由树皮(树皮外侧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构成的。
树皮的外侧部分由许多层形态、结构不同的细构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筛管和死细胞构成的韧皮纤维构成的。
形成层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木质部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和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组成的,木纤维有很强的支持力。
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韧皮部的筛管和木质部的导管是木本植物茎中的输导组织,具有输导功能。
形成层中间的一层细胞有不断向内、向外分裂的能力,形成的细胞添加到木质部的外方和韧皮部的内方,从而使茎年复一年的加粗。
多年生植物如松、杉等裸子植物和多种双子叶植物的茎如图所示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陆生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必须 运到茎、叶和其他器官,供植物各种代谢的 需要或者蒸腾到体外。
水分从被植物吸收到蒸腾到体外,大致需要经过下列途径:首先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树皮髓部,通过皮层薄壁细胞,进入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中;然后水分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到茎或叶的木质部;接着,水分从叶片木质部末端细胞进入气体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细胞壁的蒸发部位;最后,水蒸气就通过气孔蒸腾出去。
由此可见,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的水分是具有连续性的。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茎的结构 1.观察双子叶植物的茎的结构
树皮
髓
木质部
双 子 叶 植 物 茎 的 结 构
树皮 (靠里是 )
木质部 髓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皮 筛管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韧皮 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 纤维 木质部 导管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
双 子 叶 植 物 茎 的 结 构
年轮上的各种痕迹不仅记录了植物生长 过程中的气候变化情况,还记录了植物 个体所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基本情况
A
B
C
小结茎的生长方式
茎 的 生 长 方 式
直立茎 茎较坚硬 能直立
匍匐茎 平卧于地 四周蔓延 长不定根
缠绕茎 借茎本身缠绕上升
攀援茎 用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小结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皮 筛管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韧皮 纤维 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攀援茎 复习提问:
匍匐茎
直立茎
A
B
C
直立茎
缠绕茎
直立茎
F
D
E
一.茎的生长方式
一.茎的生长方式
直 立 茎
匍 匐 茎
攀 援 茎
缠 绕 茎
直立茎
特点茎较坚硬 能直立Fra bibliotek最常见果树、甘蔗等
缠绕茎
特点
借茎本身缠 绕他物上升
牵牛 常 春藤菜 豆
匍匐茎
特点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不定根
草梅、甘薯、 爬山虎
C
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
攀援茎
特点
用卷须等 攀援他物 上升
卷须
葡萄 黄瓜
一.茎的生长方式
茎 的 生 长 方 式
直立茎 茎较坚硬 能直立
匍匐茎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缠绕茎 借茎本身缠绕或他物上升
攀援茎 用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变态茎
块茎
球茎
肉质茎
根状茎
二.茎的结构 1.观察双子叶植物的茎的结构
树皮 (较软)
髓 (较软)
木质部
髓
贮存营养(有的消失)
思考:
既然形成层的细胞 很容易分裂增生,那么 该处细胞分裂后,向外 形成新的 韧皮部,向内 形成新的 木质部,所以 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 增粗。
思考:有些植物能变粗有些植物不能变粗为什么?
单子叶植物茎
读图:你能从植物的年轮中知道些什么?
年轮-——一部植物的“历史书”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 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 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 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 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减少,形成层细胞 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 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 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 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 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 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 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导管 木质部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
双 子 叶 植 物 茎 的 结 构
例1 王芳在采集的野外生长的茎的横切面上,发现有5个年 轮,而中间的年轮特狭小。访问当地人得知,该项年降水 平均丰富,气温比较高,导致植物的年轮特窄的可能原因 是 ( )
A干旱 B气温 C 蝗灾 D缺植物生长的无机盐
例2 小明和小刚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 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 同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树最外面发现有 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 B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