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合谷穴针刺及指压操作要点

合集下载

合谷针刺注意事项

合谷针刺注意事项

合谷针刺注意事项合谷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保健。

合谷位于人体手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是人体上最重要的一个穴位之一。

合谷针刺被认为具有调节气血、调理脏腑、缓解疼痛等功效,但针刺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合谷针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一般来说,早晨和晚上是合适的时间。

早晨起床后,人体处于清晨最亢奋的状态,经络气血运行较旺盛,适合进行针刺。

晚上是人体进入休息状态的时候,气血相对平和,对针刺刺激反应较好。

其次,针刺前需要对针具做好消毒工作。

使用专业的消毒液对针具进行消毒,确保针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传播病菌和引发感染。

在选择合适的针具时,一般选择银针或不锈针。

银针对人体的刺激较小,适合于敏感人群;不锈针可以避免氧化和生锈,保证了针具的质量。

针入皮肤前,针具的位置应该准确。

合谷位于手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在针刺之前,应将手掌打开,用拇指和食指准确定位,确保针具刺入准确的位置。

进行针刺前,还需要了解针刺的具体方法和针刺的深度。

一般来说,针刺应该迅速刺入皮肤,直到达到合适的深度。

过浅的刺激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过深的刺激可能造成疼痛或其他不适。

在完成针刺后,需要做好局部卫生护理。

将刺出的针具放入封闭容器中,避免伤到他人。

用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刺入部位,帮助止血和消肿。

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刺入部位,以免引起感染。

最后,合谷针刺也有一些禁忌症。

孕妇、严重贫血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避免进行合谷针刺。

对于有过敏史或对针刺敏感的人群,应慎重进行合谷针刺。

如果在针刺过程中出现出血、感染、疼痛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针刺并寻求医生的建议和帮助。

总之,进行合谷针刺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并对针具进行消毒。

在进行针刺时,需要准确定位,选择适合的针具和针刺深度。

完成针刺后,注意局部卫生护理,并遵守禁忌事项。

当然,在进行针刺前最好咨询医生或针灸师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合谷穴的准确位置图,合谷穴,合谷穴的作用与功效

合谷穴的准确位置图,合谷穴,合谷穴的作用与功效

合谷穴的准确位置图,合谷穴,合谷穴的作用与功效合谷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穴的准确位置图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简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②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穴位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合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有手背静脉网。

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

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

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分布。

布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合谷穴的作用合谷穴意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合谷穴的功效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经过面部和唇、鼻与足阳明经相联系,足阳明经别系目系,手阳明络脉入耳中,又手阳明经筋结于颊、頄(鼻旁颧部)、颔部(颞颌关节)。

合谷穴介绍及其透刺

合谷穴介绍及其透刺

合谷穴介绍及其透刺特异性:大肠经原穴。

取穴技巧:第1和第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刺灸: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扩散至肘、肩。

透劳宫穴或者后溪穴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扩散;还可透刺三间、阳溪、鱼际。

可灸。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鼻塞,牙痛,口疮,口眼歪斜,腹痛,痛经。

注意事项: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动脉弓而引起出血。

孕妇不宜针刺。

合谷透三间:属于本经穴位间透刺法,逆经为泄,以泄大肠经之实火。

自合谷穴横刺或斜刺0.2-0.5寸,施行泄法。

合谷透阳溪:属于本经穴位间透刺法,治疗肩臂前侧酸痛而冷,鼻衄,风寒所致头昏,郁而化热之证。

临床操作多以横刺、斜刺为主,进针0.5-1.0寸,因第一掌骨及拇长伸肌腱阻隔,故以针尖向阳溪穴即可,施行泄法。

合谷透鱼际:《灵枢.经脉》合谷透鱼际,属表里经穴间透刺,以达到贯通表里经气,解表清里之功。

临床常合谷斜透鱼际,斜刺约0.6-1.0寸,擅长治疗外感表证,如肺气不宣,便秘以及感冒头痛发热等症。

具体补泻按虚补实泄原则进行操作。

合谷透劳宫:宜治痰饮咳嗽。

属腠理间深透,斜刺1.1-1.5寸。

合谷透后溪(又名透掌针法):操作时沿第2、3、4、5掌侧面缓慢刺入,边捻转边进针,捻转为主,辅以提插,直至后溪穴,刺入深度约为2.5-3.3寸,使2、3、4、5指及掌心均有明显的酸胀感,按病情的虚实进行补泻操作。

临床治疗急性病为多,如急性腰扭伤、落枕,故多以祛邪气之泄法为主。

合谷透后溪、一针贯穿四穴和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诸经,使经气相贯,针感极强,临床往往可获立竿见影之效。

合谷四类穴性和八种刺法(一)

合谷四类穴性和八种刺法(一)

合谷四类穴性和八种刺法(一)新朋友可点击本文标题下“A明郁健康”,查看微信账号并加关注,点击文尾[阅读原文]便可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三才针法是由一系列的手法组成的,但是它有一个基本的要点,就是把穴位针刺的深度分成了浅、中、深,也就是天部、人部和地部。

针尖达到不同的层次,穴位就会发生不同的作用,那么这种穴位作用的变化就是穴性。

穴性与针刺的深度和方向是相关的,那么在不同的穴位,它有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说,针刺不同穴位需要根据病情和临床辨证选择针刺的不同深度来达到不同要求,也就是治疗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每个穴位都有浅中深三层呢?那么这三层又有怎样的具体要求呢?在不同的穴位上,这三层的针刺手法和针刺的具体要求有何不同呢?让我们以合谷穴为例,来解释一下程氏针灸三才针法的临床操作要领。

合谷的穴性是多样化的,而这多样化的穴性,与合谷穴的多样化的针刺方法相关,因此今天我们试图用合谷这一个穴位来体会程莘农院士的“三才针法”,针刺到不同层的针刺要领,以及他强调不要关心从哪里进针,而要关心针尖在哪里,这样同一个穴位针刺不同方向而引发不同穴性和临床作用的操作要领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看合谷穴的取穴方法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张照片,应该是合谷穴的一种简便取穴方法,我们可以用一手拇指的指尖横纹对着张开的虎口处的指蹼缘,拇指向下按下,拇指尖端就是合谷穴。

另外一个方法,我们将拇指和食指自然并拢,指间横纹旁隆起的高点来取合谷穴。

但不管怎么取,这两种取穴方法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这两种方法取完合谷穴之后,它都应该对应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我们对古代的文献和近代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合谷穴治疗的用途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针刺的方法至少可以分为八种。

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讲解,分享给大家合谷穴的四类穴性和它的八种针刺方法。

穴性一清热解表发汗特别是用于风寒、风热感冒的使用,我们会用合谷穴这种解表发汗这样的穴性,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是浅刺天部,就是在表浅的部位,针刺的时候针刺2-3分深,然后我们做旋转的手法,顺逆时针没有关系,但我们要朝着单方向,不要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会引起疼痛,所以我们一般采取单方向,就是来摇大针孔,甚至我们会让这个位置有轻微的出血,如果你在合谷穴的附近发现微小的静脉,那么扎到这个静脉上,然后把针弯过来,摇大这个位置,局部做旋转动作,这是摇大针孔的手法,当旋转三圈到五圈之后迅速地将针往外拔起,会冒出一两个血珠,这种情况下就起到解表清热发汗的作用,利用了合谷穴这方面的穴性,注意这一穴性我们用的是浅刺。

合谷穴的推拿操作方法

合谷穴的推拿操作方法

合谷穴的推拿操作方法
合谷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手背中央,食指和拇指骨根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穴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疼痛和疲劳等症状。

以下是合谷穴的推拿操作方法:
1. 手部准备:双手洗干净,擦干,并舒展手指。

2. 定位合谷穴: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对方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合谷穴。

3. 推拿操作:用适当的力度,用拇指按住合谷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搓5-10次,然后在穴位上轻轻按揉5-10秒,让气血得以畅通。

4. 松手休息:放松手指和肘部,让手臂自然下垂,休息一下。

5. 反复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3次,坚持坚持按摩数天,效果会更佳。

注意事项:
1. 操作应轻柔缓慢,避免过度刺激。

2. 对于如肌肉酸痛、疲劳等症状,需通过按摩治疗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但是如果症状无法缓解,需要及时就医。

3. 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

合谷刺法操作方法

合谷刺法操作方法

合谷刺法操作方法
合谷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合谷穴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是合谷刺法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消毒手部,确保穴位和手部清洁。

2. 定位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掌中部的第1、2掌指之间,掌指伸直,手掌自然放平,穴位所在位置即为合谷穴。

3. 刺激方式:用手拇指指腹按压合谷穴,向里稍施力,直到感觉到有酸胀感或轻微疼痛。

4. 时间控制:每次刺激持续2-3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5. 刺激技巧:可以采用按压、推拿、旋转等方式进行刺激,根据个人感受调整力度大小,但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

6. 注意事项:刺激时应适当放松手部肌肉,保持呼吸平稳,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刺激。

合谷刺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头痛、失眠、胃痛等,但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合谷刺法时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
指导。

指压合谷 急救止痛

指压合谷 急救止痛

龙源期刊网
指压合谷急救止痛
作者:姜云
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04期
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穴位。

医生经常用它配方针灸防治疾病,普通人若能掌握它,也可在不少场合派上用场。

晕厥: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时,病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这时可让病人躺在床上,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两三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然后再到医院对症治疗。

若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鼻出血:可用拇指掐压合谷穴,至有酸胀感为度。

一般左鼻孔出血掐右手,右鼻孔出血掐左手。

出血时,用冷水浸透毛巾,放于前额,也有辅助疗效。

牙痛:指压双侧合谷穴,用力尽量重一些,使局部酸麻发胀,持续3~5分钟。

也可同时按压患侧下关穴(位于耳前鬓角下、颧弓下方凹陷中,张口时此处有突起)、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1~1.5寸处,咬牙时咬肌隆起的最高点),患者同时配合做叩齿动作,每日治疗2次。

但止痛后仍需到医院治疗。

小腿抽筋:发作时可用拇指掐合谷穴,右侧抽筋掐左手;左侧抽筋掐右手,用力由轻渐重,持续3~5分钟,可使疼痛痉挛缓解。

随后将抽筋的小腿置于另一腿的膝上,用双手十指交替掐按抽筋处,并不断地用掌根按揉、掌心推擦小腿肌肉,也可以配合双手掌反复拍打,或虚拳捶击,直至抽筋消失。

用脚抵在硬板或墙上用力蹬踏,亦可缓解抽筋。

痛经:可用食指指腹点按合谷穴和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每穴各点按1分钟,达到有酸、麻、胀的感觉时效果较好。

合谷穴

合谷穴
按压合谷穴时注意用对侧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用力按压,直到产生酸胀感为宜。 大蒜贴敷合谷穴治扁桃体炎
将大蒜(紫皮者佳)捣烂如糊状,敷于双虎口(即合谷穴),时间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为 度。 合谷穴治黑眼圈
坐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 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方法】

针5~7分,留针20分钟。灸10分钟。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应用
1.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2.合谷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飞经走气」法。1、针尖向上斜刺,强捻转使针感到头部,2、提针至皮下,针尖相下斜刺,使针感到指头,如此反复3次,留针30分 钟,痊愈。
简单地按两下,并且疗效惊人。

感冒乃百病之母,按压合谷穴最大的好处就是预防感冒。
应用
按合谷穴能护齿 中医四总穴歌诀有“面口合谷收”之歌,能保护牙齿,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
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 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与合谷穴促进延脑的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有关。
4.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针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举、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针刺合谷穴特效。 6.风火牙痛不能饮食:1合谷2颊车3中脘4足三里5留针30分钟。 7.牙关不开、口眼歪斜blepharoplegia:1合谷2地仓3颊车。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补,泻之法:补法、先呼后吸时针之。泻法、先吸后呼时针之。 9.头痛headache:1合谷2风池。 10.癫痫及安神、镇惊anticonvulsion:1合谷2百会3神门。 11、目赤ophthamia:1合谷2丝竹空3精明。 12.鼻窦炎sinusitis: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前浅刺,或强刺法 14.哮喘asthma剧烈时:1先针合谷,2使患者平卧,用五柱灸法。膻中为中心,左、右为神封,上为玉堂,下为中庭 。 15.针『四关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冲) a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通经络,清滞瘀。 16.止汗:a补合谷,泻腹溜(补合谷可使汗腺收缩)。 发汗:a泻合谷,补腹溜(重泻合谷,使汗腺松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体机能(清理肚脐以上部位): a合谷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调理肠胃,宽中理气:a合谷b足三里。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 土,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补之益气理中,泻之升阳降浊。如有湿热壅遏,浊滞中宫,蓄食停饮,腹胀嗳气 tympanites,引湿浊下行,导浊降逆而安中宫。 19.安胎:a泻合谷b补三阴交。血旺气衰。 堕胎:a补合谷b泻三阴交。血衰气旺。 a合谷:大肠经之原穴,大肠经为肺俯,主气当补。 b三阴交:脾、肝、肾三脉之会穴。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 20.脾病splenic disease:a合谷b三阴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rehensive medical│综合医学
- 149 -
刍议合谷穴针刺及指压操作要点
汪容羽1 鲜浏霖1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610075)
【摘要】合谷穴系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临床治疗上也素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

作为临床常用穴,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怎样操作才能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又能避免意外的发生,笔者将以针刺、指压操作为例介绍合谷穴操作要点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合谷穴;针刺;指压
“合谷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

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

”其具体定位为:手背第一、
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1】
简易取穴时,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该穴。

其别名有虎口,容谷,合骨,含口等。

《玉龙歌》中有言:“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而在《四总穴歌》中则将其概括为“面口合谷收”一语,说明合谷穴穴对头面五官的相关病症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如:头痛、目赤肿痛、鼻疾、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等症,同时又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疾病,如:
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等。

【2】
合谷穴作为大肠经的原穴,具有通调大肠腑气,条达三焦气机,激发原气,调动体内正气以抗御病邪的作用。

如《针灸聚英·肘后歌》载“百合伤寒最难医,妙法神针用意推, 口噤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医宗金鉴》中载:“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痛”该穴具有取穴简便,易得气,针感强,疗效好等优点。

笔者将以针刺、指压操作为例介绍合谷穴操作要领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1 针刺
1.1 针刺前准备
《黄帝内经》是最早记载针刺操作相关注意事项的文献。

在《灵枢·终始》中有云:“凡刺之禁……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 ”。

此十二禁指出:为了避免发生针刺意外,患者情绪和自身机体状态均是在针刺操作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由于合谷穴处肌肉丰厚,针感较强,故素体虚弱、气血亏虚、久劳疲惫、饥饿劳顿、精神敏感、胆小畏针者慎针。

晋唐时期《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云“凡针手足,皆三日勿洗也”特别是合谷穴“合谷穴,针后尤慎洗手”。

由于当时针具简陋,消毒技术匮乏等原因,导致针灸意外发生较多。

现代虽已没有三日勿洗手这种说法,但从此处不难看出手足部位的穴位特别是合谷穴在针刺时应当严格遵守消毒制度,特别是在穴位注射时,若消毒不严格或注入药物难以被人体所吸收,药物持续作用于穴区内组织可能会引发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最后形成瘢痕挛缩,表现为手指挛缩、畸
形、功能障碍、屈伸不利或外展内收障碍等。

【3】
1.2 针刺操作
该穴下分布为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皮肤表层下有桡神经浅支分布,皮下组织有手背静脉网汇成的头静脉起始端,拇收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

由于该穴针感强烈,在操作时切不可强刺猛插,手法力度宜适中。

该穴下神经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此穴针刺操作时应极其注意针刺深度及角度。

临床上亦有因合谷穴针刺操作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引起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报道。

关于此穴进针的深度及角度,不同医家描述不尽相同。

严振国主张直刺0. 8 寸,向腕部斜刺1. 5 寸;伦新则认为直刺0. 5 ~ 1 寸,透向劳宫可深刺2 ~ 3 寸,针尖向腕部斜刺1 ~ 1. 5 寸为最佳刺法。

因为穴位下分布的是不同的组织层,每一层的组成成分各不相同,故在接受针刺时可以出现不同的感觉。

目前研究认为穴位分3层,第一
层疼痛感比较明显,第二层为酸胀感比较明显,第三层麻重感比较
明显。

当直刺时针尖作用于皮下组织层或肌肉层局部可有酸胀感【4】
,当向腕部斜刺时针感可向上扩散至肘肩部;透刺后溪、劳宫时,手掌应半握拳;当向深部进针时,行针手法宜轻柔,否则可伤及掌部筋肉及刺破动脉,引起内出血,造成手部不能屈伸。

有时在数月后可能因捻转手法过重损伤肌组织,出现瘢痕,影响手指活动与知觉功能。

注意在针刺得气后宜立即停止行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

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之。

”说明针刺不得气的时候要用针寻找气机,不要考虑针刺的次数、时间的多少,而得气以后,则应马上停止动作,不再移动针体,否则会失气。

2 指压合谷穴
指压合谷时,向小指方向用力效果更好,目前机制仍不明确,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针刺时刺中内容不同便可产生不同的感觉,刺中骨头胀痛感比较明显,刺中肌肉得气的胀重感比较明显。

而指压虽不同于针刺但其实质均为刺激穴区组织,当向小指方向用力时从一定程度上讲增加了肌肉的厚度故穴区感觉明显,与此同时力在移动的同时也作用于第二掌骨上,所以在向小指方向用力时穴区胀重感明显,取得的临床效果也较明显。

临床在此穴位可采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拇指指腹置于穴位处,食指指腹置于掌心相对应处,施以指压,还可以使用一指禅法等。

指压合谷穴具有极好的镇痛效果,如刘春在指压合谷穴治疗无痛人流术后疼痛观察中200例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疼痛评分VAS>2分以上者97例
得到阳性结果。

【5】
指压合谷穴亦会引起昏厥,处理方法为帮助患者立即平卧呈头低脚高位, 保持呼吸通畅, 适量饮热开水或葡萄糖水,一般于5 一8 分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因此在指压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应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及对手法治疗的适应程度; 二、治疗时随时观察患者神色, 一旦发现有不适反应, 应减轻手法力度或暂停治疗, 以免加重反应。

对心脏病及体质虚弱患者应慎用穴位刺激, 或在平卧时使用, 以免出现意外。

总之每一个穴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疾病时均有多种操作方法,笔者仅以合谷穴为例介绍了其针刺、指压操作及注意事项,在探讨该穴的操作时得出的注意事项亦可以用于其它部分穴位。

笔者认为熟悉每个穴位的操作方法及其相关注意事项不仅可以避免临床意外的发生还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永芬,吴俊梅.针灸学基础[M].第一版.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威,刘洋.针刺合谷穴的解剖学基础.黑龙江医学[J],2011, 35(8):570~572.
[3]李珊.临床常用腧穴针灸意外预防手册[M].第一版.北京市: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46.
[4]于晓华."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针刺研究[J], 2011, 36(5):28~29.
[5]刘春.指压合谷穴治疗无痛人流术后疼痛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J].2003.19(8):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