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21课《曹刿论战》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21课《曹刿论战》ppt课件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分析人物形象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远见
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探望——遂逐
详察敌情 把握战机
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正确战术战略
我能用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 取信于民 • 正确的战略战术 • 善于掌握战机
公将鼓之
(动词,击鼓进军)
既克,公问其故
( 战胜)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古今的不同意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 可以凭 今义: 表示可能,许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二﹑用兵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 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 样的改动?
(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 处落在曹刿的“谋”字和“论”字上。)
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本文重点是写“论战”,故战前对话写得详;战争过程写 得略;曹刿用谋写得详,为突出其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 的军事才能。
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 一个有政治远见的卓越军事家。 • 他虽出生下层但忠君爱国。
• 谨慎、果断、机敏、持重。
方法:对比、详略安排 人物对话和行动
5、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7张PPT)

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我走到了你的面前——庄公;你是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一介草民带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 爱国情怀,来到你的前面,似乎有些张狂的提问,让你一下子 发现了自己在治国与战前准备的不足之处,你广开言路,虚怀 若谷,这等胸襟让我钦佩不已。作为一个统治者,你敢于放权 ,使得曹刿在战中尽情发挥他的才能。我敢说“长勺之战”的 胜利有你份功勋。作为君王的你本应睥睨世界,而你却不耻下 问,让我刮目相看。因为有你,鲁才越来越强大,你真的非常 “了不起”。
曹刿请见 guìjiàn 肉食者谋之 shí 又何间焉 jiàn 肉食者鄙 bǐ 弗敢专也 fú 小惠未徧 biàn 小信未孚 fú
忠之属也 shǔ 公与之乘 chéng 齐师败绩 jì 下视其辙 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 mǐ
第一段:战前准备
军队
攻打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中考真题
古诗文阅读(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位卑未敢忘忧国。 2、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 3、做事情要一鼓作气。 4、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 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3.我眼中的鲁庄公
拓展延伸
①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②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曹刿为什么要否定鲁庄公的前两个方面呢?边读边思考
公曰:“农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这种小惠只能照顾身边的一些人,这种小信 只是寄托在神灵身上。百姓不能普及,无关 战事全局;宗教性礼仪,不是对民众的真诚 许诺。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虚夸,夸大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 赐福,保佑 能让神灵信服
译 文: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从不敢独
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 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 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信用,未能让 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译 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
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 公。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 ,弗 _”公曰:“牺牲_,弗敢_。必_"对曰:“小信
弗 。”公曰:“小大之狱,
。对曰:“忠之属
也。 ,

战时之“论”
曹刿随鲁庄公亲临战场后,论述也极为精简,却隐 含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联系文意在” 未可”“可矣”后补出曹论战的潜台词。

《曹刿论战》PPT课文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文课件


2.学 富 五 车 , 形容 读书多 ,知识 丰富。 学贯中 西:形 容学问 贯通了 中国和 西方的 种种知 识。语 段中所 举的钱 钟书、 林语堂 和胡适 的事例 都是说 明“他们 的国学 功底异 常深厚 ,他们 的英语 水准堪 称世界 一流”, 而非单 纯指他 们的学 问大, 故选“学 贯中 西”更合 适。
胸有成竹,沉着思断。
善于捕捉反攻、追击的 时机。

曹刿形象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化劣势为优势的军事才华。 警惕、谨慎作风。
常考句子
(1)齐国军队攻打鲁国,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的原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文章的结尾还说,和人类不同的是 ,我们 的主人 公毕竟 慧心未 泯。言 外之意 是肯定 白兔的 做法, 希望人 类也像 白兔一 样要学 会放弃 。

8.这是这堂课最精彩的部分,不论学 生的质 疑,还 是探究 ,都热 情高涨 ,高潮 迭起。 由于课 堂气氛 宽松、 和谐, 教学双 方对教 材有深 入的理 解,所 以能全 身心地 投入。
1.针 锋 相 对 , 比喻 双方在 策略、 论点及 行动方 式等方 面尖锐 对立。 势不两 立:指 敌对的 双方不 能同时 存在, 比喻矛 盾不可 调和。 语境是 “学好汉 语就得 弱化英 语”,这 不是敌 对的双 方,也 不是“不 能同 时存在 ”,而是 人们对 这两者 的学习 方面存 在严重 分歧, 故选“针 锋相 对”较好 。
把握进攻时机 把握追击时机
第三段:曹刿论战——战后
曹刿形象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638年。此次战役中,曹刿作为宋国的使者前往楚国求和。
02
战争过程
楚国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地区对宋国军队发起进攻。曹刿在
观察了楚军的阵势后,向宋襄公提出了“敌疲我打”的战术建议。
03
战争结果
然而,宋襄公未采纳曹刿的建议,坚持“仁义之师”不乘人之危的原则,
结果导致宋军大败。尽管如此,曹刿在泓水之战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
曹刿的思想也被后来的军事著作所吸收和发扬,如《孙子兵法》中的“兵者, 诡道也”就与曹刿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对现代战争理论的启示
对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心理战的启示
曹刿提出的“兵者,诡道也”的战争观以及强调战争中人的因素的思想,对现代战争中 的信息战、心理战等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现代战争中运用智谋和策略的启示
公元前591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再次进攻鲁国,双方在鲁 国都城曲阜附近展开激战。曹刿继 续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提供战 略建议。
战争结果
经过艰苦的战斗,鲁国军队在曹刿 的帮助下再次战胜齐国军队,保卫 了鲁国的领土和主权。
泓水之战
01
战争背景
泓水之战是春秋时期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
曹刿指出,战争是双方力量的较量,包 括兵力、物力、财力等。他主张在战争 中要量力而行,避免力量消耗过大而影 响最终的胜利。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朗读欣赏,订正读音
曹刿请见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guì jiàn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 望其旗靡
shǔ chéng jì zhé mǐ
肉食者谋之 shí jiàn bǐ fú biàn fú
夫战,勇气也。 fú
属也。 (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的一类(事情),
课文全释
可以一战。 战则请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请允许我
从。” 公与之乘。 战于 跟着去。”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队在
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长勺开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还不行。”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击鼓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
2. 按照什么顺序讲这个故事?
3.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什么 样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哪里? 4. 这个故事给现在人什么启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课堂练习:
1、解释划横线的词:
弗敢专也( )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 忠之属也( 彼竭我盈( ) 神弗福也(

) )
齐人三鼓( ) 遂逐齐师(

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与它 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 shì )而望 (11)夫( fú )战
(12)彼竭(jié )我盈( yínɡ
(13)望其旗靡( mǐ )

句子节奏
①可/ 以 一 战 ②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 而 竭。 ③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 故 /逐 之。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2、辨析古今异义
古义:祭祀用的祭品 (3) 牺牲玉帛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源自(4)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5) 必以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情谊 (6)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7) 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两个词) 今义:表示同意(一个词)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 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 张是什么? 何以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取信于民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 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 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曹刿论战
《左传》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论战”是什 么意思?他“论”的是什么“战”? • 曹刿是春秋时候的鲁国人,他有勇 力,有见识,也有谋略。 • “论战”是对战争的议论。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 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 左 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传 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 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 简 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 介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 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⒉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 保佑。
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 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战 争 胜 利 的 因 素 战略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因素: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战术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 因素:
以弱胜强的原因: •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内容小结:
取信于民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 长勺 ,叙述了 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利于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 之时,叙述了 追击开始的时机-- 辙乱旗靡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 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 杰出才能 ,说明 上的 远见卓识 和军事上 取信于民 ,运用正确的 必须 , 战略战术 并掌握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 战机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 1) ( 2) ( 3) ( 4) ( 5) ( 6)
曹刿( ɡuì ) 又何间( jiàn )焉 肉食者鄙( bǐ ) 弗( fú )敢加也 牺牲玉帛( bó ) 小信未孚( fú )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7)公与之乘( chénɡ ) (8)战于长勺( sháo )


春秋地图
• 长勺
长勺在哪里?
说文解字

• 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 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 词的鼓。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 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 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 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 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 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 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 语。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当政的人谋划这件 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 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 是入朝拜见(庄公)。
说文解字:间
•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 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空儿”。 •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 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 参与之意。
追赶 追击
大败 车辙
驱车( 车前的 追赶) 横木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 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 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追击齐军。
请你指出“轼”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 写史实。《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 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 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 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实情
祭祀用的 猪牛羊
赐福 为人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 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 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实情 判断
尽力做好 分内的事
难句翻译:
夫战,勇气也。 1. 作战,要靠勇气。 2. 打仗,是靠勇气的。 3. 打仗,靠的是勇气。
倒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 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 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 们。”
注意归纳: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
已经 战胜 振作 缘故 充满
发语词 无实义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尽
第二次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 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 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 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 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 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⒋一词多义 请 曹刿请见。 请求。 战则请从。 请让我。 从 战则请从。 跟随。 民弗从也。 服从。 故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故克之。 所以。
⒌虚词

何以战。 凭 必以分人。 把 之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⒊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 及。
省略句式理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
结构层次
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 的原因。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 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 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 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 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 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 集工作来说。
同“遍” 注释不 普遍
个人 专有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 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 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 不忘。
——(宋) 朱 熹
参与
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军队攻打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禄者 识短浅
案件 即使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 可以。以,凭。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 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 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