溻渍法操作规范
[宝典]1中药溻渍法
![[宝典]1中药溻渍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01ed1dd5bbfd0a785673a0.png)
[宝典]1中药溻渍法中药溻渍法操作规范【概念】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丹毒、脱疽、急性湿疹、足癣感染、烧伤、肢端骨髓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禁忌症】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
【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药汁、纱布数块、钳子二把、橡皮布、毛巾、脸盆【操作步骤】1、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2、埋管湿敷法~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盖于疮面~在2和3层中间放尼龙管一根~尼龙管前端管壁钻孔数个~尾端连接针栓~露于敷料外~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3、浸泡法~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在药液中。
4、淋洗法~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然后淋洗。
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淋洗患处~每日3-4次。
【注意事项】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
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淋洗、冲洗时~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夏季。
直避风凉。
【术中观察】用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术后评价】详细记录实施中药溻渍治疗后的客观详细情况~根据症状调整治疗方案~并签名。
【操作流程图】见附表【参考文献】1、周敏;;中医皮肤科外治疗法——溻渍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药热敷(溻渍)法

二、禁忌症
1.实症、热证、局部无知觉。 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月经期、孕妇 禁敷腹部、腰骶部。 3.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 4.出血性疾病。
❖ 煮沸法 三 、药包的煮法
(1)将药物装入布袋约1∕2满,扎紧口 袋,放入盆内,头煎加水2000—3000毫升, 浸没布袋约3—5厘米。按需加入适量黄酒、 陈醋,放于热源上文火煮沸20—30分钟 (水开计时)二煎加水稍减,煮沸10—15 分钟。
五、注意事项
1.敷药包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2.随时观察,防止烫伤,患者感到局部 疼痛,出现水泡应停止操作,给予适当处 理。
3.布袋、毛巾、塑料布用后清洗消毒备 用(或专人专用),一副药可连续使用3— 4天。
4.夏季应防止药物变质,将药包的药物 倒入盆内置阴凉处或放入冰箱冷藏。
(2)戴手套取出药包,挤压水分,以 不滴水为度,装入塑料袋保温。
❖ 蒸汽法
(1)将药物放入盆内,加水浸泡药物 约1∕3量,再加入适量黄酒、陈醋,浸泡1— 2小时,适当搅拌,药物经浸泡膨胀,装入 布袋,放入蒸锅,蒸30—40分钟(水开计 时)。
(2)戴手套取出药包,装入塑料袋保 温。
2.随时观察病人反应,如温度过热,可 将药包及护垫一同抬起散热,或向两旁移 动位置,直至病人可以耐受。随药包温度 下降,将贴近皮肤的毛巾渐次抽去,直至 药包敷于皮肤上。感觉温度不热时,取下 药包。每日1—2次,每次约30—4量再加入适量黄酒陈醋浸泡12小时适当搅拌药物经浸泡膨胀装入布袋放入蒸锅蒸3040分钟水开计四热敷方法1
中药热敷(溻渍)法
一、概述
中药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 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药热敷疗法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 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中药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 炎症及瘀血的吸收,中药热敷还可使药 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 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以下是一般的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1. 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
2. 煎煮中药: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一般建议煎煮20-30 分钟,以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过滤药汁: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药渣,得到纯净的中药药汁。
4. 调整温度:将药汁稍微冷却,待温度适宜后使用。
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塌渍前,先清洁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6. 涂抹药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浸湿药汁,拧至半干后,敷在要治疗的皮肤部位上。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以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
7. 保持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中药塌渍的时间。
一般建
议每次治疗20-30 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病情和药物而异。
8. 结束治疗:到达治疗时间后,取下纱布或毛巾,用清水轻轻洗净皮肤,拍干。
溻渍疗法是会注意什么

溻渍疗法是会注意什么溻渍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其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利用。
在使用溻渍疗法进行治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遵循,如下所述。
首先,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
通常情况下,溻渍时间可由10-30分钟不等,一般要在晚饭后与睡觉前进行。
同时,不要在身体疲劳或感冒等身体不适时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我们也需要注意环境的安全,确保环境整洁、通风,避免患者过度勒限造成不必要的急需,以及身体摆放位置是否安全。
其次,准备好溻渍的工具和配件。
在进行溻渍时,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工具和器具比如汤锅、水杯、毛巾和手套等。
同时,在选择汤锅和水杯时,需要特别注意其使用材料是否合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污染溻渍水。
第三,做好个人卫生与饮食习惯。
在使用溻渍疗法进行治疗时,我们要特别关注个人卫生。
比如,使用前必须洗手,避免手部细菌污染溻渍水。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与饮水习惯。
膳食应以淡为主,尽可能避免辛、酸、甜、咸等食物过多摄入,以及饮水时不要过于贪杯。
第四,注重好的保暖措施。
由于溻渍疗法属于中医药理性理疗法,对患者的整体身体所产生的影响是全身性的。
所以在进行治疗时,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好的保暖措施,避免病患体温过低、体内阳气流失,扰乱人体正常代谢。
最好使用大毛巾和浴巾,将患者的身体裹住,保证患者不过度失热,避免出现患者手足冰冷等症状。
最后,对于药材的选择及其配比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使用溻渍水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药材,并正确地进行配比。
同时,需要注意药材的质量以及其正确保存方法,避免药材被过度曝晒、触碰秽物等过程中,造成其质量下降、失去效力甚至被污染等情况。
此外,需严格遵循操作规律,避免建设副作用或药物过敏等身体问题。
总之,在使用溻渍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注重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保暖措施的必要性、药材的选择合理性与药材配比的正确性等多个方面的需要,从而在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实现快速详尽的治疗效果。
2023中医溻渍法技术操作规范TCACM 1403-2022

中医溻渍法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中医溻渍法相关的术语与定义,规定了使用中医溻渍法操作前的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操作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临床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个体诊所等)的从业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溻法 hydropathic compress溻者,湿敷也,用中药药液浸于药棉或药布后,敷于患处,即用药液湿敷。
3.2渍法 impregnation method渍者,浸渍也,用中药药液直接浸渍患部,即用药液泡洗。
3.3溻渍法 Ta Stain therapy将溻法与渍法结合的治疗方法,将中药药液通过泡洗与湿敷的方法作用于患处,使药液持久发挥其治疗作用。
3.4冷溻渍 cold humidification method将中药药液冷却至低于人体局部温度后溻敷于患处的操作治疗。
注:适用于阳热证、实证。
3.5热溻渍 hot humidification method将中药药液加热至高于人体局部温度后溻敷于患处,稍凉即换的操作治疗。
注:,适用于阴寒证、虚证。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操作原则溻渍药液的选择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与整体观为原则,根据患者体质状况,针对疾病不同证型、不同阶段,选择合适剂量的单味药或多味药配伍组方,经过严格的制备加工过程达到有效浓度,在临床用药时,还可以考虑加入中成药类外洗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复方黄柏液、四黄洗剂等。
此外,有毒药物的选择应经过炮制、减量、低频等方式减毒后使用,避免因药物毒性造成不良反应。
4.2 操作要点4.2.1 温度溻渍药液温度的选择应因人、因部位而异,并根据患处情况辨证选择[11],以保证温度适当并避免出现烫伤或效果不佳。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料,根据配方要求将中药材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泥土。
然后将中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材料充分吸水膨胀。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研磨均匀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煮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
接着,将蒸煮好的中药材料放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得到澄清的中药液。
最后,将澄清的中药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固体状的中药制剂。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操作流程,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料中的有
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
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中药炮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和中药保健品的生产中。
中医---溻渍

中医---溻渍•溻渍法编辑讨论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溻渍法是溻和渍两种医疗处理方法的合称。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敷于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前者相当于现代常用的湿敷法,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两法合称之溻渍法。
目录1.1历史记载2.2操作方法3.3主治病症4.4注意事项历史记载编辑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上载:“溻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须用汤水淋射之。
在四肢者,溻渍之”。
并指出其作用原理“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
盖汤有荡涤之功,……此调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
”因本法要把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所以以四肢远端的疾患为宜。
操作方法编辑依据具体病证所选的药物煎汤,去渣后,乘热将患部浸泡于药液中,浸泡时间与次数据具体病证而定。
主治病症编辑外伤疼痛黄酒煎(《中医简易外治法》) 鲜大蓟120g(干者60g),黄栀子120g,黄酒120g。
将大蓟和栀子放砂锅或搪瓷锅中,兑水5茶杯,煎开后再兑入黄酒,稍煎1分钟,过滤取汁,用新毛巾2条轮蘸药汁溻渍患处,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跌扑摔伤,局部血肿作痛者。
雷诺氏病回阳止痛洗药(《熏洗疗法》) 透骨草30g,当归、赤芍、川椒、苏木各15g,生南星、生半夏、生甘草、川牛膝、白芷、海桐皮各9g。
上药浓煎取汁,趁热将手指浸入药液浸渍,每日2次,每次1~2小时,每日1剂,15~30日为1疗程。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雷诺氏病。
疖芫花椒柏汤(《疖肿的中医调治》) 芫花、川椒各15g,黄柏30g。
上药共研细末,装纱布袋内加水2500~3000m|,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蘸汤溻渍局部,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疖、疔痈肿、毛囊炎等。
斑秃海艾汤(《外科正宗》) 海艾、菊花、薄荷、防风、藁本、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穗各6g。
将上药水煎取液,用毛巾或纱布蘸取药液溻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疗程。
中药塌渍的方法

中药塌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所选取的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
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水量剩下一半时关火。
用药液蘸取药棉或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度,然后敷于患处。
用保鲜膜覆盖,外加绷带固定。
每次敷药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每2-3小时敷一次。
塌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
中药材和操作步骤。
同时,在进行中药塌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感染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溻渍法操作规范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溻渍法除了治疗疾病外,在用途上有了新的发展,如药浴美容、浸足保健防病等。
【适应证】
阳证疮疡初起、溃后;半阴半阳证及阴证疮疡;美容、保健等。
【操作流程】常用方法有溻法和浸渍法。
溻法:用6-8层纱布浸透药液,轻拧至不滴水,湿敷患处。
①冷溻:待药液凉后湿敷患处,30分钟更换1次。
适用于阳证疮疡初起,溃后脓水较多者。
②热溻:药液煎成后,趁热湿敷患处,稍凉即换.适用于脓液较少的阳证溃疡,半阴半阳证和阴证疮疡。
③罨敷:在冷或热溻的同时,外用油纸或塑料薄膜包扎,可减缓药液挥发,延长药效。
浸渍法:包括淋洗、冲洗、浸泡等。
①淋洗:多用于溃疡脓水较多,发生在躯干部者。
②冲洗:适用于腔隙间感染,如窦道、瘘管等。
③浸泡:适用于疮疡生于手、足部及会阴部患者,亦可用于皮肤
病全身性沐浴,以及药浴美容、浸足保健防病等。
用2%-10%黄柏溶液或二黄煎冷溻,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疮疡热毒炽盛,皮肤焮红或糜烂,或溃疡脓水较多,疮口难敛者;葱归溻肿汤热溻,有疏导腠理、调通血脉的作用,适用于痈疽初肿之时;苦参汤祛风除湿、杀虫止痒,可洗涤尖锐湿疣、白疕等;五倍子汤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作用.煎汤坐浴,适用于内、外痔肿痛及脱肛等;鹅掌风浸泡方有疏通气血、杀虫止痒的作用,加醋同煎,待温,每日浸泡1-2小时,连续7天,适用于鹅掌风;香樟木有调和营卫、祛风止痒之功,煎汤沐浴,适用于瘾疹;桑皮柏叶汤沐头,能润泽头发,增添光泽,治发鬓枯黄;鲜芦荟汁、鲜柠檬汁敷面,可润肌白面,美容除皱;热水浸浴全身或浸足可发汗排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保健防病。
若配合按摩穴位,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
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淋洗、冲洗时,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夏季。
直避风凉。
华坪县中医医院
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