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

合集下载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门艺术和哲学,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柔克刚”、“快中带缓”、“以气御力”等。

其中,“以柔克刚”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原则之一,意指在搏斗中,要化解对手的力量,以柔软的方式应对对手的攻击,从而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制。

而“快中带缓”则是指在执行武术动作时,要综合运用快速和缓慢的动作,使对手无法捕捉到技术的变化,从而出其不意。

此外,“以气御力”则是强调通过调节呼吸和气息的方式,使身体和技术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时提高自身的气血流畅度和抗打击能力。

中华武术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套路与太极拳等。

内家拳注重内功修炼,强调通过练习内功而强化身体内脏器官,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灵活性。

外家拳则注重外功练习,强调通过练习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提高身体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套路作为中华武术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固定的招式组合,包括进攻、防守和应对多种情况的技术动作,是武术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强调以柔克刚,以舒缓的动作和流畅的呼吸来修炼身心,并融入了中医的理论和思想。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注重技击的技巧和内涵,是一门兼具文化底蕴和身体训练的综合性武术。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武术,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修养,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中华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的精髓,让其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闪耀光芒。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调养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武术理论知识点,包括武术的起源、基本理念、训练方法等。

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争,是人类为了自卫和生存而形成的一种格斗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战技能为核心,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各地域在传承和发展武术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使得武术具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武术的基本理念1. 技击与无力武术的核心理念是技击,即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攻击敌人或保护自己。

然而,真正的高手却能在技击的过程中展现出“无力”的境界。

这里的“无力”并非指没有力量,而是指在技击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和柔软,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2. 内外结合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修炼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气质。

外在的技术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砺,逐渐掌握技巧和动作的精髓。

而内在的气质则强调修炼内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耐力、意念集中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内外结合的修炼,武术能够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仅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武术的训练方法1. 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呼吸、站立、姿势、步法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基本功对于后续的技击训练和实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术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2. 技击训练技击训练是武术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方面的技巧练习。

通过与教练或其他学员的对练,能够不断磨砺技术,并且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

技击训练要求学习者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技巧的要领。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武术理论基础知识1. 武术的定义是什么?简要解释其内涵和特点。

武术是中国传统功夫的统称,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身体技能系统,包括技击、自卫和健身等方面。

其内涵主要包括武器操练、拳法和套路、散打以及内功修炼等方面。

武术的特点是强调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的集中发挥。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洪拳等。

以太极拳为例,其特点在于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用意念调动身体内的能量,通过舒展的动作来达到健身健体的目的。

形意拳则侧重于以形态、意念和呼吸来控制身体的运动,通过快慢、虚实的变化来迷惑对手,取得制胜的机会。

八卦掌多以旋转、转身和绕行的动作为主,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周身运动的连贯性。

3.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史前时期,大约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武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狩猎和战斗技能上,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被运用于战争,还成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和门派,丰富了武术的内涵与特点。

二、武术理论与实战应用1. 请介绍一下武术实战中的进攻和防守技巧,并给出相应的示例说明。

在武术实战中,进攻和防守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进攻技巧包括直拳、侧踢、摔法等,可以通过精确的拳击动作或腿法来打击对手。

例如,使用直拳可以通过快速的直线进攻将对手击倒。

防守技巧包括躲闪、格挡、借力等,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例如,通过躲闪对手的进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击。

2. 武术中的内功修炼对实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

内功修炼在武术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内功修炼,武者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战能力。

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武术理论考试重点

武术理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挤、按、採、挒、肘、靠等技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

3.集体表演集体表演是指多人(竞赛中通常要6人以上)徒手、器械活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演练的套路形式。

练习时可变换队形,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4.功法运动: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

5.提膝平衡:左臂向上伸直,手外翻右臂背后,手做勾手,右腿支撑,左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并垂扣于左腿前侧,两眼向左平视。

6.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7.仆步:两脚开立,一腿全蹲,大小腿贴紧,全脚掌着地,膝关节外展;另一腿侧扑伸直,脚尖内扣,全脚掌着地;开跨,挺胸,塌腰,上体微前倾。

仆左腿为左仆步。

8.立圆舞花:两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贴紧身体两侧,由上向前,向下绕立圆转动。

填空题1.;四击:踢、打、摔、拿八法: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

2.1987日本横滨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8亚奥理事会通过决议,把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 崇尚武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4. 散打的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禁止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5. 传统拳有:长拳,南拳,太极拳6. 腰部的练习方法有:下腰,涮腰,翻腰,甩腰7. 腰功练习方法:俯卧起坐,俯卧体后驱、肋木举腿,握杠涮腰。

8. 刀:刀身、刀柄;刀身有刀尖、刀刃‘刀背组成;刀柄有护手、柄首组成,并配置刀彩和刀鞘。

9. 直摆性腿法: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屈伸性腿法:弹腿、蹬腿、侧踹10. 武术图解知识:记录套路时先从下肢、然后上肢,最后目视方向【武术的内容和分类:1.功法运动:内壯功、外壮功、轻功’柔功2.套路运动:单练、对练、集体演练3.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长兵】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动作名称.术语的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等方面的内容判断题:1.武术图解中的文字叙述过程中,一般先写上肢,再写目视方向,最后强调下肢。

武术理论

武术理论

1.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2.长拳短打:后来,人们将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称为长拳类。

而贴身近战、势险节短、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的拳术称为短打类。

3.内家外家: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外家。

到民国期间发展成“主于搏人”“亦足以通利关节”者,称为外家拳;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引导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

后来有把太极、形意、八卦归为内家拳的说法。

4.少林派武当派:少林派拳技有少林拳、罗汉拳、少林五拳等。

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

内家者盖起于张三丰。

陈王庭太极拳创始人。

6.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

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受力,前三后七。

7.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

徒手: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制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器械: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的对练套路。

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抢,对刺剑等。

徒手与器械: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

10.徒手对练:是以积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8.太极拳:陈、扬、吴、孙、武。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

太极拳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缩旋转方法。

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达到任督两脉和布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技法特点: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展示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项独特的体育项目。

首先,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太极哲学、中医学、易经等传统学问。

太极哲学强调阴阳平衡、柔和强大的理念,体现在武术中就是“以柔克刚”,通过化解对手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气血运行的重要性,武术通过练习呼吸和动作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灵敏度。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和八卦图也对武术的招式和套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帮助武者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其次,中华武术的实践技术包括基本功、套路和对练。

基本功是武术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起支、踢腿等动作,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

套路则是各种招式的有机组合,包括单人套路和双人对练,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来锻炼武者的技术和意志。

对练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练习,既考验技术的熟练程度,也考验武者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更是对实战技术的完美结合。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者们能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展现出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魄力。

在当今社会,中华武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热衷,成为了一种健身锻炼、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理论知识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精髓和内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将其传承发扬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与光彩。

武术基础理论

武术基础理论
武术基础理论
第一章 武术概述
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 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 动形式,注重内外 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第一节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武术的起源和历代发展概况 (一) 武术的起源
(二) 历代武术发展概况 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 (一)武术在国内的普及与提高 (二)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发展
(一)拳 术
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
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 八卦掌、通背拳、劈挂拳、八极拳、翻 子拳、戳脚、少林拳、地躺拳、象形拳 等。
(二)器 械
器械是指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 器械等四种套路运动。 短器械包括刀术、剑术、匕首等; 长器械包括棍术、枪术、大刀等; 双器械包括双刀、双剑、双枪、双鞭等; 软器械包括三节棍、九节鞭、绳镖、流 星锤等。
第一节 武术教学特点
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
第二节 武术教学方法
指导法
讲解、示范、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
练习法
练习方法、练习形式
评价法
观察与提问、抽查与测验、教学比赛
指导法
讲解
内容
基本技法、动作规格、攻防意义、 关键环节、易犯错误
思考题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讲解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中如何运用完整与分解示范 套路教学的步骤和要求 ……
第六章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武术基本功——是指为更好地掌 握武术技法,发展某项专门素质 的基础功法练习
包括腰功、腿功、臂功、桩功
武术基本动作——是指武术拳术 中最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
主要包括肩、肘、手、髋、膝、 足的基本攻防方法与跳跃、平衡 动作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1、武术的本质特性是()A 艺术性B 体育性C 技击性D 表演性答案:C解析: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质特性是技击性。

2、武术在历史上曾被称为()A 武艺B 国术C 技击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武艺、国术、技击等。

3、以下不属于武术内容的是()A 舞蹈B 套路C 格斗D 功法答案:A解析:武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套路、格斗和功法,舞蹈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4、武术套路运动主要包括()A 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B 拳术、剑术、刀术、枪术C 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D 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武术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等形式。

5、长拳的特点是()A 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B 刚柔相济、节奏分明、连绵不断C 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绵绵不断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长拳的特点表现为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6、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A 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B 陈式、杨式、李式、武式、孙式C 陈式、杨式、吴式、郝式、孙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流派。

7、南拳的特点是()A 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B 动作舒展大方、下肢动作较多C 动作灵活多变、注重身法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南拳的特点是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步法稳固。

8、刀术的运动特点是()A 勇猛快速、刚劲有力B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C 灵活多变、气势恢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有“刀如猛虎”之说。

9、剑术的运动特点是()A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B 刚柔相济、吞吐自如C 勇猛快速、气势磅礴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剑术的特点通常表现为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

10、枪术的运动特点是()A 力贯枪尖、走势开展B 枪扎一线、灵活多变C 上下翻飞、变幻莫测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枪术要求力贯枪尖,走势开展,有“枪扎一条线”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10.配乐项目必须在不带歌词的音乐伴奏下进行。

11.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有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一种形式。

12.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3.唐时,实行武举制,用“武艺、力量、身体和语言”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武术的快速发展。

14.B组评演练水平分,由3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3分。

15.传统的太极拳有武式、吴式、杨式、孙式、陈式等。

16.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步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之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所组成。

17.关于“武术”一词,始见于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

18.武术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19.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

20.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21.武术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22.武术套路教学课教案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即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课后小结。

23.武术传习中,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具备有手德、口德、公德。

24.其他拳术中第二类为通背拳、翻子拳、劈挂拳。

25.太极剑,集体项目套路完成时间为3~4分钟。

26.武术套路竞赛按年龄分有成年组、青少年组、儿童组。

27.武术套路比赛中出界扣0.1分。

28.武术运动按照运动形式分类,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

29.武术套路比赛中失误倒地扣0.3分。

30.武术套路是由若干个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都包含着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劲力方法、精神意思、节奏风格等要素。

31.少林拳是少林武术的总称,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32.武舞是一种最古老的徒手或手持器械,有规律或没规律的舞动形式。

33.传统套路双器械包括:双刀、双剑、双钩等。

34.仲裁委员会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结果。

35.其他拳术中第二类为地躺拳、象形拳。

一、武术裁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平行端正,作风正派,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熟悉武术竞赛规则,并熟练掌握裁判法。

3.掌握一定的武术技术与专业基础理论。

4.遵守大会纪律,执行裁判工作管理条例,能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做好裁判工作。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二、武术教学中的哪些情况下采用完整教学法?1.学习新动作时,给学生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示范和讲解时,可用完整教学法。

2.学习技术动作的结构、方法比较简单的动作时,用完整教学法。

3.学习技术动作的方向、路线比较简单的动作时,用完整教学法。

4.对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或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采用完整教学法。

三、抱拳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左手大拇指屈曲内扣表示不自大,不骄傲。

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学,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四、武术的价值有哪些?1武术的技击价值2武术的观赏价值3武术的健身价值4武术的教育价值5武术的经济价值五、武术套路比赛,各套路完成的时间?(1)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成年不得少于1分20秒。

(2)太极拳自选套路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4)太极剑、集体项目3-4分钟。

(5)其它拳术、其他器械套路,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对练不得少于50秒。

(6)按年龄分组时,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青少年(含儿童)不少于1分10秒。

六、武术套路比赛裁判长的评分与扣分?1.裁判长参与B组“演练水平”的评分,但一般不予公示。

凡场上裁判员评分出现不允许的差数时,即参与评分。

其调整的方法是:裁判长的评分参与裁判员的有效分之中,取中间分数的平均值。

2.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重作、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

七、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第一步,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主要通过教师的正确讲解示范,给学生建立动作的初步概念。

第二步,基本成型期。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与工整。

第三步,连贯定型期。

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不再是呆板的分解动作,而是流畅连贯的完整动作示范。

第四步,巩固定型期。

进一步要领会套路动作的特点,通过对动作劲力、作用、性质进行分析,阐明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的结合。

八、武术套路竞赛规程?1)竞赛名称2)目的任务3)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4)竞赛日期与地点5)参加单位和参加办法6)竞赛项目7)报名、报到、8)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9)裁判员和仲裁委员会及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10)注意事项以上各项,可根据竞赛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九、武术套路创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注意竞赛规则(二)注意起、收势的处理(三)注意照顾全面发挥特长(四)注意追求变化(五)注意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十、武术竞赛场地是如何规定的?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场地四周内沿均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为8米。

两个比赛场地的距离6米以上。

十一、简述武术套路的教学特点?武术套路的教学有四个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武德为先,注重礼仪;②基本功、基本技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③注重直观教学。

侧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④强化攻防意识,重视精气神。

一、武术运动按照运动形式分类有哪些具体内容?(一)套路运动1.单练(1)长拳(2)太极拳(3)南拳(4)形意拳(5)八卦掌(6)通背拳(7)八极拳(8)翻子拳(9)劈挂掌(10)少林拳(11)戳脚(12)地躺拳(13)象形拳(1)剑术(2)刀术(3)枪术(4)棍术(5)大刀(6)双刀(7)双剑(8)双钩(9)九节鞭(10)三节棍(11)绳标2..对练(1)徒手对练(2)器械对练(3)徒手与器械对练3.集体项目(二)搏斗运动1.散打2.推手3。

短兵二、武术套路自选项目评分标准内容,赢得分与最后得分如何确定?答:武术套路竞赛各项目评分均为10分制。

1.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A组评动作质量分,由三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5分。

2.演练水平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B组评演练水平分,由三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3分。

3.难度动作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C组评动作难度分,由三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2分。

4.运动员实际应得分的确定:动作质量的应得分、演练水平的应得分和难度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5.运动员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三、武术套路比赛各裁判组的工作都有哪些/1.裁判长:组织裁判组的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规则。

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在竞赛中,指挥全组上下场工作。

把握评分尺度,临场发生问题,依据规则果断处理。

比赛时,负责运动员比赛套路创新难度的加分。

执行比赛中对重做、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

向运动员和观众宣布最后得分。

赛后及时总结。

比赛结束要抓好收尾工作和裁判员的鉴定工作。

2.裁判员:赛前认真全面地学习规则,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裁判长提出,以便解决。

熟练评分仪器的操作方法。

比赛中,听从裁判长指挥,精力集中,熟练的执行规则,独立准确的评分。

赛后参加小组小结,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比赛结束后上交自我鉴定。

3.计时、记分员:要熟悉比赛规则,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赛前进行模拟练习,争取在比赛中熟练自如,准确无误,及时把运动员的演练时间和评分结果清楚的填入评分表,并报告裁判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