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
武术理论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武术基础理论

明清时期我国武术文化的完备形 态
• • • • • 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 武术内功的形成。 武术套路的形成。 内家拳的出现。 对武德的明确要求。
近代中国武术发展概况
• 1910年,武术名家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 体育会。 •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 馆。 • 马良编订《武术新教材》
3、古代武术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武术发展特点: (1)武技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最突出 的表现就是武技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和 娱乐性。 (2)搏斗技术向多样化发展。 (3)技击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
• 《庄子· 说剑》: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 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 《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论剑:“……凡手 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 妇,夺之似惧虎……”
• 长拳的特点: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迅 静定、节奏鲜明。 • 四击:踢、打、摔、拿 • 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 气息、劲力、功夫 • 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入 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 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极拳的特点与健身原理
• 据考证,陈王廷为太极拳的创始人 • 现在太极拳流传较广的有:陈式、杨式、 吴式、武式、孙式等派太极拳。
(1)武术对现代人良好竞争意识的培养 (2)武术对现代人建立正确人生观与和谐人际关 系的影响。 (3)武术对培养现代人意志品质的作用
• 武德的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 抱拳礼新内涵: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 右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 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 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 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调养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武术理论知识点,包括武术的起源、基本理念、训练方法等。
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争,是人类为了自卫和生存而形成的一种格斗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战技能为核心,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各地域在传承和发展武术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使得武术具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武术的基本理念1. 技击与无力武术的核心理念是技击,即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攻击敌人或保护自己。
然而,真正的高手却能在技击的过程中展现出“无力”的境界。
这里的“无力”并非指没有力量,而是指在技击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和柔软,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2. 内外结合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修炼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气质。
外在的技术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砺,逐渐掌握技巧和动作的精髓。
而内在的气质则强调修炼内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耐力、意念集中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内外结合的修炼,武术能够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仅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武术的训练方法1. 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呼吸、站立、姿势、步法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基本功对于后续的技击训练和实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术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2. 技击训练技击训练是武术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方面的技巧练习。
通过与教练或其他学员的对练,能够不断磨砺技术,并且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
技击训练要求学习者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技巧的要领。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武术理论基础知识1. 武术的定义是什么?简要解释其内涵和特点。
武术是中国传统功夫的统称,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身体技能系统,包括技击、自卫和健身等方面。
其内涵主要包括武器操练、拳法和套路、散打以及内功修炼等方面。
武术的特点是强调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的集中发挥。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洪拳等。
以太极拳为例,其特点在于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用意念调动身体内的能量,通过舒展的动作来达到健身健体的目的。
形意拳则侧重于以形态、意念和呼吸来控制身体的运动,通过快慢、虚实的变化来迷惑对手,取得制胜的机会。
八卦掌多以旋转、转身和绕行的动作为主,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周身运动的连贯性。
3.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史前时期,大约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武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狩猎和战斗技能上,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被运用于战争,还成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和门派,丰富了武术的内涵与特点。
二、武术理论与实战应用1. 请介绍一下武术实战中的进攻和防守技巧,并给出相应的示例说明。
在武术实战中,进攻和防守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进攻技巧包括直拳、侧踢、摔法等,可以通过精确的拳击动作或腿法来打击对手。
例如,使用直拳可以通过快速的直线进攻将对手击倒。
防守技巧包括躲闪、格挡、借力等,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例如,通过躲闪对手的进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击。
2. 武术中的内功修炼对实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
内功修炼在武术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内功修炼,武者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战能力。
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分析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分析一、理论方面1. 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着力点,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导向。
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并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和需求进行制定。
对初学者来说,教学目标可以是掌握基本动作和基础技巧;对进阶学习者来说,教学目标可以是提高技巧水平和培养竞技能力。
2. 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武术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技术动作、技能要求、理论知识等进行分类,然后依次有序地进行教学。
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调整,让学习者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识。
3.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手段,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具有直接影响。
基于武术的特点,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示范-示范学习法、讲解-演示-练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形式。
选用和组织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
二、方法方面1. 渐进式教学法:武术技术复杂且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法。
即先从简单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开始教学,逐步引导学习者向难度较大的技术过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稳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习者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层次。
然后根据各个层次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3. 个性化教学法:每个学习者的差异性是不可忽视的。
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习者的特长和兴趣进行教学。
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者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而言,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应当有理论为支撑,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实现学习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通过合理选用和组织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武术理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挤、按、採、挒、肘、靠等技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
3.集体表演集体表演是指多人(竞赛中通常要6人以上)徒手、器械活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演练的套路形式。
练习时可变换队形,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4.功法运动: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
5.提膝平衡:左臂向上伸直,手外翻右臂背后,手做勾手,右腿支撑,左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并垂扣于左腿前侧,两眼向左平视。
6.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7.仆步:两脚开立,一腿全蹲,大小腿贴紧,全脚掌着地,膝关节外展;另一腿侧扑伸直,脚尖内扣,全脚掌着地;开跨,挺胸,塌腰,上体微前倾。
仆左腿为左仆步。
8.立圆舞花:两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贴紧身体两侧,由上向前,向下绕立圆转动。
填空题1.;四击:踢、打、摔、拿八法: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
2.1987日本横滨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8亚奥理事会通过决议,把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 崇尚武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4. 散打的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禁止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5. 传统拳有:长拳,南拳,太极拳6. 腰部的练习方法有:下腰,涮腰,翻腰,甩腰7. 腰功练习方法:俯卧起坐,俯卧体后驱、肋木举腿,握杠涮腰。
8. 刀:刀身、刀柄;刀身有刀尖、刀刃‘刀背组成;刀柄有护手、柄首组成,并配置刀彩和刀鞘。
9. 直摆性腿法: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屈伸性腿法:弹腿、蹬腿、侧踹10. 武术图解知识:记录套路时先从下肢、然后上肢,最后目视方向【武术的内容和分类:1.功法运动:内壯功、外壮功、轻功’柔功2.套路运动:单练、对练、集体演练3.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长兵】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动作名称.术语的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等方面的内容判断题:1.武术图解中的文字叙述过程中,一般先写上肢,再写目视方向,最后强调下肢。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展示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项独特的体育项目。
首先,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太极哲学、中医学、易经等传统学问。
太极哲学强调阴阳平衡、柔和强大的理念,体现在武术中就是“以柔克刚”,通过化解对手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气血运行的重要性,武术通过练习呼吸和动作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灵敏度。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和八卦图也对武术的招式和套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帮助武者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其次,中华武术的实践技术包括基本功、套路和对练。
基本功是武术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起支、踢腿等动作,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
套路则是各种招式的有机组合,包括单人套路和双人对练,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来锻炼武者的技术和意志。
对练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练习,既考验技术的熟练程度,也考验武者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更是对实战技术的完美结合。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者们能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展现出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魄力。
在当今社会,中华武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热衷,成为了一种健身锻炼、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理论知识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精髓和内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将其传承发扬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与光彩。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1、武术的本质特性是()A 艺术性B 体育性C 技击性D 表演性答案:C解析: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质特性是技击性。
2、武术在历史上曾被称为()A 武艺B 国术C 技击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武艺、国术、技击等。
3、以下不属于武术内容的是()A 舞蹈B 套路C 格斗D 功法答案:A解析:武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套路、格斗和功法,舞蹈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4、武术套路运动主要包括()A 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B 拳术、剑术、刀术、枪术C 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D 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武术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等形式。
5、长拳的特点是()A 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B 刚柔相济、节奏分明、连绵不断C 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绵绵不断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长拳的特点表现为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6、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A 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B 陈式、杨式、李式、武式、孙式C 陈式、杨式、吴式、郝式、孙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流派。
7、南拳的特点是()A 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B 动作舒展大方、下肢动作较多C 动作灵活多变、注重身法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南拳的特点是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步法稳固。
8、刀术的运动特点是()A 勇猛快速、刚劲有力B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C 灵活多变、气势恢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有“刀如猛虎”之说。
9、剑术的运动特点是()A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B 刚柔相济、吞吐自如C 勇猛快速、气势磅礴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剑术的特点通常表现为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
10、枪术的运动特点是()A 力贯枪尖、走势开展B 枪扎一线、灵活多变C 上下翻飞、变幻莫测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枪术要求力贯枪尖,走势开展,有“枪扎一条线”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2.长拳短打:后来,人们将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称为长拳类。
而贴身近战、势险节短、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的拳术称为短打类。
3.内家外家: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外家。
到民国期间发展成“主于搏人”“亦足以通利关节”者,称为外家拳;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引导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
后来有把太极、形意、八卦归为内家拳的说法。
4.少林派武当派:
少林派拳技有少林拳、罗汉拳、少林五拳等。
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
内家者盖起于张三丰。
陈王庭太极拳创始人。
6.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
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受力,前三后七。
7.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
徒手: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制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器械: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的对练套路。
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抢,对刺剑等。
徒手与器械:是一方徒手,
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
10.徒手对练:是以积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8.太极拳:陈、扬、吴、孙、武。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
太极拳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缩旋转方法。
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达到任督两脉和布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技法特点: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微向内微曲,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松腰敛臀圆档心静体松意注呼吸深长自然采用采用腹式呼吸来加深呼与吸的深长。
势势意连形随轻沉虚实兼备
9.八卦掌: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体的拳术。
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
八卦
掌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绕圈走圆为基本运动形式,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随走换势、身捷步灵、行步平稳、摆扣清晰、纵横交错、协调圆活。
技法特点:三形三式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如猴,换势似鹰”,三势“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
三空三扣三空手脚胸心涵空三扣两肩、手心脚心、牙齿要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十要三病
套路教学:一,重视基本功、基本工作的练习二,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三,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击风格四,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12.套路教学方法:直观、完整与分解、语言、预防与纠错、练习、比赛法等。
直观教学法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面的运用,侧向心经镜面、正向行径侧面、不能前两者斜面、复杂繁难动作多面。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的缺点是遇到比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动作时,学生不易正确地掌握动作细节,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分解教学法: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的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更好更快地达到动作要求。
语言法: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提示,能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何时运用?a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b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c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不宜将动作分解得太碎,教学中应尽快的过度到完整动作,以免影响动作的完整性。
语言法中讲解法是用的最多的。
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提示,能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口令:长拳口令声音洪亮短促有力,太极拳则较柔和缓慢。
14.练习法:重复、变换、综合(个人分组集体)
15.教学内容、运动负荷:练习密度一般应设计在40%左右,一般平均心率以130~145次/分为宜。
新授教材练习密度较大,可以达到50%,不能低于30%
16.评价的手段与方法:一种是对教学的相关内容,分别作定性的评价。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也较为粗糙的办法。
另一种则是运用数学方法,使各项教学内容量化,以得出较为精确的量化指标。
这是一种较复杂,也较为准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常用这种办法。
17.武术套路创编依据:A依据武术套路的自身特点B依据不同任务及演练对象的特点C依据体育美学中形式美的法则。
18.长拳套路创编应注意的问题:A注意理解竞赛规则B照顾全面,发挥特长C最求变化D注意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
11图解: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需要图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称为图解,用图表示动作的姿势、方向、路线,用文字说明动作过程、方法和要领。
20.图:是对各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结束姿势以及动作过程中分解动作姿势的外形描绘,包括固定拍摄角度的正面图,背、侧面图(背、侧向镜头的加拍图片,即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