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跟师笔记

合集下载

针灸跟师笔记2篇

针灸跟师笔记2篇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刘先生,男,22岁,突发面红呓语2天,时歌时呼,头晕,大便秘,称胸闷。血压:150/100mmHg,夜卧欠安。胃纳、二便尚调。其兄看守,留针30分。言语清楚,理智恢复……旁观者皆称奇。
处理:针双足之太冲、行间穴,留针10分钟,试以白开水,供其饮用,答曰已不觉有酸味。其妙无穷,嘱咐患者再行3次针灸巩固。
学习体会:《内经》曰:“五味者,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胃)。”对患者口中所感之味,可断系何经之疾,而以配穴施针灸,当收妙效
指导老师签名:
学习体会:《内经》:“心在色为赤,肝在色为青,脾在色为黄,肺在色为白,肾在色为黑。”现于面而应于病,察患者之面,可推断病之所在,从而取病经之穴以施灸,当可收效。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7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赵小姐,女,32岁,初诊时即称口酸。自云饮水如饮醋等语,吃菜称酸,吃糖亦酸,吃水果包括香蕉皆称酸。起初老师以为其胃酸过多,本想针其背穴“至阳”减其胃酸,忽想起“酸为肝之味”此语,不妨一试。

师承针灸落枕病跟师笔记

师承针灸落枕病跟师笔记

选择题:落枕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颈部疼痛B. 颈部活动受限C. 手臂麻木(正确答案:此症状更常见于颈椎病,非典型落枕表现)D. 肩部酸痛针灸治疗落枕时,常用的主穴不包括:A. 阿是穴(正确答案:此为痛点,常作为配穴使用,非特定主穴)B. 风池穴C. 后溪穴D. 悬钟穴下列哪项不是针灸治疗落枕的配穴原则?A. 根据辨证分型选穴B. 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C. 只取患侧穴位,不取健侧(正确答案)D. 注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在针灸治疗落枕的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是不正确的?A. 针刺前需对穴位进行严格消毒B. 进针时手法应轻快,避免过度刺激C. 留针期间患者可以自由活动颈部(正确答案:留针时患者应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影响效果)D. 起针后应按压针孔,防止出血落枕患者针灸治疗后,以下哪项护理建议是不恰当的?A. 避免颈部受凉B. 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C. 立即进行剧烈的颈部运动以锻炼颈部肌肉(正确答案)D. 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玩手机针灸治疗落枕时,风池穴的主要作用是:A. 疏通颈部经络(正确答案)B. 缓解肩部疼痛C. 治疗头痛D. 改善眼部疲劳针灸治疗落枕的疗程通常为:A. 1-2次即可痊愈B. 3-5次为一个疗程(正确答案)C. 需要连续治疗一个月D. 根据患者情况无限期延长在针灸治疗落枕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晕针现象,以下哪项处理措施是不正确的?A. 立即停止针刺B. 将针全部拔出(正确答案:应先拔出部分针,观察患者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C. 让患者平卧休息D. 必要时给予急救处理针灸治疗落枕的远期疗效主要取决于:A. 针灸医师的技术水平B. 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轻重C.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保养(正确答案:远期疗效更看重患者自身的维护和保养)D. 针灸治疗的次数和频率。

针灸师带徒学习跟师笔记中风

针灸师带徒学习跟师笔记中风
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上肢肌力III级,活动较初诊时明显改善,右鼻唇沟稍浅,肘、腕、指关节轻度挛缩,考虑此时上肢伸肌肌力相对不是(阴急阳缓),故极泉改为“从阴引阳”针法,扶阳抑阴,针之引发手指伸展,增强伸肌力量,以引导阴阳达到新的平衡,余穴继前治疗。继针4疗程,患者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下肢肌力4+级,日常生活能力基本自理继续治疗。
跟 师 笔 记
学术继承人
xxx
工作单位
xxx
记录日期
2018年3月10日
指导老师
xxx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曹某,男,50岁,于2018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左侧半身不遂1个月。
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2018年3月2日晨起时自觉头痛,自测血压190/100mmH,口服降压药(卡托普利50mg)。下午5时出现呕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急送某院,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约50ml,遂收入院治疗,经治病情稳定出院,继续求助于针灸治疗。
查体:神志尚清,血压200/110mmHg.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1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
治法:通督调神,平衡阴阳。
处方及操作:头部:上星透刺百会、印堂,平补平泻;完骨(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颧髎、巨髎、地仓、颊车,提插写法;上肢:极泉,提插泻法,“从阴引阴”针法,引发上肢及手指屈曲;配合肩贞、肩前、抬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等,直刺提插补法;下肢:血海、梁丘、足三里、复溜、丰隆、阳陵泉等,直刺提插补法;大钟提插泻法。除极泉、复溜、大钟不留针外,余穴留针30分钟,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并嘱加强肢体被动运动,适当主动运动,保持肢体功能位。

针灸科跟师心得

针灸科跟师心得

针灸科跟师心得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针灸疗法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终于,有机会走进针灸科,跟随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这一段经历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记得第一天到针灸科,那种紧张又期待的心情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科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气,患者们或坐或卧,神情各异。

我的老师是一位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前辈,他简单地跟我介绍了一下科室的基本情况,然后就开始忙碌起来。

我跟在老师身后,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第一位患者是一位患有肩周炎的阿姨,只见老师先是耐心地询问了阿姨的病情和症状,然后让阿姨坐好,开始仔细地寻找穴位。

老师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指在阿姨的肩膀上轻轻按压,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是肩髃穴,这是肩贞穴……”找到穴位后,老师拿出消过毒的银针,手法娴熟地扎了下去。

我在一旁看得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心里直嘀咕:“这得多准的手法才能一下子就找准穴位啊!”扎完针后,老师还会轻轻地捻动银针,问阿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阿姨说感觉肩膀上有一股温热的气流在涌动,疼痛似乎减轻了不少。

老师笑着点点头,然后叮嘱阿姨要注意休息,不要提重物。

接下来的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因为长期对着电脑工作,导致颈椎出了问题。

老师让小伙子趴在床上,然后开始在他的脖子上寻找穴位。

这一次,我凑得更近了,想要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找穴位的。

只见老师用手指在小伙子的脖子上量来量去,然后突然停住,说:“就是这里!”一针下去,小伙子“哎呀”叫了一声。

老师连忙问:“疼吗?”小伙子说:“有点胀胀的感觉。

”老师说:“这就对了,说明针感有了。

”在这一天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患者,有因为腰疼来的大爷,有因为面瘫来的大妈,还有因为失眠来的小姐姐。

每一位患者,老师都认真对待,根据他们的病情制定不同的针灸方案。

有一次,来了一位患有偏头痛的大叔。

大叔说他这头疼的毛病已经好几年了,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

老师听了,仔细地给他把了脉,看了舌苔,然后说:“别担心,咱们试试针灸。

”老师在大叔的头上和手上扎了好几针,还在针上通了电。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针灸科跟师笔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针灸,科跟师,笔记,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20XX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工作跟师笔记篇二: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浅谈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体会巷道卫生院中医馆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

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针灸跟师笔记第3到第4篇

针灸跟师笔记第3到第4篇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8年01月07日
指导老师先生,男,32岁,自18岁时即常头痛,其中有10年未痛,近又忽发,面色青,左关弦实,双太阳偏头抽痛,尤其夜里11时~凌晨3时不成眠。
处理及学习体会:青属肝,夜里11时~凌晨1时为胆气旺,凌晨1~3时肝气旺,针肝经之太冲、胆经之丘墟及阳辅以泻法,当夜止痛。二日后再加针外关计四次。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25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赵某,男,48岁。因过食生冷,呃逆不止,声短而频,不能自制,难以入睡,情绪烦躁不安,痛苦异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呃逆(胃中寒冷证)
处理:针刺双内关,中脘、神阙穴艾灸,后毫针加灸左章门、右合谷。针后呃逆即停。
指导老师签名:
学习体会:此症饮冷伤及脾胃,胃不和寝不安。当以温通法,疏通气机。治以疏肝、和胃、降逆。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亦为足厥阴与少阳之会,为八脉之脏会故为脏气出入之门户,为脾之募穴,擅长疏肝健脾,“肝藏血,脾统血”,所以有较强的养血活血之功效。《针灸甲乙经》曰:“奔豚腹胀,章门主之。”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属阳主表,可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左章门、右合谷,一阴一阳,主调气机不畅,可使气机左升右降,和胃降逆。章门穴为脏气出入之门户,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养血活血之功效,与合谷穴相伍,升降有序,呃逆得解。

针灸师带徒学习跟师笔记-肩周炎

针灸师带徒学习跟师笔记-肩周炎

针灸师带徒学习跟师笔记-肩周炎肩周炎针灸疗法:1、选穴:合谷,肩太阴,京2、指法:点刺,挟刺,横插。

3、加档:主穴加深、减,俞口斜跷,太阳表面小腿壮穴(强膊),太阳关节沟上表面(消痹),小腿膝胫强力拧滚,太阴关节内侧(清神替泻),小腿膝内侧(活血化瘀),大腿之中(出血),膝后腋切上方巨太阳(活血止痛),大腿之中支沟,大腿粗隆之上防护经(减痹丝痒),大腿下防护经上表(止痛)。

4、禁忌:(1)湿热类痉挛疾患,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畏寒性关节炎,肌肉痉挛,及腱性痉挛。

(2)脱髓麻痹及昏迷患者;(3)病情外伤;(4)皮肤病变;(5)穴位有充血性病变;(6)儿童及孕妇。

5、穴位:(1)合谷:位于肩膊肩棘上方,颈内旋第一跖骨外面,当第一跖骨上髁中点和肩棘缘中点夹直径1.5指宽凹陷处。

用挟刺或横插法点刺0.3~0.5尺。

(2)肩太阴:位于肩带太阴旁,肩带边缘上点和肩棘缘中点夹距。

用挟刺或横插法点刺0.5~0.7尺。

(3)京:位于肩间肌肌群外上1寸,肩胛骨外側表面凹陷处。

点刺0.2~0.3尺。

6、操作步骤:(1)先搓揉或敲打肩周炎患者肩部,做淋巴排污及肩部肌肉镇痛按摩;(2)在合谷、肩太阴、京三穴,以挟刺或横插的劲度下注射針刺,表面性肩周炎正常同时刺入5~7支针,内伤性肩周炎刺入10支以上针;(3)穴位针刺时,拿針意要放松,針锋细嫩,使针与皮肤相接;(4)持针4~6分钟,然后拔出,重复2~3次;(5)整个施疗过程持续10~15分钟。

7、注意事项:(1)针灸治肩周炎时,针入得浅入得快,有所耐受,有明显的痛感但不影响普通对话;(2)灸疗的力道及技巧应根据患者的反映来微调,若患者痛感增强,则应减轻力度,若痛感减弱,则应增加力度;(3)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如出现恶心、发冷、汗出、呼吸骤等不良反应时,可暂停此次针灸疗法(4)每次灸疗前均应检查皮肤状态,若发现有出血、潮红、瘙痒、灼热等异常状况者,不宜针刺;(5)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项部温度,不得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意外症状。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血压:186/112mmHg,夜卧欠安。胃纳、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取穴行间、风池。针用泻法。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木火偏盛所致。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取穴行间、风池。针用泻法。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木火偏盛所致。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血压:186/112mmHg,夜卧欠安。胃纳、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取穴行飞、风池。针用泻法。每日治疗1次。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8年01月2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跟师笔记
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
2020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工作跟师笔记
篇二: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
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
——浅谈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体会
巷道卫生院中医馆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

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

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和体质,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

再次,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

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

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
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

因此在春夏季节针灸后的患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易至风邪入侵,务必叮
嘱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风,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则,灵活取穴
1.先后次序的灵活应用由于人体每一个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时有主穴和配穴之分。

在我院朱宝医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针灸学的普遍应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这八句话,共四十个字。

每一句讲了一个穴位,一句五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

对于初学针灸的我们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启示。

朱宝医师还特别强调取穴的先后次序,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人分清主次,灵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顺序。

如发作性痛症,易先刺远隔穴位,运用导气手法,通过经络的远隔诱导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处穴位,就可避免病变部位因疼痛过敏引起的肌肉紧张,造成进针困难,加重疼痛。

又如胃痛时常先刺远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经痛先泻合谷,再取头面部穴位。

可见,取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2.循经选穴的原则临症选穴配伍,朱宝医师倡导按照“循经选穴”的原则,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机和症候,在其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穴配方。

在明确辩证的前提下,直接选取与病情相关经脉上的
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取经脉循行远隔部位的经穴作为主穴,这些穴位是经络之
上下、出入的处所,具有远近联系的功能,对本经头面、躯干、脏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临床循经取穴法的高度概括。

在临床应用中以本经取穴和他经取穴多见。

如手厥阴经病变出现的心绞痛、心悸取内关,手太阴经病变的咳嗽取尺泽,咯血取孔最等。

此外还有中病旁取,远近取穴法等多种取穴法,临床上根据病情酌情应用。

3.疼痛选穴以“以痛为愉”的原则在循经选穴的基础上,直接选取患部经脉循行所达的穴位,以局部选穴为主。

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听宫,膝痛刺犊鼻等。

4.灵活补泻,辨证施治在补泻手法的应用上,朱宝医师重视针刺手法,认为恰如其分的运用补泻手法是针灸疗效的关键,认为进针得气后,应根据个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和气血盛衰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即轻补、大补、平补、轻泻、大泻、平泻、平补平泻等七法。

对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

如一例胆绞痛患者的治疗,初期采用大泻法针刺阳陵泉止痛后,改用平泻法刺其他穴位,使经气保持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针灸理疗的方法,取
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
中医世界里,这些都只是皮毛,总结出一点体会与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不足之处,请见谅。

篇三:跟师笔记模板
四川省第五批中医药老专家师承







管理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导老师姓名:罗云继承人姓名:严欢
记录时间段: 2020-2020年
跟师笔记
炙甘草6g 柴胡15g枳壳20g 当归15g
川芎10g 香附10g 白芍10g 陈皮20g
4剂水煎口服 2日1剂
服药后随诊患者自觉胃脘胀痛症状明显缓解,偶有口干、口苦,大便
逐渐转干。

在原方基础上家用吴茱萸10g,黄连5g清胃热制酸止痛。

本例患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舌红苔薄白,脉沉,为肝郁脾虚之证。

本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

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

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

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壳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

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

附子理中汤健脾,脾得温则运,肝得疏则不克伐脾土,本方既温脾又疏肝,服药后病人自觉症状减轻,纳食可,精神好,收到较好疗效。

指导老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