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花0017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内种植的精确作物数量。
对于小麦种植而言,播种密度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
这是因为当播种密度增加时,每株小麦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土壤中的水分、营养和阳光等资源更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增加播种密度还能够减少杂草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
如果播种密度过高,植株之间的竞争会过于激烈,容易导致小麦植株生长不良、营养不均衡,进而影响产量。
播种密度对小麦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较低的播种密度可以使小麦植株生长较为茂盛,茎秆和叶片较长,但穗长度相对较短。
这样的品质特点有利于小麦的加工、贮存和运输。
较高的播种密度会导致小麦植株竞争激烈,茎秆和叶片较短,穗长度相对较长。
这种品质特点有利于小麦的机械化收获和高产,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
不同品种的小麦对播种密度的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耐密度的小麦品种可以在较高的播种密度下保持高产和品质。
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栽培目标,选用适合的品种和相应的播种密度非常重要。
播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适宜的播种密度因地而异,在实际种植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品种特性进行选择。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措施,如适时追肥、科学灌溉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积极作用。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油菜的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一、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1.1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株高和茎粗的影响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油菜株数,种植密度不同会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越大,株高越低,茎粗越细。
因为在较大种植密度下,油菜植株之间会竞争养分和光照,导致植株生长受限制。
而在较小种植密度下,植株之间的竞争较少,株高和茎粗会显著增加。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叶片数量和叶面积的影响叶片数量和叶面积是影响油菜光合作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菜的叶片数量会显著增加,叶面积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大种植密度下,植株之间的竞争会促使植株加快生长速度,以获取更多的光合能量。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根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较小种植密度下的油菜根系生长发育更加健壮,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更强。
而在较大种植密度下,植株之间的竞争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不良,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2.1 不同品种对油菜的生育期的影响油菜的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生育期较短,适应性较强,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
而晚熟品种的生育期较长,适应性较弱,只适合在特定地区种植。
2.2 不同品种对油菜的耐逆性的影响油菜的耐逆性是指其对干旱、病虫害等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油菜对逆境的耐受能力有着明显差异。
一些耐旱、抗病虫害的品种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而一些敏感品种在逆境下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同肥料、种植密度对安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异 不显 著 , 枝 数 各处 理 间差 异 显著 。单 株 有 效 分 荚数 、 株粒数 和 百 粒 重是 大 豆 产 量 主要 构 成 因 单
5 g 6 7 底 肥 ) N、 、 0k/ 6 m , P K对 单 株 荚 数 都 有 影
响, 必须 合理施 用 。百粒 重最 重是 处理 I 磷 肥 4 ( 0
辽 宁农 业科 学
2 1 ( ) 3 ~3 0 1 1 :1 3
Li on ng Ag i u t r l S i n e a i r c lu a c e c s
文 章 编 号 :0 2—1 2 ( 0 1 0 0 3 —0 10 7 8 2 1 ) 1— 0 1 3
不 同肥料 、 种植密度对安豆 1 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 1 不 同 肥料 对 安 豆 1号 经 济 性 状 及 产 量 的 影 响
表2
不 同 密度 对 安 豆 1号 经 济 性 状 及 产 量 的 影 响
第 1 期
杨 慧凤 等 : 同肥 料 、 植 密度 对 安 豆 1号 农 艺 性 状 及 产 量 的 影 响 不 种
・ 3・ 3
3 结 论
底 肥 +尿 素 1 g6 7 追 肥 ) 5k/6 m H( 铵 3 g 二 0k/
6 7 底肥 + 肥 3k/ 6 m 追 肥 ) ( 肥 4 6m 钾 g67 ;I 磷 0
k/6 m g 6 7 底 肥 +钾 肥 3k / 6 m g 6 7 追 肥 ) J 有 机 ;( 肥 5 g 6 7 底肥 +尿素 1 g 6 7 肥 ) 0 k/ 6 m 5k/ 6 m 追 。
加 了 1 . % , 三 , 6 7 1 0万 株 产 量 达 86 第 每 6m .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作者:赵品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动物饲料,工业原料。
因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肥灌溉条件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从而增加了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量。
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植株之间养分竞争加剧,导致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反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叶面积,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
但是,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种植密度过高还会影响植株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和分配。
(三)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细胞分裂是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细胞分裂的速率和方向,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四)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玉米的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本试验以鲜食水果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在三个不同密度,分别为:3.5万株·hm-2(B1)、4.5万株·hm-2(B2)、5.5万株·hm-2(B3)下种植探究对鲜食玉米万糯8号、雪甜7401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将万糯8号编码为A1,将雪甜7401编码为A2,设置三种密度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
对各试验组成熟期鲜食玉米植株进行株高、成株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其目的是探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同时根据理论依据及试验数据,确定不同品种鲜食玉米最佳种植密度,进而达成试验目的。
鲜食玉米是一种具有独特香味和口感的新品种,也被称为“水果玉米”。
与一般的玉米相比,其口感更甜、软、香、味美,在市场营销等方面更具有竞争力。
鲜食玉米从品质上分为甜玉米、超甜玉米、甜糯玉米几大类,从籽粒颜色可以分为黑色、紫色、白色、黄色等。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中鲜食玉米都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收,并像水果、蔬菜一样食用其鲜嫩果穗的一类特用玉米。
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在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中含有一种神奇物质———谷胱甘肽,在某些程度上,谷胱甘肽能够预防人体内癌细胞的产生,所以大家经常将谷胱甘肽认为是抗癌物质。
鲜食玉米是一种节水作物,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这也是国家提倡的节水农业政策。
本试验采用不同种植密度的方法,从生育期、植株果穗性状、产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鲜食玉米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高单位面积果穗产出数量,增加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收益。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选择试验从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开展,此试验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北纬41°63’之间,该试验区地平均海拔较低,无霜期较短,且气候适宜,适合鲜食玉米种植。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12-0149-03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王淑玉(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山东鄄城274600)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鲁豆1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大豆种植密度小组,之后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大豆的株高和底荚高度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高。
综合产量和农艺性状,38×104株/hm2种植密度时产量最高,为大豆种植的适宜密度。
关键词种植密度;大豆;产量;农艺性状;影响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12.053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SoybeanWang Shuyu(Juancheng Guquan Sub-district Office,Juancheng274600,Shandong,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soybea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five soybean planting density groups were set up with Ludou No.13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indexes of soybeans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and bottom pod height of soybean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Overall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the highest yield was obtained at38×104plants/hm2planting density,which was the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for soybean.Key words:planting density,soybean,yield,agronomic traits,influence大豆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油料和饲料原料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2019-11-14
由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遥 1.3 试验设计 1.3.1 品种筛选试验遥试验共设 12 个处理袁即每个品种为 一个处理袁其中以当地主栽品种青杂 5 号作对照渊CK冤遥3 次 重复袁随机区组排列袁小区面积 64 m2遥2016 年通过地膜穴 播方式播种袁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相同袁试验总占地面积 0.2 hm2遥 1.3.2 种植密度试验遥2017 年将筛选出的最优油菜品种进 行大区种植袁共设 4 个处理院处理 A袁每幅膜上种植 5 行袁行距 28 cm袁穴距 15 cm袁保苗密度 23.82 万穴/hm2渊47.64 万株/hm2冤曰 处理 B袁每幅膜上种植 6 行袁行距 23.3 cm袁穴距 15 cm袁保苗密 度 29.25 万穴/hm2渊58.50 万株/hm2袁CK冤曰处理 C袁每幅膜上种 植 7 行袁行距 20 cm袁穴距 15 cm袁保苗密度 33.75 万穴/hm2 渊67.50 万株/hm2冤曰处理 D袁每幅膜上种植 8 行袁行距 17.5 cm袁 穴距 15 cm袁保苗密度 43.65 万穴/hm2渊87.45 万株/hm2冤遥每个 大区种植面积为 666.7 m2袁不设重复遥 1.4 试验实施 1.4.1 品种筛选试验遥于 2016 年 5 月 2 日覆膜袁垄宽 140 cm尧 沟宽 20 cm袁用幅宽 145 cm尧厚 0.01 mm 的黑色地膜覆盖遥 5 月 3 日用穴播机进行播种袁每幅膜上播 7 行袁播种深度 2~ 3 cm袁每穴播种子 2~3 粒袁行距 20 cm袁穴距 15 cm袁保苗密度 33.75 万穴/hm2遥覆膜前施优质农家肥 52.5 t/hm2尧油菜配方 专用肥 600 kg/hm2袁蕾薹期追施尿素 150 kg/hm2袁其他田间管 理与当地大田一致遥生长期定期观察记录物候期袁记载主要 农艺性状遥9 月 17 日收获袁收获时每小区取 1 m2 调查株数袁 每小区随机取样 20 株常规考种袁各小区单收计产遥 1.4.2 种植密度试验遥于 2017 年 4 月 30 日进行覆膜袁垄 宽 140 cm尧沟宽 20 cm袁覆盖幅宽 145 cm尧厚 0.01 mm 的黑色地 膜遥5 月 3 日按设计采用油菜穴播机进行播种袁覆膜前施优 质农家肥 52.5 t/hm2尧油菜配方专用肥 600 kg/hm2袁蕾薹期追 施尿素 150 kg/hm2袁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遥生长期观察 记录物候期袁统计主要农艺性状遥9 月 17 日收获袁收获时每 小区取 1 m2 调查株数袁每小区随机取样 20 株常规考种袁各 小区单收计产遥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1 生育期观察记载标准遥出苗期院穴播者按穴计算袁条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
然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生长缓慢,形成的秸秆细小,叶面积小,通风不良,水分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产量低下。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每株生长受限,分布不均,夺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在4-8万株/公顷之间为宜。
过去的实践表明,当玉米的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虽然单株产量会减少,但总体产量会增加。
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玉米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高条件下,一些耐旱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此外,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抗病性、耐逆性等因素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低龄土壤或灰裂石地等贫瘠的土地上,应选择生长快、抗旱、耐盐碱的品种;在高产田地里,应选择高产性、早熟性好的品种。
3. 种植密度和品种的综合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良好的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和高产量品种的组合可以产生最高的产量。
例如,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试验站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6.25万株/公顷时,采用杂交玉米品种“郑单698”和“淮25”组合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43.5和1120.7千克/亩。
总之,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品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玉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花 0 0 1 7最 佳 种植 密 度 ,为安 花 0 0 1 7合 理 化 栽 培 提 供 理论依 据 。
2 0 1 4年 l 0月 3 日收 获 .收 获 时 每 小 区随 机取 1 0株 , 测定株高 、 侧枝长 、 单 株 分 枝数 、 结果 枝 数 、 单 株 饱 果数 , 晾晒 干 后测 定 百果 重 、 百 仁重 、 荚 果产 量 ;
试 验 研究 2 0 1 7 . 7
舭
不 同种植 密度 对 安花 0 0 1 7 主要农 艺性状及产 量 的影 响
童 燕
( 河 南省 安 阳市农 业科 学院 安 阳 4 5 5 0 0 0 )
讨 不 同种 植 密度 对安 花 0 0 1 7主要 农 艺性 状和 经 济性状 ( 荚果 、 籽
仁产量) 的 影 响 , 以确 定该 品 种 丰 产栽 培 的 最 适 宜 密度 ,结 果表 明 ,安 花 0 0 1 7适 宜种 植 密度 为
1 3 5 0 0 0 -1 5 0 0 0 0穴 / h m2 。
关键 词 : 花生; 种 植 密度 ; 农 艺性状 ; 产 量
安花 0 0 1 7是 安 阳 市农 业科 学 院选 育 出 的 高产 、 草; 8月 1日、 1 5 日分 别 喷施 多 菌 灵 7 5 0 g / h m 和甲 优 质 、多抗 的 花生 新 品 种 ,该 品种 高 产 、稳 产 ,适 基 托 布津 1 5 0 0 g / h m 防 治 叶 部病 害 ; 9月 l号 喷施
小 区种 植 9行 , 行长 6 . 6 7 m, 行距 0 . 4 m。 1 . 4 试 验种 植及 管 理
种 植 密度 下 主 茎高 和侧 枝 长没 有 明 显差 异 .随 着 密
度 增 大而 略微增 大 。
2 0 1 5年 6月 1日播 种 , 用旋 耕耙 整地 。6月 1日 2 . 2 不 同密 度处 理对 单株分 枝数 和单 株 结果枝 数 的 浇 水 1次 ,苗 期 中 耕 施 尿 素 1 5 0 k g / h m 2 、 复 合 肥 影 响 3 7 5 k g / h m , 试 验 期 间 中耕 4次 , 破 除板结 , 拔 除 杂 由 表 1可 知 ,各 密 度 处 理 下 ,单 株 分 枝 数 和
1 2 0 0 0 0 穴/ h m , 1 3 5 0 0 0 穴/ h m . 1 5 0 0 0 0 穴/ h m , 枝 长最 高 ( 4 7 . 1 0 e m) , 1 2 0 0 0 0 ~ 1 6 5 0 0 0穴/ h m 范 围内
1 6 5 0 0 0穴/ h m 。每个 密度 设 3次 重复 , 随 机排列 。每 4个 种植 密 度侧 枝 长最 大相 差 0 . 8 5 c m。这说 明不 同
1 . 3 试 验 设计
( 4 2 . 8 9 e m) , 1 2 0 0 0 0 ~ 1 6 5 0 0 0穴/ h m 范 围 内 4个 种
植 密度 主茎 高 最大相 差 0 . 4 c m。1 2 0 0 0 0穴/ h m 密 度
人 工点 播 , 每穴 2粒 , 试 验 共 设 4个 密 度 阶 梯 : 下 侧枝 长 最低 ( 4 6 . 2 5 c m) , 1 6 5 0 0 0穴/ h m 2 密度 下 侧
应 性 强 ,于 2 0 1 4年 4月 通 过 河 南 省 品种 委 员会 审 磷 酸 二氢钾 3 k g / h m 2 , 满 足花 生荚 果膨 大对 养分 的需 定 ,为 了加 快该 品种 的推 广 应用 ,实 现 良种 良法 配 求 ; 全 生育期 管理 同大 田 . 1 0月 3日收 获 。 套 ,我们 于 2 0 1 5年 对 该 品种 进 行 密 度 试 验 ,探 讨 1 . 5 测 定 项 目与 方 法
2 . 1 不 同密 度处 理对 株高 和侧 枝长 的影 响
由表 l 可 以看 出 , 随种 植密 度 增 大 , 主茎 高 和侧
试验于 2 0 1 5年安 排 在 安 阳市 崔 家 桥镇 , 试 验 地 枝 长 增 大 ,其 中 1 2 0 0 0 0穴/ h m 密度 下 主 茎 高最 低
一
】 41 —
摩 i 2 j j
1 5 0 0 0 0穴/ h m 与1 2 0 0 0 0穴/ h m 单 株 分枝 数 和结果 株 饱果 数 显著减 少 。
2 0 1 7 . 7 试 验研 究
单 株 结 果 枝 数 随着 密 度 的 增 大 而 减 少 , 1 3 5 0 0 0 ~ 生产 能力 受 到 影 响 , 当密度 超 过 1 5 0 0 0 0穴/ h m2 , 单
前 茬 作 物 小麦 , 产量 水 平 8 2 5 0 k g / h m 。 左右 , 试 验 地 ( 4 2 . 4 9 e m) , 1 6 5 0 0 0 穴/ h m 密 度 下 主 茎 高 最 高
地 势平 坦 , 土质 均为 砂壤 土 , 地 力 均匀 、 肥力 中等 。
枝 数 相 差不 大 。 当单 株 密度 超 过 1 5 0 0 0 0穴/ h m 。 单 2 . 4 不 同密 度处 理对 百 果重 的影 响 株 分枝 数 和结果 枝 数显著 减 少 。 2 . 3 不 同密 度处 理对 单株 饱 果数 的影 响 由表 2可 以看 出 ,随着 种 植 密 度 的增 加 百果 重 降低 , 1 2 0 0 0 0穴/ h m 密度 下 百 果 重最 高 ( 2 4 4 . 6 1 g ) ,
收获 时取 中间 5行 晒干计 产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供 试 材 料
供 试 花生 品种 安 花 0 0 1 7 , 属 中 间型 大花 生 , 生 育 2 结 果 与 分 析 期 1 2 8 d左右 , 由安 阳市 农业 科学 院 提供 。
1 . 2 试 验 地 概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