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地理七上)

合集下载

专题10 农业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10 农业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10农业(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完成下面小题。

1999年2020年省(区)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内蒙古771.462742.711辽宁985.481793.97吉林1692.6132973.411黑龙江1228.4103646.614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2024·山东)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农业生产技术)“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农业区位因素)锡拉岛上的葡萄在需水量较大的生长期也无需灌溉,主要是因为()A.大气降水多B.土壤保水性好C.地表蒸发弱D.空气湿度大4.(农业生产技术)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A.保土B.增湿C.防风D.降温(2024·全国甲)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

地理八年级人教新课标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理八年级人教新课标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有指导的自学,分析归纳出课文和地理图表中的知识结构,明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理解各组成要素间的联系,按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

②能运用“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的问题:酬勤园种什么?通过运用,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③理解农业布局的空间有序性,了解合理布局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协助下的探究学习过程,初步掌握分析资料、联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的方法;
②通过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进一步巩固应用地图,分析归纳地理分布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难点)
教学过程。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导入新课](活动导入)投影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

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分布情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和降水上相差也很大。

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投影打出:某某草原、某某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讲授新课](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农业。

请同学们利用图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哪些地方适合农?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

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

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

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

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

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

初一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高山、高原地区B.低山、丘陵地区C.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D.盆地内部【答案】C【解析】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的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2.下面为我国的主要棉花产区的是()A.新疆南部B.珠江三角洲地区C.西藏地区D.黑龙江流域【答案】A【解析】我国三大棉产区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新疆地区,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棉花产区的分布。

3.读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答案】A【解析】我国棉花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甲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最大产区,小麦、水稻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其中我国北方地区(丁河北省)以小麦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中,油菜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油菜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乙湖北省)。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状况。

4.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下列搭配符合“因地制宜”的是()A.东北平原——放牧牛羊B.内蒙古高原——种植水稻C.江南丘陵——发展茶园D.塔里木盆地——发展林业【答案】C【解析】东北平原--耕地-种植业,所以A错误;内蒙古高原--草地-畜牧业,所以B错误;江南丘陵--发展茶园,所以C正确;塔里木盆地--发展畜牧业或绿洲农业,所以D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

5.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1)写出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①;④。

(2)①与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是。

(3)土地利用类型③主要分布的地形是。

(4)土地利用类型②所在的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地理七)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地理七)

分组探究:我国的农业面临哪些问题? 应该如何解决? 农业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 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 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 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西藏
____________
种植业: _东__部半__湿_润_和_湿_润_的__平_和_西_南_的__天_然_林区 _东__南_的人工林区
渔业: __东_部_沿_海__地区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_:_长_江__中_下_游_地区
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部农业的差异。
沼气池
桑基鱼塘
基塘生产的好处: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农业结构合理,保 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并且投资少。
P116:活动3
(1)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
临海,平原广阔,交通便利,进出口方便,利于贸易往来
地形条件: 地势平坦,多为平原、丘陵 气候条件:位合于好季风区,降水丰富,而且热量充足,水热配 社会经济条件: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地区分布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__ 农业与我们
1.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有种__植_业_、_林_业_、_渔_业_、畜牧业
2农业的劳动对象是_动__、__植__物__
3什么是农业?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 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统称为农业。
食作物 作物
作物
北方农业 旱地
小麦
花生
甜菜
南方农业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填充图册》P31:3.
地区 耕地 作物 粮食 糖料 油料 类型 熟制 作物 作物 作物
秦岭—淮河 旱田 一年一熟

七年级地理下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依赖感性认识,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
3.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撰写一篇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该地区的农业地域性特点、优势作物、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设计一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宣传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他人传播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深入了解我国农业政策,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农业地域性知识,出一套选择题和简答题,用于检测自己或同学的掌握程度。
5.参观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或与农民交谈,了解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因地制宜实践,记录所见所闻,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阐述因地制宜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作物。
2.分析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3.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如东北的大豆种植、江南的水稻种植、西北的畜牧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农业地域性的好奇心,自然导入新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学们,生命不打草稿,人生没有彩排,生活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时间丈量自己的脚步,把自己的每一秒记录,面对痛楚展现笑容。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养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根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散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散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

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散布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散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散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①宜林则林:地势峻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势平整,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计策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计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③调剂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④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同步练习 试题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同步练习 试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人们把利用、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它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和,所以说,农业是支撑建设与发展的。

2、我国西部地区广布,以业为主,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分别是牧区、牧区、牧区、牧区。

3、业、业和渔业主要以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如粮食作物呈“”的格局;糖料作物呈明显的“”分布特点;油料生产形成了带和区两大生产区;棉花的生产则形成了、、三大棉区。

5、利用当地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的重要内容之一。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销由到总量、的历史性转变。

但也面临着增加、不断减少以及、自然灾害、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正确的)1.下列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无关的是 ( )A.放牧 B.锄草C.种树 D.晒盐2、下列工业原料不是来自于农业的是( )A.棉花 B.海盐C.木材 D.羊毛3、下列地区适宜种植甜菜的是( )A.松嫩平原 B.渭河平原C.成都平原 D.台湾西部平原4、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国民经济的主导 B.国民经济的基础C.国民经济的关键 D.国民经济的支柱5、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花生、油菜 B.甜菜、芝麻C.茶叶、大豆 D.玉米、高粱6、以下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是指在土地上植树、种庄稼的生产部门B.对林木产品的加工不属于林业的范畴C.农耕区的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生产部门也属于畜牧业D.渔业是指在海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7、下列有关发展我国农业的做法,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种植业,满足我国众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B.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C.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D.调整农业结构,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8、下列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9、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区,应发展( )A.渔业 B.牧业C.林业 D.种植业10、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 )A.开垦梯田 B.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C.种植水源林 D.种植用材林11、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A.该地牧业发达,牧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C.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于种植牧草12、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D.①茶叶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13、以下我国商品粮基地中,均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A.三江平原、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鄱阳湖平原14、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C.降水都比较少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15、以下有关各地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B.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闽、粤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D.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有的山区都应发展林业16、以下有关“基塘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塘农业”仅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地势低洼地区B.针对地势低洼易涝的状况,趋利避害开发了“基塘农业”C.为了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开发了“基塘农业”D.“基塘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连线题1、将下列地区与其适宜发展的农作物用直线相连:①成都平原 A.粮食②山东半岛 B.棉花③西双版纳 C.油料④新疆南部 D.天然橡胶2、将下列种植业地区与耕作制度用直线相连:①海南岛 A.一年一熟②华北平原 B.一年二熟③东北平原 C.二年三熟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一年三熟(四)读图分析题1、读下页“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杆 肥料 粪便 供电、供沼气
农民
沼气池
桑基鱼塘
基塘生产的好处: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农业结构合理,保 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并且投资少。
P116:活动3
(1)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
临海,平原广阔,交通便利,进出口方便,利于贸易往来
地形条件:地势平坦,多为平原、丘陵 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而且热量充足,水热配 气候条件: 合好 社会经济条件:
C 远离城市的地区
C
2.种植蔬菜、花卉,发展
肉、乳、禽、蛋生产
B城市郊区 3.种果树 D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农业的状况是什么?
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良种, 主要农产品产量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 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农业问题?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农业的地区分布
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林业 林业
农业地区的分布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的差异 1. 读图4.13探究: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什么 地区?
西部 分布在______地区 内蒙古 新疆 ________牧区___________牧区 西藏 青海 ___ 牧区 ____________牧区 东 半湿润和湿润 平原 种植业: ___部_______的_____地区 东 林业: ___和___的____林区 东北 西南 天然 部 东南 ____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 渔业: _______地区 ________地区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中下游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
甘蔗
油菜
我国东部南北方农业分布
北方 南方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农 作 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花生 甜菜
油菜 甘蔗
棉花
_________ 新疆南部 黄河流域 _________ _________ 长江流域
我国西南部山区
活动一: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C
D
发展农业的原则?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畜牧业: 西四大牧区: 部
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部农业的差异。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等。 西部:畜牧业为主。 2、种植业。
(1)粮食作物
{
北方小麦为主 南方水稻为主
(2)主要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3)棉花主要产区: 平原、新疆。
(4)油料作物
{
{
北方花生 南方油菜 北方甜菜 南方甘蔗
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 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 局在适宜他本身发展、 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自然、人文)
社会经济因素 (人文) 农业技术装备
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 市场需求量 农业文化技术水平 交通条件
国家政策 气温 气候
动脑筋: 思考自然 因素
自然 地形 河流
降水
P 活动1.
112
1. 围湖造田
灌溉。
分组探究:我国的农业面临哪些问题? 应该如何解决? 农业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 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 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 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1. 真假辨别:
下列活动是否属于农业?属于何种农业?
人工养殖珍珠、小麦种植、养羊、采矿
2.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 A.工业 B.交通 C.农业 D.旅游业 3.在我国农业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问题,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大多数人口是工人 B.我国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主要靠农业解决 C.工业的发展主要靠农业提供原料 D.工业的发展主要靠农业带动
2. 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3. 陡坡开荒
4. 在山坡栽果树 5. 在郊区种植小麦 6. 在黄土高原上逐步减少坡耕地,种草造林,
增加植被 7. 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8. 在林区,开垦耕地种粮食
P113:活动三:
A B
种植蔬菜、 花卉,发展 肉、乳、禽、 蛋生产。
C
种植水稻、 小麦、玉米
E D
A B
居住在B C两地的 农民面临如下选择, B、 C应选择哪一 项?说说你的理由。 1.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依附于大中城市,技术先进,信息来源广、 传递速度快捷,人口多、市场大 (2)因为西部有重要的林、牧区,是与自然条件相协调的。 过分强调扩大耕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还会 影响耕地的质量。
地形陡峭,
坡度大,水 土容易流失。
坡度小,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势平坦,利于耕作,且靠近水源,便于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地区分布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农业与我们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畜牧业 1.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有____、___、___、
2农业的劳动对象是_________ 动、植物 3什么是农业?
__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 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统称为农业。 4你认为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P115:活动1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成就与问题并存
1952 2003
粮食
肉类
水产品
桑基鱼塘
桑树
甘蔗 鱼塘
桑树

蚕粪
塘泥
鱼塘
问题
1. 人口增加、耕地面积 减少 2. 水土流失 3. 自然灾害(如泥石流、 滑坡等)
对策
1.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 人口数量 2.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 多种经营(如退耕还 林还草)
4. 环境污染
……
3. 运用现在农业科技, 发展高产、高质、高 效的农业 ……
THE END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大棚
2之退耕还林(草)
退耕还林还草
4.沼气农业(绿色农业)
耕地
(5)糖料作物
南北方农业的差异
耕地类型 主要粮 食作物 北方农业
旱地 小麦
主要油料 主要糖料 作物 作物 花生
甜菜
南方农业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填充图册》P31:3.
地区
耕地 作物 粮食 糖料 油料 类型 熟制 作物 作物 作物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小麦 甜菜 花生
秦岭—淮河 旱田 以北 秦岭—淮河 水田 以南
有何对策?
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 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④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材料一:
1、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
材料二:
2、水土流失
材料三:
3、自然灾害 (如泥石流、 滑坡等)
秸杆燃烧
4、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