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分别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 河一线,说出其两侧种植业分布的差异。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侧是要是种植区,西侧 种植区很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旱地为 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农业基地的建设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 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
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1.读图4-1-3,根据该县自然条件的差异,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农业生产部 门;说说如果在西北部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活动
林 西北部山坡较陡,适宜发展__________ 业。
西 北
西北内陆地区 (绿洲和平原地区)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旱地
读上图: 1. 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主要 农作物。 2. 分别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河一线,说出其两侧种植 业分布的差异。
1.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 中下游平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 活之间的关系。
①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 等物质资料。
②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和消费市场。
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 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取 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包括 种植业 、 畜牧业 、 渔业 、 林业 等部门。 种棉花、种花生属于 种植业 部门。 种茶、种毛竹属于 林业 部门。 养虾、养蟹属于 渔业 部门。 养鸡、养猪属于 畜牧业 部门。
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我国面积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不同。
因此,我国在发展农业时一直把"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
各地都根据本土条件灵活实施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实例:
1. 广东稻种多样化。
广东属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丰富。
广东根据土地和气候条件,发展了多种品种的水稻种植,如香米、超级香米等,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2. 黑龙江畜牧业发达。
黑龙江冬季寒冷,夏季较短,这样的气候更适合养殖牛羊等牧畜。
黑龙江根据此条件,重点发展牛羊畜牧业,培育出香牛、大尾绵羊等优良牧畜品种。
3. 新疆水果种植业兴起。
新疆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干热极端,发挥了条件优势,重点发展什菜、桃子、葡萄等多种温室水果种植业,成果显著。
4. 湖南赖以发展的茶业。
湖南气候湿热,土地肥沃,极为适合种植各种茶树。
湖南就因应自身资源,把发展优质茶树和种植茶业提升为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
以上几个实例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发展农业时秉持的"因地制宜"原则,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输出农产品贡献力量。
这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梳理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3、农业分布(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我国农业各部门中,最重要的是()A.林业B.畜牧业C.渔业D.种植业【分析】在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目前仍占有指导地位的是种植业;【解答】解:农业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故选:D。
2.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部门的是()A.制糖业B.种植业C.林业D.渔业【分析】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我国培育了品种繁多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大白菜、葱、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我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丝绸之路”将我国所产的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解答】解: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故选:A。
3.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B.培育新品种,抗灾能力增强C.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水资源,但不能增产D.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析】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和技术。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概念和意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相关技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好处有哪些?2. 概念讲解(15分钟)解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农作物适应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农业种植方式、养殖方式以及农作物品种,以达到最大化农业生产的目的。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好处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方法介绍(30分钟)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一些常用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状况等,采取施肥、翻耕、改良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 水利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灌溉系统,保障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对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实现精准农业。
- 农业科研创新:通过农业科研,培育适应不同地区的新品种、新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技术训练(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农业技术的实践训练,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
- 按照所学方法,分组设计一块土地的种植方案,包括土壤改良、灌溉方式、品种选择等。
- 在模拟的农田中实施设计方案,并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
- 分析实践结果,讨论改进方案,总结经验。
5. 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 - 你觉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式有哪些不足之处? - 你认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研究和应用?四、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推广适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还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产业布局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探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利用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环节。
在不同地区,土地、水资源、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农业发展中需要充分利用相应的资源。
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湿地地区,可以合理利用湖泊、河流和积水区域进行渔业养殖和稻田种植;在山地地区,可以采取梯田种植和养殖山地特色畜禽;在沙漠地区,可以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和沙漠农业措施来发展适合沙漠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
因地制宜的资源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地区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除了土地和水资源之外,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和养殖业的选择也不同。
例如,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高寒农作物和放养牧场;暖地地区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和温室农业。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农业产业布局。
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产品的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例如,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等农作物种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可以发展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在水资源丰富的湿地地区,可以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等业态。
农业产业布局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优势,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产、供、销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值链的附加值。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涵和重要性;2.掌握中国主要农业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优势;3.认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应用;4.掌握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难点:掌握中国主要农业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优势;2.重点: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涵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一种适应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强调农业生产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生态、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选择适宜的品种、方式和技术,从而达到最优的生产效益。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中国农业长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 主要农业区我国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三省、西南地区、华北平原、华南地区等地。
这些农业区分别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优势,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和养殖不同的畜禽。
其中,长江流域、华南地区适宜水稻、丝绸、茶叶等的种植;黄河流域适宜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作物的种植;东北三省适宜稻麦兼作、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和牛、马、猪、鸡等畜牧业的发展;西南地区适宜水稻、茶叶、糖料作物种植和肉牛、猪、鸡等畜牧业的发展;华北平原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
3.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包括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具等。
它们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灌溉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和球团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能够改善灌区气候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包括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等,对提高农作物单产起着重要作用;农机具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业生产更具经济性和效益。
4. 农业现代化发展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以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
它主要包括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等。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棉花
生长习性:喜温 、喜光,生长期长
新疆南部
中国棉花产区
我 国 棉 花 的 主 要 产 区 有 哪 些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棉花集中
渤海湾苹果带 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带
农业的地区分布
畜牧业
林业 林业
渔 业
畜牧业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内蒙古牧区 林业 渔业
种植业
林业
林业 (人工林)
胡杨林 ①东北林区: 我国最大 天然林区.主要 树种有小兴安 红松和大兴安 的兴安落叶松
三北防护林 分界线
③西南林区:垂直分异显著.
②东南林区:人 工林区.主要树 种有樟树.马尾 松.毛竹.茶叶树 .油茶树
保证和稳定国内的需求。
B、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西部 塑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C、出口创汇农业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沿海便于发展 对外联系。
2、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均粮食占有量低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 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
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相结合, 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数量。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 与西部(主要农业部门),南方与北方 (耕作制度、熟制、主要农作物)的差 异,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各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市场
交通运输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农 业 区 位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
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花生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45.6%。
花生原
产热带地区,对热量要求较高,对土壤适应能力很强,除盐碱地外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最宜。
经济作物具有地城性强、技术性高、经济价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类及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集中化与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1. 6
丹东市东港草莓,草莓生产全国有十几个基地,但是全国草莓第一县就是东港市,丰沛的雨水,特殊的黑土壤(偏碱)使该地草莓拥有全国唯一的“优
质草莓生产基地”称号海南,蔬菜。
全国人民都知道蔬菜基地,这与海南的
一年四季都是夏季的气候环境有关,使的海南适合下年四季种植蔬菜。
新疆和田玉枣。
和田特殊的气候,以及土壤。
使和田玉枣品质明显好于其它地区。
个大味甜,品质就是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 中部
保证和稳定国内的需求。
B、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西部 塑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C、出口创汇农业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沿海便于发展 对外联系。
1.东部沿海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 地理条件有那些? 答:交通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 地形条件: 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
蔬菜 茶叶
大米
肉
面
水果 丝绸
奶
鱼
虾
棉布
毛制品
皮制品
连连看
农业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 而且也为工业提供各种原料
肉联厂
食品厂
家具厂
产业
服装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
【自主学习、圈画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 东部 与 西部 、 南方 与 北方 的差异。 2.西部地区农业以 畜牧 业为主,在有灌溉 水源的 平原 、 河谷 和 绿洲 发展了种 植业;东部地区以 种植 业、 林 业 渔 业为主。
北方热量、水分都不如南方 适宜耐寒、耐干作物
三、垂直差异
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 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 当的部位: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乔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海拔/米
5000 4000
地衣、苔藓
④B ③C
高山草地 针叶林
3000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我国降水量大致由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00 mm等降水量线以东为 湿润、半湿润地区 以西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阅读材料
• 1.农作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等
•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主要 呈现什么样的格局? 南稻北麦 • 3.油料生产形成 长江油菜带 和黄淮花生区 两大 生产区。 • 4.糖料作物呈现什么样的分布特点?南甘北甜 • 5.三大棉区是?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 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二、南北方差异
地 区 耕 地 类 型 熟 制(一 年几熟) 主 要 农作物
东北
旱地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 花生、棉花 一年两熟 温带水果 一年两熟 水稻、棉花 油菜、甘蔗 一年三熟
华北
南方
水田
小组合作探究南方与北方差异的原因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多 适宜喜温、喜湿作物
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 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源条件 7.下列农业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A.在干旱草原开垦耕地种粮食 B.在南方地区发展桑基农业 C.在西双版纳毁林开荒 D.在三江平原大面积植树造林 8.珠江三角洲把粮田改种蔬菜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国家政策 D.市场需求量
科技水平低, 劳动生产率低, 商品率低
渔业 牧业
四大牧区及代表牲畜
内蒙古牧区(载畜量最多)(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 西藏牧区(牦牛) 新疆牧区(细毛羊) 滩羊——宁夏
1.采购员要去采购甜菜和马铃薯,应该去( A ) A 松嫩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成都平原 2.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A ) A种植业 B 林业 C 牧业 D 渔业 3.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D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4.我国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 ( ) C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 一年一熟 D 两年三熟 5.下列四种农作物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C ) A甘蔗 B 油菜 C 花生 D 甜菜
社会经济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农业事例的主要因素
因素 (1)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 基地。 市场 (2)冬季,北京、石家庄等北方城市居民想 吃到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很方便。 交通运输 (3)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 革,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政策
(4)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
科技
学以致用
无土栽培
桑基鱼塘
桑叶
桑树
蚕
蚕 粪 鱼塘
好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 经济效益,并且整个过程 没有废物,对环境无污染
1、我国农业的成就
我国南方的( 水稻 )栽培、黄河流域的( 谷子 ) 栽培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农产品产量大大增长,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 首位或前位。 我国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
粮食、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和猪牛羊肉
第四章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陶萍
【自主学习、圈画重点】
1.我们把利用 动物 、 植物 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人工培育 通过 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可包括 种植业 、 畜牧业 、 林业 、 渔业 种棉花、种花生属于 部门。 种植业 种茶、种毛竹属于 部门。 林业 部门。 养虾、养蟹属于 养鸡、养猪属于 渔业 部门。 畜牧业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 产业
太行山区
渔业 畜牧业 种植业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太湖沿岸
林业
活动: 图4.18中的A、 B 、C 三地, A为城 市中心区, B为城市 郊区, C为远离城市 的郊区。居住在B、 C 两地的农民面临着 两种选择: 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种植蔬菜、花卉、发展 肉、乳、禽、蛋生产 与城市、工矿区的距离 社会 农业技术装备 经济 市场需求量 条件 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我国又是( 大豆 )的原产地、( 栽桑养蚕 )和 ( 栽培茶树 )的故乡。
2、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均粮食占有量低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 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
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相结合, 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农业结构,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林业
2000 1000
②D 温带混交林 ①A
常绿阔叶林
小结
小结:砸鸡蛋
你能说出 我国有哪 些农业部 门吗?
你能说出 我国有哪 些农作物 吗?有分 布差异吗?
东部农耕区 与西部畜牧 区的分界线 是哪条年等 降水量线?
你能说出农业的 地位吗?
完成学案上的习题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 业
你能总结吗?(南北差异)
等部门。
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吃的、穿的、 用的来自农业生产?
第一大组 第二大组 第三大组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 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 料制成的衣物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 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 的日常生活用品
气候条件: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 市场广阔。 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答、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 会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四、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 •
1、我国农业的成就
2、面临的挑战 3、对策
宜 林 则 林
太行山
地势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
宜 牧 则 牧
降水较少、牧草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 粮 则 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宜 渔 则 渔
洞庭湖
河湖、沿海: 水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
宜牧则牧
宜粮则粮
因 地 宜林则林
自然制 条件宜
宜渔则渔
太行山
洞庭湖
把地区和适合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用线连起来
地区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秦岭淮河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达标测试
1、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 发展的_ 基础 __产业。 动物 植物 2、人们把利用__ _、_ __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 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中的畜牧业,可分为 牧区 农耕区 ____畜牧业和_ __畜牧业两类。 东部 西部南方 北方 3、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___与___、___与____的差 异。 畜牧 种植 4、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_业为主;_业、林业、渔 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南稻北麦 5、我国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_ _”的格 南甘北甜 局;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_ _”分布特点。 6、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 ( B ) A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服务业
8、读图分析: (1)A与BCD的分界线是 。 (2)B与CD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水稻、小麦 ,BD 的糖料作物分别是 甘蔗、甜菜 。 (3)D地熟制次数 是 一年一熟 ,B地熟制 D 次数是 一年两熟 。 A C
400mm等大 地区 根据 地形 和气 候应 该发 展哪 种农 业?
【小组合作、探究难点】
分布地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畜牧业: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