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2)

吉林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2)第Ⅱ卷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新华日报》曾说过“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当经典书籍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流行小说短短几个月就会被翻烂。
② 历经4年建设,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9月27日贯通。
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犹如长龙卧波,美轮美奂。
③ 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网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④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月25日正式启用。
A.① ④B.② ④C.② ③D.③ ④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分别表示:在北京地区,10月15日起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将停机,最晚至10月底,非实名手机用户全部停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国庆期间,一对年轻情侣不顾“禁止刻画”标牌的提示,用钥匙将名字刻在了长城砖墙上,两个人的行为① 引发了网友的愤怒。
据报道,各地景区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② 有不少。
③ ,总体来看,旅游不文明行为与前两年相比已经减少了很多。
④ 加强文明旅游正面引导,国庆假期期间各地开展了不少“倡导文明出游”主题活动。
专家表示,一些旅游不文明行为,是⑤ “出了门,没人认识,可以放松”的心理;还有一些是⑥ 无意识的行为,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带到了旅途中。
吉林省松原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吉林省松原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1. (6分) (2016高一上·南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和其他文学品种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
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是有其道理的。
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
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
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
②从生成过程来看,诗有三种:诗人内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
因此,诗的传播就是从内心走进内心。
诗人内心的诗是一种悟,是无言的沉默。
在这一点上,诗和禅相通。
禅不立文字,诗是文学,得从心上走到纸上,以言来言那无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
这是诗人永远面对的难题。
有人说:“口开则诗亡,口闭则诗存。
”在心灵世界面前,在体验世界面前,一般语言捉襟见肘。
因此,古人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诗人寻奇觅怪,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
③诗家语的特点是德国学者黑格尔所说的“清洗”。
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
清洗杂质是诗的天职。
诗是“空白”艺术。
高明的诗人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
诗不在连,而在断,断后之连,是时间的清洗。
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
臧克家的《三代》只有六行,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
祖祖辈辈的农民的命运,从具象到抽象,从确定到不确定,从单纯到弹性,皆由对时间的清洗而来。
诗不在面,而在点,点外之面,是空间的清洗。
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是悼念母亲的歌。
诗人只写了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声”,一次是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可以说,每个字都是无底深渊。
松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松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 . 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 (2分)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是以圣人云是以:因此。
B . 受国之垢垢:污垢。
C . 是谓社稷主社稷:指国家。
D . 受国不祥不祥:灾祸。
3. (2分)下列划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喜笑的样子)当侍东宫(应当)犹有所待也(等待)B . 若望仆不相师(埋怨,抱怨)定计于鲜(态度鲜明)余扃牖而居(关闭)C . 萌蘖(植物长出新芽)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猥以微贱(辱,自谦之词)D . 白夺一个状元(枉自,徒然)关木索(关,同“贯”,套上)谨赓一绝(续作,酬和)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B . 徐孺下陈蕃之榻C . 襟三江而带五湖D . 登东皋以舒啸5. (2分) (2016高一下·清徐期末)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香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
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________。
②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
公众期待耶伦_________,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_________,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A . 盖棺论定一锤定音尘埃落定B . 尘埃落定一锤定音盖棺论定C . 一锤定音尘埃落定盖棺论定D . 尘埃落定盖棺论定一锤定音6. (6分) (2019高三上·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吉林油田高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高二语文试卷Ⅰ阅读题(共68分)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
(9分)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来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
过去几千年里的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加以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从而实现遗传改良。
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
因此。
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也有重要区别。
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
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相关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
面对种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许多科学家、学术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表明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态度。
由美国Tuskegee大学Prakash教授起草的题为“科学家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DNA技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则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会员独享】

吉林油田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调研考试三年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时间150分钟(请把单项选择题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冯秀军①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
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
②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昃,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
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字。
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
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
③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
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
“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
”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④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
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
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
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
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
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再等等看……⑤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
吉林省油田高中XX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doc

吉林省油田高中XX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吉林省油田高中XX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时间150 分钟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中国人对山岳有一种神秘感,《说文解字》解释“山”字说:“山,宣也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有石而高” 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存在对山岳的崇拜人类社会早期崇拜山岳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山岳高大雄伟、山路险阻,又有奇禽异兽栖息,具有人难以接近的神秘性这样的山峰,常会被古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而受到崇拜二是由山峰奇特的形状和山中特殊的物产等自然条件引发人们对山岳的联想,幻想山岳是某种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奇珍异宝总体而言,是山岳本身奇特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古人对山岳产生崇拜,进而祭祀山岳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由于山岳是古代中国人得到生活资料的地方,人们便认为山岳能产出万物,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每当发生洪水、旱灾、病疫的时候,人们认为那些灾祸是山川之神在作祟,便到山川之神那里去祷告、祈求这样,古代中国人便把山岳视为有神秘“灵能”的东西,即所谓“神”了中国人谈及山岳风光,必称“三山五岳”,“三山”乃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则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除引人入胜的优美自然风光,五岳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五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举行受命于天、拥有天下象征的封禅圣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相得益彰,使得五岳成为中国人膜拜的圣山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据《礼记・王制》记载, 上古舜帝时天子已经对五岳进行祭祀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情况,这极可能是后人根据西周之后天子祭祀山神情况创造出来的传说,不可信以为真,但表明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五岳原本只是中国众多名山大川中的几座著名山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最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据考古资料显示,殷人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境内山川祭祀进行了一番整理,将五岳等众多山岳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此举标志着五岳由区域性名山转变为全国性名山西汉宣帝神爵元年诏曰:“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潜山于灣,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 至此,五岳从众多名山川中脫颖而出,以山岳代表的身份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南岳并非今日的衡山,而是霍山,北岳并非今日的恒山,而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中国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仅仅是五座名山,还与国家政权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满怀虔诚对五岳进行祭祀, 目的是祈求江山社稷万年永固1.下列关于古人崇拜祭祀山岳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大险峻、禽兽栖息的山峰,神秘莫测,常会被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B.山峰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把山岳想象成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珍宝C.古人视山岳为“神”,认为它具有“灵能”,庇佑保护了人类不受洪水、旱灾、病疫等灾祸的侵害D.人们认为山岳能出产万物,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各种生活资料,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五岳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自然风光优美, 文化内涵丰厚,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B.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上古舜帝时天子对五岳进行祭祀的事实,证明我国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C.殷人卜辞中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五岳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才使五岳成为全国性名山D.五岳是众多名山大川中的五座最著名山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中国人膜拜的圣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依赖于山岳,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 又心存恐惧B.古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山岳各种神异的特点,并且融入了情感因素,对山岳的崇拜与祭祀,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C.五岳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是因为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五岳与国家政权的兴衰紧密联系,能使自己的统治万年永固D .五岳具体指哪五座山,历史上都不固定,比如汉宣帝时,南岳是安徽霍山而非衡山,北岳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而非恒山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憩,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 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 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 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谕,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
吉林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

吉林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章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押题卷及答案热度: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语文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热度:2017届八年级期末语文调研试卷热度: 2017届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热度: 2017东城区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热度:高考的脚步声逼近了,那么,该如何抓紧时间去复习呢?别走开,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吉林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吉林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吉林省松原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

吉林省松原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
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
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
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9月23日】第l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
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戒。
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
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
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
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
正人君子和书呆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
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
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 .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 .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 .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 .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早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 .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 .“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
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
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
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
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
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
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
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
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
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
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
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
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
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
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
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
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着兜鍪处,颠发尽秃。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
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
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
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
B.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
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
C.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
他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要逃出城时,亨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才安定下来。
D.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
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跑,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他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⑵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杜甫《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简要概括。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通过侧面描写客人的箫声极具感染力来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感伤的两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3)与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王湾《次北固山下》用“,”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相应的题号涂黑。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川主寺的夜晚非鱼旅游团到达川主寺镇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多。
圆脸的藏族导游普通话不太标准,他告诉大家尽量少活动,多休息,到街上买东西最好结伴。
他不想听导游絮叨,拿到钥匙就进了房间。
男团员是单数,他给导游提出来自己单独住,说怕影响别人。
其实,他是不想让别人打扰他。
这一路,他几乎不说话,大家唱歌讲笑话,他从不参与,也不笑。
他不知道怎么会弄成这样。
似乎所有通往未来的路都被堵死了,除了仰望天空一声接一声地叹息,他不知道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