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熔化与凝固中考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4[1].2熔化和凝固__学案

4[1].2熔化和凝固__学案

初二物理上册学案4.2熔化和凝固主备人李金审阅人初二物理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法指导1.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体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探究固态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注意探究的各个环节,即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猜想和假设等等3.晶体的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理,晶体的熔化时凝固的逆过程课前预习:1.熔化:2.凝固:3.熔点:4.凝固点:5.晶体:6.非晶体:合作探究:一、物态变化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以及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看课本4.2—1)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 )。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二)学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二)学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二)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并用来解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学生会根据图像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二、课前预习: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②继续。

2.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②继续。

3.熔化热,例如:。

凝固热,例如:。

三、合作讨论:32.(5分)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将适量的某固体的粉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1)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 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则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在第3min末开始出现液体,第6min 末全部变为液体。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物质吸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

[来源:学|科|网](1 )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

(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是。

(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划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16所示。

①从图像中可看出,该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②从图像中可看出,在0-t1区间,单位时间内固体的温度变化越来越小。

请对这个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中考化学熔化和凝固教案

中考化学熔化和凝固教案

中考化学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幺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

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

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帮助学生巩固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3.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冰块、玻璃杯、热水、温水、冷水、烛台、蜡烛、铝锅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

知识讲解(10分钟):1. 回顾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解释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分子在这两个过程中的运动变化。

实验活动(20分钟):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和状态。

2. 向玻璃杯中加入热水,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

3. 让学生描述冰块熔化的过程,并解释其中发生的变化。

4. 重复上述实验,但这次使用温水,观察学生对于温度变化对于熔化速度的影响的理解。

5. 重复上述实验,但这次使用冷水,观察学生对于温度变化对于凝固速度的影响的理解。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与他们之前的理解进行比较。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烹饪、冷藏食品等。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小作业,例如写一篇短文或设计一个实验。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

扩展活动(根据时间情况决定):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例如使用铝锅熔化蜡烛并观察凝固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熔化和凝固在不同材料中的应用,例如金属、塑料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2熔化和凝固学案

4-2熔化和凝固学案
5、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6、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水的温度。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学生独立完成
再让每组3号在黑板上画。
1组1号做1题
2组2号做2题
依次类推
六、教学反思:
凝固(1)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3)晶体凝固时的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记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比较:熔化和凝固
晶体
非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
吸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吸热


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
(4)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课本83页图4.2—2和4.2—3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得到奈和蜡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5)讨论分析奈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3、总结熔化(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图4—11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10.纯水的凝固点是0℃,海水的凝固点是-2.5℃,这说明水中如果掺有食盐其凝固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你的解释吗?

熔化和凝固学案

熔化和凝固学案

《熔化和凝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感受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用图像描述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 知道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数值相同。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1-P43,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2.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时记录哪些数据?注意哪些问题?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什么叫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牛刀小试】:
1.物质从变为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变为的现象称为凝固。

. 2.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3.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4.晶体熔化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要,二是温度必须达到。

其液体凝固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二是温度必须下降到。

【自学质疑】预习了本节内容,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在下面的方框里。

熔化与凝固复习教案

熔化与凝固复习教案
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温度
单位:摄氏度,符号:℃。
作用: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
构造:(略)2、温度计: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注意: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和容器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不能俯视和仰视,先读数后取出温度计。
量程:35℃—42℃。
10、冰棒冒“白气”液化。
11、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
12、冰棒纸上结的“霜”凝华。
教学反思: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配合较好
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D、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
E、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例2、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D)A、固态B、液态
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分析:萘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均为80℃,80℃的萘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原因是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热,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为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为液态。
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37℃读作37摄氏度。
-15℃读作零下15摄氏度或负15摄氏度。
说出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能用图象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会根据图象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4、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

2、难点(1)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但仍吸热或放热。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和凝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三、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等。

(二)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1)定义: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2)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萘等。

(3)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非晶体(1)定义: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2)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石蜡等。

(3)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三)熔化和凝固图象1、晶体的熔化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在熔化前,晶体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继续升高。

2、晶体的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凝固点。

在凝固前,液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结束后,温度继续降低。

3、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宋宝海上课日期:2014年2月日总编号:007 课型:复习展示课
2.3熔化和凝固班级姓名
考点说明
1、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现象;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知识梳理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
(2)(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条件;
②热量条件;
(3)晶体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不断热,温度;
(4)非晶体熔化规律:非晶体熔化时不断热,温度;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变为叫做凝固;
(2)(液态晶体)凝固条件:
①温度条件:;
②热量条件:;
(3)(液态晶体)凝固规律:液态晶体凝固时不断热,温度;
(4)(液态非晶体)凝固规律:液态非晶体凝固时不断热,温度;
3.几个概念
(1)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②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等都是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
①熔点:称做熔点。

例如:冰的熔点为。

②凝固点:称做凝固点。

③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例如:已知冰的熔点为0℃,那么水的凝固点是。

4.怎样认识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晶体熔化时都要热,凝固时都要放热。

固态晶体如果吸收不到热,即使温度达到了熔点它也不会熔化;液态晶体如果不能放出热,即使温度降低到了液态晶体的凝固点它也
不会凝固。

例如: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会不会熔化?为什么?
0℃的水放在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为什么?
(2)被100℃的水烫伤和等质量的100℃的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为严重?为什么?
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热的物体,哪个效果会更好些?为什么?
典型例题
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选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冬天北方的建筑
工人在秋冬季节活泥时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因为。

- 1 -
- 2 - 3、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知道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

4、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填空。

(1)在-265℃,氢是 态。

(2)纯金掉入钢水中会 (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1、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冬奥会上,场地上的雪是造雪机在工
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
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
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2、2014年2月9日起,我国江苏北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
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撤“融雪盐” ,这是因为 ( )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
D .“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3、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 .在B
C 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 .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4、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⑴ 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

⑵ 在CD 段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⑶ 该物质在AB 段和CD 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 ,则c1:c2=
3题
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