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2熔化与凝固 导学案

12.2熔化与凝固 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一)物态变化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如图所示,是观察固体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蜡(碎块)放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_________。

进行实验:待温度上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1分钟要读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海波或蜡的状态;记在下面的表中。

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数据:分析和论证:描点画图象:(画在课本83页)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1.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图4-7
图4-8
图4-9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1)图4-8是 冰 (填“冰”或“蜡”)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4-9所示温度计局 部℃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5数2 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 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 烧杯后,吸冰热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 时需要 。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三.展示点评:
8.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地区测室外物体的温度,是用酒 精温度计还是用水银温度计?这是为什么?
答:
用酒精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可 能高于气温而凝固成固体。但酒精的凝固点 较低,不会高于气温。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1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 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 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 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 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 据,实验装置如图4-7所示。
答: 白天气温较高时,这种聚乙稀材料会熔化,从 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室温降低;晚上气温 较低时,这种聚乙稀材料又会凝固,向周围放 出大量的热量,使室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可 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四.巩固提高
1.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 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 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二.合作探究:(各组完成探究任务后,把 其他小组的题也认真看一看。)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过程;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3. 理解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导学内容:1. 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 过程:在物质受热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振动加剧,使固态结构逐渐破坏,形成液态。

- 特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过程:在物质冷却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减缓振动,使液态结构逐渐重建,形成固态。

- 特点:凝固过程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现象。

比如冰块融化成水、蜡烛熔化、雪花凝固成冰等。

- 工业生产中,熔化和凝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金属工艺、玻璃加工、塑料制品生产等都离不开这两个过程。

导学步骤:1.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一些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引发学生对这两个现象的兴趣。

2. 让学生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引导他们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展示一些案例给学生参考。

4. 开展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过程和特点,掌握这两个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相关现象。

同时,学生应该在课后对熔化和凝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

2. 掌握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

3. 能够解释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导学内容: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是指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液体的过程,凝固则是指液体物质受冷变成固体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 熔化:当一个物质受到足够的热能时,其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物质的结构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因此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导入新知1. 实验引入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纯净水•密封袋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纯净水倒入塑料袋中,封口密封。

2.然后将密封袋放入盛满冷水的水盆中。

3.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2. 讨论问题•实验中,为什么密封袋中的水会变成冰?•如果将密封袋中的水煮沸,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获取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初步概念。

二、学习新知1. 学习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了解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2.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固体经过加热, 升高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固体开始融化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凝固:液体经过降温, 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凝结成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4. 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

•水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铁的熔点为1538℃,凝固点为1538℃三、小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了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温度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2.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五、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物质熔点(℃)凝固点(℃)铝660 660铁1538 1538水0 0铅327 327•铝的熔点是多少摄氏度?•铅的凝固点是多少摄氏度?2.请回答以下问题:•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什么性质?•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是什么?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一.问题引入: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三种状态,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3.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二、认识晶体(看课本95页完成下题)(1)你认识的晶体有、、、。

非晶体有、、、。

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1、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铜和玻璃分别属于和猜想: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相同或不同)的熔化规律。

2.设计进行实验研究冰块(或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1、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2、照图5-2-5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试管、碎冰。

(2)组装实验装置时,试管用铁夹固定,位置尽可能低;根据试管的高度、温度计的长度固定。

(3)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2min后停止。

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冰的熔化图象。

3.实验表明,冰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烛蜡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图2中 A 为晶体B 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总结:问题1: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03熔化和凝固(1)【学习目标】1.我要通过看课本的实验知道熔化的含义;2.了解熔化所发生的条件以及熔点;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新知探究】一、熔化:二、探究海波、蜂蜡的熔化特点绘出熔化曲线:晶体: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

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归纳小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合作探究】1、物质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熔化。

熔化过程热(填“吸”或“放”)2、晶体有________,非晶体_______(有/没有)熔点。

【达标检测】1. 固体分两种:和。

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但温度却,这个温度叫做。

非晶体没有。

2、右下图是冰吸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试根据图象回答:冰的起始温度是,刚开始加热最初5min内冰为态,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此过程物质的状态是共存,到达20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3、如下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4、用冰冷却比水好,这是由于()A 冰比水冷 B冰是固体使用方便 C 冰比水传热快 D冰熔化时要吸热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6.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7.对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时,则 ( )A.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B.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且温度都不断升高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12.2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12.2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熔化与凝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并知道有没有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一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比较及图像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学习过程】一、课前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C.36℃D.35℃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___态变成___态。

凝固:物质由___态变成___态。

2.合作探究:(1)海波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_______热量,并且温度__________。

(2)石蜡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___。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2.3熔化和凝固【自主学习】一、概念 1、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二、实例: 1、水 成冰,冰 成水。

2、岩石 成岩浆,岩浆 成岩石。

3、铁水浇铸部件是 过程。

【实验探究】一、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一)实验设计1、器材: 、 、 、 、 、 等。

2、加热方法: ,能使物体 。

3、观察: 、 。

(二)观察海波的熔化前的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吸收 ,温度 ,此时为 态。

2、海波在熔化时(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

3、海波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态。

4、海波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5、大致画出海波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二、探究蜂蜡的熔化特点1、蜂蜡熔化的熔化过程,温度 , 吸收热量。

2、在右上图大致画出蜂蜡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三、晶体与非晶体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但温度却 ,即有 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

2、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 。

3、在海波熔化图像中找到海波的熔点。

海波熔化 蜂蜡熔化4、还有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即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5、根据刚才的实验,海波属于,蜂蜡属于。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看是否有固定的。

【举一反三】1、观察奈的熔化:奈是,奈的熔点是℃。

2、观察冰的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3、作出冰的熔化图像:☆如上图,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4、继续吸热,所以熔化。

5、观察石蜡的熔化:烛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6、例题:某固体25℃开始熔化,到80 ℃才熔化完,它属于。

四、晶体熔点表1、不同晶体的熔点是的;2、同种晶体在条件相同时,熔点是一值。

3、方法:应该用熔点的锅熔化熔点的金属。

五、凝固过程的特点(凝固与熔化过程正好相反)1、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2、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3、思考:晶体凝固的条件、。

4、非晶体既没有,也没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中五元教学导学案
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认识熔化和凝固。

2.通过探究冰、烛蜡熔化特点,学习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训练动手能力。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熔点、凝固点和晶体、非晶体。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书中P9-P14页的内容,填空解题)
1.雪、冰等物质由 __ 态变为 _____态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_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热(吸热),但它的温度,我们把这类具有固定的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举两个晶体的实例、。

3.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加热,它的温度,我们把这类没有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举两个非晶体的实例:、。

4.晶体熔化时的叫熔点,冰的熔点是℃;液体凝结成晶体时的叫凝固点
水的凝固点是℃;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既没有点,也没有点。

5.根据物体熔化时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可将固体分为和。

6.寒冷的冬天,北方的菜农在储藏蔬菜的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得原因是当温度降到℃以下时,桶里的水会,放出大量的,使地窖温度不会过低,避免冻坏蔬菜。

二、合作探究
1如图1所示,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铁圈)、石棉网、________、烧杯(热水)、火柴、__________、试管、烛蜡。

(2)取适量的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烛蜡的状态变化,由下表中数据和现象的蜡烛第分钟开始熔化,第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中酒精灯不断
(3)如图2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
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
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烛蜡
的熔化图象。

图2
图32.如图3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准备实验器材,小组合作动手做)
(1)实验器材有: ,
(2)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每隔0.5min 记录一次 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变化,由表中数据的冰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冰在熔化的过
(3)在上图4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冰的熔化图象。

4.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 , (2) ;
5.固体熔化需要 热,物体由 态变为 态;液体凝固需要 热,物体由 态变为 态,水能结冰,冰也能熔化成水,说明熔化和凝固是物态变化中的两个 过程。

三、课堂展示、评估 :各小组展示回答上述讨论的问题,评估赋分 四、达标检测
2.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质,属于非晶体的是( )A.冰块 B.石蜡 C.食盐 D.海波
3.图8所示是小明研究物态变化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
8.如图9甲、乙图线是小明同学完成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 所作的熔化图线。

(1)冰的熔化图线是 _____图线特点是: 。

(2)石蜡的熔化图线是 ______图线特点是: 。

五、课堂小结与课堂反馈: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请写 出来:
图4
图8
图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