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我先找一些数学中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

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

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

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

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

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

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

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

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 (6)建国后的数学 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50年代初期就出版 了华罗庚的《堆栈 素数论》﹝1953﹞、 苏步青的《射影曲 线概论》﹝1954﹞、 陈建功的《直角函 数级数的和》 ﹝1954﹞等专著。
• (7)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 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 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 取得突出成就。 • (8)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 • (9)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 家自然科学奖励。(右为陈景润) • (10)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 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 展的长远目标。
• (2)1935年中国 数学会成立大会在 上海召开,共有33 名代表出席。 • (3)1936年〈中 国数学会学报〉和 《数学杂志》相继 问世,这些标志着 中国现代数学研究 的进一步发展。
• (4)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 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 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 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 报》﹞。 • (5)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 一次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 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 十六世纪末开始, 西方传教士开始到 中国活动,中国数 学家在“西学中源” 思想支配下,数学 研究出现了一个中 西融合贯通的局面。
(左图为徐光启、利马窦)
• • • • •
入清以后,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 文鼎,他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 ,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之在中 国扎根,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的高潮是有 积极影响的。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高一四班 第4组
关于我们
• 组长: • 李平宇
• • • • • • 组员: 董青青 陈丹妮 郑楚梦 张誉曦 程 珑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共28页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共28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开题报告】《中国数学历史发展人物研究》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国数学历史发展人物研究》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及研究方案课题名称中国数学历史发展人物研究指导教师课题组长课题成员课题研究背景现如今,很多学生学习数学都只知道公式定理,而不知道提出的数学家是谁,不清楚发现这些的艰难,不了解这些数学重要发现后面包含的数学家的付出。

时间长以后,数学家的功绩就遭到了埋没和遗忘。

课题研究目标与意义了解对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数学家,简要介绍其生平经历和历史功绩,让大家记住这些对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人。

激发大家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课题实施方法与途径研究实施的方法与途径:①方法: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数学家众多不能一一举例,所以我们选取了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阶段,研究在这些阶段谁对数学历史发展有着比较大的作用,谁推动了我国数学历史的发展,以及这些数学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②途径:上网搜查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去博物馆实地考察选取的朝代及负责人: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由陈河林负责调查这一时期有哪些人物提出过对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有影响的言论。

②秦,国家刚刚统一,利于数学历史发展。

由瞿泽华负责调查这一时期有哪些人物提出过对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有影响的言论。

③汉,国家空前强大。

由张建峰负责调查这其中数学起到的作用和起作用的人物。

④唐,国家开放,外交频繁。

由袁杨负责调查这一时期对数学发展和传播有重要意义的人物。

⑤宋,国家空前繁荣。

由杜映桦负责调查当时的哪些人物对数学历史发展影响较大,以及这些影响和当时的经济繁荣是否有联系。

⑥南北朝,比较特殊的少数民族朝代。

由杨泳钦负责调查在少数民族统治下有哪些杰出的数学家,及他们的生平。

⑦现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

由曾钰雯负责调查现代杰出的数学家有哪些,以及他们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

⑧古今外国,长期以来,许多外国的数学研究都在文化交流中传人中国,并对中国数学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由黄嘉雯负责了解,从古至今对中国数学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的外国人。

小组成员分工安排负责主持调度:(一般由组长负责)负责材料搜集:小组每一位成员负责调查访问:小组每一位成员负责过程记录:负责材料整理:负责开题活动:负责结题活动:课题实施准备阶段开会讨论,确定小组每位成员的研究朝代。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数学研究性学习总结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许多老师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初年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

数学的过度形式化,使人错误地感到数学只是少数天才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

通过研究重点突出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程。

它主要是给学生初步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知道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到得出结论,均由学生来做。

因而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它一般要经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而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

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今数学研究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在科学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全面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总课题:中国数学发展史子课题:1.关于π的研究2.关于欧氏几何体系研究3.数学发展史上的危机4.函数概念的发展史5.勾股定理的变迁6.关于欧氏几何体系研究四、课题的实施步骤制定计划和研究方案如下:专题名称中国数学发展史子课题名称时间地点活动内容9.37 教室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9.14教室全班共同讨论总课题,并进行子课题分组9.21教室子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10.5教室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10.26 图书馆、书城析所收集的材料11.15 学校进行实际调查讨论调查结果12.14 教室整理讨论结果12.21教室撰写报告2.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

数学史学习总结报告5篇范文

数学史学习总结报告5篇范文

数学史学习总结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数学史学习总结报告数学史学习总结报告1知识的总结数学史,在古代实际上是指各个地区的数学史,例如古巴比伦数学、古埃及数学、古希腊数学、古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等;在中世纪,是指欧洲数学史;在近代,才是世界数学史。

【埃及古代数学】以金字塔闻名于世的埃及,很早就在数学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我们了解埃及古代数学的主要依据,是大约公元前1850-前1650年间的两份纸草书:莫斯科纸草书与阿默斯纸草书。

前者因收藏于莫斯科美术博物馆而得名,后者则得名于原件的书写者,人们还认为,阿默斯纸草书是一部更为古老的数学著作的抄写本。

【中世纪数学】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艺术家所创建的透视法,逐步形成了射影几何学;在斐波纳契《算盘书》之后,欧洲也出现了一些数学著作,从而促进了十进分数的理论及运算的发展;16世纪初期,最出色的数学成就,是意大利数学家发现了三次、四次方程的代数解法,有的使用了虚数,还改进了当时的数学符号;在三角学发展方面,欧洲人也把三角学从天文学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重新定义了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还编制了非常精密的三角函数表。

中世纪,欧洲数学是在吸收并消化希腊、阿拉伯的数学知识之后才逐渐得到了发展的。

【近代数学】指17-19世纪的数学发展概况。

具体来说,就是自笛卡儿、费马创立了解析几何之后,把变量引入到数学中,使数学拓展了新的领域;而牛顿、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学;纳白尔、比尔吉发明了对数;巴斯卡、费马、惠更斯兴起了概率论;使得17世纪欧洲数学由定量数学发展成为变量数学,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峰,称为古典高等数学。

到18世纪,在数学里,逐渐形成几何学、代数学、分析学的三大分支;尤其是欧拉把以曲线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微积分学拓广成以函数为主要对象,使微积分学提到极高的层次,又由于实际的需要,出现了微分方程,不久使得微分方程成为一支重要的学科。

到19世纪,由于非欧几何的诞生,射影几何的复兴,分析学的严格化,数学的公理化,成为当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为20世纪的数学发展,作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

现代数学学习心理学
例如,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了“一般素质”的概念,认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和 非智力因素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同时,心理学家张梅玲等也研究了数学学 习中的情感和动机问题,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理论 观点。此外,神经科学家还研究了数学学习和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为数学学习提 供了更深入的解释。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基础科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中国的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基本内容
中国的数学起源于古代的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数学概念, 并开始使用算筹来进行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数学逐渐发展壮大,到春 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数学体系。
结论
结论
中国数学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在未 来的发展中,中国数学学习心理学将继续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多个方面的 问题,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学习的理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技术 和方法被应用到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中,为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更多 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基本内容
最后是现代数学的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数学家们已经建立了 许多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理论。特别是在现代数学领域,中国的数学家们已经取 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华罗庚教授在代数和多复变函数论领域取得了突出 成就,陈景润在数论领域证明了“1+2”定理,吴文俊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领 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基本内容
最后,中国数学的发展将更加开放和国际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数学家们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他们也将积极参与国际数学研究和合作项目,为推动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ppt课件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ppt课件
• ,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之在中
• 国扎根,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的高潮是有
• 积极影响的。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报告
• 乾嘉年间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干嘉学派,编 成《四库全书》,其中数学著作有《算经十书》 和宋元时期的著作,为保存濒于湮没的数学典籍 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报告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报告
• 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 动。常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划分为 两个阶段。
• (1)随着出国学习数学的留学人员的回国 ,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起色。最初只 有北京大学1912年成立时建立的数学系, 不久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浙江大学、中 山大学陆续设立了数学系,到1932年各地 已有32所大学设立了数学系或数理系。同 时外国数学家也有来华讲学的。
四、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 代 ﹞,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 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 (2)北宋沈括提出报告
了“隙积术”, 开始对高阶等差 级数的求和进行 研究,并创立了 正确的求和公式。 还提出“会圆 术”,得出了我 国古代数学史上 第一个求弧长的 近似公式。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 这一时期指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 末的1582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 的局面,当中涉及到中算的局限、十三世 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 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复杂的问题,不 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 报告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 三、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 • 四、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 五、中国数学的衰落与日用数学的发展 • 六、西方初等数学的传入与中西合璧 • 七、传统数学的整理与复兴 • 八、西方数学再次东进 • 九、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 • 十、中国数学的特点 • 十一、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