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

改写《秋思》成一个小故事。
起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想象画面:洛阳城的繁华,秋风落叶的情景, 诗人的心境。 经过:(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想象经过:匆匆写信与“临发又开封”时的动作、 心理活动和独白语言。
单元主题:“思乡情”,选编了三首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单元学习目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用
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5.
古 诗 词 三 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泊
pō (湖泊
血泊)
bó (停泊 泊船 漂泊)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人。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行人:(捎信的人) 临发:( 即将出发)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 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 查看。
诗意;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忙。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yì jiàn
京口瓜洲一水间,
zhǐ shù chóng
钟山只隔数 重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小组合作学习
(1)结合插图、注 释每人说每一句诗 的意思。 (2)合作画一幅简 图,标出京口、瓜 洲、钟山的位置。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吉安县官田中心小学 俞碧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停泊)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 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提出 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对后来学 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其改革奠定 了基础。
王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为改变 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 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 领导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 新法”。列宁称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
人曾想过用“思到、家切
过、入、满”,为 什么诗人最后选
“绿”?
不能还
?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ú:榆(榆关、榆树、榆荚)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二、我会认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三、多音字泊:bó(停泊)pō(湖泊)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四、作者简介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六、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停泊) ——王安石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瓜洲:在长江北
京口:今江苏镇江岸。,扬州南面。
还 京口②瓜钟洲山:一今南水京间,
钟山③只市隔紫数金山重。 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人
曾想过用“到、思过、家切
入、满”,为什么 诗人最后选“绿”?
不能还
?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 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唐]张籍
秋思
[唐]张籍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
思很多。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不知如何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好在更加突出了春天的生 机盎然,使语言十分灵动,更深化 了作者思想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补充资料: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 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 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 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 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了朝廷 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 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一年后,皇帝 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 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 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 洲》。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 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 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当捎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了 已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 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将士 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 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 ,是没有寒风大雪的。
秋思
【唐】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 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先世 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 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 《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知识点+复习重点目录知识点 (1)一、作者简介 (1)二、生字组词 (2)三、多音字 (2)四、译文 (2)五、问题归纳 (3)六、课文主题 (4)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 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 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 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 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秋 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开封:打开已封的家书,惟恐遗 漏什么,一再补充。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 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 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 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 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 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 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 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 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 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 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 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 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泊船瓜 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 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 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 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 方法。
洛 (luò)(洛阳)
榆 (yú) (榆关) 畔 (pàn)(那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 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 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 互相说话逗笑,是谁呢?原来是 一对白发夫妻。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 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 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 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 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 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 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 和生活之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 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 鸡笼子。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 爱,他正趴在溪边剥莲蓬。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 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 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 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 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 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 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 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 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 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 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 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 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悠然自得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 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 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 断,随,就躺在月夜的 露天地里休息了。
牧童晚归休憩图
原野、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 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 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 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 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 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 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 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 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下册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 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 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 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绿草如茵、一望无垠、 悠扬悦耳、时断时续、
聪明、童真、稚气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 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 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 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 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 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 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 风让船前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