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机制
颅脑损伤

脑脊液耳漏(CSF otorrhea),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
流至鼻咽部,可误认为鼻漏;常合并第w ,脑神经损伤。若累及蝶骨和颖骨的内侧部,可能
损伤垂体或第II.III,IV,V,vI脑神经。若骨折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因动静脉瘩的形
致的额颖叶伤灶;5.顶盖部受力所致的颖枕叶内侧伤灶
二、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 brain 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
有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及原发性
殊处理,但应警惕是否合并脑损伤;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所在部位时,要警惕
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需严密观察或CT检查。骨折线通过气窦者可导致颅内积气,要注
意预防颅内感染。
颅底部的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
(一)颅前窝骨折(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
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摸涕,给予抗生素。绝大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内自
行愈合。如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行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痰口。对伤后视
力减退,疑为碎骨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二、凹陷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见于颅盖骨折,好发于额骨及顶骨,多呈全层凹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较重者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
颅脑损伤(外科学课件)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
处理原则: ①尽快覆盖创面、压迫止血、止痛、
抗休克。 ②争取在12小时内行清创、缝合。 ③抗感染和注射TAT。
手术方法: ①头皮瓣复位显微外科再植。 ②清创后自体中厚皮片植皮。骨膜撕脱
脑脊液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不含糖,用尿 糖试纸测定。
颅底骨折伤及颞骨岩部,且骨膜及脑膜 已破但鼓膜完整,CSF经耳咽管流至 咽部而咽下有腥味的液体。
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确诊,X线、CT协助诊断。 治疗:
• 颅底骨折本身无须特殊治疗,着重处理合并的 脑损伤、 CSF 漏。
• CSF漏1-2周自愈,≥4周应手术修补硬脑膜。 • 耳鼻出血及CSF漏禁填塞、冲洗,以免逆行感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发生率占10~20%,仅次于四 肢损伤,其死亡率、致残率高
颅脑损伤的中心问题是脑损伤
颅脑 损伤
hea d injur y
分类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颅骨损伤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脑损伤
原发性:脑震荡、脑挫裂伤
继发性:硬脑膜外、下血肿, 脑内血肿
不能再植,可外板钻孔达板障,待肉芽生长后再植 皮
③晚期创面植皮。
颅骨损伤 skull injury
颅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是指 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
临床意义不在颅骨本身,而主要在于并 发脑膜、血管、脑和颅神经损伤。
分类: 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比例4:1 线型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开放性与闭合性骨折
颅脑损伤

熊猫眼征
鼻漏
Ⅰ~ Ⅱ
+
颅中窝
颞肌下出血、 耳漏、鼻漏 Ⅱ~Ⅷ 压痛
+
颅后窝
Battle征
—
Ⅸ~Ⅻ
—
颅底骨折
治疗: 1、本身无需特殊治疗, 2、脑及颅神经损伤的治疗。
3、CSF漏的治疗:
(1)体位 (2)“四忌” (4)手术 头高位 、卧床。 堵、冲洗、擤鼻涕、腰穿。
(3)抗生素预防感染。 a、大于1个月。 b、 疑为碎骨片或血肿压迫引起视力下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
第五节 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损伤
【发生率】 闭合性颅脑损伤(10%)
重型颅脑损伤(40%-50%)
【分类】 一、按症状出现时间
急性(<3日)、亚急性(3日后-三周)、慢性(>三周)
二、按部位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一、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按创伤性质:①闭合性骨折、②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
第三节 颅骨骨折 skull fracture 一、颅盖骨折(calvaria fracture)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凹陷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线性骨折:(1)外伤史;(2)局部表现;(3)X线片、CT
脑挫裂伤
(4)躁动和癫痫的处理:“冷静”(警惕脑疝) 明确原因,相应处理,镇静剂应用。 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肌注、静脉。 抗癫痫药物 (5)高热:“冷静” ( 6 )脑保护、促苏醒和功能恢复:巴比妥类药物、神经节 苷脂、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能量合剂等。病情稳定后 应用药物,高压氧。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分类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睁 眼(E) 计 分 言 语(V) 计 分 肢 体 运 动(M) 计 分
自动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痛睁眼
2
不睁眼
1
正确 不当 错乱 难辨 无语
5
按吩咐动作
6
4
定位反应
5
3
屈曲反应
4
2 过曲反应(去皮层) 3
1
过伸反应(去脑)
颅 骨 骨 折 图 示
内板和外板骨折顺序
颅骨骨折分类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线型骨折 凹陷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一、颅盖骨折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 凹陷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临床表现:
线形骨折:除头皮损伤外可无症状;
凹陷骨折:触诊可及,大面积凹陷可致颅高压, 功能区可有定位体征
诊断:CT、MRI 治疗:钻孔引流术
脑表面 新月形 低密度 影或等 密度影
三、脑内血肿
(Intracerebral Hematoma)
发生机制 常与脑挫裂伤同时存在 浅部血肿:由挫裂的脑皮质血管破裂所
致,常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
深部血肿:由脑深部血管破裂所致,脑 表面无明显挫裂伤,很少见。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 马东营
第一节 概 述
颅脑损伤其发生率居创伤中的第二位, 仅次于四肢骨折。
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创伤中首位。
颅脑损伤方式
1 直接损伤: ①加速性损伤(着力伤) ②减速性损伤(对冲伤) ③挤压性损伤
颅脑损伤-PPT课件

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
头部运动落后于躯 干所致的脑损伤
胸部挤压伤
胸部挤压伤:又称创 伤性窒息,胸内压 ↑→静脉压↑→脑损伤
(二)分类:
国际上通用的是GCS分类法
• ⑴轻型:13~15分,昏迷<20分钟
• ⑵中型:9~12分,昏迷20分~6h
• ⑶重型:3~8分,昏迷>6h
• ⑴头位、体位:头部抬高15、翻身。
• ⑵呼吸道通畅:吸痰、气管切开、呼吸机
• ⑶营养支持:IV给予脂肪乳、氨基酸;鼻饲肠 内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 ⑷躁动和癫痫的处理:躁动应查明原因、警惕 脑疝前兆;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 ⑸高热的处理:冬眠低温
• ⑹脑保护、促醒和功能恢复治疗:巴比妥类药物;神 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能量合剂等; 高压氧治疗。
• 多由锐器或钝器所致,头皮血运丰富,出血多 →休克
• 处理: • 清创缝合、止血。 • 1.清创时 注意检查有无骨折或碎骨片,如发
现有CSF或脑组织外溢应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 理,硬脑膜修补。 • 2.清创缝合时限可放宽至24小时。 •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三、头皮撕脱伤 scalp avulsion
• 3、防止脑水肿或脑肿胀
• 4、手术治疗
• 指征:①继发性脑水肿严重,脱水无效。
•
②颅内血肿清除后,脑压持续增高。
•
③脑挫裂伤灶或血肿清除后,病情加重脑疝者
• 手术方法:挫裂伤灶清除、额极或颞极切除、颞肌下 减压或去出骨瓣减压。
三、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 定义: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 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 特征的损伤。占中型脑损伤的28%~50%。预后 差。
颅脑损伤

第20章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ies)第一节概述外界暴力传递到头颅引起的损伤称为Cranio-cerebral injuries,包括头皮、颅骨和脑损伤,三者经常同时存在,但程度可能有显著差异,其中以脑损伤的后果最为严重,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暴力作用方式㈠直接暴力打击体接触头部传递暴力致伤,有以下三种方式。
1、加速性损伤头颅受运动的物体冲击时,在瞬间产生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致伤;如遭受外来物击打或碰撞。
2、减速性损伤运动中的头颅与静止的物体碰撞,瞬间产生的减速运动过程中致伤;如跌倒时头颅接触地面。
3、挤压性损伤同时遭受两个以上方向不同的外力,在头颅瞬间变形的过程中致伤。
㈡间接暴力作用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暴力传递到颅脑致伤,如1、挥鞭样损伤在加速或减速运动过程中,头颅与躯干向相反方向运动,导致颅颈联合部损伤。
2、坠落伤由高处坠落时足跟或臀部接触地面,暴力经脊柱上传到颅底部致伤。
3、胸廓挤压伤暴力作用的瞬间,上腔静脉压急剧上升,血流逆行灌注到颅内致伤。
二、分类颅脑损伤的分类可从不同方面进行。
㈠病理性质分类1、开放性损伤创伤造成体腔或体内组织与外界沟通,如开放性颅骨骨折与头皮(全层)裂伤发生在同一部位,开放性颅脑损伤在硬脑膜撕裂处合并颅骨骨折和头皮裂伤等;特点是潜在伤后感染问题。
2、闭合性损伤创伤未造成体内组织或体腔与外界沟通,因此不存在伤后感染问题。
㈡致伤物性质分类1火器伤如枪伤、爆炸伤等,特点是多数为开放性损伤,伤道内常有异物。
2、非火器伤多数为闭合性损伤。
㈢伤情分类通常依据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
⑴轻型:指伤后仅有短时期脑功能障碍,没有器质性脑损害,如脑震荡;⑵中型:包括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器质性损害;⑶重型:包括脑干损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
目前国际通用的伤情量化评估是Glasgow昏迷记分方法(表2-1),总分≤8为重型、≥14为轻型。
表2-1 Glsgow 昏迷记分法第二节头皮和颅骨损伤一、头皮损伤(Scalp injury)通常发生在外力作用头皮的部位,有助于了解受伤机制。
【医学课件】颅脑损伤

一般不用于急性颅脑损伤,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优于 CT,如对脑干、胼胝体、小脑的显示,对微小脑挫伤 灶、轴索损伤及早期脑梗塞的显示,以及等密度血肿 等具有优势。
三、弥漫性轴索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
头部在遭受加速旋转外力作用,因剪应力而造成有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 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占重型伤28%~50%,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 病理
第四节 脑损伤(brain injury)
原发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 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脑干挫伤(Brain sten injury)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
脑水肿(Cerebral edema) 脑胀肿(Brain swelling) 颅内血肿
好发于神经轴索聚集区,如胼胝体、脑干、灰白质交界处、小脑、内囊和基 底核。轴索断裂。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即刻发生长时间的严重意识障碍。早期出现脑干症状和去大 脑强直,死亡率高,预后差。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第一节 概述
损伤方式
直接损伤(Direct injury): 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
间接损伤(Indirect injury): 暴力作用于身体其它部位, 然后传导至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间接作用
1. 直接损伤(Direct injury)1
(3)逆行性遗忘; (4)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无红细胞,CT正常。
治疗
二、脑挫裂伤
病理
轻者皮层散在点片状出血,重者脑皮层及深部白质广泛挫碎、 破裂、环死,局部出血、水肿,形成血肿。可发生在脑深部。 显微镜下可见脑组织出血、皮质分层不清,神经元胞质空 泡形成,尼氏体消失,核固缩、碎裂、溶解,轴突肿胀、断 裂髓鞘,崩解;胶质细胞肿胀;cap充血,细胞外间隙水肿。 最终由小胶质细胞清除并由星形细胞增生所修复。伤灶小者 留下单纯的疤痕,巨大者则成为含有脑脊液的囊肿,形成癫 痫灶。如蛛网膜与软脑膜粘连,脑脊液吸收障碍,形成外伤 后脑积水。较重的脑挫裂伤伤后数周,多有普遍性脑萎缩, 脑室相应扩大。
颅脑损伤基础理论与研究

5、钙依赖性细胞内蛋白酶 (Calpain)的蛋白水解作用
过多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脑 内细胞损害。其中,神经元内钙含量升高能激 活细胞内多种降解酶系统,如无活性蛋白— Calpain被激活后,能使神经丝、髓磷脂、微管 以及其他结构蛋白降解,导致神经元结构破坏。 有研究表明应用Calpain的抑制剂可预防颅脑损 伤后的进一步脑损害,这提示Calpain阻滞剂可 以延缓或降低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病理变化。
2、间接暴力 指着力点不在头部的外部暴力作用于身体 其他部分而后传递至颅脑的损伤,是一种 特殊而又严重的脑损伤类型。
(1)挥鞭样损伤:由于暴力并非作用于 头部,所以头部的运动较身体其他部位 (着力点)要晚。而且由于暴力作用的突 发性,传递过来的振动波只是单一的或间 歇性的脉冲,此脉冲作用头部时,身体其 他部位已静止。因此,头部必将受到剪切 力的作用而导致脑表面和实质内各部分的 损伤。
这种双重作用依赖于脑损伤后的浓度和恢复正 常的时间。
颅脑损伤早期(<6h)血S100B蛋白明显升高, 伤后6h 约 (<6h) S100B , 6h 36%升高者降至正常,9h可达50%,绝大部分患者于 36% 9h 50% 12h 内降至正常,S100B 蛋白水平早期的升高表明初 期的原发性脑损害; 随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继发性升高或3~9 天的持续 高值。一般来说,S100B蛋白血清水平越高,脑损害 越严重,预后越差。
一、颅脑损伤概述
颅脑损伤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 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 致伤的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 度、方向及次数等; 损伤的性质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 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 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学习)记录
名称
颅脑损伤的机制
时间
2016-1-20
地点
神经外科医办室
主持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赵建春
参加人员(签到)
颅脑损伤的病理改变是由致伤因素和致伤方式决定的。根据机械动能原理,致伤物的质量和运动速度决定致伤作用的大小,因此挤压伤主要是取决于致伤物的质量;火器伤主要是看飞射物的速度而定;坠落伤则与重力加速度相关。从致伤时头部所处的状态看,又与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和旋转运动有关。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又有所差异。
记录人签字:
科主任签字:
一、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系指致伤力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损伤。
1、加速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颅突然遭到外力打击,使其从静止状态瞬间转为动态,因此而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加速性损伤”。
2、减速性损伤:运动着的头颅突然碰撞到外物,迫使其瞬间由动态转为静态,因此而造成的脑损伤称之为“减速性损伤”,如跌伤、坠落伤,其损伤效应主要是对冲性脑损伤,其次为局部冲击伤。
3、挤压性损伤:头颅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为两侧相对的外力挤压而致伤,特别是新生儿出生时,因产道狭窄或因使用产钳,头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形,常引起颅内出血。
二、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系暴力作用在身体其他部分进而传递至颅脑的损伤,由于受力点不在头部,一般头部没有发现伤痕,是一种特殊而又严重的脑损伤类型。
1、挥鞭样损伤:由于惯性作用,当躯干受到加速性暴力时,总是身体先运动而后头部才开始移动。假设胸部受暴力—经颅颈连接部—头部—头颅和颈椎间出现剪应力—颅颈交界处损伤—头颅就像挥鞭样被甩向力轴的前方—躯干运动停止---头部以颅颈交界做旋转运动—受到躯干限制,反作用力大于作用力时旋转运动停止—再次产生剪应力行损伤—脑组织与颅腔同样存在剪应力—脑实质内各不同结构的界面上也发生剪应力损伤。
2、颅颈连接处损伤:坠落伤时,臀部或双足先着地,由伤者的体重和重力加速度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由脊柱向上传导致枕骨髁部,可引起严重的枕骨大孔环形陷入骨折,致使后组颅神经、颈髓上段和/或延髓受损,轻者致残,重者立即死亡。
3、胸部挤压伤:又称创伤性窒息,由胸部挤压伤导致脑损伤,因胸壁突然遭受巨大压力冲击,致使上腔静脉的血流逆行灌入颅内,甚至迫使动脉血亦逆流。由于同时伴有胸部损伤,容易引起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较高。